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解甲东坡引,拾笔如梦令

黄尧光先生,是我在《新浪博客》上认识的博友,他的博名叫“汕头老爷兵”,聊天时,知道他是广州军区第四十二军第一二六师的老兵,与我同在白荇岛服过役,不过那时我们互不认识,博客,让我们有了交往,我给黄战友寄过去一本我的中短篇小说集《乡村画者》,他竟然写了一篇书评,让我感动不已,现把黄尧光先生的文章转发于此,表示本人不曾忘记博友的情谊。

2023021311122845

解甲东坡引,拾笔如梦令

——读退伍战友周修高老师的中短篇小说集《乡村画者》

广东汕头黄尧光

今年8月21日,五十多年前的白荇基地战友、前华中师范大学学子、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周修高老师,从千里之遥的鄂西给我寄了一本他的中短篇小说集《乡村画者》(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大作沉甸甸的,我换了好几口气,才一字不落的把它读完。在阅读和欣赏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故随笔写下了以下的一些文字。

我曾想,一个只有初中文化功底的武夫,能对有三十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周老师的作品说些什么呢!真不愧是不自量力,或是要做落下多多笑柄的天方夜谭!然而,我们曾经在白荇岛战友一场,也多少有一些共同的经历和爱好,所以也应该有一些共同的语言可以沟通吧!

拜读了他的作品,一开始,不单只是被他的文思、才情所折服,更是在他的文章中找到了许多能引起我们的回忆和共鸣的地方,也有许多能引人深思,叫人警醒的地方。因此,还是有很多话可以说的。

翻开扉页,一位古朴秀逸的老者,出现在我的眼前,那是作者周老师的肖像。也许因为我们过去虽然在一个基地,并不曾在一个具体单位,也许我们从未直接打过照面,然而,从他的体态和眉宇之间,我还是隐隐的看到了一个兵胚子的模样,看到了战友的影子。我不太清楚周老师这几十年来的人生轨迹,但从一个普通士兵到一个华师学子,再到中学的高级教师,并在书法、绘画和文学等方面上都有较高的造诣,这其中有多少的路要走,有多少的困难要克服,这是任何一个外人无法知道的。从他的作品中,我也看到了周老师这几十年来所走过的路也不是那么的顺风顺水。然而,笃志、勤奋、好学应该是他面对人生的基本准则。

在南海之滨那个白浪滔天的白荇岛上,他当时只是师部野战医院里的一名医务工作人员、普通士兵,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斗转星移,他退伍后求学升造,奋力进取,以致现在有了丰富的阅历,深厚的学养,在文学艺术上有了这样的修为。了解了周老师走过的路子,再来读他的文章,看那扉页上的生活照片,那他就更像是从古都长安走过来的儒生,只是匆忙间头顶上还没有来得及系上一纶方巾。

周老师是个善于用文字编织故事的人。他编织故事取材广泛:都市、乡村、部队、工地、学校都有涉及。他文学功底厚实,运用语言也就很自如,下笔文字似流水行云,舒展自然。《金竹湾轶事》这个短篇,写的知青逸事,故事新颖,情节起伏跌宕,颇有情趣。《最后的茅屋》写了乡村野老不为人知的遭遇,故事情节悬念迭起,细节生动,情景交融。周老师写的故事,都是社会底层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琐事,笔端之处,或赞真善美,或揭假恶丑,或针砭时弊,或歌颂友谊,字里行间体现出了作者的爱憎感情,令人看后动容,不能释卷。他虽是一名已经退了休的老教师,但他却是五峰山上早春的布谷鸟,翠柳枝头的黄鹂,是乡野村头的行吟者。

我看周老师的书比较认真,但也比较笨。凡是有不懂的地方或不认得的字,都需要借助工具书或电脑。潮汕地区素有“海滨绉鲁”之称,但这里不流行京剧和昆曲。通过百度查看词典,才知道昆曲属于“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源远流长,雅俗共赏。但作者却在《丑旦》中通过一个传奇式人物鲜于文华的跌宕人生,将这一民族艺术瑰宝以另类的手法,奇迹般的展现在读者面前。高雅艺术是要有高雅的人来欣赏的,老街上爱听曲的老人过世之后,唱昆曲的鲜于文华,成了不为时人所接受的噪音制造者。当鲜于文华被外地的内行人当宝贝挖走之后,小镇的人才知道他的价值的珍贵。这个故事太有普遍性了,也太值得人们咀嚼体味了。让我这个孤陋寡闻的潮汕村夫见了世面,多了感触。人说攀山千条路,同览一月高。周先生的破题方式和切入点不同于寻常。这,就更加深了读者对昆曲这一艺术瑰宝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认识。

《东坡引》是个中篇,在这里,对主人公苏德义从退伍、修铁路,到上大学的曲折经历撇开不议,仅几个细节描写就有些看头,苏德义放在接水处的衣被不见了,寻了一上午无所获,还被女生寝室看门大妈数落了几句不好听的话,傍晚常丽娟送衣被来让他惊异、难为情;在课堂上苏德义给常丽娟递纸条的隐蔽,其心理和动作手法这些细节的处理都做到了踏雪无痕;就交往和感情而言是深化还是冲淡,苏德义内心里对常丽娟的分析、定位极其准确,对其关系的处理也恰到好处。人情世故在周老师的笔下,就这么的润物无声。

《春风沉醉》中,吴一铭老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应该就是作者数十年教学经历点点滴滴的缩影。小校园是大社会,三尺讲台,也是风起云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吴一铭的奋斗与不堪,揭示了复杂社会的一角。在另一篇反映教育战线生活的小说《如梦令》里,搞阳谋很得势,“被平均”成常态,优秀的老师还会被人揣上“一砣狗屎”。好在陆云山老师豁达,还请校长、主任和同事吃了一桌酒席,分享了他的稿费、“中考奖”和有一千多元的自己三年来自刻自印的学生用过的学习资料处理的成果。

