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是地道的医漂,四年来,我们广州、武汉到处跑,有幸遇到了许多好的专家医生。
有一个很好的专家是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罗利俊,特别干练,说话风风火火的,却能把很专业的话说得通俗易懂。巡查病房前,她的功课做得很足,对病人住院期间的病情摸得清清楚楚,从不靠助手转述病人的基础信息,而且每次查房都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们的疑惑,一说就是半小时,以至我都觉得不该长时间地耽搁她。我在想,她要把恁多病人的病情记清楚,要耗费多少时间啊。我真的挺佩服她。
上个月我们又去武汉找她,她居然还记得我老伴的名字,这让我心生温暖,也想到了医者仁心四个字。
去年年底,我们挂了同济的三个专家号,最先看的是风湿免疫科,专家是个女的,估计是返聘的,古稀之年了,一头银发,见到她我立马就想到了林巧稚。她说我们挂错了科,但还是耐心地和我们交流了二十多分钟,并嘱咐我们在医院住下来,会诊时她会参与的,以后需要咨询什么的,只要她坐诊,可以随时问她,也不必挂专家号了,费钱。
出门时,我跟老伴说,老一辈的医生就是不一样啊,专业杠杠的,又讲操守。不像现在的一些年轻专家,端着个架子吆五喝六的。
当日下午,我们去看另一个专家。他三点多才来,约莫一个小时,他就看了十个病人。轮到我们了,他看了我们带去的资料,开了检查单。很常规的检查,一会就出结果了。我有些恭敬地递上检查单:“开点药吧?”他双眼一瞪:“没检查开什么药?”我指了指检查单:“这不是检查了吗?”他不容置疑地说要我们住院。我说,我们在襄阳还没办出院手续,在同济住不了。
他重重地点着头,质问我住不了院来看什么病?我真想拍桌子,忍住了,他毕竟是看我老伴病的专家中,还在顶流之列。他问我,你知道你婆婆得的是什么病吗?我几乎是义正言辞地:“不知道。”你知道这病的诊疗难度吗?我还是一如既往地:“不知道!”我感到他明显地烦我了。他又说,你知道你婆婆的病的严重程度吗?我压着火,心平气和地:“我真不知道。”
这回轮到他火了:“你能不能不插我的话?”我打着外国人的习惯手势,双手一摊:“我没插话啊。我是在回答你的问题,你问我知不知道,我就说不知道,没错呀。
我晓得他这样说是武汉人的口语习惯,俗称话把子,他这样说习惯了,我听起来有居高临下的感觉,我却是不习惯的。刚开始与他接触,我就窝了一肚子火,也想着我还挂了另一个专家号,这个专家比你更流,我就不怕得罪你。
我们这样一来二去,彼此的肝火都旺起来了。我的口德不好,口里居然冒出了“妈的”两个肮脏的字。专家腾地一下站起来,气咻咻地问我为什么骂人。我说没骂人,只是说你看病“麻利”,一个小时就看十多个病人。
他的身边坐着一个穿白大褂的年轻人,是他的徒弟。我跟他徒弟说,你可别跟他学坏了。
专家的胸脯一起一伏的,他顺手把鼠标叭嗒一声,狠狠地磕了几下。我转身走了。
我和老伴下楼,老伴说我是个老杠精,也是个医闹。其实,我是个温厚胆小的人,最怕跟人起冲突,这次的“闹”,恐怕是在漫漫求医路上,遭遇了一些不怎么靠谱的专家,心里憋了一些气,这个专家恰好碰到了我,成了我的出气筒。事实上,我是很体谅医生的,尤其是专家,他们每天要看的病人实在太多,他不可能给每个病人所需要的时间,但你的负荷再重,也是不该对病人使态度的。
我还算是一个有克制力的人,凡事能忍则忍,有一回我就忍过,忍得好几天不舒服。前年在广东省口腔医院看专家。始得进门,我们说了几句病情,他的助手就在电脑上开药。我们询问,他打手势要我们不吭声。我们又说,他又打同样的手势,我再说,他连手势都不打了,直接把药单给了我。
