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我虚岁7岁,妹妹虚岁5岁,叔叔家的两个女儿也分别是7岁和5岁。
这年开春后,生产队的农活逐渐忙起来了。父母和叔叔、婶子商量,他们到生产队下地干活不再带我们去了,一来生产队长不给带着孩子的社员派累活、重活,挣不了高工分;二来我们几个孩子整天跟着到地里,风吹日晒雨淋的, 比大人还遭罪。于是,一天早饭后,两屋的大人们把我们兄妹四人召集到跟前,郑重其事地嘱咐说:
“看好家,渴了喝水,饿了吃饽饽,不许到院外面去疯跑!”
“千万记住,外面时不时有疯子路过,还有放迷糊药的(拐小孩的),可不能出去啊!”
“你是小男子汉了,又是最大的,一定照看好几个妹妹,不许打架!”
这最后一句是专门嘱咐我的。
打那儿以后,每日里父母和叔叔、婶子下地干活挣工分去了,不算太大的宅院里,便成了我们兄妹四人的天下。我们过家家、捉迷藏、讲故事、玩打仗,玩得不亦乐乎。当然也时常在玩耍中把妹妹逗哭,但不用哄,不用劝,只一会儿便又在哭泣中忘情地玩耍起来。
在那段无忧无虑、快乐无比的日子里,有两次惹祸的经历至今难忘。
一次是在初夏时发生的,那时枣树已长满了叶子,还没有长出香香的枣花。那是在叔叔家屋里,我坐在窗台上给几个妹妹讲孟姜女的故事。正讲着,两个小妹妹吵了起来。当时,我想起了村干部开社员大会时,用手指敲话筒提醒人们注意的样子,便想敲响什么来提醒两个吵闹的妹妹。敲敲坐着的窗台,没有声音。敲敲墙,还是没声音。我又试着敲背后的窗子,不想这次发出了很响的声音,而且那声音很特别,“嘭、嘭、嘭”,极像村街上游行时敲的鼓声。
那是敲在窗户纸上的声音。糊在窗棂上的纸,绷得紧紧的,正像那鼓面,所以敲起来便发出鼓一样的声响。我像发现了新大陆,转过身,用手指敲了起来:“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真的打出了鼓点的节奏。这声音一下子吸引了三个妹妹。大妹妹也上了窗台,和我站直了身子敲;两个吵闹的小妹妹也停止了吵闹,趴在窗台上敲。我先示范,然后让她们跟我的节奏一起敲。
就这样,我们在嬉笑中,不停地敲着,直到被下工回来的叔叔、婶子大声喝止,我们才慌忙停下。再看那窗户——原来严严实实的窗户,已经被我们敲成了“筛子底”。
问清了缘由,母亲把我好一顿斥责,然后给了我一毛钱,让我在村里的合作社买回了四张毛边窗户纸交到了婶子手中……
另一次发生在秋末,正是生产队种麦的时候。那时我的父亲刚刚外出两天,他跟随大队组织的河工队到外地挖河去了。临走时,父亲给我们担了满满一水缸的水。那时候没有自来水,人们吃水都要到深深的水井里提水,再担回家贮进大水缸。
那天,依然是我们兄妹四人在宅院里玩耍。我的妹妹口渴要喝水,便回到我们屋里舀水喝。叔叔家的二妹也跟着进了屋,她进屋后从地上拿起了母亲洗衣服用的一大块肥皂,在水盆里沾点水说要洗手,在与我的妹妹争抢喝水时,手里的那块肥皂掉进了水缸。在我妹妹大叫声中,我跑回屋,却无能为力——那么大的水缸,满满的一缸水,无论如何也捞不出那肥皂。
看着那满满一缸再也不能饮用的水,我哭了。我哭,不是害怕挨打,因为我知道母亲是不会打我的。我是因为自责,自责没能看好妹妹,以至于闯下如此祸端;自责因疏忽而废了一缸水,从而给母亲增加了生活的负担。我自己太小,不能担水,而母亲担水需求人从深深的井里先把水提上来,再费力地担回家。这一缸水,母亲得花费多大的气力啊!
直到母亲下工回来,我还在流泪。听我说清了原委,母亲拍拍我的头,说:“哭鼻子有用吗?大小伙子了,不能那么爱哭!先用你婶子家的水做饭,吃了饭咱们再去担!”正说着,院子里传来了叔叔家二妹的哭声。原来,叔叔、婶子也已经清楚二妹惹了祸,是叔叔踢了二妹一脚。就听叔叔嚷道:“嫂子,你先把缸里的水清出来吧,我去担水!”
