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桑与养蚕

1643014626443648

桐乡种桑养蚕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罗家角遗址曾发现桑属花粉。这表明至少在5000千年前,桐乡就已经有了桑树的种植。明清时期蚕桑业居全国之首。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石门镇,曾多次作诗赞美当时的桑树种植情况。上世纪九十年,桐乡的蚕桑业达到了历史高峰。1992年数据显示:全市饲养量78万余张,蚕茧总产量24500吨,桑园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32.23%,蚕茧收入占全市农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养蚕先种桑。种桑先要嫁接桑苗。春天,人们把桑果籽播撒在地里,生长出来的小桑苗叫“广秧”,也叫“毛桑”。如果毛桑不嫁接,长大了叫“野桑”。野桑的桑叶小而薄。所以毛桑要经过嫁接,桑叶才会长得大而厚,成为蚕最好的饲料。

嫁接桑苗简称“接桑”。接桑都在清明前后。这时天气转暖,广秧蒲头的皮层与木质部分容易分离、捏开,便于嫁接——插入接穗。接穗是年前从桑树上剪下来贮藏在家的。接桑前先用桑剪(剪桑条的专用剪刀)把接穗剪成香烟长一段段,每段都要有一个饱满的芽。然后在没芽的地方用专用的接桑刀把接穗削成一个留有一点皮的尖头。接桑时,先把广秧蒲头边的泥挖开一点,在黄色的根部与褐色的主杆相接处剪一个斜面。然后捏开桑皮把接穗插进去,桑苗就嫁接好了。最后再在嫁接好的广秧蒲头周围垒上松软的泥土,并把泥土捂紧,不让桑液溢出来,不让雨水流进去,以免影响它的成活率。

生产队里接桑时,一般都是老人、孩子挖广秧蒲头边的泥,这不用技术,比较轻松;男人接桑,那是技术活,能坐在小凳子上削接穗,并把接穗插入广秧蒲头,比较舒服;女人捂桑最累,捂桑的泥要自己刨,捂桑时蹲也蹲不下,怕屁股擦掉捂好桑的泥,得半蹲半弯着腰。而且捂桑也是技术活,捂得不好(泥挤得紧了,会把接穗挤出;挤得不紧,一场雨,会把泥冲掉,让嫁接处进水)直接影响桑苗成活率。那时接桑,大多是夫妻搭档。男人接桑,女人捂桑。

我家兄弟姐妹多。我是老大,很早就参加生产队劳动了。记得我15岁那年,捂桑时,就能与全劳动妇女一样,一个人捂一个男劳动接的桑了。但我喜欢和一个非常聪明的哑巴搭档。他也喜欢和我搭档。那时我的同龄人还只能用小刮子挖挖广秧蒲头边的泥。哑巴老是偷偷向我伸大拇指,向我的同龄人伸小拇指。继而他哈哈大笑;我窃喜,干活更有劲啦!

我们成家后,土地家庭承包了。人们干活的劲头更足够了。家家户户都会播种几分地广秧。深秋时节,地里落光了叶的广秧密密麻麻的,需要匀出大部分来,一把把扎好,用泥盖住蒲头,埋在自家墙角里或院子里,再用薄膜遮盖好。这样能使它提早发芽。人们也可提早嫁接桑苗了。因为那时我们那里大多数人家都要嫁接好几万株广秧,仅靠清明前后这段时间是来不及嫁接的。这样,春节期间或雨天、夜里,大家都可在家里嫁接桑苗。然后把嫁接好的桑苗也像贮藏广秧那样用泥和薄膜埋盖好。等到春天地里的榨菜收获了,就可以直接把在家嫁接好的蒲头拿到地里去扦插,用泥捂好就会萌芽长叶了。 清明前后再去嫁接地里的广秧。

我俩在外都有一份工作,家里种田、养蚕、采菊花等等,所有的农活都要起早摸黑去做。自然,嫁接桑苗也不例外。白天,我们都要按时上下班。晚上,我们每天都要在家里嫁接一定数量的桑苗。第二天早上天蒙蒙亮,就把接好的桑苗用桶用脸盆拿到地里去扦插、捂好了,再回家洗刷干净,吃好粥,匆匆上班。

