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磕碰碰的两位老人能否保持距离?

2024060417011831

岳母喜欢到楼下木椅上坐坐,但她不会操作电梯和开家里门锁,每次都要岳父送和接。

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岳父的听力近段时间直线下降。

根据传统文化理论,一个人听力下降,一定是身边有人说话他特别不想听,出于保护自身健康的需要,身体采取屏蔽耳朵听觉的措施,于是这个人的听力就会逐渐下降,最终直至完全丧失。视力下降原理也是如此,身边有你特别不想看或看不惯的人和事,久而久之,视力就会下降。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对照看看。

岳母的听力去年已经呈断崖式下降,大约只有原来正常听力的3-5%,非要亲在她耳朵上大声说话,她才能听见。岳母的听力下降,我早在几年前就预见了,她特别看不惯岳父,听到岳父说话就排斥,岳父怕疼,有时有个头疼脑热往往呻吟得很夸张,这也让岳母不能接受。两位老人在农村乡下,天天在一起生活,除了偶尔他们各自到附近找人打打牌,其他也没有去处,岳母听力下降是自然的。但岳母听力迅速下降还是他们二老被我们接到大丰城里才发生的。

岳父岳母被我们接到大丰生活后,我们给他们安排了一间朝南的卧室休息,平时我们出去上班,他们二人就时时在一起。原来在农村时他们各自有一间厢房休息,白天还能各自找喜欢的扑克麻将场子放松,到了城里不认识什么人,只能天天在一起,岳母时时刻刻听着岳父说话,想避开都做不到,于是身体快速屏蔽,自然听力迅速下降了。

之前,岳母的听力几乎丧失时,岳父的听力还是很好的,但一辈子习惯做主的岳母一次次挑战岳父的承受能力:两人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岳父正津津有味看的战争连续剧,岳母二话不说拿起遥控器就调到自己喜欢的综艺节目,岳父气得大骂,但岳母听不到骂的内容,却若无其事地自得其乐;岳母想到楼下木椅上坐坐,有时不管外面刮风下雨,或者刚吃过午饭岳父正准备睡午觉,她不识字,没有人跟她按电梯她是无法下去的,她想下去就拉岳父送她到楼下。岳父便抱怨:“你也不看看外面什么天!”“你就不能等等嘛!”但岳母听不见岳父讲的内容,仍然一个劲地催促,最后岳父一边大骂:“跟你一点没说头!”一边带岳母下楼去感受,岳母总要等碰壁了才会回家。岳母喜欢抢着做事,夫人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她喜欢在一边切菜、洗菜、接这样拿那样,地面案板上常常滴得水唧唧的,而夫人最不喜欢别人干扰她做菜,于是厨房里总听到鸡飞狗跳夫人气急败坏的叫嚷。岳母喜欢煮饭煮粥、盛饭盛粥,但她煮饭煮粥总是喜欢放很多的米,煮的粥一顿根本吃不下,总要再用碗另外盛起来才能洗锅。她煮的饭没有哪一天能吃净的,晚上总要盛到碗里放到冰箱保存,以至于我们家的饭总是一顿套一顿。她盛饭更是把每个人的碗都盛得多多的,为了不吃剩饭碗,大家总要再端着碗到锅里倒掉一部分。我们习惯了直接到厨房倒,但岳父不答应了,直接批评岳母盛得太多。内弟的女儿婷婷谈了对象,到了筹备结婚的时候,作为奶奶的岳母却突然发了脾气:“哪个叫婷婷谈对象的,为什么不嫁给你们的儿子?”她一厢情愿地认为我儿子还没谈对象,孙女应该嫁给外孙,不能让我儿子打光棍。我们告诉她,现在法律不允许表兄妹做亲,再说两个孩子从来就没有这个想法,您老人家就不要在里面瞎掺和。但岳母很固执,非要去找她儿子理论。这样的事情多了,每次岳母做的事让岳父不满的时候,岳父便忍不住发怒:“一点不懂哪通哪,我总要被你活活气死!”

