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不经意间又到年底。回首这一年,老伴状况不断,不太消停。
四月底,儿子微信告知,”五、一”回来过节,届时会开车带我们出去玩儿,满怀期望地等待中。不想,四月二十八日,老伴过马路没走斑马线,与小汽车来个亲密接触,所幸无大碍,只是胳膊肘卡秃噜皮,小腿韧带损伤。伤筋动骨一百天,慢慢养着吧!
终于养好了,过了一个美好的夏天。“十、一”长假儿子回来的前几天,他老人家推窗户时用力过猛,犯了腰脱的老毛病,又不能出去玩儿了,儿子得知无奈地摇头苦笑,还得慢慢养。
前不久,他用拖车拖一袋20斤面粉上楼,又累着了,又是腰脱。气得我冲他大喊一通,“谁让你去买面了?自己几斤几两不知道吗?”或许是我少有的强硬态度,这次好得特别快,一周左右好利索了。
回想起我与他结婚这五十多年,是陪伴他,在无休止地与各种疾病做斗争中渡过的,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生病这种事在他那里稀松平常,我这里也就云淡风轻波澜不惊。
他到底得过多少种病,我已记不清楚。大到腰脱手术、阑尾炎手术,中有冠心病、眩晕症、胃肠疾病,轻度糖尿病,小到感冒发烧拉肚子。大小病症轮流上阵,新病老病陆续登场,“软件”“硬件”都能出故障,什么毛病也没有的时候好像不太多。似乎每个器官,每个零部件都要表现一下它的存在,唯恐被主人忘记,还动不动来个外伤什么的。有那不会说话的亲属戏谑地问他,XX,你头发丝疼不疼。身边要好的同事更不加掩饰地发问,你家老郑是豆腐渣参屁做的吗?!
要说老病,当属那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这种病在寒冷的东北地区,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据他自己说,是小时候吃了咸的东西后又哭了留下的病根。这病始终伴随着他,一感冒着凉就犯,有时还会诱发其他疾病。因为有这病,东北人常吃的大酱他不能吃,于是我们家就很少吃。因为这个病,他不抽烟。
折磨他时间最长的病是腰脱。其实一开始并不严重,犯了养一养就好了,这病主要靠养。因为疼得厉害,病急乱投医,终于被一位二百五大夫,给治成了正宗且严重的腰脱。长期疼痛难忍,尝试过各种治疗方法均未奏效,不得已冒险做了手术。效果还出奇地好,如今不干重活累活基本不犯。人家权贵得了这种病都跑到京城省城去治,走着去抬着回来,至今还弯着腰拄着拐。老话说,“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俺们没那人脉资源和资本跑那么远,只能就地治疗。院方出面,找省城大医院的大夫过来做的手术,居然效果超好,得感谢苍天的眷顾。
早先那些年他的胃肠疾病比较突出,一家人吃一样的东西别人安然无恙,他就能拉得稀里哗啦。不能吃的东西太多,很麻烦。退休后这些年主要是冠心病,一到春夏之交必犯病,一犯病就乏力,无精打采地躺着,不是打点滴就是住院。近几年经人介绍,吃了某保健品,加之每日在家吸氧,居然没再犯病。还有那前列腺疾病,临界血糖等等。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和他老妈一模一样,需要常年服用维生素B2。
有病就需要吃药,病多药吃得也多,我十分佩服老伴吃药的本事。别看他到了饭桌上这个那个咸了淡了,百般挑剔矫情个没完,但吃起药来却毫不含糊,哪怕再难吃的药,他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尤其那大中药丸子,一块一块揪下放到嘴里,吃得特香,让看到的人有想一起分享的冲动。还有那拗口的西药名字,我看过N次也记不住,他只要吃过都能倒背如流,这得佩服他的记忆力,他是曾经的学霸。
老伴是一位遵医嘱的模范,医生的话在他那里就是圣旨。刚退休时,他体重超标、血液粘稠、血糖偏高,医生建议他控制进食量,清淡饮食。他老人家遵旨,就吃了一个夏天的干豆腐拌黄瓜,不沾一点荤腥,结果立竿见影暴瘦二十斤。邻居们不明就里,还以为他得了什么不治之症。从此他不吃肥肉荤油,也不许我们吃,俺们家也就很少买那些东西。这一点,我十分佩服他老人家的自控能力。
某年,该同志胃不舒服做钡透,要吃那种白的什么东西,一般人都难以下咽,人家一口气全吃下去了。医生对着镜头看着看着看不清楚,告诉他再吃点,他说已经吃光了。医生都笑了,夸他“你这人倒挺实在”。
2021年,老伴胃又不舒服了,我陪他去做了“无痛胃镜”,可见医学在进步 。就是打了麻药把小镜子从口腔插到胃里,从电脑屏幕上就能看到胃里的情况。结果只是浅表性胃炎,开了一大堆中成药,吃完了就好了。就这事我写了《陪老伴做胃镜》一文,发在浪博。
去年老伴突发肾结石,我陪他看急诊。我把就医过程写成《陪老伴就医记》,发在卯酉河博客上。
