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访泥港子村
雪花漫舞
我们出生在农村,至今还有不少乡下的朋友,每逢节假日总会有那么一两次受邀去乡下走一走看一看。这不,国庆长假第一天,就受到了朋友的邀请。
我们家是有代步车的,但朋友为了让我家先生就餐时能饮酒尽兴,一声不响地自个儿开车上门来接了,这份情让人十分感动。朋友年长,我们敬称他为兄。上午10点38分,我们就到了兄长所居地——泥港子村。
主人和蔼随意,诚恳地征求我们的意见:是打牌,还是聊天?我和先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聊聊天,顺便观赏一下田园风光吧。于是,我们坐在兄长的客厅里,口没遮拦地天南海北地闲聊到吃午饭,端起酒杯,话题就更多了,竟从上午11点半边吃边聊到下午2点多。
察看乡情,兄长给我们圈定了路线,从所在地出发向南走到头,左转向东再左转向北,走过去看公路边的郑家花园,只需一个时辰。
一路上,我们欣赏到了几幢豪华的别墅和几颗修剪得体的桂花树,好美,令人感叹。我们咔嚓拍了几张桂花树,继续向前走不到半里路,便是欧阳敦松的老家。欧阳敦松何许人也,留英博士,后一家移居美国。他家有四间房子,占的土地面积不少,仅住着欧阳敦松上了年纪的母亲和专职保姆。这里当属乡坤级别了,环境优美,门前是荷塘,荷塘建有亭子,人称钓鱼台。
我们继续向前,走到一岔路口,正准备转弯向北行时,路边一家麻将馆的老板诚邀我们进去歇歇脚,这是他第三次邀约了,但我们对此不感兴趣,一口谢绝。
经过一片农田,一对夫妇在自家宅地里采摘棉花。由景生情,先生说他儿时釆检棉花,一天能检一百多斤。这我信,在我住队时,实行三同,既同吃同住同劳动,那年气象部门通知近日有寒潮来。我所住的生产队田里还有好多棉花没检上来,眼见天要下雨了,花絮会烂在田里。心一急,便来了个检花比赛。结果出人意料,有的人一天检了两百零两斤,我检了一百九十斤,浑身疼了好几天。
我们回忆着陈年旧事,不知不觉上了公路。路北有一大片西兰花菜地,长势喜人。兄长说,这是分田到户后,近几年流转的土地,由“大户”在经营。无田耕作的农民,只好去打麻将,消遣多余的时间。也是,我们走了几里路,但见大田里空无一人,先生戏称,即便架起机枪朝大田里扫也伤不到一个人呀。是因为国庆假日还是干农活的人少了,不得而知。
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到了郑家花园。兄长向郑老说明来意,郑老很客气,吩咐儿子给我们每人端了把椅子。老人苦笑了一下说:干旱时间过长,花都干死完了。你们看那边是耐干旱的花,虽然还活着,则是死秧耷气。我瞟了一眼,这些要死不活的花同样没了精神。不能说是高兴而来扫心而归,收获还是有的,临走时,郑老给我们每人一块热带无刺仙人掌,说这仙人掌既可做菜吃,也可插在钵里传宗接代。
从郑老花园出来,兄长边走边说他们村是长寿村,活到90多岁的老人有好多个,比如欧阳敦松的母亲今年91岁。他指了指前面坐在门口正在接电话的老人说,那位高寿老人是我婶,今年91岁,背不驼眼不花,无“三高”,无顽症缠身,身体状态好,精神也不错。我走近一看,这老太太手中的手机很时髦,智能的。看上去也就六七十岁的样子,与实际年龄不符,的确活得有质量。老人家思维清晰,吐词流利,眼神灵活而犀利,在松弛的眼泡里叽里骨碌的转动。她边说边手舞足蹈,那老顽童的神态,差点让我笑出了声。
–
这里是长江边的一个村子,空气新鲜阳光充沛,适合老人修身养息,难怪这里的老人气色不错。我们继续往前,来到了泥港子村挨着公路的另一个村民小组。这组的房子新旧参杂不齐,岔道处有家做小生意的,门口是水泥地面。紧挨着这家的是两幢破旧不堪的房,紧隔壁的房子好像已经多年没人入住了,门上布满蜘蛛网,门前杂草丛生。
挨着这户人家的是一户又矮又破旧的屋,屋门前只留了尺把宽的人行路,便辟为菜园。门口有位老人正摆弄喷雾器,她的举动让我挪不动脚步了。兄长见我停了下来,便介绍说,这位老人已93岁了,年轻时就很能干,曾当过大队妇女主任。如今近六十岁的儿子瘫痪了,媳妇生病,她还得为儿媳做饭。
细细打量老人,脸上满是深深的沟壑,尤其脑门上几道褶皱很醒目。我们死盯着老人看,老人可不管这些。只见她柱着拐仗,回屋拿出治虫药水,加水兑药。然后身背药箱,一手拄拐杖,一手持喷雾器竿给门前的蔬菜治虫,干活很干练。见此情景,我们沉着个脸都不说话,不忍看下去,先生噙着泪花给老人家拍了一张照片便离开了。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8448
评论列表(24条)
这样的漫游,接地气,对长寿村的长寿老人灵动抒写,画面感极强,感人至深。
@锦瑟黎燕:谢谢作家鼓励,请用茶。
深入生活,体察民情,实话实说,记录社会。很好!