春天嫁接好的桑苗夏天就会长出分枝来,这些分枝就可以摘下来喂夏蚕了。这里一年要养五次蚕:春蚕(头蚕)、夏蚕(二蚕)、早秋蚕、中秋蚕、晚秋蚕。

养蚕是个技术活,而且很辛苦。那蚕儿娇贵得就像新生儿,每天都要消毒,或蚕体消毒,或桑叶消毒。因而养蚕人都把它叫作“宝宝”或“蚕宝宝”。蚕一生会不吃不动睡四次,每睡一次就叫“眠”,然后就脱一次皮,长大许多。

养蚕,首先要准备好通风良好的蚕室及蚕匾,并消毒,以确保蚕宝宝的健康成长。蚕种买回来孵化蚕卵时,要将蚕卵放置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通常在25-30摄氏度之间。养春蚕时经常有倒春寒的日子,或阴雨天和晚上都比较冷。所以事先得在蚕室内砌好通道(地火龙),效果相当于现在的地暧。人在外面烧火,使室内温暖。

蚕宝宝从卵里钻出来时又黑又小,像蚂蚁,所以这时的蚕也叫“蚁蚕”,蚁蚕从卵里钻出来后就在蚕种盒子里到处乱爬。养蚕人就要用鹅毛把它掸拢来,并移到摊着白纸的蚕匾里,这叫“收蚁”。然后用叶刀把桑叶切成丝状或细小的碎片喂它们。

蚕宝宝一至三眠期叫“小蚕”,三眠后叫“大蚕”,四眠后叫“老蚕”。一般小蚕时,都是女人采叶、喂蚕。从大蚕开始,蚕吃叶量大增,就要男人帮助采叶、除砂(清除蚕的粪便)、消毒,甚至全家出动。
养蚕,天天起早摸黑要到地里摘露水桑叶,那怕大晴天也弄得全身湿漉漉的。尤其是养夏蚕与早秋蚕时去采叶,被露水与汗水湿透的衣服裹在身上难受极了。白天采叶,喂蚕自不必说,黄昏时喂了一次蚕,半夜里还要起来喂。那蚕小的时候要把桑叶切成条或块。喂前要扩大蚕座,还要给蚕体消毒。喂后要除砂(蚕粪)。温度低了要加温,温度高了要降温。而且老蚕时正是种早稻田时,晚上还要把白天剪来的带叶桑条采下叶,用木榔头把桑条敲碎,把桑皮剥下来,晒干了买钱。那时乡下人真的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

生产时,最先进蚕室收蚁、养蚕直至蚕上山结茧的都是村里德高望重、养蚕经验丰富的年长的女人,称之为“长头”。顾名思义是长期在养蚕的领头人,晚上也睡在公房里。小蚕一二龄时,吃叶要求高,由长头们去采叶。以后随着蚕儿渐渐长大,就由陆续进去的那些人去采叶了。但我们生产队也是例外。我们生产队居然让一老一小当长头。老的是全村辈分最高、最受尊敬、手最巧的老人。那时老人60多岁,满脸慈祥。她后脑勺梳个发髻,衣服总是穿得干净整洁,一点不像乡下老太太,而像影视剧中的富家老太太。她的辈分比我爷爷还大——我叫她“太太”(曾祖母)了。小的呢,就是我,那年我16岁。太太很喜欢我。我也喜欢她。我们一老一小配合默契,采的茧子产量比一般生产队高。

