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哥,此时此刻我在想,那片丘陵起伏、树木繁茂、河流潺潺的黑土地。还有那湛蓝的天空,纯净的白云,一定在你异乡的梦中无数次的萦绕过。家里老房子东头的大柳树在你回忆往事的时候,也会一次又一次地向你招手,甩动它柔嫩的枝条,挥舞它油绿的叶子。清澈见底的小河微波细浪、深情款款地期盼着你的归来。你一定听见了、看见了故乡热土的期待。于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你坚定地重复着:回去、回老家,那里的山水多好啊!
现在,你就靠在我的身边,沉默着,永远的沉默着。一只精致的骨灰盒承载着你最后的遗愿——回故乡。骨灰盒是精心挑选的,它象征着你戎马起始的诗书笔墨相伴的一生。骨灰盒是双层套装,外层顶部雕刻着一本打开的书,上面写着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送友人》:
靑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此去,萧萧班马鸣。
你的确是一个游子。在解放战争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一个15岁的少年,跟着参加了地下党的老师走上了革命道路。晚年,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你躺在了病床上,我才有机会问你;
“那时候,你懂得什么是革命吗?”
你说,“我一个小孩,老师给我们讲参加革命的道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我们就跟着走了”。
“看过什么宣传革命的进步书籍和传单吗?”我的问题是从影视剧里来的。
“看过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你说。艾思奇我知道一点,他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大众哲学》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全班都去了吗”?我问。
“没有,有的家里不让去”。
“那么,你是偷着跑出去的”。我问,因为那时我们家虽然算不上富裕,但是有房产出租,祖父做生意,应该不在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的劳苦大众阶层,翻身求解放的心情也未必那么迫切。
你说:“不是,我回家里问了,家里是爷爷说了算。没反对,也没说同意。当然我很坚决,就走了”。
那个年代,我们家就订了报纸,爷爷、奶奶都有文化,革命是什么,对于他们应该不会陌生。他们没说同意,是因为知道走进抛头洒血的战场意味着什么。他们没有反对,肯定是憧憬过革命成功后建立新中国的美好前景。打江山有自己孙子的一份功劳,在祖父、祖母的心里肯定也是一份骄傲。大哥离休以后享受正局级待遇,薪水丰厚。有一次我对他说,你走对了,他笑了。
但是,这一走就是千里万里的征途,生死未卜。三年解放战争,从东北打到海南岛,许多大的战役他都参加了。全国解放了,他却迟迟未归,几年以后才回到家乡看一看。在家里爷爷、奶奶和父母望穿双眼的期盼中,他终于回来了。据说,当时爷爷、奶奶老泪纵横,失声痛哭,曾以为他们的长孙已经战死疆场了。没想到子弹真是长眼睛,我的大哥毫发未伤,健健康康地回来了。在当时的革命队伍里,绝大部分是没有文化的贫苦出身,他参加革命前念了七、八年书,算是知识分子,一手拿笔一手拿枪,小小年纪就成了战地记者。
他在烽火硝烟中舞文弄墨。都写了些什么,我从来没问过。总之,那一定是战地通讯、报道,写给新华社的稿件。多年以后,在他临近离休时,我看到了他拿着一本红色封面的荣誉证书爱不释手,我展开看,那是时任国务院总理亲笔签名的,由新华社颁发的,从事新闻工作四十年荣誉证书。由此推算,他给新华社写稿就是在他参加革命以后的几年里,至少是在20岁之前,因为过了20岁到60岁离休,就不够40年了。当然,那时的革命队伍也一定给予了他很多培养和鼓励,使他能迅速成长。解放后他从事的都是与笔墨有关的工作,在新华社,中央电台当记者、也曾几度从政,直到离休。
我和大哥年龄相差二十多岁,心理上是两代人。印象中他就是一个少小离家参加革命,之后在新华社当记者,给家里寄钱、寄信、寄照片、寄粮票,就是看不见人影。由于极少见面,彼此隔阂,倾心交谈的机会不多,我在20岁之前只见过他一次。直到他躺在了病床上,我陪护身边,我们才有机会拉家常。我会提一些很古怪的问题,因为他是一名老记者,我的提问必须尖刻才过瘾。我问:
“刚参加革命都干吗”?
