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地名趣谈

89f870a96cfb49eaa80ab9574b83d3ec

                                                                 –

地名,大都含有地方特色、时代烙印、地域历史等反映。我们桐乡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乡的地名自然很有特色,但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许多地名正在逐渐消失,有的已名存实亡。

桐乡不是乡。它曾经是县,如今是市。因当初这里多梧桐树,每到夏天郁郁葱葱浓荫蔽地而取名于“梧桐之乡”的意思。清光绪《桐乡县志》记载:“县市在梧桐乡,古称凤鸣市,昔多梧桐,传五代时,曾有凤凰来集。”现桐乡的三个街道取名为:梧桐街道、凤鸣街道、龙翔街道就与之有关。

濮院不是院。它如今是桐乡市辖下的一个镇。濮院古名“槜李墟”,因周边遍植槜李而得名。北宋时,金兵攻陷汴京,掳去徽钦二帝。山东曲阜人濮凤在朝任著作郎、羽林军中卫和护全军右骑等职,一路护卫康王南下有功,被招为驸马。濮凤看到这里风光秀丽、民风淳厚、百姓富足,就在此安了家。后来,濮凤的后代又被册封为吏部侍郎,皇帝特赐濮氏家宅为“濮院”而得名。

晏城不是城。它如今是桐乡市乡村里一个小地名。但它曾是桐乡有名的古地名之一。春秋时期,晏城是吴越接壤的争战之地,那时吴筑了“何、晏、管、萱”四城抗越。这就是晏城地名的来历。它曾经称城,后来称过乡,现在并来撤去,就剩一个历史留存下来的地名了。

桐乡的河道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有河、湖、浜、溇、池、港、荡、漾等水域名。凡有水的地方,大多有桥,所以我们这里的地名大多与水、桥有关。比如:我们老家在长山河畔,河上的石桥,以前叫“长生桥”。后来长山河开挖拓宽后,河上建造了宽阔的水泥大桥,因我们这个大队叫“长新大队”,所以现在的行政村就叫“长新村”那桥就改成了“长新桥”。

就拿我们长新村来说吧!在长山河上除了长新桥,还有西章村桥、小里桥、冯家木桥三座桥。这桥名也就是自然村的村名,现在叫“村民小组”名。其他支流的小河上有笏板桥、姚家石桥、沈家石桥、油车桥、太平桥、东木桥等,同样都是长新村里的自然村名。

长新村其他与水有关的自然村名大多与“浜”有关:如:绣花浜、踏断浜、魏家浜、范家浜、姚家浜、里浜、东浜等。这些村子里都有通向大小河流的浜。什么样的水域叫“浜”呢?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方〉小河:河~。可按照我们这里的事实理解:“浜”不管它的长短大小,都是一头连通河流,一头是不通的,不通的那头就叫“浜底头”。如外地陌生的船只误入浜里,就没有别的水路可行,只得原路返回。浜有长、有短,为了方便,大多数浜上有小木桥或小石桥。解放后,浜里面建有灌溉机埠的,外面一定还建有石坝桥。

这些浜名大多以村中的姓氏命名,如:姚家浜,村里必定是姚姓居多,也有的全村就一个姓。除此之外,有的以方位词命名,如:东浜,顾名思义,浜在村东;有的以浜的形状命名,如:马头浜,那浜弯来曲去形似马头状;还有的以民间传说故事命名,如:崇福仙女浜、屠甸火炉浜等。仙女浜传说古代村中有一小孩,在浜边巧遇两老者——两仙人在下棋。他看完一局棋后回家,突然发现村里居然没有一个认识的人,经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个村里数百年前曾经走失一小孩。听到这里,这小孩便洒泪离去。于是村里人便叫这浜为“仙人浜”。小村就以此为名了。

我们这里除这些村庄名以外,还有村子里房前屋后或田野里田、地的名称也大多与水有关,房前屋后或田野里呈圆形的池塘都称作“鱼池”,如:大鱼池、小鱼池、眼镜鱼池、荷花鱼池等;比河、浜狭小,呈长形、弯曲,两头都不通河流的,我们称其为“溇”,如:四转溇、蒲鞋溇、长溇、溇上、官溇等。“溇”字在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里除了“溇水,水名,在河南”外,什么注释也没有。我觉得以后汉语言学家们修订《现代汉语词典》时,应该给“浜”和“溇”字各补加一个解释。因为据我所知江苏、浙江两省农村与“浜”和“溇”字有关的地名不计其数。

我们村原来有一块地,大概有二、三十亩,叫“荷花圈”,因为这么大的一块地被一条特别长的溇环绕着,人们到这地里干活,只能通过北边的一条小路进出。那溇水清澈,如一条长长的玉带镶嵌在肥沃的土地上。小时候听长辈们说,我们生产队的土地上曾经有72只溇呢。

