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你常常说起死亡的话题。我们过去也常常说这个话题,说得云淡风轻,仿佛是在说一桩寻常的小事。
有时候,你也会说自已没多少阳寿了。我大不以为然,说瘪瘪歪歪,千年不坏,别别扭扭,天长地久。我拿身边的许多活生生的事实当佐证,说某个人一直病病歪痛歪的,居然活到了八十几岁。
昨天下午,从医院回来,在地下车库等电梯,你说“我不想死”。
没有话语前缀,没有情绪铺垫,你的这四个字好生突兀,一如夏天的走暴,没多少征兆。
我说:“谁又想死呢?”。
我虽然是说得轻描淡写,但心底里依然沉重。我们日日天天地到处寻医,病情依然不见好转,面对这种颓势,你定然会考虑这个问题,我估计这个问题,你也不是突然兴起。
电梯门还没开,我张开双臂拥抱你。你立马回应。瞬间,你又轻轻地推开我:“有人来了。”
我说,我抱我老婆,怕个㞗!
“本来是很温暖的拥抱,你㞗去㞗来的,象耍流氓似的。”
咋能这样界定拥抱呢?又不是特定情景下的拥抱,咋会扯到色情上去了?我本来想这样说,真的来人了。打住吧。
春节前,你突然说,想把你面临最坏结果时的想法昭告在家族群里,我说这个家族太大,不妥当。你便别出心裁地另外建了一个微信群,四个人,你、我、方天紫、杨文。
你发了一篇圈文——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也许我还要活十年八年,也许,也就两三年。我百年后不买墓地,把我的骨灰洒向大江大河。我没权选择生,但我想略有尊严地死。我有思维时,怎么吃药,如怎么吃安眠药听我的。生命倒计时时,不上胃管,不插管子,不进重症监护室,不要用增加我的痛苦来延长我的生命,一切以减轻我的痛苦为主要手段。”
方天紫立马给我私信,以为我有重大事情瞒着她。她问我:“咋回事?”
我说,这是我和你妈过去就商量好了的事,不想道德绑架你们,你妈现在说与你们听,只是时间上打了一个提前量,与她现在的身体没多大关系。
方天紫将信将疑:“爸,有事别一个扛,有事切记不要瞒着我。”
经我一说,方天紫立马在群里回话:“妈,我们永远爱你。你一直是我的人生导师、精神领袖。你在,家就在,我们才有根。”
杨文的回话很干脆、直接:“我们尊重你们的意愿。”
今天下午,从医回家的路上,你问我:“我还能活几年?”
“十年没问题吧。还有十年,你就活到爸爸走的年纪了。”
爸爸走的时候,刚好七十六岁。
你说,你没那福份了。
我你都说得很轻松,宛若在说一桩与己无关的小事。
不一会,车到某某码头,这里是我们约定死后撒骨灰的地方。
这里的江水、沙滩以及高悬天际的日月星辰,是我们爱的见证。来时来日,我们把骨灰撒在这里,这里就是我们生命的终点,也是我们的灵魂重新流浪的起点。
我心沉重!
