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曾经拥有过的最好的一台收音机,虽然现在只是收着吃灰了,仍舍不得丢。请看图:
广播,就是通过有线和无线方式,借助电波来传播声音及声像节目。一般说广播,指得是电台广播。
广播虽是工业时代后期的产物,可它首先奏响的是信息时代的序曲。在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广播的身影,而且它还有极强的生命力。
你看,只要你打开收音机,就会发现世界上有数不清的电台。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还在利用无线电波与世界各地的朋友进行交流。就是一些小功率的无线通讯,也正在采用广播方式。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了数字化广播。在城市里还有刚刚兴起的高保真有线广播。广播节目的传播,已不再局限于电波,现在的广播可以通过光波及其它载波方式,传送高质量的节目。卫星通讯也在帮广播的忙。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广播的未来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发展。
我的幼年时代,在记事之前就应该知道有广播了。那时虽不识字,故不能通过读书看报获得信息,但通过喇叭里的广播,可以听到音乐、歌曲,可以听到有趣的故事。
那还只有四、五岁时,“文革”正在热头上,隔不了多长时间,就有什么“最新指示”、“最高指示”下达。这些指示多在晚上八点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里首播,父亲也是赶时髦的人,他要我听,自己把“指示”记下来。然后让我背,我的小聪明小有名气,一般不超过半拉小时就能背下来。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便站在门前的石台上向路人背诵,人越多,声越大。现在想来,这景象真好笑。从此也就给广播结下了缘。后来我关心时事、新闻,关心政治的习惯,就是那时开始养成的。
那时,说是听广播,其实设备很简单,在两棵树间拉一根铁丝的天线,引到屋里的舌簧喇叭上再串联或并联上一只二极管,引一根地线就开始出声了,声音还不小,只能听一个台。好的二极管得需两块钱才能买到,往往买不起,那就用一块晶体矿石代替,这就是所谓的矿石机。我们家住的离山东广播电台发射塔不远,晚上还能看到发射塔顶的红灯,广播信号特强,也没有杂音。那会儿,收音机在家庭中是高档物,多数家庭是没有的。
起初,我望着喇叭里能发声,感到很奇怪,就问妈妈,其实她也说不清,便糊弄我说,喇叭后边有小人,我贴着墙往里看,不见什么,再问她,她就说,晚上才出来呢,我就不睡觉,等小人出来。到了晚上,我用电筒照,还不见,就急了眼。爸爸说,过几天给我解释,可我几天睡不好觉,尽琢磨小人的事。过后爸爸用浅显形象的语言,给我讲它的道理,我似懂非懂的就算过去了,不再信有什么小人了。
上了学早上不能再睡懒觉,六点半起床,这时正是《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的时候,一边洗漱、吃饭,一边听新闻。晚上,能听样板戏,听着也学唱,渐渐的,八个样板戏的所有唱段都能唱出,多少年后,兴唱卡拉OK,来一段京剧样板戏,还真是那个味,令许多年轻人称赞不已,他们哪里知道这是多少年的功夫呀。
后来,县上安装有线广播,家家也就都扯上了,一是免费,二来是政治需要。那喇叭平平的,也无线圈、磁铁,说叫“压电陶瓷”喇叭。每到播音时声音很大,就是有点失真。现在我们把带有济南味的普通话称为“济普”,其实那时就有济普了。每到广播时,它的呼号是:“历城县广播站”。我怎么听也是“历城县王八蛋”笑得不得了。从此我家就算有了两套“音响”。
小孩子最愿意听的还是少年儿童节目,那时只有中央台有这节目。我家的喇叭听不到,就去邻居家听收音机,每当听到:“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就兴奋不已。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不知唤起了我多少 遐想。
大概在1970年代中前期,电台开始播放小说联播,第一次听小说就是薛中锐播讲的《鱼岛怒潮》。每当播小说,大家都尽量放下手中的活计,聚拢来听。“小白鞋”的名字便不胫而走了。
第一次听相声,也是通过广播。那是马季、唐杰忠合说的《友谊颂》。从此知道了什么是相声,可从那以后,相声也就多了起来。
在广播里第一次听评书,那是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打那时过来的人,也许还记得那万人空巷的 情境。
最有意思的还是听电影,这就是《电影录音剪辑》节目。最乐意听的是译制片,虽然不见面,可对邱岳峰、毕克、尚华、苏秀、向集隽、童自荣似乎是熟人。
刚进入1980年代,港台流行歌曲,开始在大陆传唱。但买不到原声带,也听不到最新的歌曲。于是听电台,国内电台没有,就听国外的。信号清晰,听的最多的是:radio australia. 渐渐的邓丽君、刘文政、费玉清、张帝也成了知己。
在1980年代依始,有学英语的热潮。很多人都在跟广播学英语。我跟国内的广播学不过瘾,就听VOA和BBC,先是英语900句,再是中级美国英语,后来听special English,渐渐的可以听滚动新闻。
近十几年来,传播媒体发展迅速,花样繁多,有点让人不知选什么好。工作关系,出差旅行的机会很多。一个人的孤独,长途旅行的寂寞,怎么排消?听广播。每回出差,总忘不了带我那9波段立体声袖珍收音机。广播中一路欢歌,我在车上一路歌唱,好不自在。
广播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更是伴我一生的爱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694
评论列表(9条)
我家也有这种德生牌的收音机,您比我小,收音机是我的形影不离的好伙伴,也是您的良师益友。虽然现在已经不用收音机了,但是收音机曾经带给我们的知识和生活乐趣永远留在心里。
@蓓蕾含香:向老姐问好!文中,我说到的那个小收音机也是德生牌的。90年代以后这种国产很不错的收音机普遍起来了。短波分的很细,收听“敌台”清晰了,嘿嘿。调频立体声广播用耳机听,那声场也是很逼真了。
欣赏佳作,问候学习,分享精彩[花][花][花][花][花]
@风雨:谢谢了
朋友的文让我回忆起那个年代陪伴我的红灯牌收音机,当然也包括那些不平常学习岁月。
@豫莲芳草:满满的都是回忆,谢了。
?呵呵,图发倒了,还是正过来好。
你对广播的情缘引发了许多共鸣,广播是老一辈人的良师益友,在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今天,广播更如虎添翼,功能强大无比,收听范围全国各地,清晰度犹如市内广播,还能收听央视节目,感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信息变化,人们更加离不开广播了。
我们是听着广播长大的,我们的孩子是看着电视长大的,孙子是玩着手机长大。
从小听着广播做广播体操,玩游戏,写日记。广播只占用了咱们的耳朵,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是眼睛,手,耳朵都被手机捆绑,看着就好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