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最北部、距喀纳斯湖七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被白桦林、雪山和河流环抱的古老村落,叫做禾木村,它是我国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远和最大的村庄,以蒙古族图瓦人和哈萨克族为主,总人口不到2000人,其中蒙古族图瓦人有1400多人。这里的图瓦人保持着最完整的图瓦人民族传统,他们的木屋散布在山地草原的平地上。
对禾木的向往,源于对那些神奇小木屋的喜爱,和对图瓦人习俗的好奇。那悠扬的“苏尔”(一种图瓦人独特的乐器)曲,那神奇的“呼麦”(一种奇特的喉音唱法),那图瓦姑娘载歌载舞的风采,那图瓦汉子策马扬鞭的雄姿,那个令人心旷神怡的童话世界……然而,到了禾木,有些失望。尖顶小木屋虽犹在,却都被搞成了餐馆和民宿,在这里经营的大多是汉人。那些原住民,那些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图瓦人,却不见了踪迹,据说迁移到了一个环境更好、更适合居住的地方。
在内地,夏天已然来临。据介绍说禾木无夏,是避暑胜地。出行前更有温馨提示,说要带薄羽绒服,或者至少带冲锋衣。幸亏没有上当,我只带了件薄的羊毛开衫。要不是去雪山,这件衣服也没有机会派上用场。
在我的想象中,禾木,应该是个清凉、静谧的小村子,然而,到了那才知道,这个村子有多火爆。除了人还是人,让人疑似还在内地,那般的燥热、嘈杂。家家户户的餐馆都充满了烟火气、牛羊肉的香味,还夹杂着浓烈的洋葱味。一群群山鹰不时在头顶盘旋、俯冲,它们定然是闻着肉香而来的。
我们在村里逗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一顿中餐。不管怎地,还是顶着烈日在村里走了一遭。其中禾木桥是必打卡之地。这是一座非常有当地特色的全木制桥,桥头有一座高大的原木牌坊,上部还有同样的原木组成的“禾木”两个大字。桥下流淌的是清澈灵动的禾木河。河的这边,大大小小的小木屋疏密有致,星罗棋布;河对岸的一大片葱郁的白桦林,像是一列戒备森严的卫兵,常年护佑着禾木村。然而,没有了图瓦人的禾木村,终究缺少了一点什么,或许,是灵魂吧。
好在还有吉克普林,这是毗邻禾木村的大型滑雪场,为中国滑雪场之最。由于该滑雪场的建成,近两年禾木的冬天也变得热闹起来。而我们要去的是雪道的制高点——2800米的云霄峰。那是一段漫长的盘山旅程,也是激动人心的旅程。
在村口换了区间车上行,和邻座的张莹聊了一路。她来自安徽,是此行的领队。虽比我小了二十岁,却是业内的精英人士。聊起她的一位好友六进西藏,最后一次没能回来,他的家人几年都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我说,虽然英年早逝让人痛惜,然而,他六赴西藏,说明他对那里有着非同一般的情结,他把自己永远地留在热爱的土地上,应该是死而无憾的。活着的人不要过于伤悲,应该为他祈福,让他走得安心。听了这话,张莹说:你说的太好了。我要把你的话转告给他的亲人。我和她加了微信。她说认识我她很高兴,她喜欢看我的笑容,听我说话。
旅行,本身就是让自己卸下包袱、解开心结的一种方式啊。在旅行中,往往同行者的一句话,会让自己豁然开朗。
车行至半山腰开始坐两趟缆车,直达云霄峰。在缆车缓缓的上行中,举目四望。盛夏的吉克普林大草原,花团锦簇,那鲜花近得仿佛俯身便可摘取。洁白的赛道犹如玉带般蜿蜒穿行在广袤的草甸上。羊群悠闲地吃草,慢慢地行走,像蓝天上缓缓飘移的白云。山脚下的禾木村是那么遥远,那么静谧,仿佛来自世外仙境,和之前近距离的观望感受截然不同。越往上,气温越舒适,再也没有了山脚下感觉到的那种酷热。
终于抵达峰顶了!此时的云霄峰,残雪尚未完全融化,缕缕雪水顺坡而下。向西眺望,禾木大峡谷尽显眼底。这里和俄罗斯的直线距离只有30公里。峡谷两侧,山势峻秀,如同刀削斧凿般棱角分明;峡谷底部,茂密的针叶林散落在开满鲜花的大草甸上,涓涓溪流镶嵌其间。站在峰顶的我们,和天堂离得如此之近,白云仿佛触手可及。
云霄峰的南面,巨大的敖包被哈达和彩旗装饰一新,应该是不久前有过一场祭祀活动。图瓦人信仰萨满教,他们有祭敖包祈求神灵降幅的习俗。祭敖包的时节往往选在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初夏。我虽然不了解这个信仰,还是很虔诚地绕敖包转了三圈,并且转了经轮。我想,在这海拔将近3000米的高峰,神灵也同样会保佑我和我的家人的,只要我有一颗虔诚的心。张莹给我拍了几张不错的照片。
在峰顶逗留的时间有限。从“天堂”降落凡尘,又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旅程,但我并不觉得孤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5224
评论列表(31条)
当了首席,随你一游。
现在的乡镇游已完全变味了,乡镇的原居民们进城打工了,城里的商人把乡镇占领了;烟火代替了原始,铜臭代替了纯朴。很难得再享受到边塞、乡村的原汁原味了,但不只是这里,到处都一样。好在青山绿水还在,敖包经轮还在,让你留下了美美的倩影,是一次快乐的旅游。
@四格格:谢谢格格的首席美评。此时已是次日早晨,奉上早茶一杯。禾木,十多年前不是这样的,那时还是个世外桃源,现在充满太多的烟火气。我估计全国各地都是如此。
河流环抱禾木村,我国仅存图瓦人。
神奇小屋满山岗,童话世界好提神。
避暑胜地清凉处,烟火味浓嘈杂声。
禾木桥下水清澈,星罗棋布木屋分。
山势峻秀云霄峰,白云可及一手伸。
艰辛旅程不孤单,似从天堂落凡尘。
边塞风光无限好,卯酉河上写美文。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支老师美评!美诗信手拈来。[赞][赞][赞]
看你的美文,欣赏你的照片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跟随着你的描述走一回仙境,攀一回险峰。
@雨凌:谢谢雨凌老师欣赏,一趟旅行留下图片,留下文字,似乎才算没有白来。吉克普林滑雪场,的确令人震撼。若是滑雪爱好者在冬天前往,那一定更加激动人心。
蓝天映衬着, 山脚下的小木屋真有童话色彩, 比起石屋、砖屋, 木屋感觉更温馨, 有平和祥和的感觉。你的笑容很有特色让人喜欢呢, 可申请专利呢!
