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苏东坡传》、李一冰《苏东坡新传》、莫砺锋《漫话东坡》, 在下文中简称“林传”、“李传”、“莫话”。
人们喜欢东坡二字, 更多的称苏轼为东坡, 喜欢乐天二字, 更多的称白居易为乐天, 本文也这样随俗了。
古人有追慕前代先贤的传统, 宋朝人追慕唐时的乐天, 明朝人追慕宋代的东坡, 还把乐天和东坡放在一起追慕, 明代散文大家, 倡导性灵说的袁宏道还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白苏斋”。乐天与东坡在后人心目中往往是一体的。那么东坡是否追慕乐天? 那一体又是什么?
读题图所示的三本书, 常常看到一个与东坡如影随形的乐天, 追慕乐天并与之一体, 不是虚言。
追慕一个人, 有时代风气的影响, 也有个人的取向, 有道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所爱也许是投缘, 羡慕那个人, 还有想成为那个人。
乐天与东坡, 一个生于772年, 一个生于1036年, 相隔两百六十多年。但乐天仿佛是东坡的前世, 东坡又好似是乐天的今生。他们都出仕早, 起点高。乐天28岁中进士(在当年是最年轻的), 30岁通过最高等级的制科考, 东坡更早, 22岁中进士, 25岁过制科考。他们都做过太傅即太子的老师, 做过皇帝的秘书长等高官。乐天在43岁, 东坡在44岁遭遇人生滑铁卢, 一个被贬为江洲司马, 一个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后来还都东山再起过。他们还都做过杭州的一把手……这些个经历也太相似了。他们何曾握手、何曾书信、何曾把酒言欢? 读题图的三本书, 再读东坡、乐天的一些诗文, 一次次的相遇, 一番番的形影相随, 浮出水面。
隔时空的相遇:
东坡追忆乐天对自己的影响时说: 12岁时父亲苏洵为他讲乐天的故事, 并指导他读乐天的诗文。老苏小苏三人第一次出川时, 他们一起游了忠州(当时属重庆, 现属湖北)的三游洞。这洞是乐天在忠州任刺史时, 与弟弟白行简和好友元稹相游时偶然发现的一个溶洞, 三人觉得那是奇遇, 于是三人都作诗, 乐天还做了序, 题刻于洞壁, 这洞就称三游洞了 , 这三游也称为前三游。老苏小苏的三人游, 被称为后三游。苏家三人也每人写诗一首, 题刻于洞壁, 他们的诗会见了乐天的诗。可见, 东坡追慕乐天, 开始是受父亲影响的。
东坡在官场的第一站陕西凤翔, 接受了岐山令王绅的托付, 为王的居地“中隐堂”写过中隐堂诗五首。中隐是乐天对陶渊明理想的改造。东坡为人代笔, 写的是人家(王绅)的心愿——不能归隐就中隐。通过受命于上司的诗作, 他似乎已深知: 乐天的方案更切实际。这时, 他已经与乐天遥相呼应了。
东坡两次杭州任职时, 他时时处处能感知到乐天在杭州任刺史时的风神俊秀。 第一次任通判时, 他十分敬重的韩琦(前宰相), 用乐天的《池上》诗的意向, 建了一个“醉白堂”。也有说杭州的“醉白堂”, 不是韩琦建的, 而是另有人为纪念乐天所建。韩琦建的醉白堂在他的家乡河南安阳。不管那醉白堂在哪里, 东坡又受韩琦之托写了《醉白堂记》。在这篇记中, 他赞扬此公(韩琦)与乐天同也。同在“尊主庇民君有道, 乐天知命我无忧。” 他将韩琦、乐天一道来赞, 是赞扬他们的人品和性情, 更是表明自己的也有同样的愿望——尊主、庇民、乐天知命, 自己如若做到了, 也就无忧了。这时, 他又与乐天走近了一些。
这两次命题作文, 客观上领教了宋人对乐天的追慕, 主观上也加深了对乐天的了解 。李白、杜甫与白居易, 是唐代诗人前三甲。太白是诗仙, 才华泼天, 追不上; 子美为诗圣, 忧国忧民苦哈哈, 还是不追为好; 乐天既是“诗王”, 也是“诗魔”, 才高, 还是情感丰富、灵性十足的性情中人, 这才成为钟情世俗生活的宋人(主要是官员和文人墨客)的追慕对象。
