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洋先生的水墨诗韵——书画作品展,在鞍钢集团展览馆隆重开幕,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我也随着人们的脚步徜徉在书画作品展厅,在线条和色彩的飞扬中享受着艺术的熏陶。
董洋先生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儒雅的谦谦君子,深沉内敛、不露锋芒、不苟言笑。更是一个奇才,是一座即使仰望也难达其项背的高山。他书法、国画俱佳,新诗旧体诗都写,散文、音乐也有涉猎和研究,我也聆听过他演唱的京剧片段和流行歌曲,他出版的各类作品集也有十来部。采访这样一个在多维的空间里挥洒才华的文坛大家总是让我心怀忐忑。面对面的坐下来,聆听他讲述与笔墨诗书的今生今世,领略他执着追求、锲而不舍,一路攀援上升的书画之旅。那是他坚守的麦田,挥洒汗水心血,收获金秋硕果。
董洋先生家学渊博,父亲酷爱文史,博览群书。他从小学三年级,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练字帖、描红,一个九岁的孩子,正是贪玩的时候,而他已沉醉于笔墨之中。他还记得,父亲给他买的毛笔“青山挂雪”,中间是兔毛,外围是羊毛,七角八分钱,在当时是一个很奢侈的一个价位,因为普通的毛笔只需一毛钱。那自然饱含了父辈的期盼,而董洋不负父亲的希望,一路拼搏登攀,取得了如今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他从临帖柳公权的《金刚经》、《玄秘塔》到颜真卿的《多宝塔》、《麻姑仙坛记》开始习楷书。从小学到中学,每次学校的毛笔字展览都有他的作品。成就感和由此带来的荣耀滋润着他幼小的心灵,也给他进取的动力。毕业后进工厂,十年动乱期间,父母下放。他寄人篱下,但是,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他依然坚持着写下去。从最初简单的临帖到研究书法的结构、形体、书道,他参加省级和市级的书法学习班,请教书法前辈,研习古人范本,一步步走进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殿堂。从1985年开始,他的书法作品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即参加辽宁省书法展之后,1987年参加全国第三届书法展、1989年全国第四届书法展、1992年在全国第五届书法展上荣获了全国奖。之后,陆续参加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中日、中韩、中新书法展。他早在1987年就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2001在鞍山少年宫举办了个人书法、篆刻、绘画作品展,那次展览以书法为主,绘画作品只占一小部分,书法是他创作的重心。
那么,是什么从时候他开始绘画的。他说,小时候就喜欢,偶尔画几张,像是在闲抛笔墨无意中,其实是修篱种菊。人生的另一番精彩正在悄然的孕育中,只待花开蒂落、水到渠成画卷开。古人云:书画同源。同样是一只笔,同为线条的艺术,同在浓淡干湿焦的五色熏染中流淌着艺术的华韵,只不过绘画多了色彩的点缀。对于董洋先生来说,绘画是天成,是在书艺的求索路上必须领略的又一番风景。于是,我们欣赏到了他的绘画作品,我在他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画幅前停住了脚步,在笔墨从容,画风古朴的作品中品读作者的构思和寓意,那首《题梅》诗:“何年钟意始丹青,朝暮难舍奋可争。苦禅寄萍皆访过,驾轻信笔亦从容。”他是在说自己钟情丹青之后,不舍昼夜、争分夺秒、苦练画功、拜访名家、临摹大师,终于驾轻就熟、落笔从容。期间的甘苦,尽在不言中。
