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历经千古风拂水叠而铺就的黄河下游平原上,远处的地平线,古老村庄上面曾经展示着清晰的炊烟,有时是一线薄雾,有时直冲云天。
农村中的炊烟,经常出现在不同流派的绘画和拍摄作品中,不同角度展示着大自然的魅力。也不断看到当红女星《又见炊烟》的悠情吟唱,会格外引起大众的共鸣和会意。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我心中只有你。
其歌浪漫缠绵,其情温暖依依。
而对于少年时的我们,炊烟则更具有特别的魅力,因为,那预示着可以解决无名的现实问题。
农村的儿童,经常随长辈日升而起,耕作在田野里。青黄不接的日子,狭小的肚皮成为演奏饥饿十三章的乐器。单调费力的农活,常使得我们气力不支。那时最大的期盼,就是炊烟在远处各家生起。
那样,队长会拍拍手:歇会,收工回家吃饭。
那是当年最高兴的时刻之一。尽管家中是粗糙清寡,现今连猪也不吃的饭食。
只是,炊烟越美丽,就说明家里烧饭不易,柴草含水潮湿。
面对炊烟,别有一番滋味一直翻滚我心里。
这几天外出游逛,看到许多家庭支起帐篷,烤鱼煎肉,就着生啤,一片欢声笑语,激情洋溢。
我也注意到,在这样丰富的野餐当中,用的是液化煤气,没有炊烟依依升起。四面百花盛开,树木茂密。
我的眼睛,顿时有些迷离。
炊烟啊,莫非你会远离大地?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70000
评论列表(35条)
炊烟已不再,老夫徒伤悲啊!
@祁俊清:心情很复杂。十四亿口人家,四五亿根烟筒,都冒炊烟确实了不得。
炊烟虽远离,回忆却萦绕不散!值得叹惜!
@柳絮晗烟:一袭炊烟,映射了一个时代,各有所钟。
炊烟永留心际,永在诗中。
@一池烟雨:往事如烟,我这里多是炊烟。[微笑]
精美散文,唯美飘逸抒写,将炊烟与浓郁乡愁联袂,使文章极具内在张力,令人深度共鸣。
@锦瑟黎燕:多谢鼓励。炊烟是早年生活的一个片段场景。自己感觉浪漫在其次,生活那时的确不易。现在又似乎太好,炊烟见少,但天空雾霾增厚,杞人忧天。[微笑][微笑]
不见炊烟,引发一丝愁绪,你把它写得很美。炊烟,那是人间烟火,不仅有裹腹之功,更是温馨人世的一道美景、温馨人家的象征。炊烟消失在现代化的进程里,又见炊烟升起… … 只能在歌词里。
@四格格:多谢精美点评,也希望以后炊烟只出现在歌词演唱里,大气污染难禁。这篇过去发表过,现在简化了若干,以记录时代变迁。夏天快乐。
读着你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字,不由得想起我在农村插队时的画面,那一缕缕炊烟升起,解决的是饥肠响如鼓的温饱问题。如今村里都不烧柴,难见炊烟。
@悠扬琴声68:多谢美评。意在记录时代,反映社会变化,活着真好。
在翠绿的竹林中升起了袅袅炊烟,才知晓竹林深处有一个小村庄,走近才发现村里人家的门因下雨早早关闭。这时从竹林中传出阵阵鸟叫,可是偌大的竹林中却发现不了鸟儿的位置,只见到长长的藤萝和黄昏中的古木。
@阳光笙箫支剑笙:大有弘一法师长亭外的意境。超赞,
炊烟,勾起难忘的童年回忆。那时,只要家家户户炊烟升起,伴随而来的便是阵阵的饭菜香味,而我们的肚子,就会不争气的饥肠辘辘……
@难诉相思:是啊。现在的孩子很难看到炊烟的美丽以及体会挨饿的滋味。
炊烟永在诗中。诗和远方,就在现实生活的烟火中,就在晨钟暮鼓的交替中。
@雪花漫舞:晨钟嗡嗡,炊烟依依;暮鼓声声,百鸟戚戚。
有形的炊烟,似乎远离了大地, 心中的炊烟, 不曾远离, 一直在缭绕!
@轻品慢尝:心底的确都存在许多故事,坎坷严重者,记忆尤深刻。
邓丽君的歌声柔美甜润,小文小景却带人进入茫茫悠远的无比意境和遐思之中。耐品耐读。
@ch雪梅:邓丽君是吃饱了没事干,我们是劳累没饭吃。两者境界大不相同,台上台下,高低立见。
这样的情怀,这样的文字,将深情回望与浓郁乡愁联袂,直入人心。
@锦瑟黎燕:多谢来访美评,相互串门,一不小心就会激起许多回忆。夏天愉快。
很有韵致的美文,欣赏!
@鸣虫:多谢鼓励。夏天到了,已有鸣虫。夏天快乐。
炊烟只留在记忆中了,就像吃不饱肚子也只留在记忆中了。
@诚厚:现在乡村中做饭都已用煤气和电灶,不见炊烟也已成习惯,与时俱进。
@诚厚:夏天快乐。
炊烟是真正的人间烟火,充满了生气,充满了诗意。
@漫言华语:是的。尤其是自己家的炊烟,还充满了期待。
现在农村也很少见炊烟了,在文人笔下,袅袅炊烟成了一种乡愁。
@陌上梦落:属于往日的古迹。个别山区也许还有炊烟袅袅。
炊烟袅袅,那是生活热气腾腾的气息!
如今现代化程度高了,人间烟火气息也淡了!
愿炊烟永远袅袅在人间!
@皓月蓝空:炊烟袅袅,树木青青,是一大诗意景观。感谢来访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