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瞭望这个世界的窗口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
这是《我的祖国》中的歌词,也可以说曾经是我家乡长山河畔的真实写照。
一年四季,长山河上都会有装运货物的大木船驶过。这种船不用橹摇,船尾有人把着舵。船上高挂着白色的帆远远地开来,估计快到石桥时,船工就拉着帆上的绳子缓缓地把它收拢降下来,然后慢慢放倒桅杆,待船过桥洞,再把桅杆慢慢竖起来,帆又重新拉扯起来,风把它鼓起来。故而我们叫它“扯篷船”(“篷”即“帆”)。乡下吨位比较大的船,有时要装重物或路远时,就用一条被单什么的布,系在竹竿上,效仿扯篷船的样子,节省人工摇橹的力气。
长山河上有一条大家熟悉的大木船,都叫它“班船”。这条船与众不同,是典型的绍兴船——船体长,船上覆盖着黑色的拱形船篷。它的主人是个戴着黑色毡帽的绍兴人。多年间,这条大型的船是专门为供销系统下设在农村的烟酒杂货小商店固定送货的。它每次运货来,就停靠在桥北的河埠头。不管男女老少,看到它,都会驻足观望一下。
长山河上专门当作交通工具的船叫“航船”。航船有固定的时间与航行路线。每个乡镇级的小镇上几乎都有。有的仅靠人用橹摇,有的还有人背纤。水乡桥多,但船过桥时,根本不用减速。纤夫会走到桥上把纤绳从桥的这边,娴熟优雅地甩过桥洞,甩到桥的另一边,然后迅速接住,背着纤绳继续前行。长生桥也有个开航船的人,因那时外出的人不多,最后他只得弃船务农了。
长山河上每天都能看到穿梭往来的是渔民的网船。网船有大有小。大网船条件比较好,大约二三吨,收拾得很干净,船尾有橹摇船。渔民可以在船头站着撒网、收网,也可以边耥螺蛳、边挑拣螺蛳。小网船两头尖尖如新月,船行时,渔民盘腿坐在船头,或船尾用桨划船。他们用鱼钩捕鱼时,渔民坐在船头上,用早已准备好,放在竹笪里钩上饵料的钓子线,边扯出来边放到河里;线放完,过一会儿就往回收起来。这些网船,不管大小,一条船就是一户人家。船上人家的孩子特别多。他们常把船停靠在有坡度的河滩边,然后把“泥涂灶”(用烂泥和柴禾涂抺成的灶)捧到岸上,让小孩子们去拾柴来烧饭。他们大都来自苏北。他们船上的孩子上岸拾柴。我们岸上的孩子割草,相互没有利害冲突,但顽皮的男孩之间常要干架。我们与一条小船上的女孩却成了朋友,直至她们的船不再漂泊在长山河上,回到江苏老家。
长山河上除了这些人工捕鱼的小船外,还有鸬鹚捕鱼的小船。每当有鸬鹚捕鱼的船来了,我们就会跑到桥上看鸬鹚捕鱼。那些黑色的鸬鹚站立在小船两边的船舷上,严阵以待。赶鸬鹚的人站在小船上,手握长竹竿把左右两边的鸬鹚一掠。鸬鹚全扑腾到河里,钻进水里,开始捕鱼。偶有懒惰的鸬鹚不愿意钻进水里捕鱼。渔人就用竹竿抽打它们,逼迫它们去捕鱼。不一会儿,就有一只接着一只的鸬鹚衔着鱼儿露出水面。渔人就把长竹竿伸过去,把鸬鹚钩过来,提到船上,然后一把抓住鸬鹚,先夺下它嘴巴里衔着的鱼儿,再把它喉囊里的鱼儿挤出来。这时河面上可热闹啦!渔人不停地用竹竿赶鸬鹚下水,然后敲打水面,继而收拾它们的囊中之物——鱼儿。刹时间,这只鸬鹚上来,那只鸬鹚下去,河面上飞溅起朵朵浪花,波浪一圈圈向岸边扩散。此时,桥上的孩子们就会兴奋、激动得大喊大叫,仿佛自己是赶鸬鹚捕鱼的人似的。
长山河上有一种船很吸引人,那是绍兴人的“打鸟船”。那时绍兴人的穿戴都是黑色的:黑衣、黑裤、黑毡帽。绍兴船不管大小都是乌篷船。打鸟船是一条两头尖尖的小乌篷船,船很小,后舱上面没有盖板。船上只有一个打鸟人和一条猎狗。打鸟人摇船的方式与众不同:打鸟人直接站在后舱里摇船,双脚无法前跨后退,所以他们下半身几乎不动,仅靠双手小幅度、快频率摇橹,看起来非常滑稽可笑。可他们打鸟的本领高强。打鸟人能边摇船边打鸟。当发现目标时,他们能一手把橹,一手持枪,枪托抵住肩胛处,“砰”的一声枪响,岸上的飞鸟便应声落地。随即,打鸟人便摇船靠岸,让猎狗冲上去把猎物叼回船上。
