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虎丘 雪花漫舞 • 2024年6月2日 下午5:59 • 旅游 • 阅读 2620 – “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这是苏东坡老先生说的。我效仿先贤三次过姑苏游虎丘。曾在游记里写有“十年两度过苏台”的诗句,不过前两次的游记遗失了,印象亦逐渐模糊,今年5月22日与笔会的卯酉河博友同游虎丘,才加深了对它的印象。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旅游大巴车开不多时,就到了吴中第一山。我们在停车场下车后,经过“吴中第一山”的牌坊,步行前往虎丘山……上桥不远处,就是虎丘山的第一道山门,虎阜禅寺。大门上书“山清”“水秀”四字,宋时此寺名为“云岩禅寺”,清朝时改名为虎阜禅寺。在这里,导游小蔡给我们讲了虎丘的来历,她说:其名源于古文,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又说其山形“丘如蹲虎”,因此得名。 此山高仅36米,但古树参天,周围有不少名胜。虎丘的一大特色,就是山小景多,特别是虎丘塔千年矗立山上,使虎丘自古以来就成为了著名的游览胜地,一千多年以来,虎丘山依托秀美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内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虎丘塔)、剑池和千人石。 在往前走就是二山门,也是公园的大门……正对着二山门的是著名的“拥翠山庄”,山庄门前白壁上,嵌有“龙、虎、豹、熊 ”四个草书的大字。我问导游这四字何人所书,她回我:传说是唐伯虎与祝枝山在此比赛书法而留下的墨迹。龙虎为祝枝山所写,豹熊是唐伯虎所书。据考证,为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桂林陶茂森所书。这是一座依山筑屋建亭的小园林,内有“抱瓮轩”“灵澜精舍”“问泉亭”“月驾轩”等。也就是说园林中该有的,这里应有尽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久不见有游人进去,我也懒得进去,只是倚门往里瞧了几眼。 待我走下阶梯,蔡导与团队已无影无踪。我自知掉队了,继续往前走,石阶的东侧,有一块从中间裂开的大石块,旁边的一块石碣上刻着北宋吕升卿书的“试剑石 ”三字,另一块石碣上刻有元代顾瑛的诗句:“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流断。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这首诗的前两句,是描写试剑时的情景:银光一闪,顽石崩裂,山摇地动,威力无比。后两句,是对时政发表感慨:忠奸不明,是非不分,纵有宝剑,无力回天。这首诗引出了两个故事:故事之一,是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命当时最有名的铸剑高手干将、莫邪夫妇,在一百天内铸造出天下独一无二的宝剑。王命难为,干将夫妇采集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在当时的苏州相门外日夜冶炼,三个月过去了,仍未炉火纯青,紧要关头,莫邪跳入炉中,化作一缕青烟,终于铸成了干将、莫邪一对雌雄宝剑。干将按期来到了海涌山,将雌剑莫邪献给了吴王。吴王阖闾挥剑试刃,将大石一劈为二。但是吴王是个暴君,当他正想提剑杀死干将,以确保宝剑举世无双时,干将却早有防备,拔出雄剑干将,那把剑突然化为一条青龙,干将骑着青龙直上云霄,成为了剑神。 我听导游说过,现在贯穿苏州古城东西的大道称干将路,就是为了纪念他们。 故事之二,是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求吴王宝剑,一只老虎当坟而踞。秦始皇用剑斩虎,未中虎身却误砍石块,留下此痕。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似乎是针对秦王试剑的传说而作。事实上,这块试剑石是典型的火山喷发后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形成的一条裂缝,酷似刀削剑劈。 不远处是枕石,据说苏州才子唐伯虎携秋香游虎丘,走累了,就头枕大石头休息,不知不觉地就睡着了。这天,正巧苏州的另一名才子祝枝山也来到了虎丘,无意中看到唐伯虎睡着了,就把他推醒,调侃了一番,尔后在石头上挥毫写下了“枕石”两个字。唐祝两位才子由枕石想到枕头,由枕头想到夫妇同眠共枕,由此又联想到了生儿育女。于是,两位风流才子别出心裁地向枕石抛小石头,来预测夫人是生男生女。如果小石子从枕石上掉下来就会得女;如果小石子留在枕石上就将得子。祝枝山先抛,石头滚了下来,后来祝夫人果然生了个女儿。唐伯虎后抛,石子留住了,唐夫人果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两位才子的风流韵事很快被流传开来,好事之徒乃至寻常百姓也纷纷来此仿效。 我旧年来这里旅游时,拍过一组照片,照片上的试剑石、枕石随意地横躺在路面上,这次去实地观察,好象移动了位置,多了些人为因素,少了些自然野趣。 再往里走,就是虎丘的中心千人石了。该石因平坦入砥、可容纳千人而得名。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迹是吴王阖闾墓的剑池。