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 / 程潜与湖南和平解放 / 四格格
“拯斯民于水火,化干戈为玉帛,自古就是大义之举。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等将领毅然联名发出起义通电:‘正式宣布脱离广州政府,使湖南获得和平的解放’”。这是“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前言中的一段话。
第二节 和平起义
1946年,解放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特别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政府的败局基本上确定,全国解放胜利在即。
1948年6月21日,程潜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湖南省政府主席;1948年8月4日,程潜再被加任为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全面主政湖南省党、政、军事务。他在态度上表示要坚决服从国民党,但在实际行动中又实施着许多有利于民生的政策,尤其是对群众开展的各项爱国革命活动,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宽容。程潜这种自相矛盾的态度,引起了中共湖南省工委的注意,认为程潜有争取和平起义的可能性,便让中共地下党员余志宏、涂西畴邀请李达、方叔章等与程潜素来关系密切的人,这些人虽然是国民党政府的人,但他们思想倾向进步,由他们对程潜展开统战工作,争取他放弃顽抗,站到人民大众的一边来。
我想中共争取程潜的理由有三:一是在国共合作时,程潜就与中共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二是程潜在国民党中比较受排挤、比较边缘化,与 J 先生一直有点矛盾;三是程潜是湖南人,他一定不愿意让自己的湖南老乡们陷入水深火热的战争中。
特别是程潜的族弟程星龄和程潜的儿子程博洪,都是倾向中共、思想进步的人,他们坚定的站在中共立场,积极出面帮助中共湖南省工委做程潜和平起义的动员工作,他们通过分析时局、摆明事实;并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劝说、鼓励、支持程潜作出明智的选择。
无疑各个方面的启发,动员,影响力是巨大的,程潜终于迈出了勇敢的一步。1948年12月31日,他对族弟程星龄说:“我的决心已定,你全权代表我和中共地下党联系吧。”
和平起义商谈是在极度秘密中进行的。我想当时程潜的内心,一定像大海的波涛,汹涌翻滚。他要面对许多疑虑和困难:第一,他是国民党元老,是中共列出43个大战犯中之一;先抛开个人安危,他不得不还要考虑和平起义后,他的下属们和家属们会得到如何的惩处;第二,国民党当时对他并不信任,白崇禧来长沙,专门对他进行特别的监视;第三,毛人凤的特务机关也不是吃素的,只要有半点蛛丝马迹,他们就会痛下杀手;第四,程潜不掌握兵权,起义时没有自己的军队可调谴和支持。所以,这方方面面就像一块块巨石,压在程潜的心头。
中共湖南省工委了解到程潜的顾虑后,明确告知让他放心,只要改变立场,做出正确的抉择,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对他过去的种种既往不咎。这时,也就是1949年2月18日,国民党第一兵团军司令长官陈明仁,带着他的第一兵团军驻进了长沙,进行部队编训。
陈明仁,中华剿匪总副司令兼武汉警备司令,还是国民党原第二十九军军长,后来第二十九军与第七十一军合并,成立了第一兵团军,陈明仁出任第一兵团军司令长官。
程潜和陈明仁是湖南醴陵老乡,当年程潜任“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 校长时,陈明仁就是他招收的湖南醴陵籍学员。陈明仁拜见老校长时,程潜开诚布公的说出了自己不愿让湖南几千万同胞,再遭受战火之苦,有和平起义的意愿;并对陈明仁说,这就是我的态度,你手握军权,要抓要杀,随你的便。
陈明仁也坦率的告诉老校长,自己的确是奉监视程潜的手谕才来长沙的,但他让老校长放心,自己决不会执行这个手谕。同是喝湘江水长大的湖南人,还同是湖南醴陵老乡,陈明仁也清楚的意识到,不能把家乡再陷入战争之中,不能让自己的乡亲们生灵涂炭,更何况程潜是自己的老校长。他表示以后只与老校长联系,一切愿意听从老校长的。我想程潜此时此刻应该是非常庆幸自己曾是校长,他又应该非常庆幸自己当年的先见之明,将陈明仁这位醴陵老乡招进了“讲武学校”,才能幸运得到今天他的天助之臂。
