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8月1日,因抗日战争的需要,中国正式成立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美国飞行员教官克莱尔 . 李 . 陈纳德上校为大队指挥员,这就是抗日战争中赫赫有名的“飞虎队”。
飞虎队有3个中队,第一中队叫“亚当和夏娃队”,第二中队叫“熊猫队”,第三中队叫“地狱天使队”。飞虎队的工作区域前期以云南为主,后期以湖南芷江机场为主。1941年12月20日,飞虎队第一次参加战斗,在拦截入侵的日机中,一举击落了6架日本战机,首战大捷。据有关数字统计:飞虎队在中国西南和缅甸等地,作战7个多月,击落了日机150架,摧毁了日机297架;飞虎队自我损失73架飞机,损失26名飞行员。
1943年,飞虎队还创造了一个奇迹,那就是开辟了“驼峰航线”,人们称这条航线为“死亡航线”。
当时因日寇的封锁,中国最后一条滇缅公路运输线也被截断,急需的军用物资无法运进国内,所以开辟了这条空中运输线。航线全长800多公里,要飞越喜马拉雅山,沿线山地海跋4500 – 5500米以上,最高达7000米,从印度接转战略物资到中国来;途经高山雪峰、峡谷冰川、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还要飞越日军占领区,一路航程起伏高低如驼峰,故称“驼峰航线”;路途之险恶,随时有坠机失事和遭遇日机拦截的可能,飞虎队如履薄冰,飞行在一条“死亡航线”上。
滇缅公路交通中断后,这条死亡航线是中国获取战略物资的唯一运输线,它是维持中国抗战到底的重要空中生命线。所以飞行在这条生命线上的飞虎队,创造了世界飞行史上的一大奇迹。
湖南在有这支空中“飞虎队” 之前,还曾有过一支地面“飞虎队”,那是南宋时期,由辛弃疾在长沙组建的地方军队,叫“飞虎军”。强悍、英勇的飞虎军,也创造了一支地方军队在保卫南宋战争中的功勋奇迹。
辛弃疾(公元1140 – 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的文学、书法、诗词成就很高,尤其是词,文学史上称其为“词中之龙”;辛弃疾现存的词多达600多首,是北宋、南宋时期现存词最多的词家。他与豪放派苏轼合称“苏辛”,又与才女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但他更是一位充满激情,一心想拼杀疆场、收复中原的爱国将领。
公元1127年发生了靖康之变,北宋溃败,金人占领北宋之都东京以及北方的广阔土地。北宋余部不得不衣冠南渡,在江南建立南宋,定都杭州,赵构为南宋开国皇帝,史称宋高祖。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已陷入金人的统治之下。辛弃疾父母早亡,是祖父辛赞将他抚养长大。辛赞本是北宋官员,因家族之累无法随朝廷南渡,他人在金国入仕,心却远在南宋;他一直期盼南宋能雄起,收复中原。辛赞除了对辛弃疾授教学识之外,还授教辛弃疾武艺,叮嘱他别忘记靖康之耻,要立志收复中原。正因为受到了祖父爱国情结、主战情结的薰陶,辛弃疾自幼就养成了自己独具的文豪躯、侠义骨的书剑之气。
21岁时,辛弃疾与耿京等人组建了一支2000多人的抗金队伍,与金人拼杀。因叛徒的出卖,耿京被杀。辛弃疾率领马兵50人,杀入5万人的敌军阵营,以少胜多,将叛徒生擒绑上马背,由北方向南宋疾奔。辛弃疾把叛徒交予南宋,由朝廷处置,他则率领部下一起归正南宋。
南宋朝廷虽然钦佩辛弃疾的胆识和超人的果敢,但顾忌他是北方的“归正人”,不属于正统的南渡宋人,“归正人”历来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所以,朝廷解除了辛弃疾的军权,解散了他的部队,任命他为江阴签判。自此,辛弃疾开始艰难的步入了南宋仕途。