有道是久病成医,这话有点道理。老伴在不断与疾病的抗争中百炼成钢,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能力能顶半个医生。用那水银柱式血压计,自己给自己量血压的技术十分娴熟。自己发明了一套治疗前列腺炎的坐浴方法,行之有效,一犯病就坐浴,还不用人帮忙。
犯了什么病吃什么药特门清,连家里人有个轻来轻去的小毛病,都是他出处方,吃什么药,吃多少,怎么吃,他说了算,俨然家里的土大夫。怎么感觉有点非法行医之嫌!这要得益于他的勤学,得了什么病,他会买回相应的专业书籍学习。他还是电视上养生节目的热心观众。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当然了,久病床前也难有贤妻。我无意自诩“贤妻”,但我敢说,丈夫真有大病时,我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妻子。他做腰脱手术,按医嘱术后要绝对卧床一个月。这一个月护理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忙于生计无暇顾及,自然是我一个人承担。端屎端尿喂饭喂水,其繁忙劳累无需尽述,我无愧于心。我无法忍受的是他的小病大养无病呻吟。哪怕让蚊子蹬一脚也要把信息及时、准确、全面、详细地传达给我,然后还要哼哼几天,让我不胜其烦,久而久之我已心力交瘁,无法分辨轻重缓急,进而变得麻木。我感觉男人对疾病的承受能力,远低于女人,好多人都有这样的认知。
我们夫妻之间交流的话题,很大一部分是我倾听他讲述自己的病情,哪哪不舒服了,又有了什么新的症状,详细而又全面。还有用他自学来的医学知识对我进行医学科普宣传,病理药理知识普及。跟我喋喋不休地絮叨这些也就罢了,我是他的妻子。让我至今不能理解的是,他喜欢和任何人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病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身体不好,有时见面会出于礼貌,像打招呼一样随便问一句,最近身体挺好啊?正常人也许会同样礼貌地回答,还行,然后擦肩而过。他则不然,他会十分认真地回答,最近又有了什么新的病症,症状如何如何,还看不出人家已经不耐烦,急于离开。终于有人在提拔干部的重要会议上,提出了他“身体差”,终止了他的仕途。
有资料显示,男性在60——70岁期间是身体和生命最脆弱的时段。他频繁地生病正是在这个年龄段。
最近这几年他挺注意锻炼,管住嘴迈开腿做得都不错,身体状况明显好转,不再那么频繁发病,老了老了反倒龙兴起来了。
有时我也会跟他探讨,为什么身体素质这么差,没完没了地老生病。他的答案是小时候没吃过母乳底子没打好,再加上家族遗传。这说法也许有点道理吧!反正他父亲五十多岁死于脑溢血。母亲倒是长寿,活到九十一岁,但也是病病殃殃一辈子,有名有姓的病一大堆,属于多病而长寿的那一种。这一点他极像他的母亲,但愿也能像他的母亲虽多病也能长寿。祝福他吧!
我们老两口同庚,正站在耄耋之年的起跑线上,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0653
评论列表(46条)
向你致敬,你这样的贤妻,对老伴如此呵护有加,无微不至,感人肺腑!
@锦瑟黎燕:谢谢老乡高度赞美,其实我的耐心已经耗尽了。
首先祝福您们!看到过您的博文,您做得很到位,老人家有您真是有福气!相敬相爱才算幸福![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解世权:谢谢您的美好祝福。也祝福您健康快乐。
恩爱夫妻活神仙,情海倾心恋火燃。
紫燕双飞柔话蜜,白鸥对舞爱声甜。
百年修得同船渡,三世迎来共枕眠。
不惧病痛常缠身,有心共享快乐年。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支老师美诗盛赞,祝您健康快乐。
别的病我不知道,但慢性支气管炎我也有过,好像是用”胖大海”泡茶喝,就好了。多病的人反倒长寿,因为有许多病大家叫它“养身病”,患者往往因病而会非常注意各种保养,时刻都会提高警惕,所以反而长寿。只是常年累月,就辛苦你这位贤妻了。
@四格格:您说的有道理,慢性支气管炎在东北太常见了,很顽固的,不容易去根。多病而长寿从理论到实践都说得通,我婆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贤妻呵护病夫,精心护理,感人至深。
@雨凌:谢谢老乡美评,祝福冬安。
久病成良医, 持久的照顾也尽显贤良品性。你字字写来还不乏风趣之情, 可见伉俪情深。向你学习, 也祝福你们老两口平安而愉快地过日子!
