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一部人类迁徙史。从古代到近代,中国经历了无数次的人口大迁徙。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朝代更迭爆发的战争,农耕时代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人类为了生存,无奈抛弃家园扶老携幼举家迁徙,长途跋涉去到能够安身立命的地方。这些人口的迁徙,不仅改变了各地区的社会结构,人口分布状况,同时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前路茫茫,迁徙者经历了许多艰辛和磨难,遭受了无数难以言状的痛苦后,终于来到一个远离战火的偏僻小山村。一根扁担两个箩筐,一个箩筐装着孩子,另一个装着家人的衣服,还有平生积攒的银子。落脚地的本地人怜悯他们,让他们在山边、溪流旁择一平地,斫木割草搭建茅屋。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新居可以栖身,开垦的田地陆续长出粮食,生活慢慢安稳下来。迁徙者很感念当地人,说了很多感激的话。当地人说,你们从战火中逃出来不容易,你们是客人不用客气。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地人对他们有了一个新的称呼,由客人转称为客家人。
千百年来中原朝代更迭战乱频仍,人们为了逃命只能往没有战乱的南方走。以村落、族群结伴而行,到了落脚地他们相依为命聚居在一起,慢慢地成为一个百十号人的族群。古代盗匪出没,强抢明偷的事时有发生。为了自保,为了家人的安全,客家人在吃了不少亏以后,发明了一种有安保功能的建筑,围龙屋、土楼。
何谓围龙屋,建筑外形轮廓为半圆形,半圆前面的房屋如一道墙。墙的中间有正门,两边各有一侧门,关闭大门外面的人难以进入。进入大门,半圆形的空间里房屋一间挨一间,住的都是一个家族的人。至于土楼,那是从围龙屋进化而来。由于族人增多,为了节约用地,选择一块依山傍水的平地,建筑一座圆环状楼房,根据家族人数一般三、四层,大的有五、六层。这些土楼居住的人数少的有一、二百人,多的有七、八百人。一座围龙屋、土楼,就是一个大家族。
最早迁徙南下的客家人大概在隋、唐时期,那个时代中原战乱频仍,百姓家园尽毁流离失所,经过颠沛流离的迁徙,终于在粤、赣、闽交界的区域找到栖身之所,这是早期南迁的客家人。朝代的更迭意味着战争烽烟四起,元、明、清时期每个朝代,都有中原百姓翻山越岭千里跋涉南迁,融合到早期来到的客家人生活区域。在全国范围里,广东省梅州市是客家人数量最多的区域。
客家人的南迁史是一部血泪史,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他们在粤赣、粤闽交界区域扎根下来,成为一个有独特文化、生活习俗的族群。
2006年一部名叫云水谣的电影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长教村拍摄,这是香港与台湾影业公司合作制作的影片,描述台湾青年为了爱情,辗转来到大陆生活,男女双方信守诺言互相等待的爱情故事。影片云水谣2006年12月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2007年获得第26届金鸡最佳故事奖,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等一大批奖项,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影片云水谣大热以后,作为影片的拍摄取景地长教村,迤逦里的自然风光和客家土楼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溪边的老榕树、大水车、鹅卵石村道、客家人的土楼,成为长教村的标志性景观。长教村成为南靖县旅游的热门打卡点,长盛不衰的客流量,使长教村人看到了商机,他们申请改名为云水谣村。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把长教村相邻的璞山、官洋、坎下等自然村组合为云水谣古镇。
受网络对云水谣赞誉的影响,我们2024年烟花三月江南采风之行,第一个景点选择在云水谣古镇。550公里全程高速,早上8点钟出发,下午15点就到达云水谣古镇。一条小溪在村边缓缓流过,咿呀作响的水车,把水从小溪舀到引水槽,源源不绝流向稻田。古朴的民居依岸而筑,圆形、方型的土楼,客家人在此生息繁衍。小溪养育了从中原飘泊而来的客家人,滋润着岸边十多棵百年古榕树。遮天蔽日的浓阴下、土楼旁,村民喝着自己制作的山茶,享受春天的明媚。云水谣给我的第一印象,这条长流不息的溪水,就是云水谣的灵魂所在。
