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晚年,许多时间都是垃圾时间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持续地做点有趣的事也是不容易的。
翻几页闲书,戳几行随心所欲的闲散文字,是我的一点小趣好。去年年初的某一天,枯坐无聊,便起心做一桩事,即争取每天写一篇小文章,也就是把自己的美篇每日更新一次。
事先想,这应该不会是很难的事,就像中国大妈跳广场舞一样,兴之所至,每日踢踏一回,时日一长,形成习惯就好了。
今年买书、读书都似乎多一点,读完之后就记下心得,读和写相伴而生,它们彼此就像吃完饭之后马上洗碗的无缝连接。而且我的床头一直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闲书,睡前醒后随便翻几页,有了心得遂记下来。每天都在睡和醒之间倒来倒去,这也是保证每日一更的底码。
起先,我把这些碎碎念装在一个叫“玵琇书事”的总题目里,慢慢地积攒着,想在攒到一定数量后出本小集子。所谓“玵诱书事”这四个字对于阅读者,兴许有点莫名其妙,事实上它就是“地点+行为”的简单二元结构。我们的新居是襄阳某干休所的还建房,文字又都是买书读书的事,自己觉得这个冠名是蛮好的。后来一想,这题目是太大了,有攀附名家作题的痕迹,不如改作《灯下杂俎》。这个题目更贴切一些,因为这些琐碎之记都是搓麻后在灯下的杂七杂八的乱说一气。
这几年在美篇里共戳了1076篇小文章,内容杂芜得不得了,不过今年留下的美篇多是与书有关的,也是胡乱涂鸦的,逮住了某个念想就敷衍几句,不计深浅,不谋深遂,记流水账一般,说的都是家常话,一句宏大叙事的话都没有。
其实,我也没有完全做到每日一更,有时候是一天一篇,有时候是隔几日才挤出几个字来。老伴说我是一时拉稀屎,酣畅淋漓,一时又是便秘,疙疙瘩瘩的。这比方打得好粗俗,却也是现状。
去年心血来潮,想写一部情感类小说,估计十万字左右,名《往事如烟》。我拉了一个梗概,一万三千多字,我把它贴在“中国文学网”的“签约作家”栏里,一个月后,“中”回话了,要我先写一章给小编审读。照办。又过了一个月,“中”说要保证两日一更,一次更五千字,不然要我赔钱的。我放弃了。五千字不难,难在俗事多,尤其是老伴的身体不确定的因素太多,这是我不能管控的违约风险。我是个胆小怕事的穷老头,面对赔钱的风险,我是不敢如约而“更”的。
这几天,零敲碎打的小更似乎都难以为继了,主要还是眼力不济,戳半小时的字,眼睛要么是涨水,要么是干涩。
这几年都在东奔西跑的陪老伴看病,四年都没打开过电脑了,一千多篇文章都是在手机上戳出来的。老伴住院,我在病房戳;外出求医时,我在酒店戳;晚上困不着觉了,我窝在床上戳……手机界面小,强光刺眼,弱光视障,我都觉得是对不住自己的一双老眼了。
真是感觉到“更”不动了!
想每日一更,是出于一个很猥琐的企图:防呆、防痴。据说让大脑勤勉一点,即便有痴呆病灶,痴呆来临的时间也是可延缓的。事实上,许多大作家、大学问家、政治家,最后也是痴呆了。又据说,有人做过痴呆的数理统计,说痴呆趋于高学历和勤用脑的人是大概律事件。里根痴呆过,撒切尔夫人也痴呆过。
这东一说西一说,我都有些迷糊了,但大抵不会影响我的“更年期”。
一直以为,码字也罢,阅读也罢,若不带功利,就是顶好的事了。我的每日一更是有功利的,所以才累了身,又苦了心。更,万不能成为枷锁,戴着枷锁跳舞,不如不跳。
2024/10/24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8955
评论列表(8条)
“更”不动就慢慢更。休养生息,才能“更”的更长更久。
@惑矣:谢谢朋友
与楼上的朋友同感!
何必给自己定目标,随心所欲的写,随心所欲的生活不好吗。
@地质之花:定目标或者随心所欲都是好的,因人而异罢了。
坚持脑力训练,远离老年痴呆。向方教授学习!
@晓舟同志:向我学习,别学脑残了。亚峰兄是大咖,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心理学书上说,常用脑可以避免老年痴呆。理由是人的大脑有一些树突一样的东西,看书,学习,写文章能刺激树突,避免大脑萎缩。
看书有个使懒的方法,可以去喜马拉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