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一天, 在无锡地铁一号线, 看到一端的终点站是江阴外滩。江阴是隶属于无锡的一个县级市, 因有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而闻名, 它也是全国百强县的第二名。印象中, 从无锡市区到江阴市区, 也有好几十公里的距离, 到华西村就更远了。如今通地铁的地方, 就都是咫尺之间。毫不犹疑跨进了地铁车厢, 四十分钟左右就到了江阴外滩。
所谓外滩, 一定是临长江的, 就先览江景吧。
看到了鹅鼻嘴公园的标示, 心想南京有个鱼嘴, 这里有个鹅鼻嘴, 那就先去看看鹅鼻嘴。上了网约车, 司机很热情, 听口音不是本地人。司机说他是河南安阳人, 来江阴已经十六年了。我说, 十六年了就是新江阴人, 也算是本地人了。司机看我认他为本地人, 就来劲地做起了东道主, 向我们介绍江阴。他一个劲地夸江阴这地方哪哪都好, 说这里即使二十年停滞不前, 他老家紧追不舍二十年, 也赶不上这里。那是数典忘祖, 把他乡当故乡还乐不思蜀了。我问: 你老家和江阴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他说人色不同, 这里的人很少抡拳头。他说他孩子在这里上学, 不用担心在学校打架斗殴, 而在老家孩子打架斗殴, 鼻青眼肿是家常便饭。很有意思, 一个中原汉子, 喜欢斯文江南, 不怕人家说他没有阳刚之气。难道他不知道, 江南人的脾性以及吴侬软语, 常常是要被贴上娘娘腔标签的。
进入鹅鼻嘴公园, 得知这是一个依鹅鼻嘴山, 傍长江水的4A景区。那山因蜿蜒多姿,形如天鹅伸鼻江中而得名。进公园, 穿过山洞, 就能临江。这山洞可不一般, 进去以后让人震撼。这山洞全长216米,高2米,宽1.5米, 是民国时期挖的一个军备设施。当时的国民政府为抵制日寇入侵,加紧长江防备,在沿江修筑炮台的同时,挖通修筑了贯穿鹅鼻山南北的这座山洞,作为蓄存武器弹药以及人员之用。抗战胜利后,这座山洞工事完整无损地保留下来。岁月静好之时, 穿越这绵延而有气势的山洞, 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音。
出山洞, 豁然开朗, 滚滚长江水就在眼前。与长江水一道进入眼帘的是远远的一座大桥——江阴长江大桥。
长江上有许多大桥, 这座桥有特殊之处, 它是我国第一, 世界第四的大跨度悬索桥。下图是悬索圆柱体积的实物展示和文字介绍。
图片文字介绍: 大桥主跨度1385米, 净空高50米, 在最高潮位可通过五万吨级货轮。大桥的每根主缆由长2178米, 共21363根5.35mm无接头高强度热镀锌钢丝组成, 两根主缆共重16780吨。江阴华新钢缆有限公司是江阴长江大桥悬索钢丝的供应方。对抽象的数字, 我是无感的, 将眼前的实物与远处的大桥联系起来, 特别是文字中提到的悬索钢丝的供应方, 那个钢缆有限公司, 让我有感和震撼了: 一个县级市的民营企业生产的钢索, 悬起我国第一的横跨长江的大桥。
那可是河南籍网约司机心中, 不轻易抡拳头的江阴人的手笔, 悬索桥上所用的全部钢索, 全部出自他们之手。斯文江南中的江阴人, 傍上了“钢”。钢索产业, 是江阴这个地方的支柱产业。上世纪90年代, 江阴有许多钢索集团, 其中一个法尔胜钢丝绳集团还委托我们学院为他们培训员工。那时, 我们学院也向江阴的一个服装厂定制过工作服(西装)。擅长养蚕、织布、竹编的江南人, 也喜欢“钢”。那个“法尔胜”, 是从做草绳起步的。“法尔胜”早已是上市公司了, 现在搜索“法尔胜”, 能看到一大堆“钢”友——钢铁公司、不锈钢制品公司等等。
看完了那个粗大的钢缆, 接着就沿着栈道行走观景。
窄窄的栈道只能单人行。一侧是石山, 一侧是江水, 栈道架在江岸上, 又紧紧依偎着石山。人在江水与石山的夹道上信步, 步履缓缓倒可静听江水拍击, 涛声阵阵。这很有自然之趣, 一点都不惊险, 可是喇叭多嘴多舌, 一声声的提醒人不要在山前逗留以防止滚石伤人。被它一提醒, 倒不时地张望张望望那山, 看哪块石头有可能落下来。
张望中发现, 那山被一重重、一层层防护网包裹着, 那防护网全部是钢丝织就的。卖盐人眼中盐不值钱, 做钢丝的人心中钢丝也不值钱吗? 可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人家是细心又贴心。江南人的细心和贴心, 与他们的吴侬软语一样有温度和绵柔感。
行走在栈道中, 不时会有一个个宽阔的观景台伸向江面, 让人休憩和观景。景台上有的立一块“江尾海头”的刻石, 有的建一个“独钓寒江亭”。一边是江水滚滚流不尽, 一边是逸士佳话千古留。
长江入海口早就东移到上海横沙岛了, 但在春秋时期, 江和海是在江阴相接。所以江阴素有“江尾海头”、“江海门户”之称。对这个久远的“江尾海头”, 古人有诗语: “暨阳(江阴)城北皆洪流, 尚是江尾已海头。” 对这个原先的地理优势, 江阴人很在乎, 特意立石刻字于此。那字还是东坡的字, 当然并非是东坡亲题的字, 而是选了他书的这几个字刻上了, 借他的名气昭告而已。
