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调”的妹妹
妹妹比我小4岁。
我们姐俩的差别远不止年龄,从个头到脾气性格都不一样。先说个头。我勉强长了个中等个,与爸爸、妈妈的身材差了一大截,我总认为是遗传了姥姥的基因;而妹妹则把爸爸、妈妈的身材基因遗传了,中高身段,显得苗条匀称。再说脾气性格。我打小爱说爱笑,爱唱爱跳,爱玩爱闹,爱吃零食,有时还爱出个小风头儿;妹妹则从小就是蔫乎脾气,少言寡语,腼腆安静,几乎没有“叽叽喳喳”说笑的时候,也没有我那些贪玩、喜吃零食的毛病。妹妹从来没有让爸爸、妈妈着过急,是典型的乖乖女。
我想说的不是这些。我想说的是妹妹的“着调”。
“着调”,我估计应该是方言。这个词200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里面没有录入。我百度了一下,其原义指音乐在节奏、调子方面准确、恰当。引申意义是指说话、办事合规范、着卯靠,与“靠谱”这个词意思很接近。在我的老家,“着调”这个词的使用率非常高,其含义亦不局限于指说话、办事合规范、着卯靠,词义中还有一种特殊指向:指干活非常了得,非常能干,特别能干。
我的妹妹就是一个非常能干、特别能干的“着调”的人。
对于干活,相比妹妹,我真得是望尘莫及。这也是我和妹妹之间最大的差别。
在儿时的记忆中,我家每年都养猪。春天的时候,妈妈到县城的集上买回两头小猪仔,到快过年时再把养大的猪卖掉,补贴家用。那时候经济条件普遍很差,猪的饲料也是非常短缺的。这样一来,打猪草就成了我们小姐俩的一项重要活计。每年春、夏、秋三季,到了周末或假期,我们小姐俩就会背着筐,拿着打草刀子,与一群年龄相近的小伙伴,到地里打猪草。但每一次都是妹妹打得多,而且不仅比我多,比我们一同去的小伙伴都多。开始时我打心里是不服气的。于是下一次到了地里,我便卯足了劲儿忙活,同时紧盯着妹妹,力争每一个动作都比妹妹快,但到最后,还是被妹妹超过一大截。回到家,妹妹总是被表扬,我总是被批评。
偷偷地刻意努力了几次之后,我便彻底认了,甘拜下风!
虽然在干活方面打心里服了妹妹的气,但自己毕竟比妹妹长四岁,总是被她超出许多,脸上终究有些挂不住,于是就有了那次至今想起都会让我脸红的糗事。
那次依然是打草。快晌午了,我们准备回家。与以往一样,妹妹打的草又是足足一大筐,而我的勉勉强强才半筐。于是我动了歪心思,对妹妹说,你的草太多太重,我替你背着吧,你背我的!妹妹同意了。哪知道一进家门,妈妈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笑着问我,你和妹妹换着背筐呢?
我点点头,想说是为了让妹妹轻松些,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脸早已变得通红……
后来,回忆那些年打草的经历,我也找出了一些原因或理由。我认为干活能力的高下之分,从根本上说,还是取决于性格。妹妹的沉稳,妹妹的不苟言笑,妹妹的不爱“叽叽喳喳”凑热闹,使得她干活时一扑纳心,心无旁骛,看似不紧不慢,其实效率颇高。而我在刻意比试时,紧紧张张,一阵忙活,但这样的状态不会保持始终,一时半会儿还成,很快就被贪玩、说笑所取代了。比如,看到一株野花,我就会围着端详欣赏半天;发现一只花蝴蝶,我也会追出去老远;想起一个好玩的故事,我马上会跟小伙伴分享。这些,在妹妹身上从不会发生。还有就是,妹妹干活,从来没有喊过累;而我热一点儿、累一点儿,就觉得受不了。在意志力方面,我与妹妹也有很大差距。
妹妹的“着调”,还有一件“足以为外人道也”的事,至今印象深刻。
那一年我十三岁,妹妹九岁。麦假期间,生产队组织我们这些小学生拾麦子,每天每人记工分四分。那时一个整劳力的日工分是八分。到晚上记工分时,每家派一名代表到队部,先是由自己报白天干什么活了,再由生产队长定多少分,最后由记工员记在一张大表上。
那时,我的伯父是生产队长。记得那晚他一边“吧嗒”着烟袋,一边说着给谁记几分,给谁又记几分。当记我妹妹的工分时,不知谁说了一句“那孩子可真是了不得,头晌拾了一大筐,后晌又是一大筐,比谁都多!”
人们纷纷附和,有的说,这孩子确实能干,才九岁的娃娃,就拾那么多的麦子,真让人吃惊!有的说,一个小丫头子,竟然比大人干得一点不少!有的说,从小看大,这孩子将来肯定是个好社员啊!
