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根火柴故事原型地
藏族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族群称呼,其内部有多个分支称谓,如果不是长居藏区,外地人很难分辨其族群区别。汉族没有族群之分,一般人见面只是客气地问你是哪个省的。而藏族却不然,虽同为藏族还要以地理区域进行区分卫藏藏族、康巴藏族、安多藏族。其中,安多藏族对于很多人来说比较陌生。
根据地理区域大致分为卫藏藏区(西藏主要区域),这里是藏族的核心地区。康巴藏区(昌都、云南迪庆、四川甘孜、阿坝等区域),安多藏区(青海、甘肃甘南州、四川阿坝北部、甘孜北部区域)。
若尔盖县隶属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相邻。若尔盖草原是红军长征中最艰苦的一段路程,曾经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关于红军过草地有很多历史故事,如果不是来到若尔盖草原,还不知道有一篇令人潸然泪下的文章,这片文章激励了无数人。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草地的气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日子,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冒出来似的,瞬时把天空遮得严严的,接着一场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小的冰雹,密密麻麻的倾泻下来……。
这是军旅文艺工作者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的开篇,文章描写红军历尽艰辛过草地,一名红军战士因伤掉队后发生的催人泪下故事。故事梗概:一位名叫卢进勇的红军战士因腿部负伤,在过草地的时候掉队了。没有任何雨具的情况下在草原小树林被雨淋了一夜,第二天准备启程追赶大部队,饥肠辘辘的他伸手在裤袋里摸到一坨已经湿透的炒青稞粉。正准备把青稞粉往嘴里送,忽然听见一声“同志”,卢进勇顺着声音看到不远处一棵树下躺着一个伤员。
那是一位伤势严重的红军战士,已经无法站立起来。卢进勇认为他因受伤加上饿,把手上的青稞粉递到他的嘴边。那位不知名的红军摆摆手说,不……,没用了……,颤抖的手从腋窝拿出一个油纸包。油纸包里有一个党证,党证里夹着一块火柴皮和七根火柴。他指着火柴说,这是队伍需要的……,请你交给……,他的手指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话没说完永远闭上了眼睛。
卢进勇带着沉痛的心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往前走,傍晚的时候追上了后卫部队。卢进勇小心地用一根火柴点燃一堆草,篝火边红军战士用搪瓷碗煮野菜充饥。很快,黑夜中相继燃起一堆堆篝火。卢进勇找到后卫连指导员,把火柴的来历告诉指导员,他拿出党证夹着的火柴,用低沉的声音数着1、2、3、4、5、6……。
许多红军因伤病缺医少药永远留在了若尔盖,也有少量红军因为受伤滞留在若尔盖草原藏民家里,从江西跟随彭德怀长征的罗永佑就是其中之一。长征中罗永佑跟随彭德怀经历了枪林弹雨,翻过夹金山雪山后进入一望无际的若尔盖大草原。他是红三军团总部的一个连长,进入草原不久胸部中弹伤势严重。由于长征中无法进行手术,经彭德怀批准在若尔盖找了一家藏族同胞,留下几块银元请他们帮助罗永佑疗伤,彭德怀叮嘱罗永佑伤好后继续追赶部队。
三个月以后,罗永佑的伤基本好了,因为藏族话他听不懂,无法了解红军的去向。他只好继续住在藏族人家里,努力学习藏族话,几个月后掌握了简单对话。有人说红军北上了,但有些人说南下了,他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他只好在藏族人家里帮忙放牛、羊,工钱是没有的,只管吃、管住。有人去外地回来他都会打听红军的消息,二年多还是没有红军的确切消息。时间长了,藏族人看他勤劳、憨厚,给他介绍了一个父亲病逝,母亲患病的藏族姑娘。
