和曲春儿住同一栋楼二楼的费笑容和冯在在两口子, 有时让人捉摸不定。和我同系不同教研室的费笑容, 在人面前常常说她的“在在”。她说, 我家“在在”怎样怎样时, 好像是说一个宠物; 她说, 这是我家在在给我买的什么什么时, 好像自己是个宠物。开始大家听她这么说也不以为然, 只是暗地想: 有必要这么秀吗? 渐渐大家也看出了些机关, 哪天费笑容不停地把在在挂在嘴上了, 七不离八是前一天或前几天和在在怄气或斗嘴了。费笑容总是“在在”、“在在”的不离口, 人们也就顺水推舟的叫她“笑笑”了。
笑笑和在在他俩都是77级的考生, 却比我年少四五岁。我是往届生, 而他们不仅是应届生, 而且还是应届生中年龄最小的。笑笑来自常州, 在在来自镇江。77级高校录取完毕后, 来了一个扩招, 主要是各高校办师资班, 解决公共课教师短缺的问题。笑笑和在在被扩招成为华工师资班的学员, 他们学的是历史。华工其实没能力培养文科生, 这些学生大都寄养在其他有力量培养的学校学习, 如南大、南师等, 毕业后他们都留华工。笑笑容被分配到社科系历史教研室, 主要讲授中国革命史, 在在被分配到附中当高中历史老师。
笑笑个子很高, 超过了1米70, 在在个子大约只有1米65, 如果二人倒过来那就更顺眼了。在在的五官端正清秀还凹凸有致, 脸型也棱角分明, 是白面书生一个。他不苟言笑, 似乎舍不得让他精致的五官挪位, 他也不轻易开那金口。个子不高的在在, 着实有点高冷。笑笑的五官也不错, 脸上常带笑容, 是人如其名。那笑本是浅笑, 一带上她的姓, 意味又变了, 笑容费了, 不作数了。笑笑举手头足, 都轻盈飘逸, 有一丝丝风尘味儿。这风尘不是贬义的, 如同称男子风流倜傥。这风尘或风流劲儿, 是有别于寡淡乏味的意思。
世界很大也很小, 在在的母亲原来和我母亲在一个医院工作。我母亲是普通护士, 人家是心血管专家, 两人在单位没什么交结。冯家与我家分别住在两个宿舍区, 我根本不认识冯在在。我来华工后, 冯母就和我母亲常联系了, 和我母亲谈这个儿媳, 甚至暗示我传递一些和笑笑有关的信息, 如工资收入多少, 年终奖金多少等等。我很奇怪这个婆婆为何如此? 冯母对我母亲说, 笑笑会变戏法一般的, 让婆婆为她的一些支出买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啃老, 那婆婆条件好, 不啃白不啃。有一次, 笑笑说她的全部工资和奖金在一天中被窃, 又向婆婆伸手借钱, 说是借, 其实婆婆从不要笑笑还。这回婆婆不相信, 要我母亲写信问我有没有这回事? 到底是哪天发的工资和奖金, 要印证笑笑说的是真是假。我当然不会趟这浑水, 只说自己不清楚。
笑笑个头高, 身材好, 被大家称为好衣架, 因而她就格外注重衣品了。我们那时工资都不高, 还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所谓脑体倒挂), 我们又没有途径赚外快, 高档衣服是穿不起的, 可笑笑穿得起。记得有一次她穿一件银灰色的马海毛长大衣, 迈着模特步走来, 还一转身摆了个POSS。这引来一片赞扬和羡慕, 那马海毛是真的, 不是市面上常见的仿制货色, 颜色是高级灰。那价格, 我们都不敢去问。笑笑说, 那是她姐姐买给她的, 大家也就信了。笑笑有时也谈到她的娘家, 她父母是老干部, 自己又是家里的老巴子, 虽然父母都过世了, 哥哥姐姐都疼她, 姐姐给妹妹买衣服, 也是说得通的。可还是那件马海毛大衣, 笑笑有时又说,却那是婆婆给她买的, 言下之意是婆婆很疼她呢。这一衣两个来路之说, 是有意还是无意说的呢?
