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写写这件事。
这件事说来很奇怪,就是有一个画面,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真实而又清晰的画面,长久以来一直牢牢地深藏在我的心中,而且不分季节,不管昼夜,不论阴晴,不关环境,就在不经意间,突然便在我的脑海中显现出来。
多少年了,这个画面一直挥之不去。
画面是这样的——
麦收时节,刚刚收割完的辽阔的麦田。雨后的正午。蓝天,白云,大大的太阳。空旷的大地,一汪浅浅的水洼。水洼的边上,是参差不齐的白哗哗的有些刺眼的麦茬。麦茬丛中,一高一矮挺立着的两根麦莛的顶端,分别落着一只大大的绿色的蜻蜓和一只大大的红色的蜻蜓。那汪水澄澈明净,倒映着大大的太阳、蓝天、白云,还有那两只蜻蜓。
每当这幅画面出现在脑海中,不管周遭环境如何嘈杂,立刻便觉得是那样的静谧、安逸,似乎呼吸、脉搏静止了,思绪停滞了,时间也凝固了,那画面,连同整个世界成了永恒……
我不懂美术,也不会欣赏绘画,这样一个既不雄浑壮阔,也没有丰富的层次感,更没有鲜艳的色调,如此简单而又寻常的画面怎么会如此执着地占据着我心田的一角,令我念念不忘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多少次苦苦思索,这个画面究竟是怎样留存在我的心里的?是我在田野上亲眼见到过的真实场景?是听别人给我描述后在我的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抑或是我在某一个地方亲自欣赏过的一幅油画?我不知道。
我也常常想,这样的画面,也许是生活在大平原上的人们浸入骨子里的一种具象化的乡愁吧!
我又想,这个画面如果用我国传统的工笔技法创作,很难画出意境。写意也不行,也描摹不出那种效果。水彩估计能出效果,但不会十分理想。最好是油画,那种寻常而又亲切的风景,那种安静、恬淡的意境,会像风景照一样跃然纸上。
我总是埋怨自己太笨,不懂美术,不谙丹青。如果我能用画笔画出这幅在我心中一直挥之不去的画面,装裱镶框,挂在眼前,随时凝视,随时欣赏,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8242
评论列表(30条)
“这样的画面,也许是生活在大平原上的人们浸入骨子里的一种具象化的乡愁吧!”
乡愁,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离别後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阳光笙箫支剑笙:感谢支老师美评,祝好!
那是你前世曾经生活在那个环境里,至今在脑海里似曾相识。也是一种命运走向预示和揭示。红蜻蜓是个精灵,会飞翔,化作人,他就是个腑瞰着这片大地的县级官员。绿蜻蜓是命运配绐红蜻蜓的终生伴侣,如云霞般衬托着太阳。
@晓舟同志:哈哈,真得感谢晓舟老师的精彩解读和抬爱,祝好!
@鸣虫:周公解梦 [咧嘴笑]
说是不懂美术, 从行文看,很懂呀! 这懂, 是来自心灵深处, 不是什么艺术术语和艺术技巧能涵盖的。
@轻品慢尝:感谢刘老师美评鼓励,祝好!
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一幅画!要不要让李老师把您这幅意想画用水彩画画出来呢![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解世权:哈哈,感谢解老弟美评!李老师创作水彩也得需要生活和灵感,不能扎刀子吃肉啊!再次感谢老弟,祝好!
你已经用文字把这幅胜过工笔画,近似水彩画,逼真于油画的画,完美的描绘出来了。红红的太阳,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金黄色的麦茬一望无际,静静佇立着两只一红一绿的大蜻蜓,那是从你诞生之日起,就映在你骨子里的画,是你家乡美丽的写真。
@四格格:感谢您的精彩解读和鼓励,祝好!
这幅画在您的心中,在您的笔下,唯美而耀眼。[赞][赞][赞]
@漫言华语:谢谢,谢谢您的精到美评,祝好!
文图辉映,鸣虫唯美隽永文字与画面的意境相得益彰,对此画的灵动深邃解读与诠释,将化不开的乡村与文采斐然的才情灵动呈现,给人以陶冶与共鸣。
@锦瑟黎燕:感谢黎燕老师的精彩美评,祝好!
或许,你可以把你心中那幅画,告诉给某一位画家,看看他能否画出你心中那幅画的样子。
@难诉相思:感谢院长的提醒!能否得到心仪的画作,也得看缘分和机会,不急。再次感谢,祝好!
@难诉相思:已有安排。请内蒙画家李宗宾先生完成。
这幅画是刻在脑子里的,用什么笔法都难以表达出来。
@地质之花:所言极是!感谢您精到的美评,祝好!
鸣虫老师心中的麦田传达出来的意境,读来很是享受!画出这样的作品,确实得需要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和热爱,我想鸣虫老师已经用自己的丰富经历,已经画出来一幅优美作品,我们在读老师的优美文章时,已经不由自主滴走到画面里啦!
@李宗宾19481957:感谢李老师美评鼓励!您是大画家,我幻想的画面平淡无奇,等您有了创作灵感和创作冲动,可小试画笔,能够得到您的墨宝,是我最大的幸事!恕我不揣冒昧!我知道,没有生活,没有灵感,是无法下笔的,所以不急,也别当回事。祝好!
那是您儿时记忆中的一个场景,或者说是理想中的一个场景。那种深挚的情感,美好的记忆,是永远挥之不去的。
@清河君:感谢您的精到的美评,祝好!
感觉您其实很有艺术细胞。乡愁估计再灵巧的画笔也描绘不出。
@惑矣:感谢您的美评鼓励,祝好!
挥之不去的农村特有的画面,是生活在大平原上的人们浸入骨子里的一种具象化的乡愁,更是鸣虫老师始终不忘本的印证。
也许是小时候见过这种场景,印象深刻,慢慢就印在脑海里了。
拜读美文,这幅画,在不经意间闯入心中,记忆的场景挥之不去。
一个画面在脑海里肯定是有意义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触发这样的画面。有机会可请画家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