几棵白菜,是普通百姓家的餐桌常客,画幅之外的题诗却耐人寻味:“畦地青葱篮内菘,白如羊脂翠如蕻。楼堂酒肉乏鲜品,不与此馐划等同。”吟咏白菜的诗作,自古以来少之又少。白菜是寻常人家的菜肴,登不上大雅之堂。又是寻常百姓家的喜爱之物,有道是萝卜、白菜保平安。楼堂酒肉,豪门珍馐怎能和白菜相提并论。以物喻人、读诗亦可鉴人。节俭,质朴,淡泊是董洋先生一贯秉持的做人准则。古人的;“夫君子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耐住寂寞,我心不在喧嚣中;厚积薄发,吸纳古今文学、书画艺术的精华,才能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养,一览众山小。我也注意到了几棵白菜画幅右下角的那三个鲜红的辣椒,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我品咂着作者的寓意:那是一个亮点,在整幅的浓淡水墨勾画的白菜中,那跳跃的红色,像一团火苗在燃烧,那是作者看似深沉内敛中涌动的创作激情,是他在平淡的人生之旅中寻找精彩的亮点,那就是他的诗书画点燃的生命之火。
其实,我更钟情那幅《戏水图》,画面的九只虾,深浅浓淡、神态各异,活灵活现的嬉戏于水中。颇有几分齐白石老先生的群虾图的神韵,虾体通透、圆润,虾的长须飘逸,双夹坚挺。看似缠绵一团,细看各有不同的游走方向。我边看边想,这要画几万只虾,才能画出这样的水准。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董洋先生从幼年开始的书画之旅,经历了漫长的五十多年的流金岁月。正如他在诗中所说:“负载不言甘与苦,只求硕果慰斯耕。”对于书画之旅的感悟,他如是说:“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历代名画、名作浩如烟海。继承传统,学习借鉴前人的精华,对于我们今天的创作是必由之路。作画与习书相通,都离不开最初的临习阶段,即使是在日后的创作中,传统精华仍然是师承的范本,借鉴的首选。我尤其喜欢明清以来的名作,无论山水、花鸟、人物,我临习的重点也是放在明清时代。“不懈毫中多古意,只怜画卷满心哀。学书宜溯宋以往,读画当沿明清来”。一幅画作的线条似行、似草、似篆、似隶,是生辣老到、隽永端庄,是气势飞动,大开大合,都在笔端云舒云卷。我就是这样亦步亦趋走过来的。
“中国传统水墨始终没有停下脚步,一直延续并发展着。只是到了现代,由于缺少文化含量和拜金至上而使国画进入低谷。不是技法,而是修养决定了画的水准,这是需要痛定思痛的,我心何日凝千古,便引钱江雪浪潮。是啊,凝聚千古精华,挥毫泼墨,成就雪浪潮涌,今日精彩。
采访中,董洋多次提到台安。台安也是董洋先生钟爱的热土,曾经留下他青春的足迹,那是1969到1971年的两年间,父母下放到台安县新台河村,那时他已经在鞍钢参加工作,但是,每逢假期,他都去看望父母。他在散文《深深的父爱》中,曾经回忆起他去台安探亲的经历:乘3小时的大客车,下车再走50里路。有一次,他看望父母后返程,正赶上下过一场透雨,黑土路面泥泞粘滑,非常难走。母亲不放心,让父亲送他,父亲把他的鞋脱下来包好,父子俩互相搀扶着赤脚走过那段土路,走到沙路面时,父亲给他擦擦脚上的泥,穿上鞋,他独自往前走,父亲站在路边久久地凝视着他的背影。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8947
评论列表(12条)
笔者对书法家与画家诗家董洋的推介,精当雅致,入木三分,立体感好强,让我钦佩有加。
@锦瑟黎燕:谢谢点评留暖,祝快乐安康。
董洋书法、绘画家学渊源深厚,本人水墨画基本功扎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敬佩!
@清河君:谢谢点评留香,晚秋吉祥快乐。
雨凌老师是资深的书画鉴赏家和评论家![赞][赞][赞]
@难诉相思:谢谢美言留香,晚秋吉祥安康。
我对董洋钦佩有加,他不仅文脉丰厚,多才多艺,尤其书法作品极具大家气象,是鞍山的名片之一。
@锦瑟黎燕:谢谢点评留暖,祝健康快乐。
采访、赏析、推介熔于一炉![赞][赞][赞]
@轻品慢尝:谢谢老师点评留香,晚秋快乐健康。
仰慕董洋先生对書画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取得的成就,更钦佩雨凌老师的鉴赏能力和文采过人[赞][喝彩]
@绿梦儿(蘭馨):谢谢美言留评,冬日吉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