从千人石上朝北看,“别有洞天”圆洞门旁的石壁上,镌刻着著名的“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每个字的笔画都有三尺来长,笔力遒劲。据《山志》等书记载,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因年久,石面经风霜剥蚀,“虎丘”两字断落湮没。在明代万历年间,由一个名叫章仲玉的苏州刻石名家照原样钩摹重刻。所以在苏州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谚语。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 我刚踏入“别有洞天”圆洞门,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气象为之一变。举目便见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石壁上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又像飘带一样倒挂下来,锁住了一池绿水。再细看池狭长,南稍宽而北微窄,颇像一口平放着的宝剑。此时阳光斜射水面上,倒映出一座石桥的影子。抬头望去,拱形的石桥高高地飞悬在半空中,显得十分奇险。透过高耸的岩壁仰望塔顶,有如临深渊之感。这便是名闻中外的古剑池遗址了。 剑池长约六十多步,深约二丈,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有观赏小鱼自由自在地游弋。唐代李秀卿曾品为“天下第五泉”。据方志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之所以名为剑池,据说还因入葬时把他生前喜爱的“扁渚”“鱼肠”等三千宝剑作为殉葬品,同时埋在他的墓里。但《元和郡县志》却记载:“秦皇凿山以求珍异,莫知所在;孙权穿之亦无所得,其凿处遂成深涧。”后来演变而为剑池。总之,剑池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吴王墓是否在剑池下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剑池左手边是一个精致的亭子,细细瞧过去,上书 “二仙亭”。据说这二仙亭是吕洞宾和陈抟下棋的地方,亭内有吕洞宾和陈抟两位仙人的石刻画像。石柱上刻有两副对联,“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朝虎阜再留踪。”这副对联对仗尚工,讲的是吕洞宾的故事。吕洞宾曾经在岳阳楼舞鹤,今又在虎丘上留踪。另一副对联是:“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这副对联讲的是陈抟的故事。陈抟老祖,是五代宋初道人,以善睡出名。上联是讲有一樵夫到虎丘,看吕洞宾同陈抟下棋。陈抟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樵夫在山上等了很长时间。陈抟睁开眼一看,把樵夫当成了梦中人物。樵夫反复说明原委,才知“原非梦”。下联是讲要深究道教的奥秘,才能成为得道神仙。倘若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究竟是真是假,实在是大可不必的。不过历来亭台楼榭,一旦刻上对联立马就雅致了许多。 沿千人石往右,就将到达“大雄宝殿”,此时距离著名的虎丘斜塔(云岩寺塔)就越来越近了。从大雄宝殿再往右,有一处观景平台,可以远望苏州城,不知卯酉河博友们注意到没有,反正这次我没上去……过了小吴轩、御碑亭和后塔院,著名的云岩寺塔,又名虎丘塔,就在眼前了。 云岩寺塔为平面八角形砖塔,重6000多吨,共七层,塔高47.5米。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601),初建成木塔,后毁。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乾祐八年至宋建隆二年(959—961),是古老苏州的标志和象征。由于从宋代到清末塔顶曾遭到雷击和多次火灾,因而顶部和木檐都遭到了不同的毁坏,可说是数度毁坏数度重修。如今我们看到的虎丘塔,外形秀美古朴,体现了唐宋之际古塔的风格和结构特点。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据记载,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4米,斜度为2.48度,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苏州人文物保护意识强,说是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才保住了这座古塔至今屹立。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我来苏州三次游虎丘,终算近乎读懂了它的博大精深,不遗憾了。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1920 推荐旅游天地 赞 (21) 雪花漫舞 0 32 生成海报 走,去苏州开一场博客会议(一) 上一篇 2024年6月2日 下午5:58 七律二首(平水韵) 下一篇 2024年6月2日 下午8:08 相关推荐 江阴: 一个“钢”与柔交互的地方 2024年11月23日 独走山西,行色匆匆 2024年1月10日 《兜兜转转》(4)丹东,我们来啦! 2024年3月23日 访荥阳北台村窑洞遗址 2024年5月3日 发表回复 请登录后评论...