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爸爸是军人
–
文/吴云霞
–
爸爸高小毕业后,由于家境困难,便不再上学了。十七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到北京当了一名工人。这期间他参了军,并随部队去了甘肃酒泉,成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第一代建设者。后来,他们的部队又回到了北京,爸爸也转为了“志愿兵”。就这样,他在部队上一直工作到了退休。
在我刚刚记事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爸爸是与众不同的。那时,我家院门的旁边,钉着一块不大的长方形木牌,上面有四个红字。妈妈告诉我,那四个字读“光荣军属”,我的爸爸是一名解放军。每年的年三十上午,大队召开“拥军优属”茶话会,妈妈便抱着妹妹、领着我去参加,在茶话会上,我能吃到糖、瓜子和花生。下午的时候,便有一些比我大很多的学生,到我家擦玻璃、扫院子,给我家担水。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爸爸的与众不同还表现在,他从不像别人家的爸爸那样,对孩子们动辄教训、呵斥,甚至打骂。爸爸对我们姐弟一向是和风细雨,从不高声大嗓对我们说话,更别说训斥、打骂我们了。
慢慢的,我们姐弟长大了,也懂事了。我们从爸爸身上,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深沉厚重的父爱。
上世纪60、70年代,我们国家还很落后,尤其是农村,人们生活非常贫苦。一般人家,吃饭时顿顿粗粮,也常有吃不饱的时候;穿衣,都是粗布家做衣,孩子多的人家更是穿补丁摞补丁的破衣衫。我家由于爸爸在北京当兵挣工资,日子就显得从容优越很多。那些年,我家没有缺过粮食,而且一年四季没断过细粮;我们姐弟三人,也从来没穿过带补丁的衣服,我们的衣服都是爸爸从北京买回的成衣,从面料到样式,都是那时最时兴的;连同我们的玩具,像万花筒、空竹、兔爷等,也都是家乡很少见到的。后来,我们姐弟陆续上学了,我们的书包、文具、字典词典类的工具书等,同样也是爸爸从北京为我们买回的。印象中,爸爸对我们姐弟一向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
那时候,小小的我们,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我们比一般人家的孩子幸福多多,也快乐多多。
爸爸是军人,我们与爸爸聚少离多,成了那时生活的常态。那些年,我们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就是爸爸休探亲假的时候。爸爸休假,一般安排在秋天或春节的时候。若是秋天休假,爸爸便成了我家的不挣工分的劳力。秋天正是收秋种麦的季节,生产队的农活繁多且劳累。妈妈为了多挣些工分,没日没夜地忙农活。爸爸每日里为我们做饭,生产队分粮分柴时,他又成为妈妈的重要帮手。这样一来,大大缓解了妈妈的劳累和紧张,我们姐弟三个也能按时吃上可口的饭菜。不仅如此,爸爸每个集日都要骑着自行车去县城赶集,买回些肉、鱼一类的副食,为我们改善生活;也会买梨、桃、瓜、苹果等时鲜水果,让我们尝鲜、解馋。这些,是一般人家想都不敢想的。
爸爸休探亲假若在春节,我们一家人会更加欢天喜地。因为春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有爸爸和我们一起过的春节,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春节。爸爸会赶在年集前从北京回到家。年集那天,他在自行车后架挂上一个大竹筐,带上弟弟,到县城的大集上购置年货。从年集上回到家,那个大竹筐总是满满的。印象中,那时只要爸爸和我们一起过年,我家的肉总是一个正月也吃不完;还有弟弟的炮仗、烟花,到“二节二”也放不完。
与爸爸团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爸爸是军人,按时归队是最起码的纪律和规矩。每当爸爸要返回部队了,我们的不舍与无奈,总会毫不掩饰地写在脸上。妈妈就会故作轻松地劝慰我们:“爸爸一晃就又回来了!你们数着日子吧,就几个月!”
