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换届了,我院“老大”退休以后又有了一个新的头衔——老科协副主席,依旧是我的领导,因为我连任老科协委员。看来,这辈子退休前跟哪些人在一起混,退后后还是无法“幸免”。不久前,老科协组织了一场义诊,地点就在老大的家乡——黄店镇甘溪村。这是他在新职位走马上任后带队义诊的第一站。
对于义诊,这些年我还是蛮积极的,一方面可以做点好事,积善行德;另一方面,对我这种长年待在城里很少呼吸到乡野气息的人来说,去乡下义诊就是一次郊游的机会,何乐而不为。何况,甘溪我还从未去过。
上午八点半,冒雨前往溪西剧院,在此集合,上大巴。同行的有老科协的几位领导,还有我院大外科、大内科、大骨科、中医科的老主任,以及中医院和其他医院的几位老专家。考虑到老科协卫生组的专家有限,不能涵盖各个专科,老大还请了我院在职的几位,包括呼吸科、眼科、超声医学科和慢病管理科的医生,阵容不可谓不强大。看到中医院的老院长姜先生上车我乐了,这位总是喊我“嫂子”的名老中医是个开心果。义诊原本计划放在周六的,可是周六他在杭州开会,我也是专家门诊走不出,为此改到了周日。可见老大对我俩也算比较重视。人到齐车子出发。老大早已先行一步,他得提前去现场看看有没有问题。他是个做事极其仔细严谨的人。
甘溪不远,车程不到半小时。老大已在村口迎候。义诊地点就放在甘溪之畔。路边拉起了醒目的横幅,还搭起了雨棚。雨棚外面,是每位专家的照片和介绍。我们走进雨棚,对号入座,等候在外的村民鱼贯而入。和以往每次下乡义诊情况差不多,前来就诊或咨询的大多是老人家,排着长队免费量血压、测血糖、看眼底。到姜、张和金三位老中医面前问诊搭脉的也不在少数,针灸推拿科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当然,要说最辛苦的,莫过于B超的吴主任了,他和他的手下一刻不停地操作,中午大家都结束了,他那边还有好几个等着。相比之下,我这个儿科大夫真是闲得慌,可见村里孩子是真少。或许,都被出外打工的父母带到城里去了。
送走最后一位村民走出雨棚,这时天已放晴。几个人饶有兴致地在村里随意走走。眼前就是清澈见底的甘溪。一条颇有些年代感的老桥横跨两岸,桥头的石碑上题有“甘溪桥”三个字。桥两端的岸边各有一棵百年老樟树,撑开巨大的叶子伞。走过桥有一座凉亭,亭子上有一块功德碑,上面密密麻麻刻着捐款村民的名字。老大说起家乡满怀感情。他生于斯长于斯。小时候,他和小伙伴时常在溪边嬉戏,抓小鱼,打水仗。少年时他从这里走出山村,到镇里上中学,然后考上大学,回来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再后来他成了一院之长。
和老大的闲谈中,了解到甘溪的来龙去脉。“甘溪,以前叫干溪。”他说。“那它的起源是哪里呢?”我喜欢刨根问底。“是建德马目源。”老大说。他接着补充道,甘溪水流到泉湖,最终汇入兰江,全长三十多公里,是兰江在市境内第二大支流。至于“干溪”的出处,他说,县志上有记载:“干溪沙铤汀岸阔,骤雨暴涨,浩渺弥漫,霁即干涸,故名。”
为啥后来改名“甘溪”了呢?我又问。“这跟我们走过的这座桥有关。”他解释道。
1914至1924年间,村人兴建干溪五孔石拱桥时,请当地知名人士唐望君题写桥名,他说既然称为干溪何需建桥?既然要造桥,就把桥的名字取为“甘溪桥”吧,意为“甘露之溪”。从此,干溪就改名叫甘溪,同时甘溪也成了地名。五八年以来,甘溪曾经是生产队、大队,如今称甘溪村。七九年芝堰水库建成,甘溪得到了治理。“如今村子和小时候相比,那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大感叹道。他说这些年最想做的就是为家乡办点实事。
老大的家乡情怀,深深打动了我。一个热爱家乡、懂得回馈的人,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9873
评论列表(41条)
白衣天使们又义诊了,给甘溪送来福音。现在乡村多是老年留守,你也乐得轻闲一回。
@四格格:是的呢,村里老人居多,我这个儿科大夫就没啥事了,乐得轻松一刻。[大笑]
老大换位仍为君,人生何处不相逢。乡恋尤如甘溪水,时过境迁情不老。
@晓舟同志:晓舟老师太有才了![花][花][花]
家乡情怀值得一写,写得好。
@2272 张英辅:谢谢张老师鼓励!
