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顺治年间,一位官至羽林郎的甘肃人王了望,由于不满官场倾轧而辞官了隐居乡间,晚年给人题写了一副中堂:布衣暖,菜根香。
咀嚼其中蕴含深意,其实人生百年莫过三味,人要甘于清贫,满足于粗茶布衣,不羡慕山珍海味的享受,不企及高官厚禄的荣光。“布衣”和“菜根”指的就是普通老百姓生活中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并非锦衣玉食。其实何来暖,何来香,不为别的,就是因为是劳动人民靠自己辛苦劳动换来的成果,穿着舒心,吃着香甜。也只有经历过从辛勤劳作到收获成果全过程的人,才能真正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真谛。才能切实体会到“布衣暖,菜根香”的滋味。
我们的祖先早就有“安贫乐道”的思想,一个人只有不图名,不争利,没有贪念,才会有远大的抱负和坚韧不拨的毅力。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坚持“尽瘁国事,不治家产”。一代伟人毛主席在晚年盖的是有73块补丁的毛巾被,穿的是有59块补丁的睡衣。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守得住清贫,甘于清贫,才能心底无私,一尘不染,才能成就一番伟业。与之相反,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推翻了明朝之后,由于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只做了十八天皇帝,就被满人赶出了北京,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对此有振聋发聩的论述,被毛主席作为延安整风的重要文件。清贫,不仅指的是物质上的清苦,更指的是精神上的坚守。面对困境,不抛弃理想,不放弃信念,俭以养德,廉以励志。甘于清贫并不是倡导过苦行僧式的生活,它并不排斥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它本身是一种道德情操,是一种保持廉洁、自觉抵制诱惑的精神武器。汉高祖刘邦在夺取咸阳之后,听从大臣的劝告,把秦王朝的金银财宝一概封存,同时约法三章,撤出咸阳,还军灞上。刘邦此举,令项羽的谋士范增大为惊惧,从刘邦“珍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喜欢”, 当即认定刘邦志向不小,有取天下之心。
在我们经历了许多人,经历了许多事之后,繁华落尽,褪去铅华,人生从绚烂归于平淡之后,你会发现:所有的名利都是浮云,只有温暖的布衣,清淡的菜根,才是我们最后的归宿。如此一路走来,我们的步履才会如此从容,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淡定,不会被世上的一些表象所迷惑,正如陶渊明诗云: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125
评论列表(6条)
心情小文,极富性情!
@韦步峰:早年小作,谢谢关注!
布衣暖,菜根香,这就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踏实坦然。拜读学习美文,谢谢老师!
@蓓蕾含香:平凡的生活不一定认输,我们要过的有意义。
朴实且富有哲理。布衣暖,菜根香,原来出自甘肃“羽林郎”王了望。更觉亲近!
@柳絮晗烟:传承,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