登录后才能评论 提交 评论列表(32条) 祁俊清 2024年6月2日 下午6:59 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每一处景点介绍得清清楚楚,头头是道。李老师的文笔细腻,材料丰富,生动具体。 回复 雪花漫舞 2024年6月3日 下午3:15 @祁俊清:谢谢诗人鼓励!祝夏祺! 回复 杨自记 2024年6月2日 下午7:56 这次和大哥大姐认识,很是荣幸。聊了许多故事,咱们也有一些相识生活情况,只是以后还有机会见面吗?虎丘太神秘,老吴王墓应当刨开,揭秘。祝好大姐。 回复 雪花漫舞 2024年6月3日 下午3:14 @杨自记:这次和小弟认识,很荣幸。谢谢留评。祝夏祺! 回复 杨自记 2024年6月3日 下午3:49 @雪花漫舞:和大哥大姐认识,也是高兴的不得了。感觉大姐内秀多才华,一眼看不出来。祝福大姐了! 回复 诚厚 2024年6月7日 下午5:20 @杨自记:自记兄弟如想揭秘吴王墓,那说不定就把虎丘塔给刨倒了。 回复 杨自记 2024年6月7日 下午6:15 @诚厚:我要是有权利,真想弄开大门,看看两千多年藏着什么秘密。谢谢大哥热情款待和导游,也感恩这么好的机会。有机会再见面。祝福大哥。 回复 邯郸常跃进 2024年6月2日 下午8:35 老师三游虎丘,颇有所得,怪不得这篇游记写得这么好。向您学习! 回复 雪花漫舞 2024年6月3日 下午3:12 @邯郸常跃进:常老师谬赞了,谢谢!祝夏祺! 回复 轻品慢尝 2024年6月2日 下午9:28 虎丘还是很多年前去的, 跟着你的文章又重游了! 回复 雪花漫舞 2024年6月3日 下午3:04 @轻品慢尝:虎丘还是老样子,没变化。谢谢留评。 回复 锦瑟黎燕 2024年6月3日 上午5:29 文图俱佳,灵动抒写,将虎丘的历史,人文,风景娓娓道来,给人以精神盛宴的陶冶。 回复 雪花漫舞 2024年6月3日 下午3:11 @锦瑟黎燕:谢谢作家鼓励!祝夏祺! 回复 解世权 2024年6月3日 上午6:47 我是第二次到虎丘,看到您的游记才细细体味,感觉又一次来到虎丘山![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回复 雪花漫舞 2024年6月3日 下午3:10 @解世权:谢谢老师鼓励!祝夏祺! 回复 川明 2024年6月3日 上午7:17 如此的经典游记,脉络清晰,古今交织,文采斐然,还有那苏东坡也望尘莫及的多张美丽照片,足可以上教材。也值得读者多次鉴赏。苏州之行,太有价值了。 回复 雪花漫舞 2024年6月3日 下午3:10 @川明:老师谬赞了,谢谢!祝夏祺! 回复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4年6月3日 上午9:00 三游虎丘不寻常,上有天堂下苏杭。 山清水秀第一山,丘如蹲虎美名扬。 山小景多不虚传,无限风光跃纸上。 娓娓道来数家珍,头头是道妙文章。 回复 雪花漫舞 2024年6月3日 下午3:08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老师鼓励!祝夏祺! 回复 四格格 2024年6月3日 上午9:15 我去过两次苏州,也只去过两次虎丘,感觉印象不深。读了你的重游虎丘,仿佛又记起了虎丘的模样,你记叙得非常详细,如同我又走了一遭。 回复 雪花漫舞 2024年6月3日 下午3:08 @四格格:谢谢老师鼓励!祝夏祺! 回复 鸣虫 2024年6月3日 上午9:25 游虎丘,掌故、传说夹杂其间,妙趣横生,耐读!欣赏! 回复 雪花漫舞 2024年6月3日 下午3:07 @鸣虫:谢谢老师鼓励!祝夏祺! 回复 难诉相思 2024年6月3日 下午3:15 苏州的行程我只游了两天,第三天的虎丘之行未能成行。今拜读雪花老师图文并茂的精美游记,了解了很多,也算弥补了未能亲自到此一游的遗憾。 回复 雪花漫舞 2024年6月3日 下午3:19 @难诉相思:谢谢蒋院长留评!祝夏祺! 回复 悠扬琴声68 2024年6月5日 上午11:16 随文游虎丘,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描述的淋漓尽致。 回复 雪花漫舞 2024年6月5日 下午4:34 @悠扬琴声68:谢谢老师鼓励!祝夏祺! 回复 红芭蕾情结 2024年6月5日 下午4:02 谢谢漫舞妹妹详细生动的描述,跟着您游虎丘了,我两次来苏州,还真没游过虎丘,[赞][赞][赞] 回复 雪花漫舞 2024年6月5日 下午4:34 @红芭蕾情结:我看到姐就开心。明年春暖花开时,请姐来乡下一游。祝夏祺! 回复 诚厚 2024年6月7日 下午5:17 李老师三游虎丘,如数家珍,景点介绍不逊导游。遗憾的是我没能陪同大家,否则还可以多介绍一些。比如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点头石”,千人石颜色的传统。还可以让大家在邓小平游虎丘拍虎丘塔的地方拍张照,一定会让大家走一下万景山庄,那里聚集了苏州盆景精华。 回复 雪花漫舞 2024年6月9日 下午1:28 @诚厚:谢谢您的热情款待和导游!感恩520提供的好机会,认识您很荣幸!祝您幸福快乐每一天! 回复 清心 2024年6月9日 下午7:20 三次游虎丘,阅历很丰富。妹妹经典的游记,带我又回到了那天我们一起行走在虎丘山的情景。两条下山路,一条可以欣赏盆景,一条欣赏森林,我们走的森林,一路聊得很愉快。可惜两者不能兼顾,如果有机会再去一定欣赏盆景之路。 回复
评论列表(32条)
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每一处景点介绍得清清楚楚,头头是道。李老师的文笔细腻,材料丰富,生动具体。
@祁俊清:谢谢诗人鼓励!祝夏祺!
