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磨墨墨磨人

2024071901371466

陈从周《梓室余墨•卷五》有篇《磨墨须亲为》的短文,全文说,“作书绘画,磨墨不可假手他人,此为运腕练功重要训练也。余每于磨墨时验该时之腕力强弱。精力充沛,墨厚度匀而浓,挥毫自如,必有佳构。如久磨而墨不发,则枯且停笔,勉强为之,定难遂愿,屡试不爽也。”

古文人作书绘画,大多磨墨,且一般都是亲历亲为的,但我们看影视文学作品,条件优越一点的人家,总是会有童子在一旁伺候磨墨的,再浪漫一点,还有红袖添香一说。陈从周此篇,就是在强调作书绘画者,还是自己磨墨为好的。他说“此为运腕练功重要训练也”,视觉亦较为独特。一般以为,磨墨的过程,即是书者平心静气、谋篇布局的缓冲时段,是与“运腕练功”不大能联系起来的,但他联系起来,而且谈到自己切身的体会,似乎亦有一定的道理。

想象起来,磨墨的镜头似乎很美,富有诗意的,比如宋白玉蟾《雨中题旅馆》中有诗句说,“入门指仆买盃酒,磨墨倚窗吟一篇”,就很好,但实际上,磨墨的过程,是枯燥、无聊,也许还是极端烧脑的过程,让人感到痛苦的。苏轼就把这个过程看得更为广阔,把它与人生联系了起来,他在《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一诗中就说,“非人磨墨墨磨人”,表面看上去,是人在磨墨,其实,一切事物都是双刃剑,骨子里,又何尝不是墨在磨人,就这样一天天地消磨下去,人的一生不也就过去了么?

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对书法就比较喜好,记得有一次,和几位同学去拜访一位书法家,在他的家里,说话的内容,难免就与书法相关。几十年过去,其他内容都忘掉了,现在只记得他说的一句话,就说他的字写得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手臂有力,因为自己在厂里从事机床加工,日常锻炼的结果。我一直不以为然,直到今天翻看《梓室余墨》中的这篇小品文,才似乎有一点想改变自己想法的意思。不过,据说,很可惜,这位书法家在好多年前就去世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5382

(5)
理洵的头像理洵
上一篇 2024年7月19日 上午7:47
下一篇 2024年7月19日 上午9:5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4年7月19日 上午9:47

    研磨须亲来,能练腕力、凝心神,很赞同这观点!至于苏轼“非人磨墨墨磨人”更带哲学意味了!

  • 柳絮晗烟的头像
    柳絮晗烟 2024年7月19日 下午12:41

    年少磨墨,不耐腕力,更难凝神!如今只余些记忆在怀了!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7月19日 下午4:08

    “非人磨墨墨磨人”, 人世间的辩证法。

  • 霁月的头像
    霁月 2024年7月21日 上午9:50

    确实如此。能够让人心气静下来。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