古朴的客家村落,鹅卵石彻筑的村道。走在幽深的村巷,欣赏客家人的风土民情,古老的房屋似乎在在向人们叙诉从前艰辛的岁月。坐在村头大榕树下的竹椅上,遥望远处的群山,潺潺的溪水,古老沧桑的榕树,这就是传说中的云水谣。斜阳西下,镜头逆光对着榕树的浓阴咔嚓一下,美妙的云水谣古榕定格下来。
在村里行行摄摄3个小时回到村头古榕树下,大伙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四菜一汤离这里不远啊,趁天还大亮去看一看吧。我打开导航一看只有17公里,于是一行人急忙驱车前往四菜一汤。
四菜一汤土楼是南靖县土楼的标志性建筑,由四座圆形土楼和一座方形土楼组成。四菜一汤具有象化的含义,四座圆形土楼环绕在方形土楼四周,宛如餐桌上的四道菜肴围绕着一碗汤。从山上往下看,妥妥的四菜一汤摆在桌面。其实,四菜一汤是一个村庄,名字叫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
南靖县客家人的围屋、土楼数量众多,是中国客家土楼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的地区。除了云水谣土楼,田螺坑土楼,还有河坑土楼、塔下土楼等,全县一共有15000多座围屋、土楼,堪称土楼王国。这些散落在深山丛林中的客家土楼,不仅是客家人族群的居住地,更是内涵深厚的客家文化体现。
24-11-26
云水谣怀远楼
田螺坑四菜一汤
塔下村裕昌楼内景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0521
评论列表(32条)
精美文化游记,以文图荟萃,灵动抒写,将云水谣的风土人情激情歌吟,让我大开眼界,美在其中。
@锦瑟黎燕:云水谣,一个很文艺,很浪漫的名字。在选择三月江南采风第一站的时候,我惆怅了很久终于选在了云水谣。访问过程客家土楼、客家人的历史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那天傍晚从云水谣赶到四菜一汤,田螺坑的黄昏很美,四菜一汤土楼的村民点亮路灯,炊烟从烟囱升起飘荡在山野的时候,大山之中的四菜一汤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美,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呈现眼前。大家都说,今天的第一站太经典了!那是我们三月江南采风的美好开始。
最初广州有很多客家人,小时候我们家住在广州时,请了个保姆就是客家人。后来深圳、珠海成为经济特区后,许多客家人都涌进特区,在各个领域参加特区的经济建设。我认识好多年轻一代的客家人,我对他们的印象非常好,男孩文质彬彬,很有温良恭俭让的味道;女孩子贤惠孝顺,为人处世十分低调、平和。有个女孩子分别20年后,她仍与我保持联系。
@四格格:格格说得对,广州确实有很多客家人,不只是广州,客家人散布在广东的各县市。客家人是一个很大的族群,在广东总人口有20%的人是客家人,全国总人口中有的3.7%是客家人。全国客家人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广东占了7个。客家人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族群,他们在各行各业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客家人的女孩子很顾家,娶了客家女孩是一种福分。
客家人历史悠久,客家文化独特多彩。友每篇游记,都在带我们同游,大开眼界,喜出望外,激情澎湃。[喝彩][赞]
@一池烟雨:好友过奖啦,很惭愧,与卯酉河各位文友相比,我还差得很多。
云水谣,一个很文艺,很浪漫的名字。在选择三月江南采风第一站的时候,我惆怅了很久终于选在了云水谣。访问过程客家土楼、客家人的历史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那天傍晚从云水谣赶到四菜一汤,田螺坑的黄昏很美,四菜一汤土楼的村民点亮路灯,炊烟从烟囱升起飘荡在山野的时候,大山之中的四菜一汤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美,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呈现眼前。大家都说,今天的第一站太经典了!那是我们三月江南采风的美好开始。
@清河君:这段话里倒是有“我”的。以后文中多納入含“我”亲历元素啊,清河君。
@晓舟同志:好的,谢谢晓舟老师指点。
灵犀佳作,大气磅礴,颇有气势与格调。
佳作也,向君致以问候!
