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节的时候,妹妹回来了。她说特别想去看看小时候的家。我们何尝不想啊!姐姐刚好买了一辆车,于是三姐妹开始了试驾寻家之旅。开车一向是老先生的活计,怎奈他被老爷子拴住了。姐夫不会开车,老老实实的坐在后排,从不多话,是一个很识时务的好乘客。
五月初的天气还比较凉爽,树木的新绿也还没有褪去。季风吹拂,目力所及是波浪翻涌的连绵的麦田。越走心里越充实,粮食的馨香最能给人以丰饶与富足之感。各种鸟儿也欢快的舞动鸣唱,它们成群结队的起飞,又各自隐身于树叶、草丛。有时候自惊自吓,有时候大胆的在路中央踱步。
说起来惭愧,俺竟然分不清老鸹和喜鹊。乌鸦通体乌黑,还是好认的。而高高的树杈间那一座座的树枝房巢,统称老鸹窝。但经常看见白肚皮黑长袍的喜鹊飞进飞出的。可以确定老鸹与喜鹊不是一种鸟,因为喜鹊是招人喜爱的东西,而老鸹则是被嫌弃的。说话不好听会被贬损“老鸹叫”。难不成老鸹和喜鹊这对境遇大不同的家伙竟然共用一个巢穴?
很快驶进县域。沿着大环线,首先来到公社所在的镇子。公社早已撤并了,但这里仍然有集市,有商店。商店门楣上还有水泥弹涂的大字“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妹妹冲进去,指点着堆满铁锹网筛的一角说:这儿是卖桃酥的,这儿是硬糖。我也仿佛闻到了诱人的糖醋香气。店家笑呵呵的指着北邻说:不对,卖桃酥的副食店早拆了。这儿就是卖农机的。是啊,那时候百货、副食、农机,是咱计划经济商业的三驾马车,都是按顺序来的。
出镇子,三里路就是我们教堂里的家。一切都物是人非的,失落大概是此时最准确的心情。在教堂的大院子里转来转去,房子拆掉不少,隔成一个个农家院模样。只能比照大礼堂和小礼堂来确定曾经我家的位置。然后在村子里转一圈。修女英双英群家高高的宅子没有了;疯子茂之家也翻盖了房子;老英雄闫瘸子家沿街盖了楼房;最南端的的小学早已搬到教堂里面原来的中学位置去了—–。村子大致轮廓仍在,但都不是旧貌了。在村东头,一个豹头环眼的汉子在和泥,我一看就知道这是林家的人。一问果然是。
村子西部环教堂都是天主教徒,东部则不信教。其实他们都是普通的百姓,过着面朝黄土的世俗日月。但他们又是那么严苛的保持界限,遵守教规,互相不通婚。
这里也和全国所有的村庄一样,很少看见年轻人。大门紧闭的人家不在少数,胡同的地面缝隙间长出绿色的蒿草。但我仿佛能听见每一扇门里的笑语哭声,饸络床子的吱扭声,鸡鸭鹅掐架声。村中央的大水湾不知哪年断了水,已经被填平了大半个。当年这里波光潋滟,柳色青青,我跟着玉娥脱掉衣服下水,突然就感到惊慌。从那时候开始有了羞耻感。湾崖上的水井边,一棵老榆树,挂着一块半圆的生铁牌子。敲牌子上工、开会、批斗、记分,整天围满了人。女人们也在这里纳鞋底儿闲聊。
水湾的西北角,胡教授家的房子还在。胡教授当年已经七十多岁了,蛰居乡间。年轻不识字的胡夫人不满意,整天吵闹,而至跳湾寻死。村里人也促狭,每至她身上的长腰棉裤湿透才下去救她,然后哄笑着看她大哭。几个儿子因此都说不上媳妇。
胡教授是死后才落实的政策,补了好大一笔工资。几个儿子也安排了工作,媳妇们纷至沓来。当我第一天去银行报到上班的时候,人们听说我从教堂村来的,都很感兴趣的打听胡夫人。原来,前几天,胡夫人为了躲避那几个媳妇的觊觎,把一包钱藏到了灶膛里。待她想起的时候,火已经熊熊燃起。她豁了命的抢出,头发也燎了,手也烫伤了,经过银行全力拼凑,也还剩了不到一半。
人之不幸,来自苦难贫穷、时事境遇,有时候也起自本身的福浅性薄。用现在的话说:泼天的富贵也要厚德载物。
这个村子的每一户我都能讲述长长的故事。了解这里远比我老家更清楚更充满感情。我今生所受到的正规教育,全部在这个村子里完成。此后再也没有正式的进过学校的大门。
叹息着离开熟悉又陌生的村子,一直往东。路是真的好走了。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2366
评论列表(27条)
星夜阅读惑矣书,风土人情扑面来。杨家女婿好辛苦,察言观色识时务。
@晓舟同志:前几天一直在看聚会的文章,现在开始补课。
灵动抒写,回家情境,浓郁乡愁,在字里行间弥散。
@锦瑟黎燕:谢谢阅读美评!