“跟着队伍行军”。
“累吗?有没有印象最深的”
“一连走了好几天,饿得实在走不动了,有人给了一把苞米,吃了,有劲了”。
“苞米是生的,还是熟的”。
“炒熟的”。
“第一次拿枪上战场是什么感觉?”
他和我讲起第一次拿枪。他是小孩,没上战场,在后方,后方离前方并不远,枪炮声,厮杀声震耳欲聋。打了一阵子,天色暗下来了,两个战士押着一队俘虏走了过来,走到他面前说,这13个俘虏你看着。说着,扔过来一把长枪,转身就走。他接过长枪,像老兵一样背起来,双腿却在暗暗发抖,一个不知道如何拉枪栓,上子弹的毛孩子,面对13个国民党兵,他的恐惧可想而知。而且这些人看上去年龄都比他大,个头比他高,有几个胡子拉碴的,有30多岁的样子。他说,那一夜,特别的漫长,他不敢打瞌睡,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死死的盯着那些国民党兵。那只长枪,他一会儿背在肩上,一会儿端在手中,不让敌人看出破绽。
13个俘虏也许是连日行军打仗,太疲倦了,他们互相依偎在一间四处漏风的破民房墙角,酣甜入梦。他说,多年以后,他回忆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我当初真没想到,他们能那么老实,一点反抗、逃跑的举动都没有,而我是准备以死相拼的”。东方渐渐的发白了,只有零零星星的枪声,战斗要结束了。这漫长的一夜,给他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听了这一段故事,我想,那些国民党兵当了俘虏是不是像回到了家里,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终于可以不打仗了,命保住了,放心睡吧。
“遇到过危险吗?比如,死亡就在眼前。”我问。
“多去了,活过来是九死一生。有一次,飞机轰炸,班长喊,卧倒,身边的一位有经验的战友告诉我,蹲下,面积小。于是我蹲下来,飞机扫射过后,就在我的脚边有一个子弹打出的坑,身边又有几位战友牺牲了。”原来,有时候活下来只是因为选择了不同的姿势。
“打死了多少敌人?”我问。在影视剧中的战争场面,我看见有的战士一边开枪,一边数着消灭了多少个敌人。
你哈哈大笑,“那都是编的,你也信”。也是啊,那是残酷的战争啊,尸骨遍野、血流成河。不是做游戏、过家家,可以一边开枪,一边数一、二、三,
大哥,家乡其实距离你离休后居住的城市并不遥远,600公里的路程,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大半天即可到达。是少小离家,没有太多的情感牵扯;还是近乡情更却,总有生命深处的丝缕和这片黑土地息息相关。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管我如何追问,再也听不到你的回答。我带着你踏上了回故乡的路,车上了高速一路飞奔。车窗打开了,你可以放宽视野,尽情欣赏回乡路上的山水风光,闻一闻秋风里田野送来五谷的芬芳;听一听山中的鸟鸣、河里的蛙声,望一眼红黄绿掺杂的秋色斑斓的群山。这山、这水、这草、这石,在你童年的记忆中或许早已飘渺成一团云雾,15年的故土家园,和你之后近70年走南闯北的漫长岁月相比何其短暂,你曾经选择离开它,走近战火硝烟中,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当生命画了一个弧形后,你终于回来了,却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这应该叫落叶归根吗?