南宋孝宗皇帝继位时,正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人,他也有着雪耻复国的热情和梦想,“隆兴北伐” 抗金,就是孝宗皇帝的壮举,并取得了胜利。时年26岁的辛弃疾,也是气盛年少,趁机向孝宗皇帝献上自己呕心沥血写的《美芹十论》,论中提出了周密的复国大计和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随后他又向右丞相虞允文上书《九议》,再次论说抗金取胜的宏策大略。但这时金国因战败而愿与南宋和谈,双方签订了“隆兴和议”。朝廷为此喜气洋洋,歌舞升平,高枕无忧。朝廷上风向逆转,主和派又高调议和,议和派在朝廷再次占了上风。而孝宗皇帝本人雪耻复国的激情,也在一派祥和声中消退了,他更乐于偏安一隅,非常满足眼下无战事的和平景象。对辛弃疾奏上的主战进言、复国良策,权当耳边风,皇帝已没有主战复国的兴趣了。
因为“归正人”的身份,辛弃疾在朝廷一直受到排挤和猜忌,所以他的任职不断调动,每次任期都不会超过一年半载,有时还只有两、三个月。从乾道四年(公元1168)开始,辛弃疾先后在建康、滁州、江西、江陵、荆湖等地不断调动和升迁。他入仕10年,先后调动了37次。所以,他的军事才能无法得到发挥,他的复国抱负更无法实现,这让辛弃疾忧心忡忡,满腹心事却无处可诉,他只能在诗词中倾诉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秋清,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公元1179年,辛弃疾调往湖南任转运判使,后改任潭州(长沙)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在长沙任期达两年之久。这是辛弃疾一生中任职最长的一次,也是他仕途生涯中唯一的一次。正是因为有了在长沙的两年时间,他才有机会创建了“飞虎军”这支精良的地方军队,实现了自己拼杀疆场、收复中原的部分宿愿。
在长沙,辛弃疾为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果断弹劾处理以赴善珏为首的一批地方贪官污吏,有力的打击和消灭了盗匪豪强;他引导人们及时浚筑陂塘,兴修水利;他对农民采用奖赏,鼓励发展农耕种植;灾荒年,他毅然打开官仓,以官粮济赈邵州(今邵阳)、永州、郴州等地灾民,救他们于水深火热;在宜章、临武等贫困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他排除重重阻力开办学校,推动了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这一系列举措,让素来多暴动、多盗匪的湖南得到了社会安定、民生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6219
评论列表(61条)
由抗战时期的飞虎队,引出爱国将领文学大家辛弃疾,立意高远,文脉丰厚,历史与文学融会贯通,视角与文采了得。
@锦瑟黎燕:这段历史不仅是辛弃疾的荣耀,也是长沙的荣耀。
由抗战时期的“飞虎队”,联想到南宋时期辛弃疾的“飞虎队”,让我知道了辛弃疾对国家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文学上,也体现在治国、理政和军事上。
@难诉相思:辛弃疾被誉为历史上唯一 一个能挥笔,又能挥剑,能驰骋文坛,又能驰骋疆场的人。
辛弃疾与飞虎军,谈论古今都闻名。
抗日战争飞虎队,驼峰航线更惊心。
空中生命保护线,创造奇迹立功勋。
强悍英勇飞虎军,保卫南宋久闻名。
词中之龙辛弃疾,收复中原大将领。
意气风发青年人,雪耻复国多激情。
报国无门水龙吟,红巾翠袖论古今。
一身正气父母官,两袖清风勤为民。
笑傲文坛多雄韵,驰骋疆场报国心。
@阳光笙箫支剑笙:历史上的两支飞虎军都在湖南,这是历史赋予的光荣。