我出门,嘴里嘀咕了一声“狗屁专家”。他兴许真就是个狗屁专家!候诊时,我在墙上看他的介绍,说他某某大学毕业,有二十几年的临床经验,擅长什么,在某核心期刋上发表过论文。我心想,我在职时,别人不是也喊我专家吗,我还是劳动部专家库里的专家哩,只不过凭一纸学历证书,把专业年限熬到头了,就水到渠成地有了所谓的专家资格。这次寻诊遇到这个“哑巴”专家,我真是想让他难堪的,因是胆小、懦弱 、又怯阵,最后还是咽下了窝囊气。
我也碰见过一个特别仁厚的专家。三十年前,孩子她妈作胆囊切除手术,第二天就要动刀子了,房间的一个大姐问我送红包没有,而且特别叮嘱我,主刀的和麻醉师是非送不可的,不给主刀送红包,他处理不干净,会留下终身隐患,不给麻醉师送红包,他会让你中途醒来疼个半死。
晚上,我去主刀的主人家,他在阳台上浇花,我把三百元红包放在他茶几上,报了床号和姓名,还毕恭毕敬地说了几句请多关照的话。他没应声,我转身走了。心想这该是万无一失了,当然,那时我也是鄙视他的。
出院结账多出了三百元,我有疑惑,小姑娘说是某主任替我交了三百元,我好生感动。我去找主任,给他深深地鞠了一躬。他说,一看你就是乡下人,种几亩地,东扣西扣,也收获不了三百元。他说他也是乡下人出身,晓得乡下人的疾苦,他是断不会收人红包的。
我好生感动,险些给他下跪了。
这三、四年在漫漫求医路上,见过许多专家,他们大抵都是很好的人,但碰到某一个看不顺眠的,往往会生出许多联想。所谓的医患关系,事实上是彼此不能达成共同的和谐,专家的司空见惯往往会无意识地忽略患者的戚戚所求,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2024/10/09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8261
评论列表(7条)
人与人有差异,专家更是差异大。
你家夫人没有出院怎么就到别的医院问诊?济南住院刷了医保卡,再到门诊看病就只能自费。只有办理好出院手续才能重新用医保卡,挂个专家号三百左右,费用可不低。住院期间可以要求请别的专家会诊,就是多拿一些钱。
@地质之花:不出院也是能异地看病的,是不能在异地住院。专家号不好抢,抢到号后是可以向住院地院方请假的。
通常,选四五十岁的副主任医师看病比较好,他们有知识又在第一线上,临床经验多些。但他们的医品不一定有老医生好。
匠心比匠术更重要。医生每天抢救生命,与死神赛跑,深知生命的脆弱,有时不堪一击,有时朝夕难保,有时意外伤亡。医生对生命的领悟更深刻,更透彻。常怀大慈大悲之心,赤诚感恩之心,感恩生活,感恩社会 ,感恩一切与自己相关的人,尤其与自己联系最密切的患者,在人生中在工作中学会感恩病人。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他也哭,自身就是镜中人。
我们提倡诚信微笑,优质服务,就是要学会向患者道谢,向患者感恩。患者就是老师,就是上帝,患者 的利益高于-切。如何把感恩之心落到实处,各人心中自有天平在。
医学是艺术,医学是使命,是一种心脑手并用的艺术,是完美的艺术。所以,一再提倡行医务必真,善,美,勤,信。
感觉和蔼的交流,和高超的医术兼备,才算好医生。但很多人做的不好,令人怵头。您能与他对呛,我们口拙,只好吃哑巴亏。心里很别扭。
医生的素质的确良莠不齐,各行各业都如此,正可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次不愉快的就诊经历,会让患者对医疗这个行业产生坏印象。
时隔很久,还能叫出患者的名字,这样的医生真正把病人装进了心里。医生把病人装进心里,病人也一定会把医生装进心里!这样的医生无愧于职业,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