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故事(一)水井

2024062602183759

离开多年以后,故乡的水井偶尔会出现在我的梦中,石头砌成的井围上长满了绿色的青苔,井水湛清,井下的泉眼咕嘟咕嘟地冒着水花,在冰天雪地的寒冬蒸腾着淡淡的白雾在井的上空缭绕,那雾气像一块纱布在晨风晚照中翩翩起舞,装饰了我童年的梦。几十户人家共用一个水井。一个小镇有多少眼井我不知道,在那个没有自来水的年头,井是唯一的生活用水来源。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吃井水的小镇长大。无论多么干旱的年头,井水不会干涸,地下泉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根扁担,两只水桶,就是挑水的工具。我偶尔也挑水。我记得我十来岁的时候,挑过一次。有一天家里人都出去了,父亲生病了,家里水缸见了底,我拿起扁担和水桶。扁担两边的铁钩太长,挂上水桶超过了我的身高,我把铁链子在木扁担的两端各绕一圈,缩短了它的长度。到了井边又不会打水,我看见大人把水桶挂在扁担钩上用力一晃,就提上来一桶水。而我把桶放在水面上,晃了几下,它不下沉,老是飘在水面上,桶里只有很少的一点水。这时候来了一个大人,他帮我打满两桶水。我试着挑了一下,太沉,没挑起来。我又把两只桶里的水各倒掉一半,就这样挑了两个半桶水回到家。

在古代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中时而也能看到写井的句子。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以写边塞诗著名的王昌龄写起井来似乎多了几分柔情。昨夜春风吹开了井边桃花,未央宫前明月高挂,这意境很有画面感,原来井边也有风景,还是这样的妙不可言。还有一句“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也写的很美,秋叶梧桐,夜来寒霜也围绕着井,他见过的井台美景,我没见过。我只记得有一朵蒲公英花摇曳在井壁的石头缝中,金灿灿的小花在我漫长的乡愁中绽开婴儿般的纯净笑脸,让我一次又一次怀念那口井。

还有一次,我看见井里有一只青蛙,时而在井水中游来游去,时而爬上井壁,呱呱地叫着。我想,大概是下暴雨,河水猛涨,把它冲了出来,它顺势而为,游到井里。井底之蛙的成语大概就是这么来的。用它来形容人的没见识,目光狭窄,只看见巴掌大的一片天。其实,青蛙在河里早已见过广阔的天地,浩瀚的河流。机遇把它带进了井里,它是勉从水井暂栖身,等待再一次下大雨它又回到大河的广袤空间。老家还有一种说法,井里的蛤蟆酱里的蛆,这些是可以容忍的。人们不会因为井里有一只蛤蟆而嫌脏,不取水,反而会兴趣盎然地观看那只青蛙,然后高高兴兴地挑水回家。

陆游写的《古井》中有“道傍有古井,久废无与汲。邻里共浚之,寒泉稍来集”。这是说,一眼水井久废不用,水就会枯竭,没水可汲。如果经常使用,就会常用常新,井水也会源源不断。

井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井也成了故乡的代名词,飘泊在外叫背井离乡,我在离开多年以后又回到小镇,水井没有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我还心存侥幸地去看那口熟悉的井,以为它或许还在。它曾经照见我稚嫩的童年的脸,如今再看看我的满面沧桑。我凭记忆在井的位置转来转去,怎么一点痕迹也没有,我记错了吗?一个老人走过来好生奇怪我在那儿徘徊,你找什么?我说,井哪去了?他笑,早就没有了,填上了。那应该是上溯到几百年,或者更遥远的一口井,有人居住它就在,怎么说没就没了,而且消失的干干净净。我站在井的原址沉吟多时,其实是在凭吊它,它滋养过我的生命,也为许许多多的生命作贡献,那喷涌的泉如今被砖石泥土压在地下,它沉默了,它会疼痛,会呜咽吗?那清亮亮的井水明明还在我的记忆中喷涌,而走近它竟然踪迹皆无。

古井也有悲伤的记忆,我记得那些年,曾经有过两个人跳井。一个男的,大概只有十六,七岁的样子,不知道他犯了什么错,他爸打他,他爸拿一根木棒一路追赶,他在前面跑,跑到井边,一冲动跳了下去。他爸追到井边傻眼了,看着在水里挣扎的儿子,立刻喊人来救,捞出来时那儿子还要跳,他老爸扑通一声给他跪下了,一边说:祖宗,我再也不打你了。