如今,遗憾的是长山河里的水仍在长新桥、西章村桥、小里桥、冯家木桥等桥下日夜不停地流淌着,只是冯家木桥早已变成了水泥大桥。可我们长新村其他的桥、浜、池、溇正在征地拆迁中逐渐消失。但我深信水乡那美好的家园、有趣的特色地名将会永远铭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也将会永远载入桐乡的地名史册,一代代传承下去。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4362

(7)
华章秋韵的头像华章秋韵
上一篇 2024年6月30日 下午4:34
下一篇 2024年7月1日 上午7: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4条)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4年6月30日 下午10:03

    章老师不愧为史志工作者,把桐乡讲得头头是道啊。这么一读,真的加深了对桐乡的了解。不瞒你说,原来我对桐乡印象只有两个:长榨菜的地方,还有蚕丝被也出名。现在才知道:桐乡不是乡,濮院不是院,晏城不是城。梧桐树不少,凤凰飞来过,厉害!

    • 华章秋韵的头像
      华章秋韵 2024年7月1日 上午10:28

      @晓舟同志桐乡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除了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外,还有蚕桑、菊花、榨菜、烟片等经济作物。曾经乡下家家户户养蚕,种菊花、榨菜,晏城的大头菜非常有名。如今城镇化建设使桐乡的这些特色产业渐行渐远。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4年7月1日 上午5:08

    娓娓道来,水乡地名,静水流深,情深意长。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7月1日 上午6:54

    桐乡不是乡,濮院不是院,晏城不是城,的确很有意思。水乡的地名一看就知道跟水有关,比如兰溪,一个溪字就让人知道城里有一条溪水(兰江)。而村镇名不是“渠”、就是“埠”,或是“桥”、“塘”,很有水乡特色。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4年7月1日 上午8:00

    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真有研究,非常有趣的地名谈!

  • 柳絮晗烟的头像
    柳絮晗烟 2024年7月1日 上午10:31

    丰盈的记叙,难能可贵!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4年7月1日 上午10:44

    水乡地名多趣谈,小桥流水风物长。
    桐乡河道星棋布,与水与桥紧相关。
    鱼米之乡丝绸府,百花地面美名扬。
    养蚕种桑人勤忙,榨菜香飘传四方。
    更爱家乡美如画,特色产业也风光。
    如数家珍谱华章,情深爱厚意深长。

    • 华章秋韵的头像
      华章秋韵 2024年7月2日 上午11:31

      @阳光笙箫支剑笙感谢教授赐美评!桐乡乌镇还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址、濮院古镇还是中国最大羊衫市场,不用说古镇,这里的乡村也似诗如画,美不胜收。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7月1日 下午3:01

    桐乡不是乡,濮院不是院,晏城不是城……背后有历史有文化有掌故, 水乡的很多地名有水、有人、有故事, 地名就是民族史!

  • 周修高的头像
    淡墨 2024年7月1日 下午7:14

    章老师的水乡趣谈,读后感到确实有趣,对“桐乡不是乡,濮院不是院,晏城不是城。”的解说,使人印象深刻,历史的演变,地名须去考证,现实的改革,地名也在整合,若不是史志研究者,很难叙写得这么悠雅且浅显,不赞不行。

    • 华章秋韵的头像
      华章秋韵 2024年7月2日 上午11:44

      @淡墨感谢您的如此全面透彻的美评!现在各地都在开展镇志、村史的编写工作。关于地名的考证、研究也是其中重要内容。

  • 清河君的头像
    清河君 2024年7月2日 下午4:20

    曾经去过乌镇,所在地是桐乡市,广东人孤陋寡闻,没有听说过这么个市啊?看了您这篇文章,方知晓桐乡不是乡的缘由。

    • 华章秋韵的头像
      华章秋韵 2024年7月4日 上午9:09

      @清河君谢谢!桐乡在在苏州、杭州之间,历史悠久,境内有罗家角等古文化遗址;还有茅盾等不少文化名人。

  • 含羞荷的头像
    含羞荷 2024年7月2日 下午5:39

    桐乡,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民间故事。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4年7月6日 上午5:36

    好喜欢桐乡的小桥流水,你的文字如水汩汩流淌,好灵动,好温润,直入人心。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4年7月8日 下午1:13

    你们桐乡是名符其实的水乡,对水道的称呼那么多,分得那么细,比如溇,我是从没听说过,浜,只知道沙家浜。我也对地名感兴趣,城市的地名除了典故外,将它们排列起来,就是一幅城市地形图,这对城市的考古是非常有帮助的。桐乡既曾经引过凤凰,不妨现在再种梧桐树,引得凤凰再栖来。

    • 华章秋韵的头像
      华章秋韵 2024年7月9日 下午4:08

      @四格格感谢您的美评!桐乡市有梧桐街道、凤鸣街道,向内还有多条街道、道路两边都栽种着梧桐树,其中还有乡村公路“十里梧桐”。夏日里梧桐树遮天蔽日,走在街道两边非常凉快。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