陈明仁的明确表态,让程潜大喜,他松了一口气。因为程潜虽主政湖南,但并没掌握实际兵权,而陈明仁手握着重兵权,有他的联手协同,就有了军队作支撑,和平起义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和谈的步伐就可以加速加快。这时的程潜,一定感觉自己不再是湘军最后一棵寂寞的大树了,他不孤独了,他有陈明仁这棵湘军的大树作同盟军。
当时陈明仁手握国军第一兵团军重权,第一兵团军是国民党最精锐的王牌部队,士兵们都是随陈明仁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打过无数胜战的兄弟。陈明仁虽然表态愿意听从程潜的,但他心中与程潜一样忐忑不安,有着许许多多的顾虑:怕泄密,怕共产党算旧账,怕被骂是投降者,怕自己把过命的士兵兄弟们都会置于俘虏的境地。
我想在作出重大抉择的此时此刻,程潜和陈明仁的心情同样是极其复杂的:他俩曾是师生,现在是盟友;他俩有着怕中共算老账的同病相怜,也有着想和平起义的志同道合。在这种个人切身利益与全省人民切身利益的两相矛盾中,他们最后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后者,放弃小我,携手同步取义大我,这是他们对湖南人民作出的最大贡献。
陈明仁一直是白崇禧最信任的部下,白崇禧认为有陈明仁带兵驻扎长沙,就不怕程潜在湖南掀起风云。而陈明仁就正好利用了白崇禧对他的信任,他表面上绝对效忠党国,一切服从白崇禧的安排;暗地里,密锣紧鼓的与程潜一起与中共人士濒濒接触、商谈和平起义之事。而白崇禧、毛人凤都被陈明仁这种誓死效忠的表象所蒙蔽,他们太信任陈明仁而放松了对湖南的警惕。
1949年5月,中共、程、陈三方面代表成立了三人和谈策反小组:余志宏(湖南醴陵人)代表中共,程星龄(湖南醴陵人)代表程潜(湖南醴陵人),李君九(湖南醴陵人)代表陈明仁(湖南醴陵人)。随着和谈时机的不断成熟,湖南省工委敦促程潜、陈明仁联合拟就了《起义备忘录》,拟文中表示:“一俟时期成熟,程潜当即揭明主张,正式通电全国。号召省内外军民一致拥护以八条二十四款为基础之和平,打击蒋白残余势力。”
中共中央于1949年7月4日给程潜的复电:“先生决心采取反蒋反桂及和平解决湖南问题之方针极为佩慰,所提军事小组联合机构及保存贵部予以整编、教育等意见,均属可行… …。”
1949年7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谈代表团自武汉到达湖南平江县城,在平江天岳书院举行和谈。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谈首席代表:金明。代表:唐天际、袁任远、解沛然、李明灏。
程潜、 陈明仁和谈首席代表 : 唐星。代表 :唐生明、熊新明、刘云楷、刘公武。
秘 书:刘伯谦。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0366
评论列表(53条)
程潜的和平起义,为湖南的和平解放立下了弥足珍贵的功劳,在历史的册页熠熠生辉。
@锦瑟黎燕:解除了湖南人民的战争之苦,这是他们的最大贡献。
陈明仁实力雄厚,程潜威望很高,也只有程潜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对陈明仁有影响力,对起义起了决定性作用。也得承认,共家策反确实也是很有一套的。后来的几十年整来整去,没有亏待程主席陈将军,也算守信用的。城头变换大王旗,忠谁无定势,保护家乡人民不受生灵涂炭,确实是大功一件。
@晓舟同志:对于湖南人民来说,他们的确是有功劳。
1949年8月4日下午,国民党湖南军政首脑程潜、陈明仁通电起义。8月5日,湖南耆宿和各界著名人士唐生智、周震鳞、仇鳌等100余人通电响应起义。当晚,人民解放军进驻长沙,湖南宣告和平解放。
这就解除了湖南人民的战争之苦,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阳光笙箫支剑笙:免除了湖南的战争,湖南人民不遭生灵涂炭,这就是他们的贡献。
湖南人有程潜这样的父母官,是早日迎来和平解放的莫大福祉。
@锦瑟黎燕:其实在当时的政局形势下,作出这种选择是明智的。
程潜、陈明仁我一直对两位湖南籍的国民党旧军人非常佩服。冒着危险和平举义确是壮举。。[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解世权:他们两位当时一个手握政权,一个手握兵权,相互配合,起义才能顺利。
钩沉历史事件, 还有入情入理的事情走向分析和当事人心理分析, 文章立意好, 资料丰富, 分析透彻。[赞][赞][赞]
@轻品慢尝:谢谢你的认可和鼓励,历史事件的发展,与他们心理变化是戚戚相关的。
你用大手笔,写了一篇大文章。
@2272 张英辅:谢谢你的鼓励。