文章用时空大挪移的手法,由陈纳德的“飞虎队”引出辛弃疾的“飞虎队”,写法新颖,引人入胜。的确,辛弃疾创建“飞虎队”虽然时间短,但却是他人生中最豪迈、最壮阔的经历。
@鸣虫:辛弃疾除了在文坛上的光采外,在仕途上一直过得很憋屈,唯有飞虎军是他一生的荣耀。
北宋积贫积弱,南宋偏安一隅。一众武将竟不如一介书生。
@陌上梦落:辛弃疾是文人,他更是武将,这是他与历史上的文人们不同之处。
@四格格:对,辛弃疾文韬武略,可惜平生壮志未酬,文学上的成就更高一些。
永垂青史![赞][赞][赞]
@一池烟雨:在历代文人中,辛弃疾是非常特珠的一个。
再大本领的店员遇上武大郎式的店主也是有翅难展空悲戚。好在,历史会记住这些人。
@晓舟同志:任何朝代,真正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少之又少,哪怕他再有能耐。
辛弃疾的词作,浓郁爱国与英雄气,每每吟来,感慨万分。
@锦瑟黎燕:难得的人才,人称“词中之龙”。
湖南的两个飞虎队蒙太奇组合起来了, 时代虽不同, 国家和民族都深处身处国难之中。两个飞虎队的勇气和担当垂名青史, 辛弃疾文武双全, 垂名历史和文史。 您的笔触深情二豪迈, 读之犹生感慨。
@轻品慢尝:这也算是历史上的一种巧合,都证明了不管古代还是现代,都有敢于担当的人。
湖南在有这支空中“飞虎队” 之前,还曾有过一支地面“飞虎队”,那是南宋时期,由辛弃疾在长沙组建的地方军队,叫“飞虎军”。强悍、英勇的飞虎军,也创造了一支地方军队在保卫南宋战争中的功勋奇迹。——格格的深邃抒写,让我对辛弃疾的生平,他与长沙之缘,有了新的认知。
@锦瑟黎燕:在世人的眼中,辛弃疾是文学成就很高的人,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文武双全。
惭愧如俺,竟不知道辛弃疾和他的“飞虎队”。每次看格格的文章,都能学到新知识。
@惑矣:辛弃疾仕途不顺,所以他的文学成就被广为传播,而他的军武才能没能得到极大的发挥,所以传播得不是很广。
真的很羡慕这个飞虎队,由南转北踏上征程,为南宋立下汗马功劳,真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可惜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一个这么有名气的人,竟然默默无名左挑右调,无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就这么度过一生。
@诃痴快乐:朝廷对他一直不信任,怕他在一个地方呆久会形成威胁,所以只能不断调动。
湖南的骄傲,历史的荣耀,一百名将来自天地,将自己的抱负无法得到施展,真是痛恨一生,担任民并没有忘记你,您呵呵的荣耀,如同天上那颗启明星,永远照耀在人间。[赞]
@诃痴快乐:湖南还有很多历史人物,以后我会慢慢的说。欢迎你来阅读,看看湖南的光荣。
南宋朝廷虽然钦佩辛弃疾的胆识和超人的果敢,但顾忌他是北方的“归正人”,不属于正统的南渡宋人,“归正人”历来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所以,朝廷解除了辛弃疾的军权,解散了他的部队,任命他为江阴签判。自此,辛弃疾开始艰难的步入了南宋仕途。——这样的情境,一片冰心却不被信任,真是悲哀,令人感慨万端。
@锦瑟黎燕:心有凌云志,报国却无门。这在辛弃疾身上体现得最明显。
如果没到你家来看看,就不知道这里有多美,更不知道辛弃疾和他的“飞虎队”竟然在我们的湖南,让我对他莫名的致以崇高的敬礼和尊重。读完你的博文,才让我感到自己学过的知识才疏学浅又能学到新知识。真是不劳而获,给我大开眼界,真是棒极啦,为你点赞喝彩家友。[赞][礼物][花]
@诃痴快乐:慢慢你会知道的,湖南也是一个有重大历史事物、人物的地方。