作者洞悉人间百态,笔触犀利,笔法圆润,即便是人间最龌龊的事,也能谱出一曲渗入肺腑的酒歌,只是有些地方看了之后,鼻子总觉得酸酸的,眼睛涩涩的。

在《帽儿为什么这样禄》中,施庚生着意在黄部长的坟头插了几朵尚未枯萎的野菊,真可谓别出心裁,恰到好处,黄部长和他的绿帽子作坊在他自己的酒壜子下终结。《走火》中的教育辅导站长皇甫殳,因人生走火而春风得意,因枪走火而命入黄泉。

作者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凡为非作歹和心术不正者,还没有等到法律的制裁,就已经倒在了先生的笔下。善恶各有所报,痛快!

《乡村画者》道出了作者对艺术的追求,也勾画出了历代文人的傲骨。故事情节紧凑,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行为描写,都能很好地体现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语言的运用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在书画艺术上的修养,堪称经典。

《白荇岛往事》、《伫望鸡啼岗》是写部队生活的。不难看出作者对军营生活充满着留念,对战友是一往情深;即使是对营房周围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富含深情;在训练场上,不怕苦、不怕累;对业务肯钻研,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几十年过去了,对投弹和操枪动作的描述,还是那么的经典和老到,完全符合条令和教材的要求。我以为,虽然目前周老师已属于70后,但仍然可以编入预备役。

我早前以为,写小说并不难,尤其是写类似于自传体小说更是手到擒来,只要你认得三、五千个汉字,在这个世上走过三、五十年,并且懂得能用标点符号来断句,谁都可以写出一本豆腐帐来。问题是你写出来的东西要能经得起读者的检验,要读者认可。水豆腐、流水账不会有人喜欢。

周修高老师的小说,每一篇读来,时代气息都是那样浓郁,故事都是那样生动;在手法上,无论是对天气或是对场景,细节描绘都恰到好处,语言的表达都那么的准确,有的篇章读来有视觉的美感,有的章节读来有诗与歌一样的韵味;作者笔下的人物都是那样鲜活,有灵性。

总的感觉,作者是在拿心血来创作作品,是在反映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是在揭示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灵魂。凡能给人以教育和启示的文字,才能引起读者的喜爱和共鸣。

周修高老师是个当过兵的人。在他的小说集中,多次写到了复退、转业军人离开部队后,所遇到的困难和种种问题。这些反映退伍兵或转业军人的作品,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都非常接地气,真实、可信。应该说,复退、转业军人到地方后,绝大部分的人都需要重新拼搏,那怕你是曾经脱了几层皮或掉过一条胳膊也不能例外。好在这些从军营中走出来的汉子,大部分还是经得起折腾的。

读了周修高老师的中短篇小说集《乡村画者》,感慨良多,我更加笃信知识无价,勤奋是福的道理。心中也倏然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假如有来世的话,我也将努力奋斗,走同周老师一样读书、育人的道路。

我读过《共产党宣言》,也看过《四大名著》,醉了,也累了。而且此刻还沉浸在对《乡村画者》某些情节的回味之中,故短期之内,还没有计划再拜读和欣赏其他哪位作家的作品了。

谢谢周老师给我寄了一本好书,我会很好的把它收藏并传给我的子孙后代。

20181012

 

(黄尧光,男,广东揭阳人,1945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61年应征入伍,先后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公安部队海上巡逻队,陆军野战部队服现役,历任警士、轮机兵、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侦查科科长、步兵团副团长等职。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 1984年转业到广东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工作,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高级政工师。有多篇政论文在相关会议和刊物上发表或刊用,曾获全国建筑职工政研会优秀论文奖。有诗集《马蹄声声》公开出版。)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68859

(13)
淡墨的头像淡墨
上一篇 2024年4月21日 下午9:36
下一篇 2024年4月22日 上午5: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5条)

  • 雪花漫舞的头像
    雪花漫舞 2024年4月21日 下午10:58

    运气好,坐沙发上欣赏美文很爽!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4年4月22日 上午7:15

    战友情深,在用心用情,深邃通透的阅读与诠释小说集之中,清晰可感。

  • 祁俊清的头像
    祁俊清 2024年4月22日 上午7:33

    战友相知,书评精彩。

    • 周修高的头像
      淡墨 2024年4月22日 下午7:55

      @祁俊清谢谢祁老师的留评,战友,是生死兄弟,也是文心相映的朋友。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4年4月22日 上午8:23

    战友情,一生情!您的战友这篇书评写得好!非用心深读,是写不出如此有深度、有思想、带情感的文章的!欣赏!

    • 周修高的头像
      淡墨 2024年4月22日 下午7:58

      @鸣虫“战友情,一生情!”你说得太对了,我的这位战友,确实是在用心地读文,也在用心的写文,很深刻的。

  • 川明的头像
    川明 2024年4月22日 上午9:02

    战友文学互为知己,军装文案相同经历,特别难得,书与书评均为精彩。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4月22日 下午8:02

    作品好, 评论才能写得好!

  • 惑矣的头像
    惑矣 2024年4月22日 下午11:02

    战友情深,博友相知。读好书,才能写出有深度的书评呀!

  • 霁月的头像
    霁月 2024年4月23日 下午3:33

    能写书评不简单。

  • 李宗宾19481957的头像
    李宗宾19481957 2024年4月23日 下午4:25

    书评写的真是好,情真意切,都是当兵的人,惺惺相惜,直抒胸臆,我们读书评也感到过瘾!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