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寒露,从10月8日或9日开始,到23日或24日结束。送走美好的九月,迎来金秋十月,我们从处暑、白露、秋分一路走来,一直在赞美着秋天,到了寒露时节,我们仍旧不会吝惜美好的语言。秋高气爽、日丽风清,星月交辉,依然是我国许多地区这一时期天气的主旋律。此时,南方的人们在开始享受凉爽的秋风之时,北方的人们已在领略深秋的凄美了。2024年寒露具体时间为:2024年10月8日2点59分43秒,星期二,农历九月初六。
寒露节气时,太阳的直射点已经离开了赤道,由南纬5°57′移至南纬11°32′,这时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气温明显下降。全国大部分地区,甚至华南都会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这时,许多人开始用“寒冷”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字的表面来解释,其实寒露的“寒”就是寒冷的意思,而“露”则表示了在近地面层的水汽会凝结成露水的现象。但从气象角度来看,寒露节气和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一样,所表示的热量变化意义比它的水分变化意义更为明显,应该说,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气温转变,季节转换的进程。
或许在南方人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在寒露这个节气,早晨或者是傍晚我们怎么没有见到露水呢?其实也好理解,因为二十四节气是出自黄河流域,此时,江南气温还偏高,出现露水的时间要比北方晚。
从寒露到它后面的节气霜降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但却是一年中气温降得比较快的一段时间,若是一场冷空气过后,日平均温度下降8℃、10℃很常见。因此这个时节是我国许多地区气候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寒露起居饮食
(1)饮食
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2)起居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易流行的疾病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此时很多疾病的发生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另外,中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哮喘病复发、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据统计,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会导致急性发作,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在这多事之秋的寒露节气中,老年人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古代的劳动人们,之所以将一年分为四季二十四节气是为更好的早农事上早做准备。在建立新中国之前人们都是以农历为历法计算的,那么传统的二十四节气里寒露换成阳历在2015年在几月几号呢?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寒露养生注意事项
1、预防秋燥
秋天气候干燥,因而皮肤水分蒸发快,故易造成皮肤干裂、皱纹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秘结等,因此秋天预防秋燥是重要的保健原则。
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重视补充机体水分,要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使津气液耗损。为了防止皮肤干燥可涂擦各种护肤霜。但应注意口唇干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头经常舔口唇,否则会使口唇干燥皲裂加重。
2、多饮汤水
秋季空气干燥,把进补的物品制成汤水服用比较适宜。一般人宜用食补,即选择新鲜的白菜、萝卜、莲藕等加入鱼、肉等做成汤,如花生鸡爪汤、莲藕牛肉汤、菠 菜 猪 肝 汤、萝卜排骨汤等。还可食用有利尿解热作用的寒凉类水果,如苹果、雪梨、柑橘、荸荠、葡萄等,可补充大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秋季气候干燥,口渴感强,但不宜多饮含气体的饮料,可选用胖大海加冰糖或白菊花加蜂蜜浸泡,频频饮服,既可补充体内水分,又可起保健治疗作用。
3、增强体力
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4、预防疾病
秋末气候转凉,这个时期是中风和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期,极容易导致猝死。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的人,对气候的变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导致复发、病情恶化。
因此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家中应备有急救与治疗药品,以防万一。
5、早起早睡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这类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在脑血管的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6、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入秋之后应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7、调理饮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8、适时进补
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寒露养生八大禁忌
一、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二、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三、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四、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
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五、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六、忌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
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七、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
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八、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8078
评论列表(28条)
快乐的坐上沙发了。
@四格格:谢谢好友首席来访美评!寒露安康!秋天快乐!
寒露,意味着秋由凉向寒转化了。谢谢支老师的详细的养生大法,为大家深秋养生作出指导,谢谢。
@四格格:谢谢好友首席来访美评!寒露安康!秋天快乐!
寒露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寒露养生,娓娓道来,细致入微,让我受益匪浅,善莫大焉。
@锦瑟黎燕:谢谢好友来访美评!寒露安康!秋天快乐!
寒露缀衰草,凄风摇晚林。
鸟声上复下,天气晴还阴。
节改一时事,人怀千古心。
颢气凝庭院,轻衣已觉寒。秋虫声寂寂,桂叶露团团。感谢分享,秋安![花][花]
@陌上梦落:谢谢好友来访美评!寒露安康!秋天快乐!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代: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池上》
唐代: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秋怀三十六首·寒露缀衰草》
宋朝·邵雍
寒露缀衰草,凄风摇晚林。
鸟声上复下,天气晴还阴。
节改一时事,人怀千古心。
谁云子期死,举世无知音。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唐朝·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山寒露风棱》
宋朝·释正觉
山寒露风棱,水瘦褪沙痕。
劫空须到底,用妙不循根。
宗派谁传衣钵,他家自有儿孙。
《九月十日闻城中雨雹,是日为寒露节》
清朝·刘绎
重阳风雨后,散雹满城飞。
得势迅雷厉,感时寒露违。
谁回天地怒,先示雪霜威。
蒿目疮痍甚,将毋悔祸机。
《辛巳寒露留别巫山二首·其二》
近现代·林英男
雾失荒台万壑藏,朝云庙宇迹茫茫。
猿吟潭底孤轮白,壁印江心对影苍。
自笑一声崩古雪,鸦鸣千点逐残阳。
听风海啸三山外,蜀水萧萧送客樯。
《即事·薄薄轻轻寒露雨》
宋朝·俞桂
薄薄轻轻寒露雨,微微飒飒早秋风。
小舟办了松江去,占取三高作钓翁。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朝·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清泉白米山家有》
宋朝·陆游
清泉白米山家有,盐酪犹从小市求。
寸步须扶本常事,细书妨读却闲愁。
《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一枕鸟声残晓梦》
宋朝·陆游
一枕鸟声残晓梦,半窗竹影弄新晴。
屏深室暖秋垂老,粥美蔬香疾渐平。
《东宫出示和御制秋怀诗恭和二首·寒露零太空》
宋朝·周必大
寒露零太空,清时出少海。
昭融备万象,众目眩符彩。
二南可无愧,一字不容改。
金声玉振之,辽邈庆霄籁。
毫芒落人间,神物护在在。
惟惭小儒懵,未易识其大。
《中秋日菊盛开·天宇高寒露欲零》
宋朝·家铉翁
天宇高寒露欲零,城头月色正亭亭。
诸公定有惊人句,施与波神月下听。
谢谢您的提醒和关照。
@轻品慢尝:谢谢好友来访美评!寒露安康!秋天快乐!
天宇高寒露欲零,城头月色正亭亭。
诸公定有惊人句,施与波神月下听。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人智慧的结晶,人应该适应节气的饮食起居,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谢谢支老师应时应景的科普文章,受益良多。
@漫言华语:谢谢好友来访美评!寒露安康!秋天快乐!
根据中医理论,24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养生重点。“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
寒露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天气从酷热到微寒仅仅是几天的时间。谢谢支老师的应季养生篇,空下来给自己炖只乌鸡汤补补。[偷笑][偷笑][偷笑]
@难诉相思:谢谢蒋院好友来访美评!寒露安康!秋天快乐!
寒露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寒露,真正到了季节转换的时候,支医生的养生之道非常及时,八个忌更是语重心长。欣赏受益!
@诚厚:谢谢朱部长好友来访美评!寒露安康!秋天快乐!
寒露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