以教堂为家,想想就是神秘的。在这里,定然会接受与众不同的教育。胡夫人的遭遇,想想也是蛮惨的。
@难诉相思:教堂,即便是被管制好多年,确实有一种特别的氛围。胡夫人总是对生活无能为力,但愿能安度晚年!
乡土气息,怀旧情绪,一股脑儿扑来,五味杂陈。
@祁俊清:乡情总是令人五味杂陈。
这座教堂还挺有规模的,好像也新整修过,说明教堂里仍然还举行着天主教的仪式。
@四格格:格格眼亮。教堂还在用,但修的完全没有原来的气韵了。
寻家之旅,满眼看到的是物是人非,只能平添淡淡的乡愁,有不甘,有落寞,应该也有丝丝酸楚。因为所谓家乡,只能在记忆的收藏夹里找寻了,正所谓:世事白云苍狗,人生沧海桑田!
@鸣虫:往事如烟,真的不能追索。否则只有酸楚与失落。
这里曾是我们的家,有机会时想去看看。
乘车寻家莫失莫忘,天高地广历尽沧桑。
丰饶富足粮声馨香,蜂飞蝶舞百鸟鸣唱。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巧妙按排按排按步就班。
当年故乡梦里展望,柳色青青百业兴旺。
人之不幸贪穷苦难,厚德载物日久天长。
乡土气息妙手文章,寻家之旅总不寻常。
@阳光笙箫支剑笙:支老师好!不知怎么感谢您每次的长诗美评!才思泉涌,令我佩服不已!
这里曾是我们的家,有机会时想去看看。
乘车寻家莫失莫忘,天高地广历尽沧桑。
丰饶富足粮声馨香,蜂飞蝶舞百鸟鸣唱。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巧妙按排按步就班。
当年故乡梦里展望,柳色青青百业兴旺。
人之不幸贪穷苦难,厚德载物日久天长。
乡土气息妙手文章,寻家之旅总不寻常。!
@阳光笙箫支剑笙:[花][花][花]
乡土气息,怀旧情绪扑面而来,惑矣太搞笑了。
@雪花漫舞:雪花好!姐夫是个严肃的搞笑人。[偷笑]
感谢朋友讲述故事。我们博友就是爱记录生活。
@杨自记:是呢!不记下来过几年怕是要忘了。
@惑矣:写博好处就在于此。有时记不住的事,能在博文里找到线索。时间地大都很关键。祝好朋友。
很温馨的书写,五月的新月,麦田鸟儿, 都温馨和有生机。老家在教堂内很特别呢, 只要教堂在, 家就在。而我童年住过的地方, 早已无踪影了。你家的故事 一定多多, 期待呀!
@轻品慢尝:举国都在拆拆拆。能找到的老家已经不多了。谢谢共情!
泼天的富贵也要厚德载物。——真理!
@皓月蓝空:皓月你好!
教堂村,是曾经的家,不是老家,本身就有故事。惑矣老师对教堂村乡邻的故事如数家珍,在这里接受了正轨教育,确实是有感情的。事过境迁,对村子还有熟悉感,就很不错了,不虚此行。
有点年纪的人,都有寻访故地的冲动,目力所及全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