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重访永兴桥
一
驱车去清水湾,事先没有作细致的规划,是临时决定的。
请了小车,车到南区时是上午九点,这时,小河两岸,阳光朗照。车上了牛颈崁,山上有薄薄的雾,牛颈崁共十三道拐,到了天堰顶上,感觉我们乘坐的车像是在云中穿行。好在这行驶的路是241国道,道路平坦宽阔,安全无虞。
车朝清水湾方向行驶着,云雾遮掩着车旁的山崖和田野,远处的樱桃山和黄岭山,在云上飘浮,犹如仙境。叫师傅把车停下来,开车门想下去观赏一下这里的风景,车外却一阵雨点打来,我赶忙躲进了车里。唉!刚才,在南区的时候,还阳光明媚,爬上海跋约800米的青树包,却细雨霏霏了。
小车不再停歇,一路沐着风雨直抵清水湾,还好,雨停了,241国道清水湾地段的路面,像刚洗了一样,异常干净。国道左边的清水堰,一堰清水漾着微波,表明风在轻轻地吹着。
我叫师傅把车开到前面的那棵大树下再停,那棵大树,是一棵古锥栗子树,据说是清朝乾隆年间人们捐钱从别处买来栽到这里的,对这件事,《清水湾记略》有简略记载:“斯树也,先君子辈,捐貲购买,镌石垂后。原以为石桥之保护,且以塞街蹟之水口。奈久经风雨,石字无迹,今复捐貲,重勒树旁,庶如茂如苞,长覩乔木之秀,勿剪勿伐,永作甘棠之荫。”
这棵大树,树龄接近三百年了,文中所说的“原以为石桥之保护”,就是指树旁边的永兴桥。
二
雨后所见的这座永兴桥,是“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内的维护项目,重新维修后的永兴桥,左端与国道相连,右端直通清水湾街市,道路为水泥路面,路的两边加设了仿木花式栏杆,从桥面到河底,人们重新开辟了行道,铺设了多级台阶,仿竹制的栏杆,非常的逼真。
永兴桥,它比这棵大锥栗树的历史更为久远。相传它是清朝初年就有的,算起来,这桥的历史,应该有四百多年了,只是那时的永兴桥,是座木桥,不是石桥,《清水湾记略》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永兴桥序 ,宅旁板桥通衢也,建于朝国开始之初,燥湿频仍,朽腐难久,山水泛涨,倾圮不时。隆冬苦寒,商旅往来,无不兴裹足之叹焉,窃思徒杠舆梁,王政之济涉有经,重修改治,人事之维新有度,因捐貲壘石,增其旧制,既同禹畇并永,亦偕国运具兴,敢云利济之功普,庶几仰修。圣天子之政云耳。”
“板桥通衢”,“徒杠舆梁”,都是指木桥,因年久腐坏,当地人倡导捐资重修。后来,人们拆了木桥,建了石桥,在这建石桥的过程中,也是经历坎坷,屡遭坍塌,一再重修,这也是有史料记载的。《清水湾记略》里有《重修永兴桥序》一文,就细说了此事:
“从来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余观清水湾之地,上接长鹤,下通荆澧,自元迄明,居斯土者,毫无所表记,余甚惜焉。
今逢国家隆盛,世历三纪,环山而居者数百户,择中而处者廿余家,以故摩肩来市之人,日以百余纪,惟市东一溪,水清而石险,不独车马有碍,即徒步亦堪虞焉。
庚寅冬,刘君季康,悯其苦而首唱之,许翁上挹,期有成而赞襄之,凿石成梁,歌荡平者阅五载矣,去年秋,大雨淋漓,连月不开,石桥颓圮,季康翁长君伯华,与上挹公嗣君名魁,仰体先志,嘱序与余,余曰善夫,先志是承,卓然名立,人生天地间,莫患于自图口食,身死而名遂淹,虽博施济众,矢意重修,而除道成梁,济人利物,皆可随力为之,亦顾其力行为何如耳。
况此善举也,善与人同,之二君苟恃此意以白之同人,当必欣然乐施相与有成,然亦勒之贞珉,俾千秋百世后履斯桥者,亦得指而数之曰,某亦唱,某也和,亦视夫本根不培,而无亦述其名矣,与没世不彰者,其相去为何邪,如至于福有攸归之说,予姑誌之以传不朽,是为序。”
此文中所说的刘季康,许上挹在庚寅年倡导修桥,这是指一七七零年,即乾隆三十四年始修石拱桥,后来,石拱桥坍塌,刘季康的儿子刘伯华与许上挹的儿子许名魁继承父辈之志,继续修石拱桥,功夫不负矢志之人,石拱的永兴桥终于修成了。这桥,在清代,应该是经历了第三次的修葺。
