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拾萃
北京路上看滴漏
四格格
各位看官,此北京路说的可不是在皇城北京,说的是在南方大都市广州城。
广州的北京路,经过多次修整、扩建后,现在北起文卫路,南至沿江中路;全长1400多米。它包纳方圆东边仓边路,西边起义路,北据财政厅,南延大新路,更延至高第街。是一条集文化、娱乐、商贸、饮食、休闲、古迹为一体的步行街。
它不仅是一条著名的步行街,还是一条千年古道,是一条凡到广州的人都必定会去走一走的路,我就走在了北京路上。
在北京路的多次修整扩建中,发掘出许多古代砂岩石条和古城墙砖。经考古证实,砂岩石条是自南汉以来继五个朝代11层的路基或路面石;古城墙砖则是宋朝拱北大楼楼基墙砖。从《番禺县志》中查寻到,唐朝时北京路址上是一座清海楼,南汉时又在此地叠石建了双阙,宋朝时将双阙改建为双门城楼。城楼在元朝入侵时,被元军摧毁,仅剩下一尊城楼抱鼓石留存至今。直到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城楼再又重建,公元1644年明亡时再次被毁;清朝又在原址上重修,取名为“拱北楼”。也就是说这条北京路原本不是路,而是城楼和集市所在地。但它的城楼总是这朝建,那朝毁,建建毁毁,历经了几个朝代。这样的建了毁,毁了建,建了再毁,毁了再建,反反复复,就留下了五朝11 层路基的遗迹,也提供了千年古道的明证。民国八年(公元1919),广州市在又一次城市扩建中,拆除了拱北楼及相关的全部建筑,毁消了城楼后拓建成了道路,于是就有了这条北京路。
正是这些古痕遗迹证明了近2000年前,北京路就是全城重要的商贾商贸集散地,是全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也是休闲娱乐餐饮中心地。现在北京路上修筑了大型古城原貌模型,这些模型都安放在路面的地下层,我漫步在现代化的北京路上,除了观赏一路琳琅满目的繁华,还可以透过地层镶嵌的玻璃,目观当年北京路旧址上的海清楼、叠石双阙、双门城楼及拱北楼模型。
北京路上最直观、最引人瞩目的仿制古迹是“元代铜壶滴漏”,它仍座落在拱北楼的旧址上。这是广州北京路的大地标,是我在北京路上驻足最久、心生感慨最多的地方。
滴漏,是中国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是计时工具。
我们古代先贤,观测到岩洞滴水时,是匀速而节奏分明的滴落在石上。岩洞滴水的启发,让先贤们开拓了思路和创新,他们在容器下方钻一小孔后盛满水,水便往下滴;经过反复试验和观察,先人们逐渐掌握了滴漏的规律,每三滴为一秒,以此论推,得出分、时、十二时辰的计时法则。早在黄帝时期的臣子们,就是根据这个推论,花了十五年的时间,终于成功发明了精确的滴漏器具。这些器具计时的精确性:小到可计秒、分,大到可计时、日。
公元前1400年出现的漏壶,就是依据滴漏计时的原理创制的计时仪器。漏壶有两种:沙漏和水漏。沙和水虽形式不同,但滴漏计时的原理是一致的,都是根据流沙(水)从一个容器滴漏到另一个容器来计测时间。聪明绝顶的中国古代先贤们设计了“五轮沙漏”,就是通过流沙从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初轮边上的沙斗里,以此来驱动初轮,从而带动各级机械齿轮的依次旋转,最后一级齿轮带动水平面上旋转的中轮,中轮的轴心上有一根指针,指针则在一个有刻线的仪器圆盘上转动,以此显示时刻,这种古老的显示时间的方式与现代时钟的结构方式及原理完全相同,几乎可说它就是时钟的雏形。漏壶,是历史上第一个摆脱了天文现象的计时仪器,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趋于领先的具体实例。
北京路上的元代铜壶滴漏,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仿制铜壶滴漏;因为铜壶滴漏的原件在1959年,作为珍稀宝物已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
