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领证, 他学校就分给我们筒子楼中的一间房。那时, 幸福感爆棚, 好像得到了一座皇宫。等到在筒子楼住了一阵子后, 处处眼睛鼻子相连, 锅碗瓢盆碰撞, 皇宫就成了渔夫渔妇的小屋。能搬出筒子楼, 就是渔夫渔妇的梦想。
楼里的人想出楼, 楼外的人想进楼。我原以为想进楼的都是刚工作或新成家的三无(无钱、无房、无职位) 小青年, 哪知并不完全是这样。学校, 就有一个中层干部奋力争取住进了筒子楼。
他是我家那位的顶头上司, 系总支书记成修业。他曾多次向学校申请筒子楼住房, 申请一次次地被驳回, 他铤而走险闯入校领导的一次办公会议, 又在有他参加的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 进行声情并茂的申房讲述, 动静和动作有些大。
这个成书记的诉求, 并不符合学校当时的分房政策。当时, 学校拿出宿舍楼和办公楼的一部分, 用来缓解青年教职工的住房困难。学校还有一些自建的单元住宅楼, 分配给教龄工龄较长的教职工。家在本市的青年教职工, 家有祖产私房或配偶单位已分配住房的教职工, 原则上学校不分住房。人已中年的成书记, 有祖产私房, 他一家和自己父母以及一个兄弟一家, 共住一个大宅院。我们私下议论: 成书记那么卖力地想要学校分房给他, 是那个大家庭闹矛盾了? 放着大宅子不住, 要去挤筒子楼, 这是为哪般?
成书白面书生的样子, 小头小脸小个子, 还有狭长的小眼睛眨巴眨巴都是点子, 那模样和做派有点像易中天。他原是数学老师, 后来从事行政工作, 又跨系科当上了系总支书记。他有数学老师的逻辑思维, 又有文学中年的言谈举止, 能说会道。做中层领导, 对上对下都有礼有节, 工作细致周到, 对青年教师也关怀有加, 在学校和系里口碑和人缘都尚佳。
成书记的爱人付俊媛恰好与我是同事, 她年长我二十岁, 是前辈了。我开始做老师, 要经常听老教师的课, 付老师和仇老师的课我常听。仇老师的课生动活泼, 有噱头, 课堂气氛很好, 而我更喜欢付老师的课。付老师的课, 像她人一样, 温文尔雅。起先觉得亮点不多, 多听了以后就会很受益。付老师说: 吸引学生注意力, 活跃气氛很重要, 但一定不要刻意追求, 最重要的还是课程内容, 内容要厚实, 不能只是汤汤水水好喝不管饱。付老师的教学理念, 对我影响很大, 她的教诲我不仅铭记在心也努力践行。
付老师关心我的工作, 也关心我的生活。我们空闲时常拉拉家常, 对如何处理令人头疼的家务活, 付老师的意见, 很经典也很实用。她告诫我: 你们小两口,一开始就要形成共同分担家务的意识和习惯, 既不要显能自己大包大揽, 也不要图适意, 把家事推给对方。开始做家务总会笨手笨脚的, 千万别挑剔人家, 只要人家愿意分担就烧高香了。你一挑剔, 他就失去热情和兴趣了, 多鼓励少批评, 他会越做越好的。付老师说这话时, 嘴角微微上扬, 眼中有一缕格外亮的光。
因为是好同事好闺蜜了, 我也去过付老师安在大宅院的家。那家有高大的门楣, 宽敞的厅堂, 长着花花草草的小院。我很羡慕地说: 我连一个小阳台都没有, 要有这样的院子我可要乐翻了。哪知付老师说: 我也想住你们筒子楼呢。当时觉得付老师是说笑话, 寒碜我们呢。进了成家大院, 穿过一进院落后, 付老师首先到她公公婆婆房间去请安, 我们也跟着她去请安。大家庭的礼数, 付老师这个长媳是一点都不含糊的。