另一个跳井的女人就没有他那么幸运,那女人是农村户口,找了个吃商品粮的对象。那年头农业户和工业户是两个阶层。农业户找个工业户的对象就是高攀了。听大人说,那媳妇长得漂亮,穿得时髦。老公在粮库上班,每月开工资都给她,她可以买好看的衣服打扮自己。但是他老公却其貌不扬,个子矮,相貌显得猥琐,他也因此自卑,对老婆不放心。他上班的单位离家不太远,都在小镇上,几百米的距离。说不上什么时候他突然回家查岗,看看老婆在不在家,不在家就要交代去了什么地方,交代不清楚就大打出手,他老婆终于忍无可忍跳井了,她是头朝下跳的,捞上来已经没了气息。

有人跳井后,井水不能继续吃了,需要淘井,把井水全倒掉,换新水,每家每户交一毛钱,雇人淘井,据说还要用一个麻袋之类的东西把泉眼堵上,然后快速把井水淘干,再放出清清的泉水来。

井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伴随我们的祖先生活了几千年,如今绝大多数城乡都在用自来水,吃井水已经退居到贫困山区,或者通自来水难度大的地方。但是,水井仍是我挥之不去的记忆,那盛满清凌凌的泉水的一口井,永远是温馨的画面浮现在脑海中,它春风般扑面而来,甘甜的滋味通过我的口腔流进肠胃,继而润泽全身,即使生命走向衰老,有它的滋养我仍然能感觉精力像一路丢失的碎片,正在悄悄地聚拢复盘,走近水井,我还是一个挑着水桶的小姑娘,悠哉悠哉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无忧无虑无烦恼。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4071

(4)
雨凌的头像雨凌
上一篇 2024年6月26日 上午9:21
下一篇 2024年6月27日 下午5: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4条)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4年6月26日 上午11:18

    好美的散文作品,水井的回忆与感念,弥散文脉与情思的深沉韵致,直入人心。

    • 雨凌的头像
      雨凌 2024年6月26日 下午6:43

      @锦瑟黎燕人到晚年回忆是乐趣,往事历历在目,品味再三,咂出些酸甜苦辣咸。夏安。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4年6月26日 上午11:30

    非常奈读的文章,一口水井,在儿时的记忆中,有无尽的美好,也有不忍言说的悲凉,反映出了历史变迁和人世沧桑。欣赏!

    • 雨凌的头像
      雨凌 2024年6月26日 下午6:46

      @鸣虫回眸来时路,品味生活的苦辣酸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谢谢留评。

  • 漫言华语的头像
    漫言华语 2024年6月26日 下午8:22

    不好意思,我读书少。为“井”追根溯源树碑立传的散文我还是第一次读到,写得真好,不愧为专业作家。拜读欣赏!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6月26日 下午11:47

    雨凌老师的这篇散文我太有共鸣了,因为我小时候也是吃井水长大。我们家附近就有一口井,冬天的井水是温热的,夏天则是冰凉的。井碧缝隙里长着蕨类,水里竟然还有很小的鱼游来游去!我也曾用塑料桶汲水,这门技巧花了很久才学会。我不用肩挑,而是手提,所以两手就是这样练得粗粗的,不好看。现在,那口井也已经不复存在了。[难过]

    • 雨凌的头像
      雨凌 2024年6月27日 下午12:56

      @难诉相思谢谢点评,我们都是吃井水长大的,深度共鸣。水井在回眸童年生活总是绕不过的温馨。

  • 一池烟雨的头像
    一池烟雨 2024年6月27日 上午9:21

    虽已背井离乡,养育之恩,念念不忘。家乡,成长的起点,成熟的期望。回味过往,感人肺腑,心灵激荡。

    • 雨凌的头像
      雨凌 2024年6月27日 下午1:02

      @一池烟雨年少不知故乡美,老来才懂乡愁长。一路跌跌撞撞走过万水千山,回眸生命的诞生地,竟然感觉那般美丽。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6月27日 上午11:05

    你写的井,包罗万象。你的文字也勾起我童年的记忆, 那时我家虽已用上了自来水, 但院子里也有一口井,井水也是汩汩,成为用水的补充。井水是恒温的, 冬暖夏凉, 冬天自来水很冷,就打井水洗菜淘米洗衣服。夏天一到,井就成了公用的冷藏室, 家家户户买了瓜果, 都用网兜兜住吊在井水里,那是那时的冷饮。

    • 雨凌的头像
      雨凌 2024年6月27日 下午1:12

      @轻品慢尝感谢点评留香,你家院子里的那口井在你童年的岁月里,一定带给你许多温馨。你的讲述也让我想起,夏天,用篮子把西瓜吊在井水里镇凉,吃起来,又甜又凉又爽口。

  • 清河君的头像
    清河君 2024年6月28日 下午3:55

    我们都是吃井水长大的,现在不要说小镇,就是乡村都看不到水井了。谢谢您的美文,把我们带回遥远的回忆。[花][花][花]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