程潜和陈明仁毅然起义,湖南和平解放,有功于湖南数千万人民,有功于中华民族。毛主席派的解放军代表,是有讲究的。其中的李明灏将军,也是湖南醴陵人,北伐时是程潜六军的师长,老部下。他有个女儿是原中宣部副部长、国新办主任曾建徽的夫人。我去他们家时,拿到了一个纪念李明灏将军的光盘,其中有湖南和平解放的内容。
@诚厚:李明灏好像也是起义将军,应该是和傅作义一起的北京和平起义。
@四格格:李明灏有特殊身份,早年就加入中共了,是安排在国民党军队里的特工。
拯斯民于水火,化干戈为玉帛。程潜的和平起义,让这样经典诗作成为了阳光灿烂,现世安稳的美好现实,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锦瑟黎燕:北京也是和平解放,是傅作义将军带领部下和平起义,故宫才能保存得如此完好。
程潜的人生,与湖南的历史与百姓息息相关,他在关键点的抉择,极具家国情怀,令人敬仰。
@锦瑟黎燕:湖南经历了很多战争,抗战时长沙就有过中日四次大会战,很惨烈。所以能够免除战争,和平解放,这是湖南人民期盼的。
湖南的和平解放,程潜功不可没。格格对这段历史的深度研究,让我们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学习。
@难诉相思:这些起义将领的确是有千秋大功,比如傅作义的北平和平起义,保证了北京所有的古迹不遭摧毁,光是这一点,就值得大书特书。
湖南和平解放,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一件大事。程潜、陈明仁等爱国将领为了不使三湘大地被战火蹂躏,百姓生灵涂炭,毅然起义,为加快全中国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后啊,毛主席对程潜、陈明仁十分重视,并在新中国政府担任重要职务。
@清河君:是的,这也是应该的,毕竟他们为全国解放作出了贡献。
能够免于生灵涂炭的人,就是值得敬仰的神。其它都是后话。
@惑矣:任何事都是此一时,彼一时,事物往往有它的特定的环境。
陈明仁的立场与态度,也是程潜和平起义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陈明仁的助力,弥足珍贵。
@锦瑟黎燕:没有陈明仁,程潜是不可能成功的。
回首解放战争的日日夜夜,让人感觉那是中国共产党与解放军势如破竹,排山倒海,节节胜利,人心所向的光辉岁月。
@锦瑟黎燕:在这种形势下,程潜和平起义是明智的。
程潜,陈明仁两位将军主动脱离老蒋,达成了湖南和平解放,对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湖南的免于战争炮火,是立了大功劳的!!
@李宗宾19481957:免于战争之苦,这是带给湖南人民的福祉。
前人开路后人享福,有功之臣不费吹飞之力就拿下了长沙,使人们得到了解放,世人的功臣,就在我们的丰碑上栗梳理。
@诃痴快乐:你说得对,这就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湖南这片土地,自古以来,有太多的志士仁人与英雄壮举,惟楚有才,气壮山河,光照人心。
@锦瑟黎燕:近代史上,湖南的仁人杰士的确很多。
格格对这段历史的研究,立意弘大,复盘精细,值得推崇![赞][赞][赞]
@柳絮晗烟:也不是研究,只是记录一下。
程潜和平起义,使湖南的父老乡亲免除生灵涂炭,功莫大焉,善莫大焉,令人敬仰。
@锦瑟黎燕:就凭这一点,湖南人民不会忘记他。
回首解放战争的历史篇章,那是波澜壮阔,气冲霄汉的岁月,永远地光照人心。
@锦瑟黎燕:一个人,有一段值得回忆的历史,是很欣慰的。
格格以历史与文脉的视角,对程潜和平起义予以激情歌吟,让我们对解放战争的摧古拉朽有新的认知,好有意境与格局。
@锦瑟黎燕:其实历史对我们来说是很遥远的事,但通过他们我们就可以了解遥远的过去。
格格老师文笔大气,写这类题材信手拈来。学习了。
@霁月:谢谢你暖心的鼓励,学史明志。
程潜是醴陵人,和平解放湖南,家乡免遭生灵涂炭,他对三湘大地的功绩,家乡人永远铭记。
@清河君:对湖南和平起义进程的推进中,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同乡们具有的凝聚力,这种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通过格格一篇篇精美佳作,我对湖南、长沙越发挚爱,越发感受到这片土地的人杰地灵与物华天宝。
@锦瑟黎燕:湖南在近代史和现代史上,出过不少的名人和伟人,这是一种过去式的荣耀。
格格的此篇精美佳作,让我感受到,历史不会忘记那些对民族、百姓有情有义,做出杰出贡献的英豪。
@锦瑟黎燕:对人民有益的历史,是人们愿意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