送医下乡行善举, 白衣天使最美丽, 笑容最灿烂!
@轻品慢尝:呵呵,下乡义诊对我而言是比较轻松的,比上班空,还可以四处溜达,呼吸新鲜空气。[偷笑]
真羡慕院长,义诊到农村,既做了好事,又欣赏了大自然风光,还了解了甘溪的风土人情。看这个五拱石桥,真美!一个村子,哪怕只有这一座桥,就已经很有特色了。
@周旭才:谢谢旭才老师!的确,乡下有这样一座桥的村子,就是有些年代感了。去乡村义诊是我所喜欢的,一举多得。
“一个热爱家乡、懂得回馈的人,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是的!
昨天我也去参加义诊了。
@阳光笙箫支剑笙:参加义诊还是挺开心的,因为无偿奉献,所以内心感到充实丰盈。
蒋院到这样的乡村义诊,真好,既行医送暖,又近距离接触别具一格的村落,让生命获得弥足珍贵的滋养。人生的缘分啊,好神奇。有一点却是不可改变的,即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与什么样的人有缘长久同行。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深度美评!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不假。
甘溪桥风光旖旎,流水潺潺,送医送暖送爱心,天使仁善,你的笑容最灿烂。
@雨凌:谢谢雨凌老师!下乡义诊,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快乐,所以笑容灿烂。[大笑]
白衣天使下乡义诊,确实是百姓的福利。蒋主任应该是专家队伍里靓丽的风景线吧。
@霁月:谢谢霁月老师美评!我们这帮专家团队当中还真的有好几位帅哥靓女呢,尽管都已经上了一定年纪。[偷笑][偷笑][偷笑]
这次义诊蒋医生的医术没有展露出来,原因是甘溪村的小孩少。现在城市附近的农村,因为早些年很多农村人到城里做生意,挣了钱都在城里买了房子,因此啊,他们都是新城市人了。
@清河君:是呀,义诊如果在镇上孩子还会多一些,村里孩子的确很少,孤寡老人比较多。
似水流年,蒋院的面容与身材如此妙曼婀娜,令人垂涎。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你夸得俺都不好意思了。[可爱]
美女风姿绰约,身后的甘溪孔桥好有年代感。但凡一个村子有座桥,有个土地庙,有棵老树,会平添一种深厚的乡土质感。
@惑矣:是的呢,现在越来越喜欢到一些有点年代感的小村小镇去走走。谢谢惑矣,你夸得俺心里美滋滋的。[偷笑]
蒋院长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医者仁心,普济众生,大赞。[赞][赞][赞]
@陌上梦落:谢谢梦落老师夸赞,只是做得还太少。
能到乡村义诊,是乡亲们的福音。不要说去医院挂号费多少,就是能挂到专家的号都是不容易的,何况这么多专家亲自到家门口。为各位专家点赞![赞]
@红叶:谢谢红叶老师的点赞和鼓励![花][花][花]
医者仁心,济世救人。上善若水,大爱无疆,[喝彩][赞]
@一池烟雨:谢谢烟雨老师!
老大的家乡情怀很深厚啊,退休了还念念不忘乡亲父老,亲力亲为带领各科室医生给家乡送福利,值得敬佩!
@清河君:是呀,情商高的人往往上升空间大。
一个不忘本的人是值得敬重的。一群送医下乡的天使同样值得敬重。老院长早年离开家乡读书、工作,有了成就,仍不忘家乡的抚育,不忘父老乡亲,难能可贵。各科顶级的专家来了,老百姓比过节还高兴。儿科专家无用武之地,有点可惜。
@诚厚:谢谢诚厚老师美评!作为我们来说,能够去乡下一方面义诊一方面考察当地风土人情,也是一件乐事。儿科萧条跟生育率下降也是很有关系的。
蒋院与“老大”的莫逆相知,美好交集,是人世间最美的人文风景,令人羡慕。
干与甘,一字之改,意义就大不相同,而且正好切合如今的甘泉如露,这位唐望君老先生真有先见之明。
@四格格:是的呢,一字之差,意义完全不同,谢谢格格美评!
这座桥也有百年历史了,是个文物啦。这样的桥,在我们这里农村已经看不到了。
@诚厚:我们这儿农村类似的桥着实有好几条呢,其中还有一处是非常漂亮的廊桥。
改了名字的甘溪村更具有诗意了。
@梨子?:我也这么觉得呢![大笑][大笑][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