那时候,每一次与爸爸的分别,都是那样的依依不舍和刻骨铭心。
在我的记忆中,第一次单独送爸爸到县城的汽车站,是我十四岁那年的正月初六。那时,从县城到北京,还没有火车,只有每天一班早六点发车的公共汽车。由于我已有过几次骑自行车到县城赶集的经历,骑车很熟练,路途也很熟悉,而妈妈要照看年幼的妹妹和弟弟,便把送爸爸到县城车站的任务交给了我。
说是我去送爸爸,其实是爸爸用自行车带着我,到了县城的车站后,再由我骑回自行车。
记得头一天晚上,我们就包好了猪肉白菜馅的饺子。初六早晨四点来钟,妈妈便起来烧水煮饺子。饺子煮熟后,妈妈才叫醒我。我和爸爸吃饺子时,妈妈并不吃,她要把爸爸的洗漱用具、证件等一应物品,装进爸爸的军挎包并挂在自行车的后架旁。我们吃饱了,我和爸爸都穿好大衣,妈妈给我和爸爸每人递上一副手套,再把手电筒交给爸爸,说一句“到了马上写封回信”,爸爸点着头,我们便出发了。
爸爸一手打着电筒,一手扶着车把,一步紧似一步地登着自行车。我一只胳膊紧紧揽住爸爸,稳稳地坐在自行车后。幽深的天幕上,无数的星星闪着熠熠的辉光;放眼周遭,满目漆黑,一片静谧。只有瑟瑟的寒风,伴着我们的自行车,连同爸爸手中那微弱的电筒光亮,在坑坑洼洼的机耕道上一路前行着。
在这无边的暗夜里,尽管有爸爸用自行车带着我,但刚刚十四岁的我,心里仍有一丝莫名的紧张,我于是问爸爸:“爸爸,这么黑的天,这么远的路,要是你自己,你怕不怕?”没等爸爸回话,我又问,“你说有没有鬼?”
爸爸“呵呵”笑出了声,他一边登着自行车,一边说:“你啊,还是年龄小了点儿,很浅显的道理都还不明白——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鬼啊神的!那些所谓的妖魔鬼怪啦,都是吓唬人的。这世间真正可怕、也应该防备的不是那些东西,是人,是坏人!”
对爸爸的这些话,我打心里是信服的。我点点头。
话头扯开了,就停不下了。爸爸接着对我说,你都读中学了,有些知识应该入脑入心地学,比如不信鬼神、信唯物,还有书本上那些应知应会的都要下功夫记牢;有些主意自己也应该在脑瓜中形成了,比如自己将来干什么,如何努力等;有些行为做法应该刻意学着去做,比如理解家长,帮妈妈分担家务,给妹妹弟弟带好头、做榜样,他们正是有样学样的时候,成为他们的标杆很重要……就这么聊着,不知不觉间,我们进了县城,天也亮了。到了汽车站,爸爸看看手表,还不到6点。
爸爸把军挎背在身上,把自行车交给我,又把手电筒装进我的大衣口袋里,说:“我去买票,马上就发车啦!天已大亮,你往回走吧。路上别着急,注意安全。”
就要与爸爸分别了,我想看着爸爸的车走了我再走,于是我说:“我不着急爸爸,我看着你发车后再走!”
爸爸不同意,说:“你还有七八里地呢,听我的,现在就走!现在就走!”说着,很坚决地挥着手让我走。
我不想让爸爸着急,便答应着,骑着自行车上了回家的路。我想,爸爸是怕我看到他上车时会流泪,所以撵着我快走。这样也好,免得我和爸爸彼此都难过。想到此,我的心情一下子轻松了很多。我也知道,我回家的这段往西的路,也正是爸爸所乘汽车一会儿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也便不着急赶路了,慢悠悠地登着自行车,幻想着今天与爸爸还可能再见上一面。这样想着,我不住地回头张望着,张望着。感觉只骑了很短一段路程,就见后面一辆大客车疾驰而来,就在与我擦身而过时,爸爸从车窗伸出胳膊喊道:“云霞,注意安全!缺什么给我写信……”
我举起一只手使劲挥着,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望着倏然远去的汽车,我狠命地登着自行车奋力追赶着,依然不停地挥着手,挥着手,眼泪不争气地“哗哗”淌着,淌着……
那些年,记不清多少次与爸爸分别。每一次与爸爸分别,都是那样的依依不舍,泪眼朦胧……
–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5967
评论列表(30条)
赶上沙发了。
@四格格:欢迎?上茶!
