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退休以来,行情逐年递减,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变作杨大厨。失落之余,回顾走过的路,突然发现,我所有的经历其实都是上天给我的最好安排。
一、学业吃亏,经济补偿
1979年7月,我很不情愿地从贵州省铜仁师专毕业了。为什么不情愿呢?因为我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七七级)学生,1977年12月参加高考,1978年4月才入学,文件规定学制两年,毕业时取得专科文凭。入学时师专领导向我们信誓旦旦地承诺,一定会让我们读满两年。按照正常情况,我们应该是1980年元月才勉强满两年,才可毕业。结果到了1979年3月,学校就通知我们,提前到七月底毕业,因为我们不离开学校,1979级的新生就入不了学。校领导和中文科的领导和老师都来做我们的工作,要我们顾全大局,做出一点牺牲。求知欲极其旺盛的我们只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学校的安排。1979年8月初,我们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母校。暑假结束,我们正式走上教学岗位。入职薪水:每月40元,比当时的工农兵学员多了4元钱(工农兵学员刚入职月薪为36元),另有4元粮贴。我们是最后一批领到粮贴的国家公职人员。
一个月后(1979年10月1日起)参加工作的人,不再发放4元粮贴。试想,如果我们如愿以偿读满两年,到1980年元月毕业时,粮贴刚好取消,哪里还轮得到我们享受?这四元粮贴现在看数额极小,但是在当年可管用了,可以买80枚鲜鸡蛋或买5斤新鲜猪肉。这四元粮贴我一直享受到1988年职称评定,按改革后的职称工资标准领薪时才取消。此外,由于我们是恢复高考后的首届专科毕业生,工资标准怎么定曾经让省有关部门思考了好一阵,情急之中,临时定了一个折中方案——比工农兵学员略高,比文革前的本科毕业生略低。入职月薪40元,转正后月薪45元(文革前本科生转正后的月薪50元)。我们的下一届专科毕业生就没有我们幸运了,他们毕业时省里文件已经下达:入职月薪36元(与工农兵学员同),转正后月薪43.5元(亦与工农兵学员同)。首届专科毕业生比后来若干届的专科毕业生月收入足足多了5.5元,不仅我们的学弟学妹羡慕,七七级被录取到省内外本科院校的同届大学生也羡慕不已,我们比他们提前拿了2.5-3.5年的工资不说,他们转正以后的工资标准(月薪)也仅仅只比我们多一元。
严格说起来,我们是沾了规则待定时期的光,这样的光沾一次就已经够幸运了,三年后老杨竟然又沾了一次光,第二次光沾得比第一次还爽。1982年7月,贵州教育学院成立,面向全省中学教龄满两年的在职教师,招收首届专科起点的本科生,学制两年(全脱产),毕业后取得本科文凭,同时享受本科生转正后工资待遇。名额分到各地州市,我所在的铜仁地区分到6个名额:中文专业3人,数学专业3人。符合条件的在职教师踊跃报考。铜仁地区报考中文专业并取得考试资格者共60名,老杨忝列其中。考试科目三门:汉语(含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文学(含古今中外文学史、作家作品、作品赏析)、作文及作文评改(自己写一篇作文,还要批改一篇高中学生作文),三场考试完毕,半月后公布分数,老杨考了铜仁地区第一名。
光沾在何处呢?沾在脱产学习期间的待遇上。因为是第一届,专门针对我们的文件没有,于是教育学院便参照县市教育局长培训班的模式处理:每学期报销一次从在职学校所在地到省城贵阳的往返交通费,途中享受出差补贴。报销书籍资料费、每月伙食补贴6元。宿舍住四人间,单人床(非上下铺)两人合用一木柜(装书籍资料和换洗衣物)、合用一办公桌(自修用),每人一张靠椅。一年以后,第二届(八三级)学员入学,这些待遇通通没有,而我们已经享受了的,则一直享受到毕业为止。最让我们受益的是,两年学习期间专业书籍应买尽买,光这笔费用四个学期加起来多达280多元。远远超过每月的伙食补贴。当时中文系的恩师还在积极为我们订购一套《十三经注疏》,由于这套书当年只有台湾的版本,内地尚未出版。订购未能成功。要不,单是书籍资料费一项,就有可能突破400元,而且书籍资料属于学员个人所有,毕业后不必上交原单位图书资料室。单位只管买单,从不过问细节。
学业吃亏我们最初的理解是少读了一个学期,到了省教育学院以后才知道,我们七七年高考的分数(仅为考取省教育学院的同班同学)远在当时省内外本科院校的录取线之上,有四位同学的考分超过了当年北大在贵州省的录取线,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仅录取在地州市师专。在接受高等教育专业培训方面我们吃了亏,但是经济上我们不仅没有吃亏,反而实际收入高过同届的本科生。几年后在学历上和同届本科生也追平。我们的经历很类似当下流传盛广的一句名言:某某对我们关上一扇门,谁谁又替我们开了一扇窗。
(未完待续)
注(1):上图:原来的铜仁师专,现在改名为铜仁学院,办学层次也从专科升格到本科;
注(2):下图:原来的贵州教育学院,现改名为贵州师范学院,性质也从原来的成人高等教育改成现在的普通高等教育。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9330
评论列表(12条)
所有的经历都是最好的安排, 关上一扇门,又替我们开了一扇窗。人生之路确实如此。
@阳光笙箫支剑笙:多谢支医生首席支持!祝您健康快乐!美文叠出。[花][花][花][花][花][花]
一代名师从铜仁状元起步。致敬!
@晓舟同志:惭愧惭愧![咧嘴笑][咧嘴笑][咧嘴笑][花][花][花][花][花][花]
我们总喜欢在比较中,求个心理安慰。也看到杨老师无处不在的转念,面对不如意的处境,总能让自己风轻云淡。
@周旭才:多谢周总赠玉鼓励!凡事尽量往好处想,天地就宽了。[微笑][微笑][微笑][花][花][花][花][花][花]
天意佑汝,歪打正着。[咧嘴笑]
乌江老师此篇佳作的文题既有诗意,又有哲思禅境。这样的思辨回望,对人生的一个个拐点有深度的人物认知,将使乌江老师的生命注入青春活力,抵达美好境界,佩服佩服。
老友,写得真好!
老师命真好,什么事情都恰恰赶在点子上。
以前我不相信命,退休后看的算命的书多了点,也就相信一切都是老天爷的安排。自己修行好,老天爷会给一些改变。
“所有的经历都是最好的安排” 这个题目和这个主题太好了! 杨老师的账算得可清楚了,佩服!
经历有运气成分,有时顺,有时不顺。每次经历,哪怕吃亏,都是学习和历念过程。我羡慕刚高中就进大学的年轻人,但是听说同学搭了两个桥,又觉得,他可能还是受苦了。人是命,我们只好顺其自然。祝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