@2272 张英辅:客家土楼,客家人的历史,值得慢慢看,细细品。
云水谣还是2015年秋天去过,景还是那个景,通过图文,让我有了旧地重游的亲切感。
@难诉相思:蒋医生比我早了9年到云水谣,有没有顺便去看四菜一汤?
@清河君:那倒没去尝过呢!
山水遥远。
谁在吟唱着歌谣,
一曲未完。
秋叶飘落在黄昏中,
岁月也来相邀。
云淡路遥,
月光下的胭脂淡淡。
只谈论昨夜与今朝,
相思之情有多少。
夕阳流淌过城墙,
在秋风中漂泊一场。
云水尽头月光洒满,
秋叶飘落在黄昏中,
岁月也来相邀。
@阳光笙箫支剑笙:客家人因躲避战火辗转南迁,因为迁徙的路上千艰万难吃了很多苦头,养成了忍辱负重、不怕吃苦的美好品德。在我的印象里,客家人特别勤劳,特别好学,特别能吃苦,他们是值得交往的人。
《云水谣》电影看过, 是陈坤和李冰冰主演的。将一个客家人的村镇, 改名为云水谣, 很有意境。在你文中读到了客家人的历史, 客家人的土楼还真是了不起呢。图片展现的那个土楼建筑群, 叫四菜一汤很形象。
@轻品慢尝:广东是最多客家人的省份,但是,追根溯源他们都是来自中原,因古代战乱迁徙到南方。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重建家园很不容易,为了自保,为了家人的安全,围龙屋、土楼被他们创建出来。
我特别赞同你的话,娶个客家女孩当媳妇,那真是一辈子修来的福气。
四菜一汤太形象,客家土楼有特点。我是从邮票上认识客家土楼的。
@漫言华语:客家土楼的建造目的是为了保护家人不被伤害,是一种安保措施。从安全的角度看,古代的社会治安还是比较严峻的。
四菜一汤土楼是南靖县土楼的标志性建筑,由四座圆形土楼和一座方形土楼组成。四菜一汤具有象化的含义,四座圆形土楼环绕在方形土楼四周,宛如餐桌上的四道菜肴围绕着一碗汤。从山上往下看,妥妥的四菜一汤摆在桌面。其实,四菜一汤是一个村庄,名字叫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如此行云流水,娓娓道来,生动形象,出神入化啊。
这种土屋、圆楼在珠海唐家区里也有,它是家族群居的建筑,是能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的,四面的围墙上都有枪眼,里面可以看到外面,而外面根本看不到里面的状况,所以外来侵犯者很难攻破的。
@四格格:是的,一座客家土楼就是一个家族,除了居住以外,很重要是防匪、防盗功能。
云水谣古镇
流水潺潺暖客心,
卵石小路净无尘,
民风古朴云邀水,
俯看波光水摇云。
旅游去过云水谣、客家土楼,印象很深。看了你的游记,又重温了一遍那山,那水,那片迷人的风光。
@雨凌:云水谣,一个很文艺、很浪漫的名字,客家土楼,既乡土又淳朴的地方。
随清河君好友的美文,欣赏客家人独特的风土人情、建筑文化。小溪中咿呀作响的水车,在现代社会中很难见到了。古朴的客家土楼,似乎还有人住着,那是原生态。谢谢好友,让我第一次知晓了客家人这一称呼的来历。移民的的地方很多,但基本与当地人混居,慢慢融合了。客家人保留着自己的小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群体。点个大赞![赞][赞][赞]
@诚厚:在中国,客家人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广东省20%的人口是客家人,在全国范围里也有3.7%。古代广东是化外之地,是历代中原人南迁,广东的人口才慢慢多起来。到了现代更多的外省人迁徙广东,是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建设,才有广东的今天。
哈哈,这个土楼看着就壮观实用,御敌于外,生活于内,平战结合,真是个好有个性的历史风貌建筑群!
@李宗宾19481957:这种土楼很重要就是防御作用,客家人是外来的,本地人常有欺负他们的行为,所以他们整个家族聚居在一个土楼,有事情统一行动一致对外。
四菜一汤,我还以为是菜谱呢,哈哈!原来是常在影视中看到的土楼!
影片《大鱼海棠》就取景这,美得太让人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