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进影院了, 金秋十月, 接连两次进影院去看同一部影片《只此青绿》。电影《只此青绿》以舞剧《只此青绿》为蓝本, 舞剧的蓝本是中国十大名画之——宋代王希孟所绘的《千里江山图》。这幅画百年来只公展过四次, 最近的一次公展在2017年。
舞剧《只此青绿》首演于2021年8月,2022年初,舞剧选段登上央视春晚, 名盛一时。两年前, 我在剧场看了完整舞剧, 如今又在银幕上再见它。
同名电影承续了舞剧的构思, 以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为展卷人展开叙述。这个展卷人在《千里江山图》即将在故宫展出之际潜心读画,并穿越时空,与宋代画家王希孟相遇, 亲历画家呕心沥血彩绘画卷的历程。电影又与舞绘《千里江山图》同步, 影绘了《千里江山图》。
上图的人物, 是两个《只此青绿》中都有的角色。图左自上而下的是: 画家王希孟、剧中象征人物青绿和展卷人; 图右, 自上而下是: 纂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淬墨人, 他们是为画家提供材料的劳动者。
两个《只此青山》的基本章节为: 问篆、初遇、唱丝、听雨、寻石、习笔、青绿、淬墨、苦思、入画”, 初遇和苦思, 是电影增加的章节。
问纂:
展卷人徐徐打开《千里江山图》, 一个问题在他脑中蹦出来: 画卷上有帝王、名臣、文化人等三十多枚印章, 独独没有画家王希孟的印章。王希孟的资料, 历史上只留下稀疏的几笔。说他是翰林院皇家画院的学生, 受过宋徽宗的指点, 绘《千里江山图》时, 年仅18岁, 以后就销声匿迹了。在展卷人的叩问中, 一群纂刻人起舞。刻着希孟名字的印章, 在纂刻人刚健的舞姿, 以及伴随的凿石声和雄壮的音乐声中诞生了。
初遇:
展卷人在工作室拿着放大镜细看画作时, 电影镜头切换到王希孟的画室。两个相隔近千年的人初遇了。一段双人舞在画室中开始, 然后镜头又转到画室外, 两人尽情地舞着并深情对望, 舞姿俊逸又朗阔。展卷人逐步走入王希孟的内心;王希孟面对展卷人,像遇到千年的知己,要向他一吐心声。展卷人在心中喃喃私语: 如果知道自己的生命止于18岁, 你还会燃尽生命之光去作画吗?
唱丝:
两个人舞着舞着, 展卷人哧溜一下进入工作室, 用放大镜细细看画, 看到画中的小桥流水和养蚕人家以及织布机前的织女, 我们观众也通过镜头看到了画作的细节, 画家王希孟也跳跃着进入这个镜头。电影进入“唱丝” 段落。
无论是养蚕女, 还是织绢人, 她们是一袭缥缈的白衣。她们在轻歌中曼舞, 舞姿柔美妩媚, 含蓄多情。她们养蚕织出的绢丝, 用来作画。她们有时在蚕房机房中舞, 有时在天地间舞。画家有时穿梭其中, 有时是远远的观望。一方沉在向往中, 一方浸在期待中。
听雨:
王希孟正笑盈盈地看着织女时, 一滴水滴到脸上, 然后是两滴、三滴, 接着水滴成丝。下雨了, “听雨”章节开始了。希孟听到雨滴到屋檐、山石上的声音, 啪嗒、啪嗒的, 叮咚、叮咚的; 院子中积水了, 踩上去,水花飞溅; 湖水、雨水融合了, 水面上珍珠点点。一段酣畅淋漓的独舞开始了, 画家幻化为舞者, 在雨中起舞, 舞者又成为画家在水中作画。
电影镜头自由流转, 乡村雨景、扩展为湖、河、江、海水景, 水气氤氲与天地相融, 与山川相会。人在这水天一色中, 自由奔放, 尽享水中的愉悦, 体会水的灵动和山水的韵律以及大自然的真谛。这种视觉感官, 拜影像艺术所赐。一般的舞台布景, 即使是多媒体舞台背景, 也决然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影像艺术与舞蹈艺术、绘画艺术的互动, 叹为观止。
寻石:
希孟在雨中水中, 舞着舞着就舞到了云雾缭绕的山巅。“寻石”的旅程开始。展卷人、 画家、采石工行走攀缘, 采石工还要在悬崖峭壁间寻找宝贵的矿石。画作中的青绿之色, 出自孔雀石和蓝铜矿石。寻来的矿石,还要经过无数道工序,打磨、杵研、提炼, 才能成为那亮眼的青绿。画家亲自上山攀缘, 才能丘壑在胸。镜头语言记录着石工、画家、展卷人阳刚的舞姿。
习笔:
作画的绢有了, 青绿之色有了, 山的巍峨挺拔、水的绰约多姿领略了, 画家有无审美修养呢? “习笔”章节, 把我们带到宋朝翰林院的皇家画院, 15岁的王希孟在那里学画。
上图着粉衣的舞者, 是画院的学生, 王希孟在其中。单人舞以及特写镜头凸显出好学的王希孟,浸淫在画院,学画作画乐此不疲、废寝忘食。这一篇章,还用舞蹈语汇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几大雅事, 如插花、挂画、焚香、抚琴、点茶等, 正是在这丰润的文化中, 才生长出王希孟这样的杰出画家。
青绿:
接下来浓墨重彩的篇章“青绿”来了。青绿之色是《千里江山图》最醒目的颜色。它在画卷中静候近千年, 幻化成舞剧中名叫“青绿”的舞者。她与王希孟、展卷人一道成为贯穿全剧的虚实相间的代表人物。青绿是全剧的灵魂。王希孟构思与挥笔作画时,都有青绿的身影与心影。她以特定的造型慢悠悠地走着,这造型也是舞蹈语汇。青绿近乎静态的舞姿,表达了什么呢?编导心中的青绿说:“我只愿以绚烂此身,成全时空的联结。”主演青绿的孟庆㻛说:“青绿是岁月感、沉浸感。” 而我作为观众看这青绿,是山水之颜、江山之色,这千万年蕴藏后喷薄而出的天青石绿,是帝王心中的万年江山不改的永恒之颜,是青年才俊王希孟心中的大好前程之色,是国人心中的一抹亮……
苦思:
作画的条件都具备了, 构思开始了, 那可真正是“苦思”。画家一遍遍构思, 又一遍遍否定。画室中的独舞, 一甩头, 一展颜, 一伸胳膊、一踢腿, 都是思索。苦思冥想不得要领时, 一个个与作画相关人物的舞姿和屏幕上的文字来鼓励王希孟了。
篆刻人说:“少年,我愿将你的名字从料峭枝头摘下,画作一枚名章,为你留下存在过的印记!”
织绢人说:“春蚕之丝,寸金寸锦,一丝一缕皆是蚕桑人的细密心意。而今此绢交给你,以此刻为凭,从前是我等心血织就,往后就看你如何行笔。”
石工说:“我此生访川寻石、杵臼研磨。光阴,一半在脚下,一半在耳边。少一步,无千年之石;多一杵,无千年之色。少年,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绘山河。”
制笔人说:“百余工艺指间绕,千万毛中拣一毫。我制笔半生,所见不过方寸间。惟愿此笔能与你随行,全当我也追随你看看这大好河山。
这些嘱托和期待, 王希孟要接住啊!
入画:
最后一个篇章“入画”来了,王希孟用舞姿, 屏幕用字幕说 :“此画,与天地众人共绘,往来者,但见青绿足以。”这个入画的情境是非常震撼的, 展卷人、众“青绿”、织绢人等分别与王希孟共舞, 特别是“青绿”的共舞, 摄人心魄。“青绿”在画家的笔端, 更在画家的心中。作画时“青绿”与画家如影随形。青绿们的舞姿婀娜曼妙, 希孟的舞姿汪洋洒脱。丰富的影像手法也参与其中。静态镜头、运动镜头、旋转镜头, 大全景、特写, 推拉摇移, 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美轮美奂又意味无穷, 饕餮盛宴, 滋味多多。
千年前,英俊少年王希孟,全身心彩绘,千年后同样英俊的舞者张翰与众多舞伴舞绘, 还有才华横溢的电影艺术家来影绘,《千里江山图》生生不息。时空不是距离,古今无法离间,分门别类的艺术,互融合、相加持,彼此走进又走近彼此。千古画作经影像艺术和舞者的解读和诠释,信息量倍增,艺术力四射。舞者舞出了画魂, 影像摄出了画魂, 他们心中的千里江山是由万里、万万里心域和智慧绘就的, 只此青绿!