长山河上还有更奇特,更吸引人们眼球的“船”——竹排船。竹排船不是真正的船,它没有橹,没有桨,也没有舵,只是竹筏。这竹筏不像现在旅游景点上漂流的竹筏那样竹子平铺、竹排独立。它是由许多粗大的毛竹上下一层层编成一个竹排。再由十几个竹排编成一条长龙似的竹排队。他们用这种独特的方法装运毛竹,靠的是竹排上的几个人用竹竿撑着,让竹排在河面上缓缓前行。旧时江南水乡的人常说世间有三苦:打铁、摇船、磨豆腐。我觉得撑竹排的人比摇船的人还苦。他们把竹篙伸到河里,一头顶着肩胛骨,弯腰奋力走在竹排边,从“船头”一步步撑到“船尾”,然后再返回来,如此循环往返,让竹排前行。他们撑一次竹排至少要十天半月,不管严寒酷暑,风霜雪雨,他们都吃住在竹排上。竹排上搭着两个人字形的油布小篷,就是他们睡觉的地方。
长山河上要说辛苦的还有盛夏时的割草船与严冬里的水草船。生产队时,每户人家都养很多羊。羊和猪能产肥料,肥多粮多,所以它们与社员一样有工分。夏天,人们不但要割青草给羊吃,还要为它们准备过冬的干草。那干草就要在夏天割青草来陆续晒干,然后储藏起来冬天喂羊。那时,“双抢”(夏收、夏种)一结束,人们就会趁嘉兴那边田多、人少还在“双抢”期间,便摇船到嘉兴农村,甚至嘉兴机场去割草。摇船去割草,一般都是三、四户人家,九、十来个人(男女老少)一起,凌晨2点左右出发,中午吃点冷粥、冷饭,茶壶的茶喝光了,就用河、沟里的水代替,晚上10点左右回家。回家是满船的青草堆得老高。累极了又饥肠辘辘的人除了轮流摇船,只能蜷缩在草上,任由晒得半干的青草热气蒸腾,蚊虫叮咬。我们家兄弟姐妹多,养的羊也多,每年夏天都要与别人家拼船去割几次草,其间艰辛我都尝过。
长山河上寒冬腊月摇船到海盐那边买水草给羊吃,更辛苦,且危险。一般两三户人家一起,也就两三个男人去买一船。那水草枝枝蔓蔓结在一起,连成一片,要自己从水里打捞上来,又无法称重量,都是靠目测估计,或估计河里的水草,或估计船的吨位,来定价钱。因此装船时,买水草的人都拼命装,装得越多越便宜。回来时,遇到风雨下雪天,每年都有因翻船,夺去生命的事故发生。
长山河上还有一种很可怕的船,叫“风子船”。“咚、咚、咚……”小孩子们听到这个敲梆子的声音,都知道风子船来了,而闻风而逃。风子船是严重的麻风病人生活的船——船不大,用芦席遮盖着船舱,终日慢悠悠地飘浮在河上。麻风病是一种传染病,它通过呼吸传染和接触传染。由于染上麻风病后,病人的头发、汗毛以及眉毛全都脱落,五官歪斜、面目丑陋、四肢残缺,非常可怕。那时,全国各地都有麻风病人,有的隔离在海岛,有的隔离在深山……我们桐乡也有专门隔离麻风病人的村子,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劳动生活,不可回家,无人探望。但有极少数麻风病人因为病情严重,无法参加劳动,就住在这样的船里,在河上乞讨。他们用敲梆子的声响,向岸上的人家乞讨。有善良的老人给一点食物,他的船也不会停靠到河埠头或岸边,直接伸手接人家的食物,而是用一根长竹竿,竹竿上绑着一只兜,伸向岸边接食物。拿现在的话来说,那也是麻风病人的自我隔离。
长山河拓宽后就有了机动船。有一种专门装运沙石料的大型机动船,它后面都拖着十多条稍微小一点的船。这些船就叫“拖梢船”。船里装载得船舷与水面仿佛平衡,成了河里又一道独特的风景,但常会令外地人看得心惊胆寒。
长山河上的船昼夜都在川流不息地穿梭往来。除了以上这些富有特色的船,更多的是集体和平常人家平时需要装运货物的船。比如集体要到镇上、城里卖蔬菜,上茧站卖蚕茧,到加工厂加工大米,到县城还公粮等;农家要摇船装柴到砖瓦厂调换砖瓦、买建筑材料,走远道的亲戚、喝喜酒等。