有一年年末, 恰逢一个老师有乔迁之喜, 大约五六个同事, 一起到那个新家去聚会庆贺。把酒言谈中, 好像付老师并没有喝多少酒, 却前所未有的失态了。她一边哭一边说: 今天我不洗碗, 连说了几个不洗碗, 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大家都莫名其妙的, 离散席还早呢, 洗啥碗。大家正想法子安抚付老师的情绪, 付老师却自己清醒过来。她一边说不好意思失态了, 一边给我们讲洗碗的故事。
付老师在那个大家庭是长媳, 一家人对她很客气。她婆婆很会保养, 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好几岁, 又很能干, 也很会做菜。一大家子的吃喝之事, 付老师不太插得上手, 自己觉得不过意, 每次一家子吃完饭, 她就抢着去洗碗。一天一天的洗下来, 她似乎就成了专职洗碗工。那一家子会摆谱, 每人要用一套餐具, 碗装饭, 盘装菜, 吐鱼刺骨头还一人一个盘, 喝汤时还要换只干净碗, 洗碗总要洗一大堆。付老师做事很较真, 我见过她在办公室洗茶杯, 一点茶渍都不会放过, 洗碗就更是如此了。洗碗不仅累, 还枯燥, 一想到洗碗付老师心里就堵得慌, 有时梦中还在洗碗。我们问: 你家老成不能帮你洗? 她说: 老成是想帮的, 但我不让, 老成一帮, 性质就变了, 麻烦就要来了。我想, 大家庭的日子还真不好过, 婆婆不怒自威, 付老师又斯文有涵养, 既不和婆婆争执顶嘴, 也不吐槽诉苦为难老成, 委屈都自己消化, 憋得荒呀。
成书记向学校申请住房, 我想到了付老师洗碗的故事, 想起 “我也想住你们筒子楼呢”那句话, 明白那还真是她的心愿。我们女教师都觉得: 成书记不管是以什么理由向学校申请住房, 但客观上能为付老师争到一个二人世界, 这总是好的。那时没有房可买, 几乎也没有房可租, 这个二人世界, 只有向单位争取了。
成书记究竟在那两个办公会上说了什么, 我们不知道, 争个二人世界的想法, 只是我们旁观者的臆想, 端不上台面。但他的理和据说服了校领导, 也说服了全校教职工, 因为分房方案和结果是要全校公布的。按照成书记的年资和职位, 他是该住成套单元房的, 可他只申请了筒子楼, 这也是他能得所愿的原因。
两个中年人, 搬进了筒子楼, 那时他们的一双儿女都已上大学住校了, 他们真正拥有了二人世界。在单位, 我和付老师是同事, 回家我们是邻居, 尽管不在一栋楼, 但在一个大院内。我常到付老师家串门, 他们有一南一北两间房, 做饭也在走廊上。有一天, 我到付老师家, 刚好看到成书记从盥洗间洗碗回来。我故作惊讶地说: 呦, 大书记亲自洗碗了。付老师接过话茬说: 我是有机会自己做饭了, 做得好不好自己吃得香, 老成也可以帮我洗碗了,不过便宜他了, 只洗两个人的碗。成书记说: 以后碗全归我洗了, 一边说还一边拍着胸脯。付老师说: 拉钩, 以后我做饭, 你洗碗, 不许反悔, 小刘你是证人, 那神情像二八少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6640
评论列表(35条)
老师将筒子楼的人情物事灵动抒写,声情并茂,呼之欲出。尤其付老师的音容笑貌、心性十分传神,有立体感和画面感,直入人心。
@锦瑟黎燕:谢谢大姐贴心的点评, 但有些实不敢当, 向着您鼓励的方向努力吧!
筒子楼里二人世界,幸福爆棚安宁实在。
有人想进有人想出,大千世界众生百态。
大户人家虽然气派,巧妇难当身心受害。
真正拥有二人世界,幸福花开永不凋谢。
灵动抒写声情并茂,美文迭出人见人爱。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您诗意的概括和评点!
娓娓道来家常事!这知识分子堆里也充满烟火气,读来有滋有味!
@鸣虫:多谢美言和美评!
