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自古就是水城,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苏州古城有多少座桥?唐代白居易诗中有“红栏三百九十桥”,《苏州府志》有“载于图籍者359”。唐宋时有近400座桥,是可信的。
在苏州古城现存的百余座古桥中,有很多见之于古诗词。最负盛名的是枫桥,张继的《枫桥夜泊》,让枫桥与寒山寺闻名遐迩。乌鹊桥、西虹桥、行春桥等,都入了唐、宋、明诗。还有一座桥,不但历代诗人吟咏,还引得皇帝赋诗,被乾隆皇帝封为“吴中第一桥”。那就是宝带桥。
又到了陪老伴出游的日子,商定去宝带桥。我们都在途中看过宝带桥,决定去用脚步量一量这座吴中第一桥,顺便逛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送二宝上学后,避开上班高峰的时间,上网做点功课。头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遗产两顶桂冠的宝带桥可不简单,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桥,是现存古桥中最长的多孔石桥。1200多岁,在十大名桥中仅小于近1400岁的赵州桥。
古老的宝带桥一点也不孤单,苏州吴中区围绕它打造了一座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公园含水面40余万平方米,内外圈两条健身步道,内圈可数宝带桥的孔,外圈可用脚步丈量宝带桥。
一路高架,18公里30分钟到达。虽然路边停了不少车,我自觉把车停到了空荡荡的停车场。与老伴先去看吴文化博物馆,把最精彩的放在最后。
博物馆是新建的,开馆时间并不长。走进博物馆,我们是唯二参观者。底楼有荆州文化展的大幅宣传牌,遗憾正在布展,不得而入。清洁工引导我们去二楼。二楼有个中韩艺术展,苏州的刺绣、丝绸、苏扇、湖笔制作等我们很熟,来自韩国的马鬃等艺术品让我们开了眼界。在这个不大的展厅里,又来了位中年人,有3个参观者,让保安也乐呵呵的。
博物馆的主厅是“考古探吴中”。展示以历次考古发掘的文物陈列为主,文字解释和图片为辅,非常整洁。太湖三山岛旧石器文物的出土,把长三角本土文明大大向前推进。后来,中原文化、楚文化进入,使我有了个清晰的认识:吴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多种文化,并保留了本土特点。各种区域文化,都具有中华文化的普遍性。
出了展厅,我们欣赏苏州和友城威尼斯的主题摄影展后离开博物馆,沿步道去完成今天最神圣的节目。
宝带桥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816年),由苏州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为筹集建桥资金,王仲舒带头捐出了身上的宝带。无论是因王仲舒捐的宝带,还是桥宛如宝带浮于水面,桥名都与王仲舒有关,清诗中有“桥称宝带系人情”。在桥南有一座王仲舒的大型雕像,以示纪念。我们也向这位主持建桥并捐出宝带的刺史表达了敬意。
宝带桥南北横卧于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口,与大运河并行。古代的交通要道功能,早已被大运河东岸原先的公路如今的高架快速道替代,朝夕相伴的大运河依然船来船往,宝带桥欣慰地承担着供人欣赏的新功能。
在1200多个岁月里,宝带桥历经2次重建和3次大修。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清同治年间被入侵的英军戈登拆除的桥中间大孔,以及引起倒塌的26孔,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寇炸毁的6孔,照原式样用花岗石砌成恢复,桥面和两端桥堍也照原式样进行了修缮。南北桥堍的4只石狮,也是那次从河中打捞出来后原位安放。
宝带桥全长317米,宽4.1米。桥下53孔连缀,孔径总长249.80米。每孔跨径,50孔平均4.6米,14、16孔6.5米,15孔7.45米。每孔都能通船,大船从大孔过。我与老伴踏上石条铺的桥面,缓缓前行,中间玩了个自拍。桥面是平坦的,偏北拱型,大概就是14、15、16孔处。北桥堍保存有石塔和碑亭。当我们由北向南返回时,桥面上出现了几群人与我们做同样的事。桥两边的石条上有小孔,谜团在我们看南桥堍的图片时得到解答。原来桥面上是有护栏的,清代的老照片还能看到,1910年被拆除。
宝带桥构建精巧,周围绿水相衬,恰如漂浮在水乡原野上一条绚丽多彩的宝带。桥梁建筑的“多铰孔”和被动压力的利用,世界罕见,得到桥梁专家高评。
实现了用脚步丈量宝带桥的心愿,还看了吴文化实物,我们心满意足。在大运河文化公园逛了2个多小时,计步1.2万,也是恰到好处。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8324
评论列表(30条)
步量吴中第一桥,姑苏山水分外娇。
自古水港小桥多,吴中宝带竞自由。
朝夕相伴船来往,如今观赏任怀旧。
三百米桥信步走,构建精巧铺锦绣。
文化公园万步游,良辰美景全拥有。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支医生赐玉!