三
脚下的这座永兴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读小学的时候,好像是一九五九年,那天学校请来一个校外辅导员,把我们一个班的学生带到永兴桥下的河滩上,给我们讲了尹家湾硫磺矿厂的工人英雄胡于广的故事,胡于广,湖南人,解放前曾给地主当过长工,解放后进矿厂,成为一名刻苦钻研技术的冶炼工人,他月月都超额完成炼矿任务,被厂里提拔为工区冶炼班长,因长期劳累,加上受一氧化硫的毒害,一次在他单人作业的时候,不幸跌入炉中,窒息昏迷,加上烧伤面积大,抢救无效而死亡。我们那班学生,被身边的工人英雄激励,决心好好读书,长大了要做个有出息的人。
永兴桥,成了除教室以外的社会课堂,印象非常深刻。
那一次,我还认真地观看了这座石拱桥,桥上,没有栏杆,路面是没有经过任何雕凿的大块方石铺就的台阶;路下,是桥洞,这桥洞占有三分之二的圆,还有三分之一的圆是桥基、河道与流瀑。桥两岸的护坡,不成规矩的巨石给桥做了基础。桥洞下,水的落差约有两米高,形成巨大的瀑布。瀑布下有一石潭,潭面向左延伸,这股河水与另一条河的水相接,水势陡然加大,两水冲击的地方,露出一方石柱,顶端像量米器皿木升子的形状,有人说这石柱叫升子石,有人又说它是砥柱石,《清水湾记略》中有《升子石易名砥柱石前序后歌》,人们给这石头赋予了积极的意义。
永兴桥在一九七九年发生过一次改观。这一年,双河大队搞过一次大会战,有三千多人,把下坪不成规则的土包,不成形状的沟渠,开挖整理,把明沟改成暗沟,硬生生的把下坪这个田地过于零星的生产队造成了有三千多亩土地连成片的平原,这永兴桥,原先不能通车的石级路面,改成了可以通车的平直路面。为“人造平原”作了贡献。
四
雨中,我没有去村委会,因为村里的班子成员,都很忙,尤其是现如今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他们与前来帮扶的住村干部要合力想法,怎样把村里建设得更好一些,怎样争取资金,怎样获取经验,怎样利用好人力和财力,都是村干部费神的事。我是个无事人,不能打扰他们。
此前,村书记周俊女士曾多次电话联系我,有好几件事叫我帮忙斟酌并荐稿,一是永兴桥东头磨盘洲文化广场的专栏文字内容,另一个是与清水堰有关的专栏文字。我都及时回复了她,应该说,没有让她失望的。周书记原先是我在清水湾中学教学时教过的学生,我与她交流时,都很随便,她对我还是老师长老师短的,我对她提出的要求,我是尽力而为,毕竟是为家乡做力所能及事,不必谈条件的。比如为清水湾挖掘地方文化,我前后拟写了多篇稿子,如《贺龙在清水湾》《清水湾龙窑厂》《雨台山的传说》《狮子垴》《渔溪散记》《渔溪浣麻》《那个冬天在南岭》《南岭山下的移民新村》《对清水湾河流名称的考证》《清水河,母亲河》《清水湾的红事桌席》等,他们在微信公众号上也用过一些篇目。所以,这次,我没有去村里,怕打扰他们。
在永兴桥上凭栏稍许,我上车去了铜罐幽,人们说,曲径通幽,以幽为地名,这里初见了,等跑马观花一遍后,看能不能留点文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697
评论列表(6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小时候一直受的这种教育,所以,我们这代人特别崇拜英雄,不会做出格的事情。
@蓓蕾含香: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影响着人的一生。谢谢朋友的访读与雅评。
阳光美文、欣赏、学习、顶赞!
@碧宇流云:谢谢碧宇博友的访读与雅赞,顺祝朋友夏日福安。
这小桥也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
@名山有径:谢谢访读留评,顺祝夏日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