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爱听收音机,但是小时候因家境贫寒没钱买。每当从邻居家窗前走过,只要听见”哒嘀哒”清脆悦耳的小喇叭响起,我知道孙敬修爷爷的故事就要开始了,于是故意放慢脚步,在窗前多停留一会,以饱耳福,那些好听的歌曲也常常令我忘记了回家。童年的我多么想有一台收音机啊,有一次还梦见自己有了一台精美的收音机,我紧紧把它抱在怀里乐得笑出了声,突然手一松,收音机从手上滑落,吓得我从梦中惊醒,久久难以入睡,哎,什么时候我才能拥有一台收音机啊?
直到我十七岁那年,我在工厂上班,以产量质量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先进工作者,作为奖励,老爸托在五金交电公司的卞叔叔买了一台收音机,那是我家的第一台收音机。上海红灯牌的,那可是个名牌哦,还镶着一个闹钟,款式真新颖,比邻居家的漂亮多了,外壳黑色亮闪闪的。别看只有砖头那么大,搭上电池转了一下按钮,马上传出了洪亮的响声,把我们姊妹几个照实吓了一大跳,然后大家忍不住哈哈大笑。全家人像得到宝贝似的把收音机递过来递过去,前面看看,后面摸摸,我想这次不是做梦吧,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抱在怀里。从此美妙的音乐声伴着全家人的欢笑声不断从我家的小屋里传出。早上听新闻,中午小说连播,晚上的节目多,父母尽量把调台的权力让给我和弟弟妹妹,如果电台有越剧和黄梅戏,我们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收音机送到父母床前……
离开父母到了新的工作单位,我自己买了一台巴掌大的小型收音机。从此,无论在家还是出门,它总是陪伴在我身边。清晨陪我晨练,边散步边听新闻,中午陪我下厨.边做饭边听音乐,干活不觉累;在餐桌上,它是先入席的嘉宾,我们边听小说连播边吃饭。喜欢刘兰芳铿锵有力的《岳飞传》,王刚那带有磁性的声音,《夜幕下的哈尔滨》《神秘岛》,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都是我们全家最爱听的小说。吃饭时,谁也不说话,如果谁发出一点声响,立刻会有人用暂停的手势制止。在清脆悦耳的广播声中,我们吸取食粮和精神的双重营养,喂饱了肚皮也充实了脑袋。
晚上,孩子们写完作业,我们一起听英语节目,语言学习的诀窍就是积累,我们母女三个的坚持不懈,才有了今天小小的成绩;我们有时参加电台的有奖竞猜节目,并且做了不少笔记,初衷只是为活动活动头脑,没有想到还荣获电台“迷坛高手”的美誉。
收听体育节目,虽然看不到激烈的博弈场面,播音员声情并茂的解说,也使我入迷,为国手的胜利欢呼,也为他们一时的失利叹息。特别是听到转败为胜的喜讯,我也曾为健儿们喜极而泣。
我们喜欢 电台《每周一歌》,经常边织毛衣边学新歌,单位组织娱乐活动每一期都少不了我们的歌声。在家里,我和孩子们也常在一起随着收音机的音乐声高歌欢舞,欢乐的气氛充满了小屋。收音机啊,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情趣和欢乐,也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
在那个年代,收音机不仅是我的朋友,也是大家的朋友!。有了收音机,我与同事和朋友经常分享其中的乐趣和知识,也增进了我们的友谊。一天晚上我给同事小焦打电话,让她马上收听广播节目。当听到收音机里正在为她播出生日快乐歌时,才想起当天是她的生日。那是我专门为她过生日点播的歌曲,顿时令她感动不已。
有一年春节,我与门卫杨师傅一起值班,杨师傅是农村来的临时工,他看到我值班时带去的收音机,美妙的音乐声让他羡慕不已,连声说这个玩意真不错。于是我马上把手中的收音机留给了他,每当我下班路过门卫室,看到杨师傅听戏时那摇头晃脑的样子,倍感欣慰。
如今,收音机已被冷落,大家都用上了多功能手机。但我时常想起收音机曾经给我带来的知识,乐趣和友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540
评论列表(33条)
俺最早是家里在大树间扯一根铁丝作天线,一只二极管来检波,不用电不花钱的的舌簧喇叭,听广播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以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你都听过吗?都是每天几点开始播放的?[调皮]
@单翅:哈哈,您不花钱就能听广播,太棒了!我们可没有这个水平哦!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新闻和报纸摘要时间是每天早上六点半开始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的联播节目在晚上八点半播放,对吗?
@蓓蕾含香:省台的发射天线离我们很近,晚上都能看到它天线顶上的红灯的。这种听法离远了是不行的,只能听省台一个台,重要节目它还是要转播中央的。每早六点半是开饭准备上学的时间,一边还听着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晚上的新闻我记得是八点开始,听新闻关心国家大事是自小家里大人带头给培养成的习惯,至今受益。
有一台能听许多电台的多管收音机,那时候对我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那些年,收音机带给我的快乐,和你一样的。
喜欢听英文频道,练习听力和口语。也喜欢“每周一歌”。
@难诉相思:谢谢您的分享!当年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是收音机给我们传递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我比你年纪大 但有同样的经历
@2272 张英辅:是的,过去我们没有这些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是收音机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谢谢您的分享!