在人们的议论声中,伯父“哒、哒”地磕了磕烟袋锅,说:“大伙说得没错,这闺女忒着调,小小的人儿竟干了那么多活儿,忒着调!”说着,看看记工员。
记工员说:“小孩子真得不容易,那就多记点,给她记六分吧!”
伯父没说话。记工员看队长没反对,便在记工表上记上了六分。伯父又挖了一锅子烟,点着火,“嘶——”地吸了一大口,徐徐吐出,说:“这闺女真着调!大伙想想,一天两大筐麦穗,一个整劳力一天工夫也不过拾两筐吧?”
有人说:“是,大人也不过如此。那就该记满工啊!”人们便都说,行,行,记满工。
伯父晃了晃烟袋,说:“毕竟还是个孩子,刚刚9岁的孩子,少记点儿,少记点儿!”
“那就记七分!”记工员说着,把表上的数字改成了七——一个只有九岁的孩子,一天的工分竟然比大人只少一分,也算是创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吧!
需要说明的是,我的伯父在生产队当了十几年的生产队长,一向正直公允,从不谋私利己、优亲厚友,深孚众望。此次给妹妹记这么高的工分,实在是妹妹自己干出来的,社员们都心悦诚服。
到了上世纪的1981年,土地承包到户了。那一年秋天,我去保定读书,妹妹也上初中了。收秋时,妹妹成了妈妈的得力帮手。抡着镐刨棒秸,刨棉花柴,这样的活计是一般男人都怵劲的。十三岁的妹妹和妈妈一样,揽着同样宽的畦垄,与妈妈齐头并进,直看得附近干活的乡亲们目瞪口呆,纷纷夸赞说:“这小姑娘真是神了,这么小的年龄,竟然快赶上当妈的了!”
妈妈听了,笑着说:“哪是‘快赶上’我了?她干得一点不比我少,一点不比我慢,顶个大人没问题了!”
妈妈的语气满是夸奖,也透着自豪……
1984年,妹妹与妈妈、弟弟一同随军到了北京。之后,她便参加了工作。接下来,在匆匆流淌的时光中,结婚、生子;再以后,退休,儿子结婚,照看孙女,照顾双方老人。妹妹的人生,平稳、安逸、幸福、美满……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6008
评论列表(32条)
赶上沙发了。
@四格格:热烈欢迎!
这真是个着调的好妹妹。那么小的人就能干出大人的活,还赢得老老少少的齐声夸奖,用工分奖励了她的功劳。妹妹能干,姐姐也不会差,只是谦虚罢了。
@四格格:感谢您的美评褒奖,祝好!
实实在在的好妹妹形象跃然而出!
@李宗宾19481957:谢谢李老师美评,祝好!
一家人和和美美。暖意融融,妹妹能干,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姐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各有所长。
@雨凌:感谢美评褒奖,祝好!
小姨子能力超强![赞][赞]
@晓舟同志:感谢周老师褒奖!祝好!
对比描写中凸显鲜明的人物形象, 自然朴实的叙述中尽显姐妹深情。我命中无姐妹, 好羡慕这样的姐妹情, 能欣赏妹妹的“着调”, 这姐姐也“着调”。
@轻品慢尝:感谢刘老师美评褒奖,祝好!
“着调”的妹妹, 能力超强!
工作苦干、巧干、实干、能干…….
人生平稳、安逸、幸福、美满……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支老师美评,祝好!
笔者将妹妹的特能干能行,行云流水,娓娓道来,以情深意浓,生动多彩的细节通透呈现,直入人心。
@锦瑟黎燕:感谢黎燕老师美评鼓励,祝好!
“着调”我们这儿的意思也差不多。云霞的妹妹真是能干,她的好命是父母给的,也是她自己修来的。
@难诉相思:感谢院长的精到美评,祝好!
“着调”这个词我们这里也说。吴老师不愧为全县语文状元,一篇文章下来,把妹妹“能干”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陌上梦落:感谢您的美评鼓励,祝好!
你说你有个着调的好妹妹,你妹妹也会说,她有个可能不太着调,但是非常好的姐姐。
@四格格:感谢您再次给予褒奖,祝好!
姊妹性情的差异,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会相互送暖,相互激励,相得益彰的。
@锦瑟黎燕:您的美评褒奖令人高兴,非常感谢,祝好!
您妹妹做事沉稳,遇事不慌,干什么都比别人强,为您有这么好的妹妹感到高兴。
@清河君:感谢您的美评褒奖,祝好!
有此父母的教养,实乃三生有幸。必然饮水思源,知恩报德,代代传承。[赞]
@一池烟雨:感谢您的美评,祝好!
打猪草、拾麦子、帮妈妈干活,生动的故事,一个能干的妹妹跃然纸上。如果有兄妹或者姐弟三人的,苦吃得最多最能干的是老二,这似乎也是个普遍规律。
@诚厚:老师的点评,评出了普遍性,所言极是。感谢,祝好!
着调的人家才能培养出各有千秋的两姐妹来。
@华章秋韵:感谢您的美评褒奖,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