我家盛五挑水的大缸,叔叔给担了两挑,剩下的,都是我陪着母亲担回家的……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4008
评论列表(34条)
两次惹祸,一生铭记,泪水中自有甜蜜温馨。
@祁俊清:感谢祁老师美评,祝好!
这两次小小的祸,在现在看来,这根本算不上是祸,只是那时糊窗的纸得花钱去买,弄脏了的水得花力去挑,就显得尤其珍贵,所以才感觉是闯了祸。而且那时的你也只是个小不点,就会为增加了父母的负担而深深自责,可见你从小就非常懂得男子汉要有担当。
@四格格:感谢您精到美评!祝好!
好文!学习了!
@雪花漫舞:感谢!祝好!
看了肥皂掉到水缸里的往事,很是心酸。苦难是最好的学校,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配享受这世间的幸福。看到一块肥皂滑到大水缸底,心痛肥皂和满缸水的自责,今天无忧无虑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是永远无法体会的。这样的故事应该经常讲给后代听,让大家学会珍惜。
@周旭才:所言极是!感谢周总精到美评,祝好!
成长的烦恼,惹祸也不少。
捅破窗户纸,水缸弄浑了。
只是不小心,乐趣记心头。
两次小小祸,回忆乐蹈蹈。
犯错能自责,童心金光耀。
男儿敢担当,长大成才了。
@阳光笙箫支剑笙:感谢支老师美评,祝好!
这样的闯祸,无伤大雅,暖意融融的情与爱,在字里行间星光闪烁。生动抒写,声情并茂,一幅幅画面,扑面而来。
@锦瑟黎燕:老师的美评,总是鼓励有加,非常感谢!敬祝夏安!
有兄妹四人为伴的童年,好热闹,即使惹了祸, 那祸也不是祸, 是无穷的趣味。
@轻品慢尝:是啊,儿时尽管贫穷,但无忧无虑,有时偶犯小错,父母也会包容。所以,现在忆起,留在脑海中的都是美好!感谢刘老师美评,祝好!
两次事不算太大,感觉到亲属之间的亲情。美过法律规定,有小孩的家庭必须有大人,没有就是违法。还是有道理的。男孩有时是很危险的。祝好了。
@杨自记:感谢杨兄美评,祝好!
《为三姑治病》、《两次惹祸》读罢,感慨万千。不堪回首的年代,五味俱全,也是成长的门槛。童年的经磨历练,正是今日智能双全的基点。
@一池烟雨:是啊,那个年代的确不堪回首。感谢您的美评,祝好!
好文笔,好故事,童年的小小失误,晚年的温馨记忆,
@雨凌:感谢您的美评鼓励,祝好!
老师的记忆真好,故事讲的生动有趣。
@含羞荷:谢谢美评,祝好!
那时候的一缸水可是家里不能或缺的必需品。七零年妈妈调回老家村里工作了两年,每天走六里地去挑水,真是一滴都舍不得浪费。
@惑矣:所言极是!那时候饮水完全靠从深井里提,肩挑回家,太不容易。感谢您美评,祝好!
窗户纸是你的错,至于肥皂掉水缸里真不是你的责任。
说起挑水我记忆里留下的都是苦水。你在故事没有说明白挑水路途远近,井水的深度。路途远挑水会很辛苦,那里面的苦我是深有体会。井水深,打水很费劲,我也有过痛苦的记忆,前面我在几篇文章里都有过描写。
如果能加上这些情节,我觉得会更感人。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不对请别介意。
@地质之花:感谢您的美评,所言极是,那个年代吃水太不容易。祝好!
您写的童年时的两次惹祸,看似事小,但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那可不得了,最担心的就是大人的责骂。在这点上,您的母亲真心做得不错,对你们教育得法。那个年代奉行“棍棒教育”,但你父母没有。
@难诉相思:感谢美评,祝好!
儿时的两个小小的惹,鸣虫老师一生铭记,可见从小就有自律和担当精神。其实,与日复一日照顾妹妹们的大功相比,这两个无心的小过,完全算不了什么。我们这儿有句老话,叫从小看看,到老一半。意思是,从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将来成长的高度。点个大赞!
@诚厚:迟复为歉!感谢诚厚老师美评夸奖,惭愧!
两件事,看起来都不大。但在那个年代,那样的年龄,这样的事也不算小。肥皂污染了一缸水,这让你哭了,这显示了你从小就有爱心和担当。
@邯郸常跃进:感谢常老师美评鼓励,祝好!
我感觉这倒不是“惹祸”,只是小时候的我们都是这么顽皮吧。[咧嘴笑][咧嘴笑]
@陌上梦落:感谢您的美评,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