@轻品慢尝:谢谢轻品老师美誉。你说的“专利”让我脸红了。或许,爱笑的人更容易跟人拉近距离吧。
禾木是个很美的村庄,虽然对于原住民的撤离有些失望,然而那个村落至今还刻在我的脑海里。太迷人了。
所有的旅游景区都已经商业化了,找不到一块原汁原味的景色。
@漫言华语:华姐说的没错,现在很难找到一个原汁原味的旅游目的地。
禾木怎么会这样啊?当年可是落日炊烟,孩子和小牛打架,满村泥泞,堆着木棒子呀!万恶的资本又围剿了一处世外清净地。
@惑矣:是的呢,就最近这几年,随着滑雪场的建立,这里成了全国乃至全球滑雪爱好者的天堂。作为国家来说,一方面看中了这里的良好地理环境,也为了带动地方经济,只是,失去了原汁原味的禾木村,还是让人感到可惜。
禾木村,这个旅游似乎是走偏了。去那里,主要是体验民族风情,图瓦人都没有了,那还有民族风情?正确的做法是保留原住民,游客多了,他们也就富起来了。不过,登云霄峰,那可是个大收获,几张照片拍得很美,英姿飒爽!
@诚厚:是呀,看不到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只是看到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所以略感失望。好在在云霄峰看到了我所向往的美景,总算弥补了一些缺憾。谢谢诚厚老师夸奖。照片拍得好,那是同伴的摄影技术好。[大笑]
好喜欢相思的摄影作品,美若油画;好喜欢相思的文字,美若蓝湖碧波;好喜欢相思的精美留痕,美若青春年少。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的喜欢。那些美丽的景色,也是我所喜欢的。至于我的臭美照,那是同行者的杰作,我也好喜欢。[花][花][花]
这样有景致、有思想、有情怀的文章不多见,欣赏!
@鸣虫:谢谢鸣虫老师,你如此高度的评价给我好大的鼓励。
禾木的春夏之交也很美啊,不过,禾木的原住民到搬迁到新村去了,老村全部租给外地人做生意了。
@清河君:是呀,所以虽然景色依旧,但感觉完全不一样了,仿佛从一个内地转到了另一个内地。
以前都是摄影人千辛万苦才能到达的地方,现在都成了旅游胜地。
@陌上梦落:是的呢,现在的便捷得益于交通的发达,穿越沙漠都不是难事了。
在旅行途中,遇到谈得来的人,也是缘分,值得庆幸,祝贺啊!
@华章秋韵:是的呢,有时候,旅游的目的地并不重要,而在旅途中偶尔邂逅的人,听到的话,却会让自己怦然心动,永远难忘。
风景还没人漂亮。佩服蒋主任旅游途中总是这么精神。
@霁月:呵呵,霁月老师夸得俺飘飘然。
随着妹妹的介绍,我仿佛又游了一遍涓涓溪流的美丽山川,还有离天堂之近仿佛触手可及的美景。仅存的2000名图瓦人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三年前我们去的时候,有一个音乐团队都是图瓦人,悠扬的“苏尔”至今不明白怎么保留下来的。这次学习兼旅游收获满满,尤其是安徽朋友帮你拍的超级好照片,衣服搭配的好。
@清心:是的呢,因为这个吉克普林滑雪场才造起来两年,估计为了这个大型项目,才把原住民迁走的吧。今后再要跟图瓦人互动怕是困难了。你是幸运的。当然我此行也是收获满满。谢谢清心姐对我的穿搭的喜爱。[花][花][花]
为了看音乐团队演出,每人花了150元,有小点心招待。主持人介绍图瓦人都去了很好的地方,生活的很惬意,原来靠打猎放牧生存,现在靠旅游过着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
@清心: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如此下去,恐怕真正的图瓦人便要销声匿迹了,因为生活习俗都跟汉人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