你爸爸是革命老军人,八一建军节在即,向现役和曾经的军人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四格格:感谢?祝好!
有一个和颜悦色、不打骂孩子的父亲,是我这辈子的奢望。羡慕你!
@难诉相思:感谢蒋院长美评,祝好!
父亲的脊梁
挺直的腰板
从不向恶霸邪魔低头
龙的传人华夏子孙
顶天立地傲然屹立
国土海疆寸土不让
人若犯我以牙还牙
父亲永远是保家卫国的真正男子汉
@阳光笙箫支剑笙:感谢支老师美评,祝好!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童年算是好的了。物质上是温饱水平, 精神上是小康水平, 头能抬、胸能挺。父母勤劳、善良性格好。吴女士的文字中满满的幸福感, 由此可见有一颗感恩的心, 这样的吴女士大体会性格温存, 能善待他人善待世界。建军节前, 向现役和退役军人致敬!
@轻品慢尝:感谢刘老师美评,祝好!
母亲的坚強,父亲的慈爱,不一般的家庭,造就不一般的人才。
@晓舟同志:感谢周老师美评褒奖,祝好!
文中读到革命军人的两地生活,读到了父亲的无私奉献,读到了母亲的勤劳善良,读到了老师的无忧无虑的金色少年,好文章,喜欢读!!
@李宗宾19481957:感谢李老师美评褒奖,祝好!
军人父亲的慈爱,引领,潜移默化与父女情深,在行云流水,娓娓道来之中,通透呈现,直入人心。
@锦瑟黎燕:感谢黎燕老师美评鼓励,祝好!
伟大爸爸伟大的妈妈儿女才一个个都能成材!在“八一”向您的老军人爸爸致敬[赞][爱心][花]
@解世权:感谢美评、褒奖,祝好老解!
每一次与父亲的离别,都是依依不舍泪眼朦胧。是啊,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就是子女的榜样,父亲就是家庭的保护神![赞][赞][赞]
@清河君:感谢您的美评,祝好!
一位好爸爸。八一节向老兵致敬![花][花]
@陌上梦落:非常感谢您不厌其烦、不吝笔墨地读陋文、给予美评,恭祝安好!
军人和军人家属都不容易,长期两地分居,要十五年军龄或者营级干部才能随军。你父亲应该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兵,所以志愿兵带家属。致敬每一位老兵!
@漫言华语:感谢美评!祝好!迟复为歉!
你们怎么没有随军?
那些年军属是有一些优待政策,就是在农村也能得到特殊照顾。我小时候在我姥姥家,赶上大炼钢铁,家里的铁锅都被动员去炼铁。吃大锅饭,粮食都送到生产队。因为我在我姥姥家,我姥姥说;家里的米面是芳她爸爸留给孩子的,锅也是芳她爸爸留下,给孩子做饭的。你们要拿,先到部队问问芳她爸爸妈妈同意不同意。最后大队里的人没人敢动。后来饿肚子时我姥姥家没有很难过。我是我姥姥家宝贝,其实都是沾了我父亲是军人的光。
@地质之花:哈,随军得是户口本在农村的,那时我已经中专毕业参加工作了,按政策不能办理随军。您那时的经历,说明军人是受重视的,作为军人家属也是受保护的。感谢您的美评,祝好!迟复为歉!
军人父亲是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第一代建设者,航空航天事业的功臣。军人父亲用自己的工资,让在农村的家庭衣食无忧,也是家庭的功臣。或许在家的时间少,父亲对孩子们特别慈爱。欣赏,点赞!
@诚厚:感谢诚厚老师精到美评,祝好!
幸福的童年,令人羡慕。
@华章秋韵:感谢您的美评,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