那时候家里有台收音机,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了。
@炫风之影:是啊,我也是工作以后才有机会得到了一台收音机,当时幸福感满满的。谢谢您的分享!
艰苦的年代,美好的回忆。精神的财富,共鸣之心里。[赞][喝彩][花]
@碧宇流云:谢谢您的分享和支持!祝福您夏祺笔健!
我小时候听的是有线广播喇叭,工作以后,花了差不多一个月工资,给父亲买了台三波段的收音机听评弹。
@诚厚:感谢您的分享!那时候家里有台收音机是很幸福的。我见过我家亲戚有那种有线广播,声音有时候滋啦滋啦的响,生产队有事情也可以通过那个喇叭发声的。
每周一歌,蛮熟悉。还有广播剧,我爱听,那时年纪还小。仿佛历历在目,近在眼前。[嘿嘿][赞]
@ch雪梅:是啊,过去我们学唱歌多数是通过电台学会的。谢谢您的支持!
收音机被冷落,但网络的收音机被普及,许多过去好东西在里边。我现在喜欢听喜马拉雅。祝好了。
@杨自记:谢谢杨老师的支持!我现在也是用喜马拉雅收听新闻和各种教育平台的节目。
@蓓蕾含香:它是好东西。[微笑][微笑][微笑]
真是越写越好了,一篇怀旧文字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波澜起伏、感情充沛,而且讲究布局结构、层次甚至细节词句,令读者被吸引,无法不卒读。创作就是那样富有魅力和难度,表面上看没有刀刻斧鑿的痕迹,实际上用心和苦心都藏在字里行间之外。如第一和第二段的照应,就有个强烈的对照,从梦境到实现,体现了您渴望收音机的强烈,不需要抽象来写,就用了巧妙的技巧。一边吃饭一边听,您总结为“们吸取食粮和精神的双重营养,喂饱了肚皮也充实了脑袋。”真是妙哉!我们的王老师!旧事物并非都简陋可笑,它们都给我们带来不少成长的欢乐,这就是它们的价值,您把经历艺术地写出来,这就是你的怀旧文章的价值,一道都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赞赞赞
@黃東濤(東瑞):十分感谢老师的鼓励!您的帮助和鼓励是我努力写作的最大动力,我牢记您的六字方针,兴趣,坚持,认真。过去写好文章看一两遍就发表了,比较随心,今后我会在认真上面下功夫,不辜负您的期望!再次感谢老师的支持!!!
那年那月的收音机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快乐与憧憬。朋友的灵动抒写,生动多彩,十分感人,让人深有共鸣。
@锦瑟黎燕:谢谢老师温馨的美评和鼓励!我要向您好好学习!
那个年代谁家要是有个“话匣子”可不得了,每天播放的长篇评书“烈火金刚、岳飞传、小喇叭······”,可以招来许多孩子。收音机里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分享精彩!
@悠扬琴声68:谢谢王老师的支持!我们是同龄人,同样的经历,在那个年代听收音机是我们享受文化生活的唯一途径,收音机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六十年代收音机可是奢饰品。七十年代我参加工作买的第一部收音机是春雷牌的,六十块钱。那可是我好几个月存下的钱。我弟弟回济南看到跟我要,我虽然有千万不舍,但还是给他带回了新疆。后来我又买了一台是四十五块钱,一直陪着我在野外工作。一直到八零年我买了电视剧,孩子奶奶要去了。
你的一篇文章让我想起了好多往事。
@地质之花:谢谢徐老师分享和支持!我们是同龄人,都经历过那个艰苦的岁月,当时家里有一台收音机是多么开心的事情,我们家也是六十年代末才买了第一台收音机。后来我自己陆续买了好几台收音机,现在家里还有一个崭新的,没有打开过呢。
我的童年少年时期,长期听街道发的有线小喇叭的广播,收音机那时候得凭票购买,在单位总也抓不上那个票证的“阄”!
@李宗宾19481957:是的,那时候物资紧张,我们家的第一台收音机也是开后门,托五金公司的一个叔叔帮我们买的。谢谢您的支持!
当年,“三转一响”是一般家庭梦寐以求的标配,你家这台收音机已经占了“一转一响”了[大笑]
“全家人像得到宝贝似的把收音机递过来递过去,前面看看,后面摸摸,我想这次不是做梦吧,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抱在怀里。
”欣喜之情,跃然纸上,鲜活生动的场景彷佛呈现在眼前。[赞][赞][赞][赞][赞][赞]
@金方艺术摄影:谢谢老师的鼓励!祝福老师夏安吉祥!
收音机陪伴我们走过了快乐的童年,少年;甚至在青年时代也爱不释手。
@四格格:感谢您的支持!我们那个年代唯有收音机能够收到信息,听新闻小说,学习歌曲和英语,所以我们都把收音机当做宝贝,可以说形影不离呢。
那个年代,收音机带给我们的快乐时光,我们永远难以忘怀。问候老师,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