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家尤今作品《公鸡碗 》

01

小时在怡保,家里用的饭碗、汤碗、汤匙和茶杯上,都画着一只大公鸡,红红的鸡冠斗志昂扬地竖立着、黑黑的大尾巴神气活现地翘立着,看起来精神抖擞、活力充沛。

这只大公鸡,可不是用来点缀的,它有着丰富的意涵。

母亲解释道,公鸡是大自然的闹钟,以嘹亮的叫声把大家唤醒,开始一日辛勤的劳作;所以公鸡碗又叫“起家碗”,含有家庭兴旺的美好寓意。

我注意到,碗上的公鸡总有花卉或芭蕉伴随,对此,母亲说,娇艳的花朵代表的是“花开富贵”,而阔大的芭蕉则象征着“兴家旺业”。

经母亲这一说,捧在手里的公鸡碗,蓦然便有了生命。它负载着许多人的梦想,碗里的白饭和热汤因而显得更加可口。

父亲接着补充,公鸡碗源远流长,制作始于明代,是贵族的珍品。清朝以后,才在民间普及。公鸡碗的制造技术来自广东省,四五十年代在广东和闽南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公鸡碗。他们到南洋谋生时,带来了使用公鸡碗的习惯,于是,公鸡碗便由中国输入了东南亚,引领风骚。

经父亲这一说,我在公鸡碗里闻到了历史厚重的味道,盛在碗里的菜肴,也变得更为可口了。

由怡保移居新加坡,开始一长段日子,家里依然使用经济实惠的公鸡碗;后来,生活由黄连变糖霜,公鸡碗就渐渐地被其他轻巧精美的餐具取代了。别的家庭,也有类似的情况,公鸡餐具遂慢慢地从大家的视线里淡出了。

有趣的是,现实生活里不再受落的公鸡碗,却在香港制作的电影里成为炙手可热的道具;比方说,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公鸡碗便频密地出现,因而再度引起人们的注意和热议。

02

最近,到泰国旅行,居然又和公鸡碗重逢了;更明确地说,我是有意前往距离清迈107公里的南邦府(LamPang Province)去捡拾我的童年记忆的。

有个精于制作陶瓷器的中国人,名字唤作陈森裕(Chin E Simyu),1911年出生于广东省。他移居泰国后,于1957年在南邦府发现了品质与色泽都非常适合制作陶瓷器的高岭土,大喜过望。于是,设厂大量生产以公鸡为设计主题的各式餐具,甚至,把同样的设计应用在 T 恤上。他的产品广受欢迎,业务也快速拓展,公鸡走进了千家万户,南邦府成了制作陶瓷器的重镇,有人因此把它称为“泰国的景德镇”。

2012 年,陈家第二代在南邦府创设了塔那磨里陶瓷博物馆Dhanabadee Ceramic Museum),透过实物展示了公鸡碗的历史与发展、传说和意涵、设计与制作等等。观赏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最大的、最小的、最薄的、最昂贵的公鸡碗,仿佛在阅读一部有关公鸡碗的百科全书。博物馆也展示了年寿超过半个世纪的 “龙窑“,它曾肩负生产的重任,但随着“电窑”的诞生,已经正式走入历史了。它的死亡,正好标志了陶瓷的新生。手工作业和科技的发展,有时是势不两立的。

美丽实用而又意涵丰富的公鸡碗,在环境清幽的南邦府,找到了它第二个温暖的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785

(9)
上一篇 2022年6月16日 下午8:23
下一篇 2022年6月16日 下午11:09

相关推荐

  • 立秋日写诗四首

    立秋日写诗四首: 居家的日子里文/李传民居家避疫好时光,敲键吟诗炼句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章。狼毫端砚丹青舞,龙井紫砂韵味香。马尾松风频入耳,巴山夜雨打芸窗。 七夕吟文/李传民昨夜星辰昨夜风,搭乘玉兔到苍穹。鹊桥改建高铁路,银汉兴修不夜宫。织女服装销海外,牛郎稻菽茂葱笼。谈情不再七夕泪,云雨爱河瀑彩虹。 七夕叹文/李传民记得当年河汉会,婆娑泪眼话衷…