东坡到徐州任知州时, 更是浸淫在乐天的气息中。乐天父亲做过徐州彭城县令, 他童年在徐州生活过, 后来在徐州留有他许多印迹。乐天写过三首“燕子楼”诗, 诗中盛赞住在燕子楼的一个痴情的风尘女子盼盼。东坡在徐州还梦见过盼盼并登临过燕子楼, 有《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一词为证。晚清有迂腐文人认为东坡断不会夜宿燕子楼, 也不会梦见盼盼, 那不是正人君子的范儿。而东坡恰恰不屑于那正人君子的荣耀, 他多情善感, 风流倜傥不输乐天。因此后人说: “唐有香山(乐天), 宋有子瞻(东坡), 其风流往往相类。”(明:唐文献)。
超时空的交结:
这东坡与那东坡
苏轼四十六岁,也就是被贬黄州两年左右时, 才自号“东坡居士”。一个叫马梦得的老友向官府申请了一块约50亩的废弃营地给苏轼, 当时的黄州知州徐大授因仰慕苏轼, 就很痛快的批准了。这块地是东面的坡地, 苏家人把这块地开垦出来, 种粮、植树又盖房, 从此居有定所, 生活有保障, “东坡居士”这个号也就问世了。
宋人洪迈、周必大等人认为, 苏轼号“东坡居士”, 也有出于敬慕乐天的原因。乐天在忠州任职时, 城外的江边有一处东坡地, 他十分喜欢那里, 作诗言:“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 爱此成新树。”乐天爱的东坡地, 早已绿植成荫了。乐天又在山坡上种了许多花, 并将山坡命名为东坡。这个东坡对乐天而言, 是一块休闲放松地。他常在这里流连忘返, 也借此地消解苦闷。
东坡的东坡之地, 也临江边, 距离他的居所临皋亭约500米。这地原是荒地, 是苏家人一锄头一锄头的开出来的。那里有麦香、稻香和果香, 也有汗滴禾下土; 那里有花木扶疏, 也有风吹雨打。东坡常在那里月下散步、江边赏景, 与乐天一样的流连忘返, 一样的消解苦闷。乐天的那东坡是锦上之花, 东坡的这东坡是雪中之碳 , 好比这鸭头不是那丫头, 头上没有桂花油。(《红楼梦》语) 情感厚度不同, 所以乐天并没有以东坡为自号。
白堤与苏堤
乐天和东坡都是在做朝官时, 因批评朝政得罪人, 自请外放到地方任职的, 恰巧他们都曾被外放到杭州。
杭州, 本在水底, 沧海桑田, 逐渐成为城市, 但因离海很近, 水源被海水所渗, 水味咸苦。唐朝李泌始造六井, 汲引钱塘湖(后来东坡称西湖)及群山所出的淡水, 供应民饮。822年乐天来杭州做刺史时, 继续治湖浚井, 筑石以隔绝江海之水的渗透, 疏浚湖水和那被称为钱塘六井的井, 进一步解决了饮水问题和灌溉及航运问题。乐天做《钱塘湖石记》, 将治理湖和井的思路、方式和注意事项, 刻石置于湖边, 供后人知晓和参考。1072年, 东坡第一次到杭州做通判时, 钱塘湖与六井年久失修, 杭州人的饮水又成了问题。那时他是副官, 也参与到整治湖和井的工程中, 他读乐天的《钱塘湖石记》, 敬佩乐天造福于民的精神, 也借鉴了乐天整治湖井的经验。他也撰《钱塘六井记》一文, 石刻于六井之一的相国井的亭上。乐天与东坡都尽力庇民, 在工作上算是有呼应和交接, 但从一个刻石于湖边, 一个刻石于井边看, 以及从文题看, 两人的工作的重点一是湖, 一是井。这时的相随不是影而是心了。
1089年, 东坡第二次到杭州任职, 发现西湖已被丛生的水草恣肆遮面, 湖的一半已淤塞。想到乐天治湖, 湖水不仅清澈, 还能灌溉千顷田亩, 十分痛心: “使杭州而无西湖, 如人去其眉目, 岂复为人乎!”。这次东坡是知州, 他要全面主持西湖的改造工程了。他不仅来了个全民总动员, 而且撰《乞开杭州西湖状》上奏朝廷, 并通过度牒之法筹集资金。大规模的治理开始了, 从湖中挖出的大量淤泥该如何处置? 东坡从乐天筑堤得到了启发。湖上东西向已有堤, 但南北向没有, 南北往来非常不便, 于是就用挖出的淤泥和葑草, 筑了一道南北方向的长堤。东坡离任后, 继任知州林希将这堤命名为“苏公堤”, 就是如今的苏堤。而湖上的另一条白堤, 被人误认为是乐天所筑, 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其实乐天筑的堤在钱塘门外。乐天做杭州刺史时, 当时钱塘湖的东西向就有一道长堤了, 唐时称为白沙堤。乐天《钱塘湖春行》有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说的就是这堤。
