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住的酒店出来, 不到十分钟就走到避暑山庄的正门丽正门。
清皇来自塞北, 在北京建都后, 不耐其暑热, 就在承德建了一个山庄来避暑。在避暑的名目下, 这个山庄同时还有特殊的政治功能。清王朝本身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很担心北面的其他少数民族不服自己统治。王朝为了安抚、团结边疆少数民族,还在庄园周围建了具有宗教功能的外八庙。山庄的大殿中, 皇上接见边疆首领和使臣, 并在山庄内的热河行宫款待他们。山庄周围的寺庙, 可对信仰不同宗教的使节进行心灵安抚。这个策划和设计, 可圈可点; 一个王朝对太平世道的祈求和敬诚, 也可赞可叹。
丽正门的 “丽正”二字,取自《易经》“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这是“光明正大的门”。门洞上方,镶有用五种民族文字题写的“丽正门”匾额,让我自然想到五族共和的意思。避暑山庄主要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从丽正门进入, 首先就进入了宫殿区。
我游走的宫殿区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 这和紫禁城的建制是一样的。主体建筑有9进院落, 这个规模远远小于紫禁城, 而且院落看上去更像民居四合院, 没有紫禁城那样的皇家气派。院落庭院给我的感觉是扁平的。纵向不深, 房屋横向伸展, 有一幢房屋居然横向相连有15间。总体风格让人感到谦恭。
上面两图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澹泊敬诚殿的外观和内貌。
这个大殿建于康熙年间,并于乾隆年间用楠木改建。康熙御题 “澹泊敬诚”, 澹泊源于《易经》之“不烦不扰,澹泊不失”,这让我又想到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里是清帝举行重大典礼、接受百官朝觐、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的地方。它的功能类似于紫禁城的太和殿, 但庭院和建筑都朴实淡雅。除了大柱子是红色外, 屋瓦、地砖都呈灰黑色, 也没有太和殿前阔绰的广场。我们游客能看到的只是外观, 透过走廊的窗户, 可窥视一点内部陈设。看那张龙椅, 还有些金光显示着至尊。即使有这样的龙椅, 在整体环境的映衬下, 皇帝在此的姿态相比于在紫禁城的太和殿, 也许要谦恭和敬诚一些。
我想象着康熙、乾隆等帝王, 尤其是康熙, 坐在龙椅上接见边地少数民族首领和使节时, 那态度一定是谦恭的, 否则与各种怀柔政策不匹配。一个王朝, 在它开朝和以后的一段时期, 重点是要巩固统治、坐稳江山, 谦恭敬诚的姿态, 不论真假, 总是要摆摆的。可是, 当一个王朝寿命过了百年呢?
我在澹泊敬诚殿前, 思绪自然就链接到与这个大殿有关的一桩历史事件——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这事历史书上有记载。二十年前, 为了教学需要, 我认真研读过有关资料, 还反复观看过江苏电视总台制作的一部记录片。当年做的功课, 在眼前的大殿得以复盘。
1793年(乾隆58年), 英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谈判, 开拓中国市场, 于是派乔治·马戛尔尼一行, 以贺乾隆八十大寿的名义访问中国。这是西欧各国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团。然而, 由于清、英两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同, 双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 各自摆出互不相让的态度。清政府要求马戛尔尼使团行三跪九叩大礼, 但对方坚持用觐见英女王的礼仪单膝行跪。马戛尔尼向清政府提出在北京开设洋行, 在宁波等地开设贸易口岸等请求, 但乾隆都以无先例为由而拒绝。除去英方的过错, 满清政府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导致外交外贸谈判彻底失败。马戛尔尼使团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 是清、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这次交往失败, 为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这个事件是个转折点, 之前在西方人心中, 中国是个神秘的东方大帝国。这次来访时, 为了不失颜面, 使团携带了许多代表英国文明的天文地理仪器、钟表、乐器、车辆、船模等礼品。可乾隆大帝, 对这些礼品不屑一顾, 认为不过是奇巧之技而已。英国使团不仅看到了乾隆的倨傲, 也看到了这个帝国的虚空——民生凋敝、官员腐败不懂商道, 科技又落后……这为他们后来用枪炮打开中国大门肥了胆。
在澹泊敬诚殿中召见马戛尔尼使团的乾隆大帝, 既不淡泊也无敬诚, 有的是坐井观天的盲目。那时, 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进行了几十年, 世界即将进入19世纪。而在18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清王朝日渐衰败并更加闭关锁国。乾隆还自以为处于盛世, 全然没有祖父康熙对太平世道的敬诚, 也无未来的眼光。他拒绝英方贸易往来的所有要求时还振振有词:“从无外人等在北京城开设货行之事”、“此与天朝体制不合, 断不可行!” 看起来很爱国, 但直接间接地导致子孙后来去卖国。
上面两图是宫殿区另一座主体建筑“烟波致爽”殿的外观和内貌。