他以上门女婿的身份与这个藏族姑娘结了婚,成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1953年若尔盖成立人民政府,罗永佑终于见到讲汉语的政府工作人员。他第一时间说明自己的红军身份,曾经在彭德怀身边工作,并了解红军当年走出草地去了哪里。政府工作人员把他的情况逐级上报,彭德怀于1956年知道他还在若尔盖,写信让他到北京工作。这时,他已经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在若尔盖生活了21年。他知道把老婆孩子一起带到北京是不可能的,经过几个月的考虑,他觉得一个男人应该负起家庭责任,于是决定继续留在若尔盖。在彭德怀过问下若尔盖政府安排他的工作,由于他是老红军,虽然没有文化,还是任命他为供销社干部。
80多年过去了,当年长征吞噬无数红军的草地现在怎么样了?解放后政府组织有关专家研究若尔盖草地沼泽是如何形成的,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论证结果是由于千百年来排水不畅造成的。通过近30年不断修建排水渠,若尔盖草地的排水系统逐渐显示成效,沼泽逐渐消失,土地变得坚实。昔日令人畏惧的沼泽地,蜕变成为牛羊遍地的草原,以1.52万平方公里面积成为全国三大草原牧场之一。
若尔盖草原已经不是当年红军视为畏途的沼泽地,已经成为安多藏区一颗璀璨夺目的绿宝石。若尔盖县广袤无垠的丘陵草原、草甸草原、湿地草原形成川西北独特景色。穿越若尔盖草原的213国道,经过花湖牧场时,见识了现代西部牛仔的英姿。傍晚,约5公里路上络绎不绝的牛、羊穿过国道返回牧羊点。牧民头戴毡帽身穿藏袍脚蹬长筒皮靴,在羊群、牛群后面跃马扬鞭,上万只牛,上万只羊缓慢通过国道。牧羊人赶着羊群、牛群走过我们车前时,才看清楚牧羊人是个女性。哇塞,这是中国现代飒爽英姿的西部女牛仔。
22-5-12
203国道花湖草原休息区
花湖草原牧场
花湖草原海拔3562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8013
评论列表(32条)
祝贺你第一篇博文发出。
@2272 张英辅:向你学习,谢谢!
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有一篇王愿坚的《七根火柴》,至今读来倍感亲切,卢进勇的名字也记忆犹新。那时候放了暑假到田里为生产队割草喂牛挣工分,一晌下来割的草始终突不破20斤。于是就幻想到诺尔盖草地去割草,像割庄稼一样,一晌少说也得割它200斤,那就不是用篮子挎,而是要用地排车去拉了。
@雷泽风:今天的若尔盖已经今非昔比了。
感人的红军故事,让我想起了金色的鱼钩,也是长征中的一个故事,老班长把吃的省给其他战友,自己却饿死了。[大哭]
@蓓蕾含香:红军长征过草地,若尔盖草地是非战斗减员最多的地方。
深情抒写红军故事,情景交融,感人至深,余音绕梁,满满的正能量。
@锦瑟黎燕:谢谢好友留玉!
欣赏好小说,欣赏好故事,精彩[花][花][花]
@风雨:周一快乐,欢迎来访。
实在太感人了!希望长征那段特殊的历史不要随着时光的流失而被人淡忘。
@难诉相思:催人泪下的一段历史。
七根火柴的故事深入人心,现在七根火柴成了服务区,这很有利于传播红色故事。点赞!
@邯郸常跃进:故事不长,很有内涵。
七根火柴,点燃历史!
@柳絮晗烟:七根火柴,七根火种。
再次回看七根火柴,又一次被红军的信仰流泪!
@周旭才:是信仰给予红军力量,是信仰使他们艰难地走出草地,走向胜利!
终于在这里看到好友的博文了。故事很感人的。这也算是红色旅游,真想也去走一走。
@诚厚:川西的景色很美,值得一游。
从古至今,红军那样的队伍应该是唯一。他们是祖国的魂,是我们心中的神。感谢你的好文章。
@梦菊:信仰是鼓舞红军前进的原动力。
没有历史的故事,就没有今天的变迁。好友可以在这里多发点好文章!
@诚厚:好的,最近有点忙。
非常感人故事,谢谢朋友了。
@杨自记:一个长征中催人泪下的故事。
@清河君:共和国来自不易。
@清河君:是的是的。
感动人的红军故事!
@不变hong心(黃梅麟):很多人问什么是信仰,这个故事就是信仰的力量。
红军过草地留下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我真希望有人整理出来,做成动漫,或者印刷成画册,让孩子们好好读一读。
@地质之花:是的,若尔盖草原是红军长征最艰难的地方,应该把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过程让后人知道,把红军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