有时岳父用很重的话骂岳母,被夫人听到,夫人会立即训斥岳父不知道包容,岳父自然也不喜欢听这样的劝解,其结果自然就是身体屏蔽听觉,岳父的听力也就迅速下降了。

岳父的听力下降,我是从他看电视总把声音调得很高注意到的。近段时间岳父看电视,总是把声音调到震天响,我在书房写文章受到巨大的干扰。于是到客厅拿遥控器将声音调小些,结果岳父说他听不到声音。我再问他一些话,他也听不到,总要我大声说他才能听到。

我把近一个星期岳父听力突然下降的情况反馈给夫人,建议把两位老人分开一段时间,留岳母在我们家,送岳父到乡下小住半个月,这样他能找伙伴打扑克聊天,一个人在老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身边没有人说他不想听的话,可能听力还能慢慢恢复,但夫人有顾虑:“爸爸年纪渐渐大了,他在城里享福了一年,说过不想再回农村。如果跟他说要送他下乡,他会以为我们在嫌弃他,可能会多心呢。”

两位老人合在一起天天磕磕碰碰,导致他们的听力都在下降;分开来又怕老人多心,也怕邻居们议论指责,这我就没辙了。

2024060417032167

为了不“受制于人”,下午岳母专门请我教她开门锁,教了三次,耗时近两个小时,总算有点会操作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2132

(11)
周旭才的头像周旭才
上一篇 2024年6月4日 下午5:52
下一篇 2024年6月5日 上午4: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8条)

  • 杨自记的头像
    杨自记 2024年6月5日 上午3:20

    我岳母九十了,耳朵许多时听听不到,她也特别爱管闲事,越不懂越是管。人老了真是没办法。你的岳母岳父身体还不错,这就很好了。祝福他们健康快乐。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4年6月5日 上午5:53

    老夫老妻,磕磕碰碰的,情境写真,声情并茂,细致入微,令人共鸣。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6月5日 上午6:04

    照我说,老两口得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最好分房睡,彼此既有照应又获得相对自由,相安无事。

  • 祁俊清的头像
    祁俊清 2024年6月5日 上午6:51

    这的确是个问题,我都替您头痛呢。不过看出来,您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用对老人行为的包容来阐释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字,太让我感动了。

    • 周旭才的头像
      周旭才 2024年6月5日 上午9:48

      @祁俊清惭愧。后面准备继续做夫人的工作,把世俗的议论放一边,让两位老人保持一定距离,看看他们的状态会不会变好。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4年6月5日 上午9:39

    非常有烟火气的文章!您文中说的应该有道理,有意识屏蔽视觉或听觉,时间长了,肯定会功能退化。但这种退化,也是自然规律使然。我们的上一辈,往往大多是在磕磕碰碰中过一辈子的。农村多些,城市也不少。老人和孩子一起生活,身体条件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差异、过日子理念的差异等等,就形成了所谓的“代沟”。还是应该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和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的话,会身心愉悦,有利于延年益寿。

    • 周旭才的头像
      周旭才 2024年6月5日 上午10:01

      @鸣虫谢谢鸣虫老师点拨。数年前岳母听力下降,我回到乡下讲她喜欢听的话,慢慢地她的听力就提升上来了。我曾经在敬老院只用十几分钟让一个89岁的耳聋老太太听力提升,连敬老院的工作人员都奇怪:“你用了什么方法,我们平时都要大声吼她才听得见,你怎么正常说话她就听见了?”其实招数很简单,就是讲老人喜欢听的话,顺着老人讲话,开始讲时声音大,慢慢地向正常的音量靠近,老人自然就听见了。[微笑]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4年6月5日 上午10:07

    磕磕碰碰老顽童,老夫老妻情倍浓。
    情境写真活灵现,声情并茂言由衷。
    细致入微妙手作,令人共鸣一样同。
    夕阳晚霞无限好,安度晚年幸福中。

    • 周旭才的头像
      周旭才 2024年6月5日 下午11:04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阳光老师赋诗助兴,老人都是来修炼我们的,如果老人耳聋这一关如果没过好,就说明我的孝道还不过关。