@轻品慢尝:谢谢教授夸奖和美好祝福。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啊!
家有如此病夫,您的辛苦、劳累可想而知。非常敬佩您的爱心与耐心,还能这么风趣幽默地总结表述出来。恕我直言:我在无限同情您的同时,居然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大概是您的好心态感染了我吧!大姐,请多保重,遥祝您们健康快乐每一天!幸福到永远!
@华章秋韵:谢谢您的美评和祝福,我这人没心没肺,不知苦和累,换个人也许早压垮了。
?
@漫言华语:开玩笑的。比喻不当。我在私信里解释。
绘声绘色绘形,太风趣幽默了,
@淡墨:谢谢老师谬赞,祝您健康快乐!
原谅我不厚道,一边读着,竟然笑了。您是一个豁达的贤妻,老伴是个细心的“病汉”,这样的组合必定相携到老。很多病是因为他留心,别人就是粗疏不注意而已。所以很多看起来病殃殃,反而寿命很长。
@惑矣:我这人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和老伴形成两个极端,不光是他的病,即便我们家遇到难心事,他会愁得夜不能寐,我也能照样吃得下,睡得着。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你们的爱情与婚姻,因相濡以沫,呵护有加而令人敬佩。
@锦瑟黎燕:老乡的高度赞美令人愉悦。
哎呦喂,家里的老病号这么多年来全靠您里里外外操持,可真不容易啊,换作其他人,可能早就不耐烦了。不管怎么说,您堪称贤妻良母![赞][赞][赞]
@清河君:谢谢老师美言,贤妻良母称不上,我只是心大而已。
身强体壮者不一定长寿,一场大病或一次意外伤害就会要了ta的命,但病病歪歪的人往往会好好呵护自己,并博取他人同情和善待,因此也会长命。我母亲这辈子就是个病秧子,五十多岁起就需要人照顾,七十岁以后动过四次大手术(膀胱癌、结肠癌、胃癌手术+股骨颈骨折手术),却活到九十岁。当然,一个长寿老人的背后一定会有另一半或者子女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华姐辛苦了!
@难诉相思:蒋院从医生视角,把多病长寿说的理性而通透,令人信服。您母亲的例子也很典型,这高寿来之不易。
读大姐博文,读出来大姐和姐夫——是一对恩爱夫妻啊,羡慕!!
@李宗宾19481957:您过奖了。其实不怎么“恩爱”,经常冷战。[偷笑]
文中没有唉声叹气,文字里充满了乐观主义,好心态就会有好环境,这对长期病人来说是乐观和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四格格:谢谢格格美评。老伴也认可我“心大”,什么愁事也不往心里去。
家有病夫妻必贤。医学上有个理论叫带病长寿,姐夫没有大病,又特别自律,特别小心,加之华姐的贴心呵护,相敬相爱的你们一定能在人生的旅游上走得很远。祝福你们![花][花][花]
@诚厚:谢谢诚厚老师,借您吉言。也祝您健康长寿。
我感觉,老乡的内心特坚强,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下,能够如此从容练达,令人敬佩。
@锦瑟黎燕:谢谢老乡!不是坚强,是心大或者说是缺心眼。[偷笑]
咱们这把年纪,已力不从心了,千万要注意身体力行哟。好在老伴是个宝,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赞]
@一池烟雨:老师所言极是,老了,力不从心了,就顺其自然吧。
您是不是一气呵成写下来的,我是一气呵成读下来的,挺上火的事,在您的笔下风趣幽默,让人喜欢看,这就是您文笔的厉害,好久没有留言了,但一直默默地看,为“卯酉河”这个大家庭的氛围所吸引,离不开这块沃土,离不开这块温馨是家园。
@李和平:谢谢老师来访阅读并热情留评。
是的,卯酉河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温馨的家园。
我能想象出腰脱手术后,你一个月贴身护理的细致入微,呵护与付出的情景,好感人。
@锦瑟黎燕:谢谢老乡的理解与支持。祝福冬安。
老伴有你,就是一百个放心。羡慕你们这样恩爱啊!
@杨自记:谢谢老师美评,祝您冬日安康。
多病而长寿是由道理的,因为特别小心。身体一直好的,会自以为是大意。我老伴到了冬天血压不够稳定,每天要量几次还记录下来。人老了,就特别感到老伴的重要性了。
@诚厚:看出来了,您老夫妻俩相濡以沫恩爱有加。这才是老年夫妻该有的样子。可以奉为楷模。致敬!
您真是一个耐得烦、霸得蛮的好妻子!受那么多累,还那么幽默,佩服!
@皓月蓝空:我的耐心都被他耗尽了,还得假装耐心。[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