元代铜壶滴漏是元朝延佑三年(公元1316),由广州冶铸工人冼运行和他的同行们,一起共同研制铸造的。铜壶滴漏由上至下有四个壶:日壶、月壶、星壶和受水壶。上面日、月、星壶都装有滴水笼头,水依次滴入受水壶;受水壶中央插有一把有刻度的铜尺,铜尺就是刻度表,上面刻有十二时辰,自上而下由子时到亥时。铜尺前装有一木制浮标,下面有一浮舟相托,随着水位的升高,浮舟逐渐上升来显示时间,所以又称其为“刻漏”。
铜壶滴漏自元朝到清末间,一直安置在广州拱北楼上,为市民们报时所用。因为铜壶滴漏的水是有专人负责灌装的,所以它长滴不绝,颇有绵绵无期之意,于是广州市民借它之意象,寓它为长相思的象征,并以它的报时来安排婚、葬、祭祀等等各种重要的礼仪活动。
清末国势的衰落,让铜壶滴漏也遭遇了一次重大厄运: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英法联军炮轰广州城,拱北大楼在炮火中燃烧,楼上的铜壶滴漏计时器竟然不翼而飞。宝物的失踪惊憾了全广州城,引起市民们极大的愤慨。两广总督劳崇光压力山大,不知是何人敢如此胆大妄为?他张榜重金悬赏,幸在三年后,终于得以寻回了这个铜壶滴漏大宝物。
民国年间,广州城多次修葺扩建,铜壶滴漏安装地点也多次搬迁。
解放后才将这件珍贵的元代铜壶滴漏作为地方代表性文物,调往了北京,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博内。
广州为了纪念这尊极其珍贵的元代铜壶滴漏计时器,也为了顾及全城市民对计时器怀有的深情厚意,特地仿制了两套铜壶滴漏,一套安放在原拱北楼旧址、现在的北京路上,供人们怀念观赏;还有一套则安放在越秀公园的镇海楼上,也就是现在的广州博物馆以文物收藏。
元代原始铜壶滴漏的水平壶上,放有一座龟蛇合体的玄武铜雕。玄武即代表玄武大帝,又称真武大帝、北帝。北帝是司水之神,在古代深受南方百姓崇拜,因为南方雨水多,易洪涝,故百姓们常年朝拜祈福,期望得到玄武大帝的庇佑,能季季风调雨顺,年年物丰民安。祈福的这件原始玄武铜雕没有随铜壶滴漏原件一起调往北京,而是单独留在了广州博物馆。所以广州博物馆的仿制铜壶滴漏水平壶上的玄武铜雕,是千真万确的出自于元朝延佑三年(公元1316)、广州冶铸大工匠冼运行和他的同行之手。
各位看官:若想亲眼看到公元1316年,由大工匠们铸造的铜壶滴漏计时器原始玄武铜雕,请移步越秀公园镇海楼,那里就是现在的广州博物馆。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7357
评论列表(51条)
北京路往南走就到了珠江边,那里的码头叫天字码头,明清时期专门朝廷圣旨的地方。格格到广州了吗,可以安排时间见一面吗?我应该略尽地主之谊。
@清河君:谢谢你,我是前年去的广州,现在只是重新记述一下。
格格的精美佳作,开篇可谓虎头,令人耳目一新,真是独具一格,非同寻常。如果不是品鉴文章的内容,我还以为格格写的是北京呢。广州的北京路有元代铜壶滴漏,这样的悠久历史,让我大开眼界。
@锦瑟黎燕:说北京路,人们就以为是北京,所以首先得申明一下。
而根据水滴的规律而制造的计时装置,也就被命名为”滴漏”。这也是最早的计时器。从此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这才彻底打破了先民们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模糊做事的概念,也从而可以精细打算到每日、每时、每分、每秒之工作了。
@阳光笙箫支剑笙:这种计时法则和计时器,在古代也算是高科技了。
中华古代文明真可谓千罗万象,不提不说真不知道![赞][赞][爱心][喝彩][喝彩]
@解世权:是的,所以说中国地大物博呀。
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北京路, 大多是民国时期命名的。你笔下的广州北京路, 还有那么悠久的历史, 而且有标志物。顺着这个标志物深耕出古代计时的方法, 这条北京路要把你当知己了。
@轻品慢尝:它如果要把我当知己,我会非常乐意。但我会对它说,北京路还有许多我没记到的,
古人的智慧,了解古代计时工具,祝格格老师中秋节快乐!
@含羞荷:祝你中秋快乐、阖家团聚。
写得好,为您点赞!