公元1179年,辛弃疾调往湖南任转运判使,后改任潭州(长沙)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在长沙任期达两年之久。这是辛弃疾一生中任职最长的一次,也是他仕途生涯中唯一的一次。正是因为有了在长沙的两年时间,他才有机会创建了“飞虎军”这支精良的地方军队,实现了自己拼杀疆场、收复中原的部分宿愿。——英雄的报国志向得以实现,格格的精美佳作,让我对辛弃疾有了新的认知。
@锦瑟黎燕:辛弃疾是最有能的一个,也是一生最憋屈的一个。
格格老师博学。这两位将军都是我非常景仰的大英雄。谢谢分享。
@霁月:是的,两位将军都是顶天立地的人。
格格太有才了,把同驻湖南、同御外敌、时隔近千年的两支“飞虎”合成了一台戏。辛弃疾的军事才能未能得以充分施展,所以他的影响力还在文学上。
@诚厚:这是一种巧合,两支飞虎都在湖南,这是湖南历史上的光荣。
辛弃疾的家国情怀与斐然文采,在格格的灵动抒写之中,呼之欲出,光照人心。
@锦瑟黎燕:一个人才华横溢,但没有施展的余地,是很悲哀的,人总是要受历史的局限。
格格的篇篇精美佳作,传递丰厚文脉的精华,满满的正能量,且文采飞扬,极具内在张力与艺术感染力,是卯酉河的亮丽风景。
@锦瑟黎燕:你的鼓励就是动力,我们努力。
格格的此篇精美佳作,将中国文人的家国情怀,英雄气概通透呈现,好有意境与内涵。
@锦瑟黎燕:辛弃疾自幼就接受祖父的薰陶,养就了书剑之气,能文也能武。
中国男乒夺得巴黎奥运会金牌,好艰难,都是苦战五局啊,为之点赞!
@锦瑟黎燕:是的,拼得够苦的了。瑞典厉害,中国更厉害。
我感觉国乒三位夺得男团金牌的健儿,在回答记者的对话时,是那么真诚,单纯,清澈。。。这就是国之队的精神境界,在拼搏之中健康成长。
@锦瑟黎燕:他们都是久经风雨的运动员了,对这种采访场面早习以为常了。
巴黎奥运会,让我看到了中国健儿的英姿与风采,感受到他们的磨砺与成长,为之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锦瑟黎燕:昨天的女团赛中女双也打得艰苦,打满五局,最终获胜。
看巴黎奥运会,对各国健儿的友好相待,互相尊重,感受颇深。美好至极的人文情怀啊,让赛场的花絮祥瑞绽放,光照人心。
@锦瑟黎燕:赛场上是对手,为国拼搏,寸奖不让;私下里是朋友,不分国界,暖如春风。
巴黎奥运会完美落幕,中国健儿将中国风采与中国精神、奥运精神精彩彰显,这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资产,引领激励国人前行。
@锦瑟黎燕:一场轰轰烈烈的巴黎奥运赛结束了,四年后,洛杉机奥运会再见。
湖南人杰地灵,惟楚有才,文学大家爱国将领辛弃疾与长沙如此有缘,令人感慨万千。
@锦瑟黎燕:地灵人杰,有说不完的英雄豪杰。
陈纳德和飞虎队,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在苏州公园里,有一座肖特纪念碑,纪念的是上海抗战时美国飞行员肖特驾机在苏州上空,以一敌六,在打下一架日寇飞机后,不幸中弹牺牲。说明在飞虎队成立前,就有美国飞行员志愿来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日。
@诚厚:人们是应该牢牢记住在灾难中帮助过我们的人,不管是哪个国家的,都值得敬重。
飞虎一词,跨越时空700多年,都是为国为民,让人浮想联翩。辛弃疾是历史上伟大的词人,由于“归正人”的身份,他的从政经历令人唏嘘。
@清河君:就是因为“归正人”,才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文武百官是对他有所猜忌,才不断上书要弹劾他。
我喜欢“沙场秋点兵”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读他的词,犹如到了战场,读来过瘾!!
@李宗宾19481957:这就是他的书剑之气,是文人,又是军人,正如他的词中说的:醉里挑灯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