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里话敬老
今天,在与网友的微信互动中,一张照片吸引了我的眼球。照片上是我们桐乡市10路公交车司机杨惠明和老母亲微笑着在天安门广场。我问这是什么时候拍的?他说今天啊!呵,是今天,今天重阳节,杨师傅陪着母亲在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游玩、合影。我立马向他发出一连串感叹号:好温馨!好幸福!好有意义!好孝顺的儿子!并向他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他还说看升国旗的人太多了,老妈人矮看不见,他就抱着老妈看。我想像着这个画面,真的太感人啦!
今年我曾听杨师傅说过:他开了二三十年的车,从没与父母家人外出旅游过。本想等退休了,陪父母出去旅游,可父亲在疫情开始那年过世了,这成了他心中永远抹不去的遗憾。那时母亲曾到桐乡与儿子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但母亲不识字,白天一个人在家中感觉很寂寞;到外面,又与外人语言不通。于是她执意要回安徽老家,因那里有她的故土家园、亲朋好友、乡亲邻里。无奈,杨师傅只得把母亲送回老家,但在老家里外装了摄像头,每天“监视”着母亲的行动。今年他下定决心要陪从没走出过大山的母亲乘飞机到北京旅游,明年要陪母亲去看大海。他说如果等到他退休了,母亲年事已高,也许体力不支了。杨师傅果真没有食言,今天他兑现了。
在我身边还有不少知恩于心、图报于行的敬老、孝老楷模。他们常使我感慨万千、赞叹不已。
如我们的老科长谭晓杰,她的爱人孙还是局长。在我与谭科长共事的十多年间,我耳闻目睹了她们夫妻俩敬老、孝老的动人事。谭科长的母亲年逾古稀且体弱多病。她的母亲在近年内接连不断地动了四次大手术。由于年老体弱,每年都要住几次医院。平时老人自己根本无法上医院看病,做各种各样的检查,这些都是谭科长想方设法陪送、安排的。她让已经退休的姐姐白天到医院照顾母亲,所有的晚上和节假日都由她去照顾。
孙的母亲已是耄耋之年,体力早已不佳,每次外出走路时,孙都会拉着母亲的手或搀扶着她。可但凡节假日,只要两位母亲的身体允许,她俩都会一起陪着她们出去游玩,目的是让两位老人在晚年过得开心愉悦。两位母亲刚退休时身体还较健康,就带着她们到北京、到外省、市,到远的地方旅游;如今她们都已风烛残年,就带着她们到近的地方,如江浙沪——长三角一带、或去桐乡周边的县(市)、或美丽乡村游玩。她们儿子小时候,除了两位老人,还带着儿子,如今儿子已经读研了,就只带着两位老人外出,假如谭科长的母亲病了无法外出,就只陪着孙的母亲外出,且毫无怨言、乐此不疲。
据我所知,她们夫妻俩除了各自单位组织的活动外,从没单独外出游玩过。更令人感动的是,她们外出游玩拍摄的照片,要么是两位老人开心的笑脸;要么是孙与母亲手拉着手的背影。我从没看到过孙的尊容。她们不仅陪两位老人游山玩水,还陪她们品尝各地美食,甚至还特意陪两位老人到杭州睡总统房间。小区里熟悉的人,外出陌生的人都对这两位老人羡慕至极。老人也为自己有这样的子女感到由衷的骄傲。我称这两位老人是真正的有福之人。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自1989年起,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感恩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使重阳节成为了“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
全国各地的机关、团体、企业、街道、社区、乡村都在此时组退休的老人们搞活动,或秋游赏景,让老人们的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或在室内开茶话会、趣味运动会,让老人们愉快地庆祝自己的节日,或领导亲自带着礼物、红包上门看望看、慰问望高龄老人、孤寡老人。不少家庭的晚辈们也陪着长辈去游玩一下,扶着年老的长辈到外面活动一下或和老人一起到饭店聚餐庆祝一下。
总之,如今重阳节“尊老、敬老、助老”已约定俗成、蔚然成风。据说在养老院曾发生过一天有多批社会团体探望,养老院的老人一天被洗七次脚的新闻。
我想,老年人在过去的岁月里,为社会无私奉献,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子女竭尽全力、俯首甘为孺子牛,理应受到子女及全社会的尊重与爱戴。“百善孝为先。”尊老、爱老、助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年人不应只在重阳节这一天,而应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比如:年轻人不要啃老,每天尽量自已接送孩子、多做些家务,至少能每天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因为父母已年老,或许无法再长久地等待下去。那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8297
评论列表(29条)
坐沙发上,慢慢品读。
@雪花漫舞:奉上菊花茶[调皮]
“百善孝为先。”尊老、爱老、助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雪花漫舞:希望这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落实在每一天。
善
爱尊长辈效雷锋,铸造风流华夏龙。
牵手云天天亦老,一身道义似青松。
@雪花漫舞:感谢老师的优美诗评,好文笔![赞][花]
现代社会的重阳节,各级老年协会都要给老人发放慰问金,并组织他们参加歌咏舞蹈书画等有益身心的庆贺活动,让老人们老有所乐,真正分享和谐社会带来的祥和与温暖。
@阳光笙箫支剑笙:是啊!重阳节敬老已蔚然成风。但愿敬老能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
好温馨的画面,这个儿子真了不起,老妈妈好福气。
@四格格:是的,这个儿子工作虽然平凡,但做事不平凡,母亲确实好福气。
杨师傅厉害,出生安徽大山,职业公交车驾驶员,妻子当局长,还能把老娘接来长住,说明他还是有家庭地位的。
@晓舟同志:杨师傅妻子在教书育人,老娘不习惯桐乡生活,只是在儿子家小住一段时间就回安徽老家了。
@华章秋韵:哦,科长的娘子是局长。晓舟同志老眼昏花 [偷笑]
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从你文中读到这个传统代代相传, 很欣慰!
@轻品慢尝:谢谢!他们是敬老的楷模,我常被他们感动着。
尊老爱老,说易做难。这些爱老故事动人心弦!
@惑矣:是的,杨师说老妈开心,他就天心,令人感动。
重阳节里低吟浅唱歌敬老,一幅幅孝敬老人,尊老、爱老、助老、养老的温暖画面扑面而来,光照人心。
@锦瑟黎燕:他们把敬老融入在平时的生活中,令人感动。
重阳话敬老,典型尤可敬。没走出过大山的杨师傅的母亲,走到了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仪式,对老人来说,是最幸福的时刻。温馨的图片,记录了老人的满脸幸福。还有没露面的同事夫妇的故事。敬老尽孝,既有情又要有心,懂得老人最想要何种关爱。点个大赞!
@诚厚:重阳节全社会敬老已蔚然成风,但平时敬老他们称得上是楷模。
母子情深,温馨的画面。儿子陪伴去北京,这个妈妈太幸福了!
@难诉相思:这个画面很温馨,确实令人羡慕吧!
这样的后辈是敬老、爱老养老的模范,人也许是平凡人,但对老人的关爱做得不平凡。
@四格格:是啊,平凡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令人敬佩。
尊老、爱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为杨师傅的孝心点赞![赞][赞]
@陌上梦落:感谢老师美评!祝福秋日安康![花][花]
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可现在的网络世界妖魔化老年人的内容好多,讽刺老年人的各种各样的毛病和缺点,不知道我们这个国家哪里出现了问题,秋韵老师的报导读来很温暖很温馨,这个儿子和科长的事迹读来令人感动!
@李宗宾19481957:老师所言极是!感谢您的美评!祝您秋日快乐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