住大院的向往住筒子楼,住筒子楼的向往住大院,这就是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生活中的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四格格:您概括得很对呀! 生活就是这样, 知道了, 就尽量不委屈自己。
大家庭的规矩多,特别是做媳妇的,里面的酸甜苦辣只有当事人知道。
成书记能争取到单位的宿舍不容易。付老师终于可以直起腰,不用低声下气的做小媳妇,也是挣脱枷锁做了主人,可喜可贺。
以前听说一些家庭非常富有的年轻人,能走出家门参加革命,觉得不可思议。当知道了大家族里的那些陈规陋俗,以及那里面的钩心斗角,也就理解了。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地质之花:谢谢大姐的关注和解读, 您是很懂生活的, 也很知人间冷暖 !
不愧为大学教授的作品,文章脉络清晰人物鲜活。大家族里的长房长媳不好当,有苦衷,所以宁可住筒子楼,也不留恋大宅院。还有,被一些人热情讴歌的前三十年的所谓“免费住房”并不那么容易得到,那里的猫腻多着呢!
@漫言华语:谢谢您的高抬, 如你所说, 能分配到住房很不容易。首先要单位好, 有房分。资源总是有限, 你争我夺免不了。
对成书记夫妇俩的这种愿望,我感同身受。几代人共同生活带给人的窒息感,我也曾有过。我宁愿在物质上艰苦一些,也要在精神上获得自由。
@难诉相思:我和你的诉求一样, 精神自由更重要。
过日子啊,还是夫妻俩好,即使在现代,还是有现实意义的。我们都是儿孙绕膝的人了,老夫老妻过二人世界的生活,即简单又清净。
@清河君:正如你所说, 二人世界的生活很美好, 相依相伴最难得也最珍贵。惜福!惜福!
没见过筒子楼的样子,我想应该与刚参加工作时单位分的一个单间相同。
@霁月:筒子楼也只是泛称, 没有准确的定义。你说的单位分的单间, 没有单独的厨卫设施, 设施要共用, 那就是筒子楼了。
过去分房比较科学,没等级之分,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家里有儿女,而且大了,才多分半间。你的笔下,把过去的故事讲给我们听。现在机会没筒子楼了。祝好老师。
@杨自记:分房子是久远的事了, 各种状况都有, 有公正, 也有不公正的。谢谢阅评! 顺致秋安!
老师将那年那月大家庭小媳妇的不容易,情景交融呈现,大手笔也,佩服佩服。
@锦瑟黎燕:谢谢大姐夸奖, 更要像您学习呢!
刘老师笔下是知识分子的烟火气。从有学校中层干部身份的成书记铁了心申请筒子楼,甚至不惜闯领导办公会,读者就被这个故事吸引了。随着故事一层层的展开,终于明白了成书记申请筒子楼的与众不同的原因,让夫人付老师摆脱大家庭的束缚。如愿以偿的成书记夫妇是幸福的,与众不同的幸福。为教授的精美故事点个大赞!
@诚厚:谢谢您的美评! 您的点赞是对我的鼓励! 再谢! 顺致秋安!
这也说明,人们向往的就是一种自由,有一个属于自己生活的独立空间,既使空间很小,很简陋,但自己可以独立作主,自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可以过自己的两人世界,这就是真性情、真人性的具象。
@四格格:谢谢您的再次评点!
大户人家规矩多,难做人。人人都向往自由,人老了依然向往两人世界吧。
@华章秋韵:自由最可贵, 人之共鸣。
摆脱与争取,出之动机与心愿。必有其因,各有所求,各有所念。只要不违法乱纪,该办就办。咱立场站在书记夫妇这一边。
@一池烟雨:认同的观点! 像您问好!
家长里短,尘世烟火,写的灵动传神,读的津津有味。不住大宅门,搬进筒子楼,物质不计较,精神得自由。大户人家的陈规陋习给人压抑感,搬出来,等于解放了。
@雨凌:您对作品中人物出境似乎感同身受, 人之常情呀!谢谢点评!
申请住房这种经历我们也有过,90年代也是住类似这种筒子楼的教工宿舍,为了结婚也是多次求爷爷告奶奶的,回忆起来都心酸呐!
@皓月蓝空:有共同经历, 就有共同体验。多谢!
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心酸。虽然成书记“小头小脸小个子, 还有狭长的小眼睛眨巴眨巴”,但对付老师还是体贴的。[咧嘴笑][咧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