    2022年8月6日
    5.9K90
  • 此生有缘识“三范”

    1993年初刚调到苏州工作时,苏大中文系“三范”成为佳话,老范名伯群,中范名培松,小范名小青。老范和中范都是中文系的教授、博导,都当过系主任,才女小范是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后调省作协从事专业创作,已是省作协副主席。 因苏大是我的母校,我读书时和中文系同在一幢“文科楼”里,我们历史系在一楼,二楼是政教系,中文系在三楼。加上分管工作的关系,我很想见识一下大名…

    2022年10月13日
    781320
  • 乡村百变河南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影像见证

      近期,河南省文化馆正在举办一个名为“乡村百变——河南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影像见证”摄影图片展,共展出100组,共·322幅摄影作品。通过新老照片的对比,反映出巨大的变化,既真实、又直观,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这些从上万件佳作中评选出来的每一组对比影像,以力求全面反映河南乡村振兴进程为主旨,以真实、生动、鲜活的对比为核心创意,都曾以真切的历史感和上佳的艺…

    2022年7月26日
    64360
  • 怀念粽子飘香的日子

     吃着香甜的粽子,让我想起十几年前在哈尔滨过端午节的一件事儿。

    文化 2022年5月15日
    764100
  • 小说:不怕鬼神 (下)

    , 难能忘呵,相爱却在分别时。 那是王秋生参军之前,他去尤华家里看望尤华。尤华家里住在深山中一座小山上,王秋生费了好大气力,才找到尤华她们家所住的那座村子。 那时已是傍晚时分,尤华是在放暑假第二天就回到家中的。但王秋生见到尤华时,不是在她家中,而是在很多人都在看热闹的大街上。 山村里一向缺少娱乐活动,人们的心情常常很寂寞,巴不得有个什么热闹看一看。那一天尤华…

    2022年11月8日
    75032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0条)

  • 黃東濤(東瑞)
    黃東濤(東瑞) 2022年6月16日 下午11:40

    不愧为旅行家。一只公鸡碗的来龙去脉都被你娓娓而道,让读者不知不觉听出耳油,从母亲对公鸡的朴素解读,谈到泰国南邦府的陶器博物馆的价值意义,公鸡碗承载了丰富的华人历史,你将公鸡碗的历史、传说、发展、意涵、设计、制作和演变、衍化到其他载体,都写了,篇幅不长,信息量巨大,这是你长期写短文磨炼出来的绝活。很赞

  • 尤今
    尤今 2022年6月17日 上午9:18

    非常感谢东瑞的美好留言。

  • 柳絮晗烟
    柳絮晗烟 2022年6月17日 上午10:08

    喜欢”公鸡碗的拙朴,知“它”内里涵义,赞叹:原来如此!

  • ch雪梅
    ch雪梅 2022年6月18日 下午12:14

    一个碗,承载许多。好完整的笔触。拜读学习![赞]

  • 霁月
    霁月 2022年6月18日 下午4:28

    原来都有来历。俯拾皆学问啊。

  • 蓓蕾含香
    蓓蕾含香 2022年6月19日 下午4:49

    老师的文章让我们了解到一段历史故事,您母亲对公鸡碗的解读,非常完美,寓意深长,使人们端起公鸡碗就想起许多事情,让食品更加美味,胃口大开!感谢老师的好文章好故事!

  • 似水若烟
    似水若烟 2022年7月2日 下午11:19

    重温”公鸡碗“我们这里叫”鸡翁碗“(潮汕话,鸡翁即公鸡的意思)小时候还能见到一两个,现在淡出视野许多年,乍一看,好亲切,再细读,许多旧光阴就这样浮出心头……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