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好几个月时间,看完了《耶路撒冷三千年》。其实之前看过电子版,觉得没看明白,于是又买了纸质版。看了两遍,仍不能说完全看明白了。这是一本历史书,或者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编年史,因此不同于文学体裁的书,阅读时难免感到枯燥,好多时候看不下去。好在我曾经完整地阅读过《圣经》,后来又通读过《罗马帝国衰亡史》,如今再来读这部《耶路撒冷三千年》,比起没有铺垫的直接阅读,理解要容易些。
该书的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是一位犹太裔的英国作家,不过在该书的叙述中还算中立,没有存在明显的种族或宗教倾向。全书从大卫崛起(公元前1000年前后)开始,一直写到六日战争(公元1967年),接近3000年的历史,让读者了解到犹太人如何在这个“流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立足并繁衍生息,他们的被掳、被放逐、被屠杀,已至背井离乡,失散于全球各地,从而对YOUTAI复国的历史渊源有了一定认识。
耶路撒冷是一座三大宗教的圣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将亚伯拉罕视为自己的先祖,这三个宗教是同源的。犹太教起源于犹太人成为巴比伦囚徒时期,于公元前100年其教义基本成熟。主要经书为《塔纳赫》(希伯来圣经)、《塔木德》;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经书为《圣经》(新旧约全书);而伊斯兰教发源于公元630年前后,经书为《古兰经》。犹太教尊崇摩西为最伟大的先知;基督教奉耶稣基督为救主;犹太教奉默罕默德为最伟大的先知。
一步耶路撒冷的历史,就是一部宗教斗争史,其中充满着暴力、凶杀。由于三大宗教都信奉末世论,而这座城市是世界上公认的离上帝最近的城市,死后最容易到达天堂,因此成为无数信众的朝圣之地。侵略者无不打着“圣战”的名义。罗马人来了,波斯人来了,十字军来了,马木鲁克来了,奥斯曼来了,然后是拿破仑……耶路撒冷是灾难深重的,期间各种统治者你方唱罢我登场,而这座城市最原始的主人——犹太人,却早在罗马人屠城时就已从这座城市消失了大部分,从此再也没有恢复过元气。留下的人们,只能在西墙痛哭他们的悲惨,怀念昔日的繁荣。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只能忍受被歧视、被排挤、被打压的命运。
YOUTAI复国主义运动在19世纪末兴起,首次正式提出是1916年的《贝尔福宣言》。由于二战时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疯狂迫害,使YOUTAI复国的合理性日趋为世人所接受。1948年,以色列正式建国。然而建国之初受到周围阿拉伯世界的强烈排斥和围攻。对阿拉伯人来说,自己是原住民,犹太人是入侵者。而犹太人却理直气壮地觉得自己是回归。随着“六日战争”的胜利,以色列的地位得到了稳固。
学历史,可知巴以冲突根源。冲突的背后,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当然,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阅读虽然枯燥,但通篇看完还是收获不小。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69880
评论列表(36条)
当我们谈论耶路撒冷,我们谈论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个信仰、文化、历史和政治的交汇点。《耶路撒冷三千年》便是这样一本书,它以恢弘的笔触,揭示了这座古老城市三千年的复杂历史,以及它如何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阳光笙箫支剑笙:支老师太厉害啦!看来您对这部书有更好的解读。[赞][赞][赞]
因为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才能更明白这个城市的现实。在枯燥乏味地阅读中,能够提高见识,丰富精神,充实自我。工夫没有白费的!向您学习!
@鸣虫:阅读是每晚睡前的功课,也是催眠的良方。看几页书,晚上会睡得更好。[咧嘴笑]
相思这样地阅读与诠释,让人对耶路撒冷的历史与现状,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内涵,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锦瑟黎燕:趁现在眼睛吃得消多看看,过几年视力差了估计就看不了大部头了。
如此研究巨著,当医生屈才了;做大夫技高一筹,只因立足高远,别具视野。
@川明:屈才不至于。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是有丰厚人文知识的。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为了耶路撒冷,现在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争的是不可开交。
@陌上梦落:是呀,看这部书,对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赞成这本书作者的观点,历史就是历史,应该不带任何偏见、不带任何宗教主观意识,只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论述史事的过程。这样才能看到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样的书籍才有它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你给我们介绍了一本好书,虽然读起来一定枯燥,但它记录了历史的真实,更能帮助人们理解世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争端和战争。
@四格格:谢谢格格美评!以前看书大多注重其文学性,现在更喜欢看一些跟历史有关的书。大概是年龄增长的缘故吧,阅读不再图一时之快,而希望对自己有所启发。
您读《耶路撒冷三千年》大有收获,我读您《一座城市的3000年》也有收获。
@祁俊清:谢谢祁老师,您有所收获,我有所成就。
在巴以冲突之际读老师的博文,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很受启发,谢谢您的分享!!
@李宗宾19481957:能给您启发,我的分享就达到了目的。
读书的“界面不同,格局也迥异!”
@柳絮晗烟:谢谢晗烟雅评!
学习历史,大开眼界![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风雨:谢谢风雨雅评!
开卷有益, 读史明理! 历史和现实的复杂, 各有各有的理, 剪不断理还乱!
@轻品慢尝:的确,双方各有其理,无法调和,所以纷争不断。
读一本书了解一座城的历史,更能引伸到审视世上发生的事,也更能判断其是是非非,绝不人云亦云,这本书读得值。
@四格格:是的呢,这本书是比较客观公正,读了还是受到不少触动。
学历史,可知巴以冲突之根源。此读书笔记,意义非同一般,令人排疑解难,受益匪浅。
@一池烟雨:谢谢烟雨老师精美评论,让我倍受鼓舞。
上次你说的时候我去买了来,读过了,现在想完全不记得说的啥:)哪天得空了再说[咧嘴笑]
@斜风细雨:我也是读了两遍才略有一些想法。[大笑]
阅读,深度共鸣,受益匪浅,让相思的襟怀与眼界越来越开阔,格局与气度得到了大的提升,真好。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能够在博客平台深度交流,对我的阅读和理解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巴以冲突长期是世界的一个热点。两国方案中的一个重点是耶路撒冷作为共同首都。阅读这本书,对巴以冲突的宗教原因会有清晰的了解。古代的很多战争,打的都是宗教的旗号,不同的宗教信仰变得你死我活。如今的巴以冲突,宗教的因素可能还有,但背后的大国利益或许更重要。蒋院读书面很广,佩服!
@诚厚:谢谢诚厚老师!在您这位对国际政治时势方面有深入研究的大咖面前,我这是班门弄斧了!
阅读,能让自己的胸襟开阔,格局与气度得到提升,是美事,但我现在很少读书,一直啃老本。
@雪花漫舞:雪花老师自谦了!您是真正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呢!
太有分量的书,一般是不敢看的。许多宗教信仰起源就在那。有时我会听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现在在听战争与和平。我的著名学者朋友,很少看小说。人真的有很大差别。
@杨自记:谢谢杨兄!很高兴我们有喜欢世界名著的共同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