那个“独钓寒江亭”, 我原以为是用柳宗元诗《江雪》的意境, 再看亭前一块石头上的碑刻, 还另有意思呢。江阴有江, 江又接海, 景色宜人, 是历史上文人雅士陶冶性情的好地方。据说周代的姜子牙曾垂钓于此, 故江阴有钓台村名延续至今。 一个亭子, 能让人联想到姜太公和柳宗元两个大咖, 性价比很高。当然, 我等走走看看, 也顺带着附庸风雅和陶冶性情。
栈道走到尽头, 见到书法大家启功的题字, 那字真是极品。把那石头拍下来还不尽意, 和那题字的石头同框, 那字好像就归为己有了。
观了江景, 走了江畔, 再上山。山又像一个壮汉, 告诉我们江阴自古还是要塞之地, 除了前面穿过的作为军备设施的山洞, 山上还有明清时期的炮台。
在回地铁站的网约车上, 遇到了一个本地司机。他问我去过华西村没有, 我说早去过了。司机一边叹息华西村的衰落, 一边自豪华西崛起于炼钢。我知道上海有宝钢, 辽宁有鞍钢, 温柔乡的江阴人, 不仅做钢缆还炼钢, 他们还真会“钢”柔并济。司机还向我介绍, 江阴如今又崛起了一个新华西村——长江村, 它也以冶金制造为龙头和支柱。看来江阴人是咬定“钢山”不放松, 立根就在“钢山”中了。
从车窗向外望, 扑面的是江南的旖旎风光, 虽是初冬, 还没有萧索之气, 树叶色彩斑斓, 枝条柔曼婀娜。一座座高楼, 一个一个有钢缆、钢材、钢索等字样的集团招牌也很醒目, 自然风光的柔美与民生产业的“钢筋”, 竟然和睦相处。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0398
评论列表(29条)
先占个沙发,再细细拜读。
前年大学同学聚会,江阴的同学邀请我去看外滩,至今没成行。学者妹子去了,让我分享到一篇有景观、有文化、有经济、还有人情的美文,可比我去一次收获更大。江阴长期属于苏州地区,对苏州的感情比对无锡的感情更深,吴仁宝就是如此。谢谢妹子!
@诚厚:多谢美言! 您的夸赞, 让我汗颜呀! 如您所说, 江阴人对苏州的感情更深, 江阴的一些地方, 如华西村离苏州张家港很近, 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好有视角与意蕴的文化游记,行云流水,娓娓道来,将江阴的“柔”与“钢”融会贯通,美美与共,让我对其旖旎风景、风土人情、经济发展有所认知,品鉴了精神盛宴,美在其中。
@锦瑟黎燕:谢谢大姐的美言美评, 这是一种鼓励, 我远没有达到那样的境界呢, 还在努力中。
江阴人不是不抡拳头,只是他们抡起的拳头不是砸在人身上,而是砸在了钢上,柔柔的人,拳头可是硬硬的。震撼的是这条隧道,修筑得如此精细、坚固,而且神奇、美观,几十年后,仍可当作艺术品来欣赏。
@四格格:谢谢您的归纳和评点! 语语都中的, 又要言不烦。那个山洞进去后, 真很震撼, 如你所说, 可当艺术品了, 估计是重新修过一番了。
”从车窗向外望, 扑面的是江南的旖旎风光, 虽是初冬, 还没有萧索之气, 树叶色彩斑斓, 枝条柔曼婀娜。一座座高楼, 一个一个有钢缆、钢材、钢索等字样的集团招牌也很醒目, 自然风光的柔美与民生产业的“钢筋”, 竟然和睦相处。”
“看来江阴人是咬定“钢山”不放松, 立根就在“钢山”中了。”
江阴是个好地方,一个“钢”与柔交互的地方,先有华西村,近有长江村,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永放光芒!共同富裕,贪腐一扫光,人民江山万年长!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诗人的认可和支持!
我去年到江阴就是在这个地方看到江阴索桥![赞][爱心][花]
@解世权:谢谢您的到访和鼓励!
行事钢,处世柔,刚柔并济,张弛有度,成就斐然。[喝彩][赞]
@一池烟雨:您的归纳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多谢!
江阴,曾经路过,但没有停下来走走看看,因此还比较陌生。轻品老师的文章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粗浅的认识。喜欢看你站在巨石边的那张照片,美丽而知性。
@难诉相思:谢谢美丽的白衣天使的美言! 顺祝冬安!
江阴的印象还是《浮生六记》,沈复去要账,遇大雪走投无路的情景。如今的江阴已经是个刚柔并济的钢城了,真是天翻地覆!启功先生的字清雅而有钢骨,极具文人气息。与您的气质好搭哦!
@惑矣:您的记忆力很好呀, 我完全记不得《浮生六记》这个情景了。谢谢您的美言!
江阴人文历史一文概之,休闲游览欣闻民以“钢”强。
@清河君:谢谢您简洁又精准的评点!
一直没有在江阴呆过,所以对江阴并不了解。今天看了文章才知道,原来江阴的崛起,与钢密不可分!只知道苏南人的柔,今天知道了苏南人的钢,老师选择这个角度讲述,我一下子就记住了江阴!
@周旭才:谢谢认同和美评!
为地方上著文立传,极有意义的写作![赞][花][花][花]
@柳絮晗烟:谢谢认可, 但只是个人的感想!
江阴这座长江大桥很有气势,一桥飞架南北,请问江阴对面是哪个城市?
@清河君:江阴对面是扬州辖区的靖江市。
江阴人充满阳光,以柔克“钢”佩服佩服啊!
@华章秋韵:谢谢阅评!
老师写的真好,一个江阴人看了有种同游的感觉。
请问,您是江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