此刻,突然想到西塞罗的一句话:死亡,并不是生命的毁灭,而是换一个生活的地方。
你他妈的西塞罗说的轻松,要你去死看一看,死,究竟是毁灭,还是换一个生活的地方。
我没有哲学智慧,在我心里,死就是死,活就是活。从哲学议,死是生命的另一种形态,但我乃俗人,死,就是撕心裂肺地断舍离,所以,对于亲人,谁的死都是死不起。
2024/03/03市一医院西区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0148
评论列表(7条)
方先生和夫人伉俪情深让人羡慕[赞]
伉俪情深,令人动容。
中国江苏网10月21日讯(记者 王静) 军嫂与丈夫的短暂相见人所周知,然而军嫂对丈夫永恒的守护却更感人至深。15年前,时任副连长的丈夫杨建付被查出得了病发率仅为十万分之一的世界罕见疾病——运动神经元受损症,又称“渐冻人症”。专家断言,存活时间不超过3至5年。然而15年过去了,在妻子鲁冬梅的照顾下,丈夫杨建付依然还顽强地活着!他的活着打破了专家的断言,创造了同类病例的生命奇迹。
鲁冬梅与杨建付1997年6月结婚,1998年6月女儿杨楚军出生,当鲁冬梅还在家坐月子的时候,一场厄运悄悄地降临到了这个小家,她的丈夫杨建付被查出患有“运动神经元受损症”,全身肌肉萎缩。专家抛给鲁冬梅一句话:别费心了,你的爱人顶多活5年。
“1998年7月,全家人刚沉浸在迎来女儿楚军不到一个月的日子,怎么也不敢相信壮得像牛的丈夫,被诊断出得了‘运动神经元受损症’,专家给出的结论是‘最多能活5年’。”听到这个噩耗如晴天霹雳,正在坐月子的鲁冬梅抱着襁褓中的女儿,拖着虚弱的身子来到部队,暗暗鼓励自己,无论多苦多累,一定要把丈夫从死神手中夺回来,决不能放弃。
话虽如此,但真正做起来谈何容易。一日三餐,先喂丈夫、再喂女儿,最后自己才匆匆扒上两口。晚上,一边安顿丈夫、一边哄睡女儿,常常到半夜也难以合眼。得病后的杨建付脾气变得异常暴躁,经常为小事大吵大闹,常常对鲁冬梅发无名火。1998年冬,一天夜里北风咆哮,外面下着鹅毛大雪,二人又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杨建付让鲁冬梅离开部队回自己老家,鲁冬梅再三恳求他到天亮后再说。可倔强的杨建付还是不让她呆在房间,当时鲁冬梅心想,在这里自己没有亲戚朋友,深更半夜的往哪里去呢?最后,她只好找到部队领导。在部队领导的协调下,安排鲁冬梅到团招待所睡了一晚。对于这事,她并没有放在心上,也不埋怨,鲁冬梅理解他当时的心情。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像没发生什么事一样,照样回去烧饭洗衣服。
屋漏偏逢连夜雨。1999年春节前夕,由于鲁冬梅身体严重透支,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差点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幸好部队发现早,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醒来时,鲁冬梅不顾医生劝阻,又急忙回到家里继续照顾杨建付。为了存钱给杨建付治病,她省吃俭用,自己每天早上只喝一碗稀饭,午饭和晚饭最多就是一个菜,女儿吃的奶粉是最差的最便宜的,有时甚至最便宜的奶粉都舍不得买,给女儿强行提前断了几个月的奶粉,至今她显得比同龄小孩要瘦小许多。
15年来,鲁冬梅逛商场不超过3次,没有陪女儿去过一趟公园。没有回过一趟老家,有时想家了,就让年迈的母亲来医院一趟。其实鲁冬梅也很想家,父亲1966年—1968年参加援越战争,战争时头部受伤,1969年复员,至今还留有后遗症,有时出去都不会回家,母亲也年老多病,但现实生活让鲁冬梅没法回家。别人家过春节要花很多钱,可她经常用50元就把一个春节给打发了,20元给孩子买套衣服,30元买点年货。
[1] [2] [3]
(原标题:15年坚守真爱照料瘫痪丈夫 徐州好军嫂鲁冬梅创出生命奇迹)
方老师,只要有爱,就会有奇迹。刚才我发的是我老公军校同学的事情,他渐冻症已经二十四年了,依然活着。
@申静:谢谢申静。
姐姐的病虽然有区别,但我觉得任何一种病,病人自身的信念和家属的信念特别重要。除了必要的求医,更多的要从自已身上找原因。十年太短了,再活个20年也不多。我母亲2005年生病到现在也快20年了,她那种病也很棘手,好多病友都没了,但她也依然活到现在了.不要悲观,要有必胜的信心!疾病永远不是医生治好的,是自已治好的。这话很辩证,但还是有道理的。
有时人消极点,悲观些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科学治疗方法会进步,有的事会变化。比如过去肺结核都治不了,现在没问题了。主席话,在困难的时候要提高勇气。奇迹会发生!祝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