这次和大哥大姐认识,很是荣幸。聊了许多故事,咱们也有一些相识生活情况,只是以后还有机会见面吗?虎丘太神秘,老吴王墓应当刨开,揭秘。祝好大姐。
@杨自记:这次和小弟认识,很荣幸。谢谢留评。祝夏祺!
@雪花漫舞:和大哥大姐认识,也是高兴的不得了。感觉大姐内秀多才华,一眼看不出来。祝福大姐了!
@杨自记:自记兄弟如想揭秘吴王墓,那说不定就把虎丘塔给刨倒了。
@诚厚:我要是有权利,真想弄开大门,看看两千多年藏着什么秘密。谢谢大哥热情款待和导游,也感恩这么好的机会。有机会再见面。祝福大哥。
老师三游虎丘,颇有所得,怪不得这篇游记写得这么好。向您学习!
@邯郸常跃进:常老师谬赞了,谢谢!祝夏祺!
虎丘还是很多年前去的, 跟着你的文章又重游了!
@轻品慢尝:虎丘还是老样子,没变化。谢谢留评。
文图俱佳,灵动抒写,将虎丘的历史,人文,风景娓娓道来,给人以精神盛宴的陶冶。
@锦瑟黎燕:谢谢作家鼓励!祝夏祺!
我是第二次到虎丘,看到您的游记才细细体味,感觉又一次来到虎丘山![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解世权:谢谢老师鼓励!祝夏祺!
如此的经典游记,脉络清晰,古今交织,文采斐然,还有那苏东坡也望尘莫及的多张美丽照片,足可以上教材。也值得读者多次鉴赏。苏州之行,太有价值了。
@川明:老师谬赞了,谢谢!祝夏祺!
三游虎丘不寻常,上有天堂下苏杭。
山清水秀第一山,丘如蹲虎美名扬。
山小景多不虚传,无限风光跃纸上。
娓娓道来数家珍,头头是道妙文章。
@阳光笙箫支剑笙:谢谢老师鼓励!祝夏祺!
我去过两次苏州,也只去过两次虎丘,感觉印象不深。读了你的重游虎丘,仿佛又记起了虎丘的模样,你记叙得非常详细,如同我又走了一遭。
@四格格:谢谢老师鼓励!祝夏祺!
游虎丘,掌故、传说夹杂其间,妙趣横生,耐读!欣赏!
@鸣虫:谢谢老师鼓励!祝夏祺!
苏州的行程我只游了两天,第三天的虎丘之行未能成行。今拜读雪花老师图文并茂的精美游记,了解了很多,也算弥补了未能亲自到此一游的遗憾。
@难诉相思:谢谢蒋院长留评!祝夏祺!
随文游虎丘,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描述的淋漓尽致。
@悠扬琴声68:谢谢老师鼓励!祝夏祺!
谢谢漫舞妹妹详细生动的描述,跟着您游虎丘了,我两次来苏州,还真没游过虎丘,[赞][赞][赞]
@红芭蕾情结:我看到姐就开心。明年春暖花开时,请姐来乡下一游。祝夏祺!
李老师三游虎丘,如数家珍,景点介绍不逊导游。遗憾的是我没能陪同大家,否则还可以多介绍一些。比如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点头石”,千人石颜色的传统。还可以让大家在邓小平游虎丘拍虎丘塔的地方拍张照,一定会让大家走一下万景山庄,那里聚集了苏州盆景精华。
@诚厚:谢谢您的热情款待和导游!感恩520提供的好机会,认识您很荣幸!祝您幸福快乐每一天!
三次游虎丘,阅历很丰富。妹妹经典的游记,带我又回到了那天我们一起行走在虎丘山的情景。两条下山路,一条可以欣赏盆景,一条欣赏森林,我们走的森林,一路聊得很愉快。可惜两者不能兼顾,如果有机会再去一定欣赏盆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