因为我有这样的养蚕基础,成家后,我家每年养四次蚕。春蚕小蚕时,要控温,我把小蚕寄养在邻居家。夏蚕时,叶少,天热,时间短,茧质不好,我家不养。早秋,我有时间养蚕,只是桑叶还不多,茧质不好,养得少。中秋叶多(桑园地里的叶,加上春天嫁接的小桑苗上的叶),中秋蚕养得与春蚕一样多。晚秋的叶不多,养的蚕少,但茧子的质量与春茧一样好,就留给自己享用了。
我虽然每天要上班,养蚕对我来说是附带的,但我养的蚕比绝大多数人家要好。尤其春蚕小蚕时是寄养在邻居家的,但分开后我家的蚕就比邻居家好。这让他们常常百思不解。其实主要是人家人多,采的叶多,又喂得勤,夜里都起来喂两次。我却从不——前半夜我是没时间睡觉的。我得把白天没做好的事在晚上补做好,只在半夜时喂一次。蚕儿进入四龄后,蚕体迅速长大,家中里外,楼上、楼下都养足了蚕。一担叶撒上去,屋子里蚕儿吃叶的“沙沙”声就像下大雨。一霎时,叶就被吃光了。早上采的叶喂一餐就没了。中午还得匆匆回家,到地里采叶喂蚕。地铺里的蚕儿把叶脉都吃得精光。

原因是除了消毒、除砂外,我家的蚕儿吃的桑叶新鲜。别人家的蚕儿因喂的叶多,吃吃停停、停停吃吃,肚里不饿,有的在桑叶里钻来钻去挑着吃,有的在上面吃被风吹干的瘪叶,有的在下面吃有蚕粪的脏叶。这样,蚕儿长得大小不匀,结的茧子不但产量不高,价格也卖不高。

我常想,人与蚕一样,食物太多,就容易挑食、糟蹋、浪费食物,这样对身体反而不利,尤其是孩子。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68962

(12)
华章秋韵的头像华章秋韵
上一篇 2024年4月23日 上午6:56
下一篇 2024年4月23日 下午2: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6条)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4年4月23日 上午11:14

    种桑养蚕一席谈,人生总是勤奔忙。
    红尘滚滚路漫漫,做一行就爱一行。
    养蚕就需先种桑,保证蚕宝有营养。
    剝茧抽丝多用场,收获成功铸辉煌。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4年4月23日 上午11:37

    既要在外上班,又要业余种田养蚕,这样的生活虽辛苦,却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4年4月23日 下午12:30

    原来你从小就是养蚕能手,一边工作一边养蚕,真是能文又能武。第一次听养蚕的事,挺新鲜的。也第一次知道桑叶还得培育,还得嫁接。我还以为桑叶就是野外天然生长的,养蚕人只管到外边摘就行了呢。

    • 华章秋韵的头像
      华章秋韵 2024年4月25日 下午12:41

      @四格格我们这里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乡下人都会和田、养蚕的啊!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4年4月23日 下午1:58

    平实流畅的语言,细致的描写!种桑、养蚕、缫丝、纺纱,哪个环节都是极其辛苦的,非常不易。所以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名诗!

    • 华章秋韵的头像
      华章秋韵 2024年4月25日 下午12:44

      @鸣虫是的,人们都说浙江农村富裕,其实都四季繁忙出来的。这里七八十岁的老人,只要身体健康,还都在田间劳动呢。

  • 祁俊清的头像
    祁俊清 2024年4月23日 下午4:40

    读老师的文章,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丰富了见闻。谢谢老师!

    • 华章秋韵的头像
      华章秋韵 2024年4月25日 下午12:49

      @祁俊清您客气啦!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地都有不同的特产。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4月23日 下午4:52

    秋韵老师不愧是种桑和养蚕的行家里手,说起来头头是道的,让我大开眼界。我小时候养过蚕,买了蚕子盼星星盼月亮看它们变成蚁蚕,然后一天天长大。每天上山摘桑叶给蚕宝宝吃。可是,毕竟不是行家,很多时候蚕宝宝还没长大就死翘翘了。所以,专业的事要专业人士去做。

    • 华章秋韵的头像
      华章秋韵 2024年4月25日 下午12:51

      @难诉相思这里是蚕乡,原来家家户户、人人都会蚕与桑。可如今土地都被征收了,年轻人都不会啦!

  • 雪花漫舞的头像
    雪花漫舞 2024年4月23日 下午8:13

    生活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4月23日 下午9:02

    种桑养蚕的知识和经验如此丰富, 受教了! 谢谢!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