冯母说她儿子在在单纯老实, 而笑笑足智多谋, 是个心机女。我想, 这个婆婆恐怕也是有心机的, 不是一家人, 不进一家门。婆婆总说是当初是笑笑没命地追在在, 还用了不少小花招。在在架不住那攻势而成婚, 婆婆担心在在是玩不过笑笑的。谁玩得过谁, 是人家小两口的事。不过冯母的认知, 也不是全无道理, 毕竟人家作为医学专家也是阅人无数的。笑笑对在在的爱是主动而上赶子的, 那爱是没商量的; 在在对那爱的接受, 似乎是半推半就的。与笑笑住一幢筒子楼的人说: 在在是深居简出, 一回家就躲进房间成一统, 不管房外的春夏秋冬。盥洗间里也主要是笑笑忙忙碌碌的, 上幼儿园的孩子大多也是笑笑接送。如果两人一道进出楼道, 笑笑总是要很夸张地手挽住在在的胳膊。
笑笑能干有进取心, 她能把干巴巴的课程内容, 调制得有滋有味, 也会搞些小创意活跃课堂气氛, 受学生欢迎, 受学校器重, 常上公开课和示范课。而在在却深沉内敛, 业务功底扎实, 一直承担高三的历史课程, 但人实诚, 不会花心思去活跃什么气氛, 也从不上公开课。在笑笑看来, 这是吃力不讨好。笑笑有一些花花肠子, 不自觉的又会用一些“花花草草”迎合学生, 让学生为她评高分。这种做法, 笑笑也教过在在, 甚至还偷偷去听在在上课, 然后给他支招。那些招在在是不肯接的, 甚至还有些反感。他不屑于像笑笑那样进取, 用现在的话说, 有点佛系。也正是这点佛系让他显得不食人间烟火, 上学读书时的笑笑爱上的也许就是这一点贵气和傲气。但那气在柴米油盐面前, 在功名利禄和世俗人情面前就贬值了。笑笑对在在有点恨铁不成钢。
在在的家境好, 父母都能干, 在在又是独子, 他被顾及得好好的, 无需自我谋划什么, 那自然就像个翩翩公子高蹈了起来。笑笑父母在动乱年代去世, 哥哥姐姐毕竟不能像父母那样, 给她足足的安全感, 小小年纪就学着筹划人生, 就有了江湖气。听笑笑说, 她父母去世后, 哥哥姐姐下放当知青时, 她曾被寄托在亲友家一阵子。心高气傲的笑笑, 不愿寄人篱下, 后来就自己一个人过日子, 三餐就在父母生前所在的机关食堂解决。在她心中就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笑笑顺利评上中级职称, 可在在却晋级不成。第二年, 职称评定前, 笑笑坐不住了, 暗自到在在工作的附中展开公关活动, 没少给领导送礼。这让本就清高的在在十分讨厌, 话不多的他对笑笑说了一堆难听的话, 最难听的就是说笑笑是自轻自贱。在在还玩起了离家出口的游戏, 住到另一栋筒子楼中的一个单身同事的宿舍中。虽然没几天被那个同事劝回而完璧归笑笑了。这事不仅让笑笑觉得面子全无, 也让她明白, 自己是捂不热那个人了。
笑笑虽然可以自我安慰: 我爱他与他无关, 但面子上又要人知道他也爱我, 也想让人知道自己眼光不错, 嫁得不错。笑笑虽然深爱在在, 但也不肯让自己低到尘埃迁就在在, 甚至还妄想把在在改造得如自己一般。笑笑妩媚又会撩人, 但就是难以俘获在在的心; 笑笑以强颜包裹着脆弱, 用虚荣撑着面子, 她活得有些拧巴。这些拧巴也许是天性决定的, 谁又不是受困于自己的天性呢? 笑笑如此, 在在也如此, 我们自己也如此吧。
笑笑和在在的奏鸣曲, 一开始弦就不对, 不是一家人, 却进了一家门。住筒子楼的时候, 碍于家家户户眼睛鼻子相连, 他们藏着掖着不太出大气。搬出筒子楼后, 大声出气了, 那气出着出着他们就一拍两散了。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0844
评论列表(36条)
情商差距过大,不在一个频道。一个白费笑容,一个逢人过于实在,故事翻篇是迟早的事。
@晓舟同志:多谢老师点石成金的评点!
后浪不断推前浪,时光若水,悄无息至,触手无痕,渐已久远。生如朝露,苦日居多,数十年间,不尽凄婉。苍凉中看桃花,摇曳缤纷,暗香浮动,绯恻缠绵,轻拂春风漫天舞,留住美丽别样难。春去秋归,星移斗转,往往无语心痛,怀想成伤,谁堪憔悴容颜。青春萌动,浮想翩翩,当携手相约,穿越桃花烂漫,千年比肩。笑笑在在又怎能不各奔西东?
@阳光笙箫支剑笙:一粒小石子, 引出一块玉, 诗人浮想联翩还感慨万千! 收获如此的评点, 赚大了。
老师的文笔,颇有三十年代张爱玲等名家之风,娓娓道来,细节厚实生动,将在在与笑笑不和谐的婚姻,静水流深呈现,人物形象鲜明,呼之欲出,引人注目,大手笔也。
@锦瑟黎燕:谢谢大姐不吝赐赞美! 不过我可不敢当呀, 名家之风可望而不可及也!
