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我读书比较多的一年,总共读了五十多本,却没留下一个字的心得。每本书浏览过后就丢下了,纵使有零星半点的感悟,也是随着时光流走了,偶尔想记下所思所想,还是因为懒惰而让心得归于尘泥了。
一想,多少有些懊恼,本就是对码字还残存着一点儿喜好,为什么不留下一点思索的痕迹呢?若落笔为字,或许也是没多大意义的俗事,但它毕竟是岁月赋予我的印记,日后回头一看,还是能可资检讨的。
我不是做学问的人,似乎从来没系统地读过某一方面的书籍,这种没有专攻的碎片化阅读,使得自已都觉得满脑子储存的都是零乱不堪的鸡零狗碎,它们无序地堆积着,不发酵、不生发,当然也就无以应付更深、更高、更严密的条分缕析。这种泛化阅读是蜻蜓点水的范式,充其量只是一种消谴,其意义和喝酒搓麻几无差异,所以,枉费了许多光阴。但我也没多少悔意,因为人之老迈,所余都是垃圾时间,废之也是足不可惜的。
今年买书是有些疯狂,总计大概有六十多本。买书是为了读书,但我不是每一本都读了,碰到好书就像喝酒一样一口闷,一口气就读完了,而有些书是错买了,不对胃口,读着读着就要舂磕睡,干脆也就放下了,不再去碰它。
所购趣在文史类,这非研究所使,纯属偏好罢了。我一直以为读书不为职业、不为生计、不为名利,或者不是为了做学问,这种没有功利的阅读,是最最幸福的灵魂游历。我囿于没接受过系统的文史教育,这种幸福感往往是灵光一闪,不能持久地保持。但囫囵吞枣地读,却也能在别人的文字中看出自已的浅陋和无知。有时有些许的启发,也是掩卷之后就归于愚顿了,但又不能说是白白地读了一场,起码阅读的过程也曾给过我短暂的愉悦。
值得自我褒奖的是,今年的阅读尽管也是浅表性的,但却用文字记录了那时那刻的种种心思。曾经想力争在美篇里做到一日一更,这种尽乎苛刻的自我约束,往往会让文字流于凑数而贻笑大方,因此,过多的时候,自己也是瞧不起自已的。
这本小册子里的文字都与阅读有关,所记的也即是书事。起先取名《玵琇书事》。玵琇者,干休也。干休,即襄阳某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我的新居在此,于是以玵琇冠名。一想,这是伪装风雅。文化名人多有斋号,我一介草根,何苦附庸风雅呢?不如直白粗俗一些,以《灯下杂俎》为好,本来它就是如菜帮子杂陈于俎。
这个俗名客观地反映这些烂文字产生的场景和书写特点。它们十之八九都是夜半三更从牌局回家后在手机上戳出来的,所叙方式也是唠唠叨叨、杂七杂八地乱说一气,绝少就一本书作系统的阐发。一则力所不逮,没有能力规规整整地演绎;二则我本就是个思维不严谨的伪书虫,码字也只好是信马由缰地瞎窜一气。
由于是没计划的读书,读的书又是杂七杂八的闲书,所以,文字内容是十足的杂牌军,或者说像一个不善厨艺的人,把乌七八糟的食材闷在锅里煮,实在是让食客吃不出好的味道。
聊以慰藉的是,因为阅读,我加入了一个微信“悦读”朋友圈,在线上线下认识了许多同趣共志的朋友,他们有新著出版,都会寄赠于我,我躬逢其香的同时,也勉为其难地硬撑着为他们写书评,我也因此听了一些恭维话。其实,读他们的书,写读后心得,于我,无疑是一场文化洗礼和精神成像。别人辛苦地种地,我是个轻轻松松的收割人。
以后,我还会不会写这类摆不上桌面的文字,很难说。现在集零成册,只是耽于它们在网络上走失了。
以上的这些唠唠叨叨,算是为这本美篇书打个闹台,说的更准确一些,是闹台为序,卖吆喝。
2024/11/02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9458
评论列表(5条)
博客、美篇,方兄是横跨两界的大咖。羡慕嫉妒恨。
来读专业作家的文章,主要目的是学习,学谋篇布局,学语言运用,总能学到些东西。
同意楼上大姐的想法, 我也是。
我已经好久没有静下心来阅读了。我喜欢关于女人命运的作品,还有就是推理侦探小说。
“我一直以为读书不为职业、不为生计、不为名利,或者不是为了做学问,这种没有功利的阅读,是最最幸福的灵魂游历。”我也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