烟波致爽殿也建于康熙年间,因承德之地“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故康熙帝御题”烟波致爽”。殿内设明厅、暖阁、佛堂,是个生活区域。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逃难到已关闭几十年的承德避暑山庄,他在烟波致爽殿西暖阁批准恭亲王奕䜣代表清廷同英、法、俄三国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使中国失去香港九龙及北地的大片领土。
“烟波致爽”, 一个多好的殿名。它外观不宏伟, 在阳光的映射下, 能给人温馨感。它的内殿游客也进不去, 透过窗户能看到那张供人休息的榻。帝王在前面的澹泊敬诚殿风光了一番后, 在榻上小事休憩, 甚至做一个白日梦, 也就不枉这么富有诗意的殿名了。可咸丰帝偏偏在“暖阁”做了让国人心寒和蒙羞的事。67年前, 在澹泊敬诚殿, 倨傲地要外国使臣行三跪九叩礼的乾隆, 会想到子孙在烟波致爽殿的屈辱吗? 那个年纪轻轻却病怏怏的咸丰, 会羡慕祖先的风光, 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吗? 到了那般地步, 哪怕咸丰不敢像祖先一样倨傲, 想谦恭地面对世事都难呀。乾隆会想到他穷兵黩武开拓的疆土, 后来会被他的子孙割让掉吗?光有“四围秀岭、十里澄湖”是不足以致爽的; 盲目自大、不可一世, 对世界缺乏敬诚, 那“澹泊敬诚”不过是酒旗飘飘, 晃人眼罢了; 那烟波所致的是憋闷憋屈, 无爽可言。
历史的这一页早就翻过去了。我走过宫殿区的其他大殿如“四知书屋”、“乐寿堂” 等, 大多已被辟为历史博物馆, 向游客介绍避暑山庄概况, 外八庙的由来, 八旗制度……我又穿走在由这些殿堂改成的陶瓷馆、珐琅馆、挂屏馆、玻璃器皿馆、钟表馆、织绣馆、绘画馆等馆堂中, 心中充满对科学技术与艺术创造的敬诚。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6951
评论列表(25条)
老师的文化游记,厚重,深邃,隽永,灵动,将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文脉,古建,外交,入木三分地呈现,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锦瑟黎燕:多谢大姐的美言美评!
“我想象着康熙、乾隆等帝王, 尤其是康熙, 坐在龙椅上接见边地少数民族首领和使节时, 那态度一定是谦恭的, 否则与各种怀柔政策不匹配。一个王朝, 在它开朝和以后的一段时期, 重点是要巩固统治、坐稳江山, 谦恭敬诚的姿态, 不论真假, 总是要摆摆的。可是, 当一个王朝寿命过了百年呢?”
历史任人评说,历史可以重演,历史不能忘记,百年复兴,振兴中华!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您一贯的支持和鼓励!
所以,历史上的三大之治之一说的是“康熙之治”,而不是“康乾之治”,这是有道理的。尽管在乾隆时还算是盛世,但康熙是历代皇帝中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他开启了多个大海关对海外贸易,但到乾隆手中,全被他关掉了,仅仅只留下了广州十三行独家一个海关对外开放。从这就可以看出,乾隆治国远远没有康熙的世界宏大格局,他那种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是清朝走向衰败的开始。
@四格格:十分认同您的看法! 谢谢!
咸丰签署的丧权卖国《北京条约》,让中国人遭受百年耻辱,邓小平时代才从撒切尔的英政府收回香港,读老师的文章,读来赏心悦目!!
@李宗宾19481957:谢谢认同和鼓励! 顺祝秋安!
我于大约三十年前去过承德避暑山庄,真正的走马观花,没有留下任何图片和文字。您这个游记写得有深度有内涵。清朝的帝王昏庸无能,闭关锁国,没有做一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善事,真正的误国啊!
@漫言华语:谢谢认同和鼓励!
描写细致,夹议夹叙,图文并茂,有知识,有趣味,耐读!
@鸣虫:谢谢您的美言!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王朝,从乾隆开始的闭关锁国,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为后来的割地求和、丧权辱国埋下了祸根。
@清河君:所言极是! 多谢评阅!
清政府的腐败、无知、闭关自守、盲目自大,使其最终走向穷途末路。历史是一面镜子,使人警醒。
@难诉相思:所言极是! 向你问好!顺致秋安!
友每游一地感触颇多,联想丰满;每赏一景史记相伴,见解非凡。读友之游记,博友受教匪浅,纷纷喝彩![喝彩]点赞![赞]
@一池烟雨:多谢美言! 向您问好!
一代建筑,看一代帝王的气魄;一个山庄,看一个王朝的历史。
看到的是风景,品味的是人文,感受的是历史![赞][赞][赞]
@皓月蓝空:谢谢您精彩的点评!
学者的游记也是有学术味的。列入中国四大名园,是把承德避暑山庄当作皇家园林的。因为皇帝要处理政事,所以也有说得过去的宫殿。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清代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个事件表明,盛世时期的乾隆,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不了解世界,也不会外交,失去了发展的机遇。欣赏,点赞!
@诚厚:您老是抬举我, 又让我找不着北了。多谢! 您说得很对, 这次外交的失败, 让中国失去了一次融入世界的机会, 造成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
英国使团的到来,无情揭露了乾隆盛世的真相,乾隆盛世实际就是个自欺欺人的时代。
@陌上梦落:说的极是! 自以为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