@晓舟同志:谢谢晓舟老师!千言万语都在不言中!
雪花老师体察乡情深入细致,文章充满对底层百姓的悲悯之情。
@难诉相思:谢谢蒋院长鼓励!祝您快乐每一天!
老人家思维清晰,吐词流利,眼神灵活而犀利,在松弛的眼泡里叽里骨碌的转动。她边说边手舞足蹈,那老顽童的神态,差点让我笑出了声。我喜欢读这段文字,很温暖,很传神,读到这段儿我也笑出声来啦……
@李宗宾19481957:谢谢!祝您快乐每一天!
察看乡情,实话实说,深入细致,体验民生,书写美文,感受颇深。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祝您快乐每一天!
90多岁的老人比比皆是,说明乡村新鲜空气和适当的农作是有益长寿的。一个90多岁的老人,衣着时尚、手机时尚,活跃好动,貌似顽童;还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用使用喷雾器杀虫,清瘦的形体说明生活的艰辛,但精神抖擞、神态机灵,说明生活压不垮有勇气的人。走一趟泥港子,留一篇记述美文。
@四格格:格格谬赞了,谢谢!
乡村之行, 很美好, 很惬意, 你观察细腻, 描写生动, 在你的描绘中, 乡村老人很朴实, 也有趣味, 老天真,是真人。
@轻品慢尝:谬赞了,谢谢!
散文述而不作。这篇文章符合散文体裁写作要求,更符合“不妄议”时代要求。但读者也是可以把它视作一份鄂南乡村考察报告去读去深思联想:比如现实的农村贫富差距,失地农民用完转让金靠什么生活,江边村庄缺水遭旱与农田水利,农村种花草种经济作物不种粮食问题,工厂减少后农民工失业回乡后的生存空间,等等。
@晓舟同志:晓舟老师您的忧国忧民让学生十分感动。目前的问题是多数年轻人无信仰,自私。不说这些了。祝您快乐每一天!
这是一篇非常生动细致的农村调查报告,泥港子村是当下农村的缩影:农村留不住年轻人,老人种不了田大都流转给大户;空房子太多,即使房子建得再高大,没有了年轻人和孩子,农村还是缺少活力;村民间互帮互助少,一旦有了重大疾病只能独自承受。这样的农村前途令人堪忧。我们这边的农村还有另外一个现象,就是现代光棍多,30岁出头的单身小伙子没找对象的很多,大都是没有高薪职业,无法在城里买房,收入有限的群体。他们尽管都是独生子,但还是没有女孩愿意跟他们过日子,现在女孩家都很现实,眼光也高,于是就出现了农村大批小伙子单着,城里大量女孩也单着的情况。
@周旭才:谢谢周总在万忙中留评。
无 题
当今怪象实堪哀,纸醉金迷蚕未来。
冷漠无情忧事态,热衷宠物晒平台。
难亲父母宁亲狗,愿养猫禽不养孩。
千古文明何已毁,崇洋媚外酿成灾。
@雪花漫舞:也许是我们太多愁善感了。
泥巷子村真是长寿村啊,93岁的老人竟然还可以干农活,厉害,敬佩?[赞][赞][赞]
@清河君:93岁的老人干农活厉害吧,我第一次见。
乡村走一遭遇,感爱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这么多的长寿老人,很鼓舞人心。
鄂南与我这边的鄂东南大体差不太多吧,这么多长寿的老人,还干农活,我这里见的少。
农房、农田、花园、麻将馆、3位90多岁老人的不同生活,李老师的农村所见所闻,叙述事实,不加议论,留给读者细细品味。点个大赞![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