  • 川明的头像
    川明 2024年6月5日 上午11:01

    周总孝心敦厚,值得学习。

  • 华章秋韵的头像
    华章秋韵 2024年6月5日 上午11:55

    他俩在一起几十年,磕磕碰碰、唠唠叨叨已经习惯了,如果把他们分开了,也许不用多日,他们又会相互惦记啦!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6月5日 下午8:08

    这真是一个大难题呢,难得你对老人的问题这么上心, 这不是一个“孝”字能容纳得了的。

  • 风雨的头像
    风雨 2024年6月5日 下午8:31

    悄悄来到您的空间
    静静欣赏您的家园
    默默倾听您的故事
    细细品味您的情感!

  • 地质之花的头像
    地质之花 2024年6月5日 下午8:32

    人老了,离开熟悉的环境,就会有一些不习惯。不知道你们小区有没有老年人活动的地方,如果附近有,想办法带他们融入。就是老年人聚在一起聊聊天,也可以防止这种退化。再一个给他们一个手机看小视频,里面有一些老年人喜欢的娱乐表演,他们看的高兴,是不是也能提高点听力。
    我家帅哥,疫情三年,憋在家里,天天没事找事,不是发火,就是生病。气的我都准备与他离婚。从我女儿给他买了个新手机,天天看小视频,慢慢就不大没事找事。现在也很少生病,吃饭也不那么挑剔。

  • 邯郸常跃进的头像
    邯郸常跃进 2024年6月5日 下午10:57

    人老了,真是不容易,您岳父岳母多亏有您这样的好女婿啊。我还是第1次听说听力下降有这样的原因,感谢您的科普,祝福两位老人家!

    • 周旭才的头像
      周旭才 2024年6月5日 下午11:10

      @邯郸常跃进这是王凤仪老先生理论,我在实践中尝试过好几次,得到了验证。我一般不赞成老人耳朵听力下降就配助听器,而应先寻找听力下降的原因,从因上排除,让听力自己恢复正常。

  • 玉梅的头像
    玉梅 2024年6月6日 下午1:15

    唉!真的是很难的日子,两个老人的磕磕绊绊闹得一家人不得安宁。我觉得,老人在你家养老,不是最好的办法,你看,如果在农村,周围都是熟人,可以打打牌,聊聊天,消遣时间。在你这里,你们都上班,他俩还不是磕磕绊绊吗?
    我听到一个“废物”养老的故事,意思是说,老人,要让他有事干,他觉得自己还有用。
    故事说,一个老人,在儿子家,好吃好喝的供养着,她却越来越瘦弱了,总是不开心。一个心理学家告诉儿子,你要让老人觉得有用才行。废物养老是最可怕的。于是,每天早晨儿子要求妈妈喊他起床,妈妈终于觉得有用了,每天定时喊儿子起床吃饭,看着儿子上班。渐渐地,老妈妈脸色红润了,人也健康了。这个故事我觉得你用用。如果老人能自理,回农村也可能是个好办法呢!
    问好!

    • 周旭才的头像
      周旭才 2024年6月7日 上午12:39

      @玉梅谢谢玉梅老师!我们也在尝试让老人做事,或者老人做事的时候,我们不阻止,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用。[微笑]

  • 清心的头像
    清心 2024年6月7日 下午6:35

    您在文中叙述岳父母的故事,感慨颇多。第一次了解到一个人听力下降,还有这方面的原因,“根据传统文化理论,一个人听力下降,一定是身边有人说话他特别不想听”,可见夫妻感情好有多重要。可想而知,这种退化也是自然规律使然。我们的上一辈婚姻大多是包办,很多像《父母爱情》情景那样见面就吵,但还谁也离不开谁。您的岳父母有福气,有一个比儿子还孝顺的女婿。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4年6月8日 上午10:21

    这老俩口,大概一辈子都是磕磕碰碰过来的,老了更成老顽童了。小兄弟不容易。孝顺,孝容易,顺难,更难是老俩口只能分别顺。看来,让老俩口保持一定距离,各有自己的小空间,也许是个办法。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