总之,那时江南水乡的人们生活都离不开河与水。长山河上大小各异、新旧不一的船组成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的风情图,这是人与自然最美的杰作,也是我最早瞭望这个世界的窗口。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8141
评论列表(18条)
精美佳作,灵动神骏抒写,将长山河上的人与船的万千风情多姿多彩呈现,一幅幅江南水乡的隽永画面扑面而来,给人以精美纷呈的精神盛宴。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的美评!这是我从小熟悉的风景,也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站在家乡,开眼看世界,就从长山河上各种不同形体、不同用途的船只开始。
@四格格:是的,那是永不停息的流动的风景。
少年瞭望世界的窗口,
火红岁月,青春年少,
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风华正茂,阳光明媚。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家乡长山河畔的真实写照。
一年四季,货船驶过,川流不息。
水乡的人们呵,
生活离不开河与水,
长山河上,
大小各异,新旧不一的船,
一幅幅生机盎然的风情图,
最早瞭望这个世界的窗口,
水碧波荡,千帆竞发,
外面的世界真美好!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支教授一如既往的美评!您的美评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长山河上大小各异、新旧不一的船组成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的风情图。您的文字把这些风情图具象化了,细节描写很精彩,极具画面感。
@漫言华语:感谢老师美评!祝您秋日安康![花][花]
好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景画卷、风俗画卷、生活画卷! 那么多种类的船, 囊括了水乡人的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那个麻风病人自我隔离“风子船,”, 让人万分感慨!
@轻品慢尝:谢谢!您的美评也是一道美的风景。麻风病现在已经没有了,年轻人也不知道了,但这病曾经令人害怕超过如今的癌症。
看不够的家乡水,赞不尽的家乡美。江南水乡,河流便是命脉。
@难诉相思:是啊!自古以来,水乡的交通,除了泥路,就是河流。河流一直承载着灌溉与交通的重任。
长山河是江南水乡的一个缩影,您儿时的长山河景象,可能已经旧貌改新颜啦!
@清河君:是的,现在的河面更加宽阔,河上建造了大桥,老家早已搬迁。
长山河,故乡的河,满载着浓浓的乡愁!
@鸣虫:是啊,它满载着浓浓的乡愁,美好的回忆。
好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我们生活在北方的就无法领略这些美景。只能从《枯木逢春》《柳堡的故事》《夺印》等电影里看。济南泉水汇聚成的河流,虽然也有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但规模不大,不能成为交通载体。济南以前地排车,现在的大小汽车也别有风味。
@地质之花:是的,各地都有不同的地理地貌,这是我们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景与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