@2272 张英辅:谢谢,祝大诗人中秋快乐幸福。
没有涉足过广州,通过四格格的文字了解一二。感谢分享。
@漫言华语:你会有机会去的,那时你也喜欢北京路上的铜壶滴漏。
格格将广州北京路的前世今生,历史渊源以详实生动的文字加以呈现,让人对广州的历史、人文、风采有新的认知,功莫大焉。
@锦瑟黎燕:几年前去广州,呆了半个多月,看了很多,一直没合适的机会写写北京路,这次是下决心才写了。
此北京路不在北京城,此滴漏非彼滴漏,格格将元代铜壶滴漏产生背景、其原件及仿制品的来龙去脉介绍得如此详尽,让我开了眼界。下回去广州得专程去北京路、越秀公园打一回卡。
@难诉相思:相信你去了,也会对滴漏感兴趣。
这样的街头物件,既有景观意义,更有文物意味,在广州这个我国开放的前沿大都市,更具特殊意义。
@鸣虫:这是广州市民感到最自豪的古代遗迹。
把一件珍贵的元代铜壶滴漏计时器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观察细至入微,鉴赏品味独到,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雨凌:这是古人们创造的奇迹,是宝物,也是中华民族的荣光。
我是二十多年前去过广州,现在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格格的精美佳作,令人耳目一新。广州北京路的元代铜壶滴漏,让我大开眼界。
@雪花漫舞:下次去广州,你就去北京路转转。
拜读格格的文章,有身临北京路之感。尤其是北京路上的标志物——元代铜壶滴漏的历史渊源,令人长知识啦![赞][赞][赞]
@华章秋韵:我们的古人,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能创造出这么高水平的滴漏计时器,是奇迹。
北京是首都,很多城市有北京路。北京路是古代广州的中轴线,古遗址多,古遗址新路名,格格讲得清清楚楚。重点介绍的元代铜壶滴漏,让人感慨古人的聪明才智,感慨广州对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视。格格游广州,重点介绍一条路,别有新意。点个大赞!
@诚厚:一条路,就几乎揽括一座城的历史。我是比较喜欢从小处的景点着手,慢慢展开一路风景,一条路对一座大都市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它有特殊,像典型,就有了代表性。
“铜壶滴漏初尽,高阁鸡鸣半空”。古人的智慧超乎想象。谢谢格格老师的分享。
@陌上梦落:古人的智慧,真是让我们现代人吃惊。
没想到可以见到这么宏大的滴漏,儿子上初中的时候,我生日他给我在学校旁边的小店里给我买了一个紫色的小沙漏,至今还在,没想到今日在格格老师的文章见到了真实的沙漏。谢谢分享。
@霁月:你一定有机会去广州,到时候去北京路走走,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了解一座城,从最有代表性的入手,不失为好方法。就比如苏州,“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北京路于广州,平江路于苏州,道理一样。
@诚厚:往往旅游,不管是城市还是景点,都只能看到局部,抓住局部的特色,也就有了收获。
历史古物要牢记,两千多年历史,不简单。
@杨自记:所以,广州就仿制古物,放在大街上,让人人可随时欣赏。
@四格格:不错啊!祝好。
格格的厚重佳作,让我对广州北京路的悠久历史有新的认知,大开眼界。如此传递中华文脉,美在其中也。
@锦瑟黎燕:感谢古代先贤们为我们留下的奇迹。
我数次到广州,却对此一无所知,看起来,我的孤陋寡闻,也是非同寻常啊。
@锦瑟黎燕:广州是大都市,你虽没看到北京路,但你看到了其他的景观,这不奇怪。
格格的此篇精美佳作,极具历史感,大气浑然,好有格局,我特喜欢。
@锦瑟黎燕:谢谢,主要是这件滴漏计时器的功劳。
北京路上最直观、最引人瞩目的仿制古迹是“元代铜壶滴漏”,它仍座落在拱北楼的旧址上。这是广州北京路的大地标,是我在北京路上驻足最久、心生感慨最多的地方。——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文物,让人不忍离去,感慨万端。
@锦瑟黎燕:北京路是广州人怀古的地方。
越秀公园我去过,遗憾的是,我没有到越秀公园镇海楼的广州博物馆,我对于沧桑岁月中的历史,总是忽略,与格格差得太远。
@锦瑟黎燕:是的,越秀公园很大,镇海楼有点偏,可能没引起你们的注意。
这条北京路原本不是路,而是城楼和集市所在地。但它的城楼总是这朝建,那朝毁,建建毁毁,历经了几个朝代。这样的建了毁,毁了建,建了再毁,毁了再建,反反复复,就留下了五朝11 层路基的遗迹,也提供了千年古道的明证。民国八年(公元1919),广州市在又一次城市扩建中,拆除了拱北楼及相关的全部建筑,毁消了城楼后拓建成了道路,于是就有了这条北京路。——格格将广州北京路的来龙去脉通透呈现,这样的历史眼光,美好至极。
@锦瑟黎燕:这就证明了每个朝代都在各自的城市格局,所以历史总会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