人们早就知道这白堤不是那白堤, 但出于对治理者的热爱和崇敬, 错就让它错吧。乐天和东坡对西湖的整治, 定下了西湖的基本格局和审美风范。乐天与东坡不仅美化了杭州的自然风光, 也提升了杭州的文化品格。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言: “杭州巨美, 得白苏而益章。考其治绩怡情, 往往酷似。”东坡离开杭州时感慨: “平生自觉出处老少, 粗似乐天”。乐天与东坡的世界由白堤、苏堤相连着。阴差阳错的白堤与实实在在的苏堤, 如今在西湖上眉来眼去, 传情达意。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9795
评论列表(27条)
老师对白居易与苏东坡隔空莫逆唱和,洋洋洒洒,灵动彰显,这样学术性欲文学性珠联璧合的精美佳作,是卯酉河最美的人文风景。
@锦瑟黎燕:大姐的高评, 惭愧, 实在不敢当呀!
刘教授总结得好。他们才华与经历有诸多相似,东坡或许是乐天转世呢。[微笑]
@晓舟同志:我也是自说自话呢!
从你高水平的评析文章中,让我们看到了,悉知了:两位大师相隔了几百年的时空,形不同,神同;路不同,志同。一个是前生,一个是后世,明明毫无血缘,却神似同胎双胞。彼此从没有过交往,却灵犀相通、韵似神似。是东坡对乐天的敬仰、追从才会有的巧合。
@四格格:谢谢认可和评点!
如影随形有一人,东坡乐天穿越深。
唐宗宋祖俱往矣,历史大家不沉沦。
尊主庇民君有道,乐天知命在一身。
白堤苏堤并题论,为民造福才是真。
形神路标各不同,志同道合无比伦。
灵犀相通韵神似,各领风骚颂先人。
几厢参照读东坡,篇篇皆是好论文。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诗人的概括和评论!
刘教授穿越时空的评析解读,让我收获满满,在此点赞谢过。
@雪花漫舞:谢谢点赞!
如此认真的对照读书,细腻的品评,学习受教了!
@惑矣:谢谢认同和评阅!
今日得知东坡居士名号的来源,甚谢。杭州西湖得名始于东坡先生,先生筹集资金、疏浚治理方有今日之美景,还得遥谢东坡先生哩。
@清河君:谢谢您的到访与评阅!
阴差阳错的白堤与实实在在的苏堤, 也成了我热爱杭州,向往省城的原因之一。
@难诉相思:杭州真实让人爱, 人间天堂啊!
最近也在读林语堂版的《苏东坡传》,老师文中写的有些有印象。
@霁月:多谢啦! 您一定比我会阅读!
我们追慕一个人,往往是由于经典文学作品之牵引而隔空崇仰。这就是丰厚文脉与文学艺术大家、经典作品与璀璨文字的生命力量。
@锦瑟黎燕:再谢大姐评点!
乐天和东坡穿越时空,如影相随,苏堤和白堤美化了杭州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老师细腻的品读让我获益匪浅,感谢您的分享[微笑][赞][喝彩]
@绿梦儿(蘭馨):谢谢您的认可和美言!
超越时空的交结,穿越心灵的呼应。为两位大诗人喝彩,为刘教授的才华点赞。[赞][赞][赞]
@陌上梦落:多谢点赞!
尊主、庇民、乐天知命。超时空相遇、交结,薪火相传,泽育后人。[喝彩][赞]
@一池烟雨:谢谢啦!
学者妹子的几厢参照读东坡读得越发深入了,读出的东坡与乐天的隔时空的相遇、超时空的交结,有根有据,是心灵共鸣所产生的追慕。东坡虽没当过苏州市长,但一直往苏州跑,很大的原因是乐天。东坡说过一句被虎丘摘引作广告的话,因为乐天在苏州当市长一年多,12次去虎丘,还修了一条通虎丘的“白公堤”。这似乎也是一个佐证。点个大赞![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