一个清高,一个世俗,清高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世俗的人活在通透里;很难说谁对谁错,清高的不想活成别人的样子,世俗的也没必要为爱而作贱自己,所以说不合脚的鞋子终究是要脱掉的,一拍两散,还你自由。
@四格格:您的评语太好了, 就是那回事。可当局者总是迷, 没办法呀, 我们自己也迷呢, 不然世间哪有故事让人说道呢。
笑笑活得有些卑微,外看似清高,实则外强中干。做人啊,还是应该实在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多了,人家就知道你有几斤几两了。在在之所以与笑笑一拍两散,是不愿意活在虚幻的人生。
@清河君:认同您的看法, 多谢!
这故事挺耐读,人物性格鲜明,两人终于分道扬镳,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漫言华语:谢谢大姐到访和美言!
笑笑对在在的爱情,其实是自欺欺人,他们是两路人,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了。和内心的真实感受相比,面子工程其实没那么重要。
@难诉相思:你说到点子上了, 过于爱面子, 有时更没有面子。
老师把筒子楼观察到故事,娓娓道来,好听爱听。可惜我没能力写一些筒子楼故事,其实我也经历了不少。我也蠢蠢欲动,想写一点。祝好老师。
@杨自记:你谦虚了, 您一定能写得比我好。
@轻品慢尝:百分百不行,不过写是态度,水平再说。祝好。
好个刘老师,陈年往事记得如此清晰,把凑合在一起的性格、志趣截然不同的笑笑、在在描绘得栩栩如生。其实,不在一个频道的两口子也能相处好,我有对高中同学夫妇就是如此。他们的秘诀是求同存异,相互不试图改变对方。笑笑试图改变在在,再老实的男人都有自尊心,一拍两散是必然的。
@诚厚:谢谢美言! 我是受鸣虫启发, 去挖掘记忆中的宝藏的。如今,又了人生阅历, 去过去的人事认识可能会更丰富。您说得很对, 其实不同频也无妨, 不要妄想改变别人,各自活出自我就好。
好鲜活的笑笑和在在。实事求是地说,笑笑是一个贤妻良母,上得讲堂下得厨房。在在能娶到她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可惜身在福中不知福,最后一拍两散,可惜了。笑笑是一个悲剧人物,父母早逝,遇人不佳(说心里话,我是很不喜欢在在这样性格的人的)笑笑的名字也显现出她的命苦,费笑容:再怎么笑容可掬都在白费的。辛勤的汗水浇不开干瘪的种子,石头上哪能够弹出一支理想的花?刘教授不愧为名校教授,这《筒子楼人事》系列文章,就像一部电视连续剧,集集精彩,篇篇动人。细节描写入木三分。比如写笑笑的音容笑貌“ 有一丝丝风尘味儿”,这风尘味怎么形成的?年幼即痛失双亲,得自己照顾自己,无论是寄人篱下还是独立生活,不能不察言观色,不能不学得乖巧一点。可以说是可怜之至。愿她的孩子孝顺她敬爱她,让她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情满乌江:谢谢杨老师一串儿溢美之词, 俺都要飘飘然了。实在惭愧, 不配这样的美言。再谢杨老师那么细致的阅读, 您对世态人情的丰富体察和了解, 对人物深入的理解,远超我的认知。遇到对的人很重要, 遇到不对的人, 任何努力都白搭。
话不投机,不是一路人,一拍两散是最好的结局。我也见过笑笑这种人,应该是缺爱,缺安全感,造成这种有点贪婪、有点不择手段,还有点蠢的性格。
@惑矣:多谢认同和评点, 您是个阅历丰富又豁达大度和通透的人, 对人世有深入的认识, 值得我学习。
两个人的心性反差过大,这样的婚姻难以长久,一拍而散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锦瑟黎燕:再谢大姐贴心的阅评!
唠家常,品岁月,烟火人间故事多,家长里短话感觉。笑谈过往,评论正邪。秉性异同,各自结果。聊天感悟,有益调节自我。
@一池烟雨:谢谢老先生的阅评! 向您老问好!
捂不热的石头,放下才是明智之举。
清高过头了,要在现实中多吃点亏,才会懂得生活需要自己放下身段。
@皓月蓝空:您是很懂人世的人, 说的及是!
不是一家人,却进了一家门哈哈!
@ch雪梅:说的是呀!
老师文采斐然,筒子楼的故事一篇接一篇。作者娓娓道来,读者品读再三。笑容灿烂却悟不热男人心,实实在在的大多赢得美誉。婚姻酸甜苦辣咸,谁都不易,许多人是且行且珍惜。有些夫妻不同频,照样白头偕老,美其名曰,互补。有的出门相敬如宾,回家鸡飞狗跳。所以说,婚姻是一架复杂的机器,而且,没有使用说明书。需要一边使用,一边调整、一边维修。
@雨凌:多谢美言!您分析得太好了, 作家就是懂人生呀!
这段小两口的柴米油盐及最后的一拍两散,真有筒子楼的烟火气啊,笑笑的豪华时装旋转,在在的木讷不领情,实实在在的生活……
@李宗宾19481957:谢谢李老师认可和点评!
非常喜欢刘老师的文笔,刻画人物形象简直是一绝。[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