无比享受地看完电影, 恨自己语贫词瘠, 只觉得: 这画、这舞、这电影, 这份美与天地共存, 跟你我有关。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8883
评论列表(23条)
好有视角与格局的影评,将丰厚文脉与积淀,在字里行间行云流水呈现,堪为卯酉河最美的风景线。
@锦瑟黎燕:谢谢大姐美言, 最美风景线不敢当、不敢当! 风景如画大家创造!
好文!先点赞!然后再品。
@雪花漫舞:谢谢点赞! 要向诗人学习呢!
雾里看花渐渐出,故乡明月照九州。
美人如花隔云端,只羡鸳鸯不羡仙。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支老师精辟的诗评!
你对《千里江山图》和由它演化来的《只此青绿》解释得如此细腻、精彩,比赏画、比观戏更令人入胜,真是大手笔之作。
@四格格:在大手笔面前, 任何手笔都无以大, 谢谢您的高看!
视野开阔,深入浅出,会看会写,大家气象!佩服轻品老师。
@晓舟同志:人家千古名作,才是大气象呢, 周老师太抬举我了, 折煞!折煞我也!
《千里江山图》,《只此青绿》,由画到舞,由舞到影,将其中的演化娓娓道来,深刻诠释,给读者以全新的视角和享受。若连您都自恨己语贫词瘠,那我们这些人更要无地自容了。[偷笑][偷笑][偷笑][赞][赞][赞]
@难诉相思:谢谢褒扬, 您的语言很生动活波, 像你人一样可爱!
老师的品评和解读,让我们对《千里江山图》这幅伟大的青绿山水画有了深入的了解,王希孟十八岁的年龄,创作出这幅优秀的传世佳作,说明青少年的创作能力和潜力是不可估量滴!
@李宗宾19481957:李老师你是行家你比我懂, 青少年的艺术感悟和艺术表达的爆发力真不可低估!
友之论述,大手笔之作,扣人心弦,启迪心灵。一读再读,爱不释手,受教匪浅,不由人陶醉其中。友这不仅是一种爱好、享受,更是求知学习的良苦用心。友这小日子过的好有 品味。[喝彩][赞][赞][赞]
@一池烟雨:谢谢您老的褒扬! 祝您老身体康健!
“我只愿以绚烂此身,成全时空的联结。”这何尝不是天才少年王希孟18岁时的绝唱啊!
@陌上梦落:还真是的呢! 谢谢评阅!
读完学者的美作,我只能用震撼来形容心情。许多年来,我不进影剧院,连电视剧也基本不看,有点孤陋寡闻了。学者的美作,让我了解了中国十大名画之——宋代王希孟所绘的《千里江山图》,了解了舞剧和电影《只此青绿》。让我震撼的是凭一幅名画,编成了一台舞剧,不愧是舞蹈界的国家队。当年,我支持苏州歌舞团用干将莫邪的传说改编成舞剧,觉得很不容易了。这台舞剧,还拿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现在看来,与一幅画就能编成一台舞剧相比,太小儿科了。
@诚厚:苏州歌舞团和苏州芭蕾舞团都是很不错的艺术团体, 您还支持过舞剧创作, 佩服! 哪里就是小儿科了, 也是大手笔呀! 多谢您不吝赞扬和鼓励, 和您相比,我才是小儿科呢。
老师的此篇精美佳作,既是博大精深的学术文章,又是优雅神骏的散文精品,有国家级水准。
@锦瑟黎燕:再谢大姐鼓励!
一部精美的作品,就需要如此精彩的解读,还未看,先在这陶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