作为忠实读者我又来了,拜读!
@2272 张英辅:谢谢英辅兄!
诚厚的此篇佳作,对吴中第一桥——宝带桥的前世今生,与之相关的历史、文脉、人文、古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博物馆及当下,予以灵动抒写,深邃呈现,让我感受到苏州的历史如此悠久,文脉如此丰厚,越发挚爱。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美评鼓励!
至所以会折除桥的护栏,可能是为了让它更像一条名符其实的宝带吧。一条玉带穿水而过,安卧在荡漾的绿波上,蓝天为衬,绿树为伴,这是精致的江南水乡之光。美极、秀极,让人赞叹。
@四格格:格格分析得有道理。我多放了张拍摄的图片,为的是让大家有直观的了解。谢谢格格美评!
步量吴中第一桥,姑苏山水竞妖娆。
莫言秀色撩人意,自古精英尽舜尧。
@雪花漫舞:谢谢李老师赐玉!
以宝带桥命名的宝带路,东起宝带桥北侧,一直西延到木渎,我觉得恐怕是苏州最长的一条路了,兄长认可否?
@晓舟同志:宝带桥俗称长桥,长桥有长路相配。宝带路(东、西)肯定很长,干将路7.5公里,宝带路应该不止吧?
@诚厚:哦,附近的长桥菜场长桥医院长桥小学,应该就是因宝带桥俗称长桥而取名的了。谢谢兄长传授知识。[花]
@晓舟同志:是的,原来的长桥镇现在的长桥街道也是。
大哥大嫂全面细致的考察,给我们还原一个直观的宝带桥和古吴中![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解世权:谢谢兄弟美评!
不得不说,江南风物比北方妖娆多姿。宝带桥相比于赵州桥的朴拙厚重,更显精巧秀美。感觉没有护栏的宝带桥与周边绿树碧水更能融洽相承。
@惑矣:谢谢惑矣老师的美评和钦定拆护栏的正确!
您二老琴瑟和鸣, 定期出游读古城, 历史、地理、文化风貌, 一一扫描, 细细品味, 侃侃道来, 读之受教了, 多谢! 那桥没有护栏,真像是宝带。
@轻品慢尝:谢谢学者妹子美评鼓励!
诚厚的此篇佳作,让我知道了宝带桥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桥,是现存古桥中最长的多孔石桥,1200多岁,在十大名桥中仅小于近1400岁的赵州桥。这样的古桥古建,以丰厚文脉与悠久历史,让苏州水城在岁月中熠熠生辉。
@锦瑟黎燕:苏州尽管名胜古迹多,但这座漂浮在水面上的长桥,更能体现水城特色。谢谢黎燕老师鼓励!
宝带桥的造型非常美,委婉、秀丽,文静、淡雅,建造得非常具江南儒家特有的气质。
@四格格:谢谢格格美评!
宝带桥317米,这个长度放在古代可谓长桥,虽然高度不算太高,但其长度可以傲视群“桥”了。在我的记忆中古桥没有这么长的桥,应该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桥吧?
@清河君:宝带桥在吴中区俗称长桥,是古代最长的孔桥,还不是最长的桥。
用脚步丈量宝带桥,身心得到了休整,这一定是非常愉悦的。苏州有太多值得玩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以后还会旧地重游。
@难诉相思:欢迎蒋院多来苏州,苏州好看的地方太多啦。
苏州美景有诚厚老师饱含深情的优美文字记录,相得益彰,令读者陶醉不已。[赞][赞][赞][爱心][爱心][爱心][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情满乌江:隐了多时的杨老师来访,受宠若惊。谢谢杨老师的美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