晚年,你每天早起跑步一小时,剩余的大部分时间沉醉于诗书笔墨中,书房里琳琅满目的古今中外名著被你翻了一遍又一遍。业余书法是你每天的作业;几十盆花是你每天的消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几种花绽放。唯一的儿子在美国,嫂子早逝。孤身一人和换来换去的保姆,守着100多平的房子。我后来听你说,有一个保姆骗你的钱,骗了一次又一次。你说服教育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搞歪门邪道,要靠自己的双手劳动付出,挣干净钱,花起来心里踏实,你年纪不算大,要走正道,你试图拯救那个滑向罪恶的灵魂,你长叹一声,人怎么能这样,看上去挺和善的。
或许一个空巢老人的生活是孤寂的,但是我多次打电话说去看你,你都说;不用来,我挺好的。每次看见你,都能感觉你的充实和坚毅,那是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人所具有的特质。你的电话铃声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我从未在别人的电话里听到的。那是你一生坚定不移的信仰。
每一株草的吐绿;每一朵花的绽放都能给你带来生活的情趣和快乐,那些花草日夜陪伴着你,你们也会有情感上的牵连吗?那一天,你溘然长逝,我们料理完后事回到你居住多年的家里,正对着空荡荡的房间黯然神伤。保姆突然大声说,你看那花,循声望去,那几日绽放正盛的娇艳的香水百合低下了头,在花团的下面,应该说是脖子的地方软软的,耷拉下来,而就在昨天它还是坚挺的。谁说草木无情啊,它分明是在默哀,向和它相伴几十年的主人告别。花犹如此,人何以堪。
车下了高速公路,开上了乡镇柏油路,故乡越来越近了。大哥,这里对于你肯定是陌生的,别说近70年,就是我离开了40年也找不到从前的影子。眼前是陌生的小镇,没有了从前的茅草屋,水井。路宽了,路两边有许多簇新的楼房,店铺。来来往往的行人,没有一张熟悉的面孔。童年记忆中路上跑的狗、草垛飞的鸡都知道是谁家的。如今都被岁月淘洗的干干净净,不留一点痕迹。只有我们的家族墓地还是从前的老样子。那是一处向阳的山坡,山下大水库碧波荡漾。前有照,后有靠,是祖父生前选的风水宝地。山上松林密布,杂草疯长。有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经过一番清理,几个巨大的坟头露出了本来面目,祖父、祖母的、父亲、母亲的、叔叔、婶婶的。依次排下去是大哥您和嫂子的合葬墓。下葬的那一天清晨,天高气爽、阳光灿烂,湛蓝的天空,几朵白云像似在天庭悠闲的漫步,这样蓝的天,这样白的云,是我在异乡多年从未见到的。只是上山的路荒草丛生、野蒿交错,浓重的露水把我们的衣裤打的透湿,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简单的安葬仪式后,家乡油黑的沃土隆起了一个坟头,你70年的飘泊后又回到了生命的起始地,大哥,安息吧。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2770
评论列表(24条)
认真读完这篇散文,写得非常好。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名副其实,佩服![赞]
@晓舟同志:谢谢辛苦编审,点评鼓励,祝夏日安康。
当新华社记者,你大哥了不起。他的故事鼓励我们前进。祝好朋友。
@杨自记:感谢美言留香,祝夏日安康,笔耕快乐。
字字千钧,情深意重,大哥的形象与风采,光照人心;兄妹的手足浓情,感人至深。
@锦瑟黎燕:谢谢美言送暖,祝夏日喜乐安康。
了不起的大哥,是您喝您家族的骄傲。你走向文学之路会不会跟大哥有关呢?
@难诉相思:感谢雅评留香,祝夏日喜乐安康。
真情文字,感人至深。祝老人家一路走好!
@祁俊清:谢谢点评,祝夏日安康,笔耕快乐。
了不起的大哥,是您家族的骄傲。真情文字,感人至深。祝老人家一路走好!
@雪花漫舞:感谢美言留香,祝夏日安康。
人生就是一个O,家乡是起点,家乡是终点,最后落叶归根,你大哥安息在青山绿水间。送哥最后一程,兄妹血亲情深。
@四格格:谢谢点评,所言及是,人生一个圆,起点即终点。
老革命魂归故里!追述大哥英勇无畏、无怨无悔的一生,字字句句饱含深情!中国革命正是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大哥积极参与,才有了最后的成功,值得追述与歌颂。向老英雄致敬!
@鸣虫:谢谢美言点评,祝夏日安康,笔耕快乐。
送大哥荣归故乡,兄妹情浓厚深长。
老革命戎马生涯,好儿女志在四方。
为人民赴汤蹈火,写文章革命宣传。
叶落归根回故乡,安息青山绿水间。
真情文字感肺腑,红色基因万代传。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您诗情澎湃的点评,夏日安康,笔耕快乐。
情义深厚又深重, 娓娓道来,字字饱含深情, 人称转换自如,恰到好处, 高手!
@轻品慢尝:感谢点评鼓励,祝喜乐安康。
又是一位大家。笔墨不轻下,下之必饱含深情。这样的文字值得一读再读。
@霁月:感谢美言点评,祝夏日吉祥,笔耕快乐。
大哥的形象光彩照人。叶落归根回故里,是兄妹手足情深使他实现了最后的心愿。[赞][赞][赞]
@华章秋韵:谢谢点评留言,祝夏日吉祥安康,笔耕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