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

2024032807532518

60年代初,每到正月初二,父亲都带着我去给继母家的姥爷舅舅拜年,这是老家的习俗,姑娘、女婿到丈人家拜年就是这一天。

我当年正读初中二年级,是当父亲“随从跟班”的角色,到农村纯属开眼见世面。姥爷家离城区二十多里,说近不近说远不远,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号称“11号儿”!

我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加上正月天儿非常冷,小北风嗖嗖地吹透了不厚的棉衣棉裤,不大会儿就冻得浑身发紧,狗皮帽子系上带儿才保住暖和气,可露在外面的眼睛和脑门儿都冻得贼拉的疼。为了走近路,趟着坑洼不平的乡间小路步行,厚厚的积雪,一走一滑的就得走一阵子。我们父子俩每人肩上又背着一个十几斤的面袋子,这总共20多斤白面是带给大姨、大舅、三舅三家的新年礼物。

那时候的农村生产队为了高产,按照上级要求地里统一都种高粱玉米,这高粱米产量虽高,可苦涩的口感,一点也不招人喜欢,社员自留地里种点荞麦凑活着压点荞面。这样春节期间家家都是用荞面包饺子,城里人供应的白面,在农村生产队里是个稀罕物,善解人意的父亲每次都带点白面分给姥爷家的三家亲戚,让各家在春节期间吃上一顿白面饺子,东西不多,是个意思。

三舅是生产队的党支书,家里的日子过得宽敞一点,紫红箱子大红柜上摆满了写着对联儿的镜子和老式胆瓶,墙上最显眼处挂着三舅在第四野战军当兵时和战友的合影,当年三舅给野战军首长当警卫员,身上背着的匣子枪很显眼,每次去都要端详半天,这时候三舅总要说一句:那时候年龄小想家,加上在海南岛不服水土,才提出转业回家,要是一直跟着首长当兵,那就能更进步喽!三舅家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每次去,我们爷俩都住在三舅家。

c1218cc38b84411984159a71f9590c0d.webp

记忆中在姥爷家的三个亲戚家,每家吃一顿饭,亲人招待我们很热情,不是猪肉酸菜馅就是酸菜羊肉馅的荞面饺子,羊肉是生产队分给社员的,每家都分了十几斤羊肉,再加上家里杀了一头猪,这个年过得都很滋润。

姥爷和大舅一起过,日子过得清淡,一进门就闻到浓浓的炕洞子的烟和蛤蟆拱烟叶子的混合味儿。大舅家的儿子叫双印,和我的年龄相仿,吃完饭就带着我沟里沟外的转悠。我边走边问,你们家的墙上咋不糊点报纸啊,你看三舅家糊上点报纸,也让屋里亮堂点啊!双印表哥笑了,我们这里不比你们街里,更不敢和三叔比,老社员儿能和大队书记比吗?啥亮堂不亮堂滴,咱现在能把肚子填饱就啥都有啦。

后来表哥又领我到生产队的地里和几家的自留地转悠,看着自留地侍弄的垄沟溜直,十几步远就堆着一堆粪,他说这两年村支书三叔对社员把心思都放在自留地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儿啦,乡里乡亲的,现在运动一个接着一个,为应付上级检查村支书没少给社员打马虎眼,全队的社员心里都有一杆秤啊,每家每户全指着自留地了,要是靠生产队那点地儿的收成,我们老老少少的早饿干牙啦!有了这自留地,起码家家户户能吃饱肚子啊!

我们在姥爷家住了一宿,第二天中午和亲人告别,我们爷俩的面口袋装满了荞面、粉条、豆包,切糕,这些都是姥爷、大舅、三舅给我们装进去的,说这些东西都是家里自留地的产物,粉条是队里开的粉坊加工出来的,让我们回去尝尝鲜儿。

回家的路上,可能是下山的原因,我们走的很轻松,感觉天变暖和了,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大地已经回春啦!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67158

(13)
李宗宾19481957的头像李宗宾19481957
上一篇 2024年3月28日 下午6:20
下一篇 2024年3月28日 下午11: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4条)

  • 风雨的头像
    风雨 2024年3月28日 下午7:03

    好温馨的情景,美好幸福![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 祁俊清的头像
    祁俊清 2024年3月28日 下午7:33

    这样的拜年情景,已成为一页翻过去的历史,想起来有些怅然若失。

  • 雪花漫舞的头像
    雪花漫舞 2024年3月28日 下午8:14

    好温馨的年景,美好幸福!

    • 李宗宾19481957的头像
      李宗宾19481957 2024年3月29日 下午5:39

      @雪花漫舞那时候的一线中央领导提出的“三自一包”务实政策还是很有时效的,从老百姓的饭碗就能感受到!

  • 川明的头像
    川明 2024年3月28日 下午9:03

    这三舅是个有水平的干部。我们那时村里穷的是最不堪回首的时候。

    • 李宗宾19481957的头像
      李宗宾19481957 2024年3月29日 下午5:46

      @川明我三舅是个聪明的实在人,60年,把一个山坡地为主的生产队搞好,让大家吃饱饭,是个不容易的事情,好在他转业兵出身,根正苗红,政策向老乡倾斜,上面也不为难他。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3月28日 下午9:50

    老民风、老照片都很珍贵!

  • 周旭才的头像
    周旭才 2024年3月28日 下午11:40

    人民群众有足够的智慧,能够把日子过得盈余。要是当官的不瞎折腾,老百姓日子应该很好过吧。可怜了最基层的老百姓。

    • 李宗宾19481957的头像
      李宗宾19481957 2024年3月29日 下午6:07

      @周旭才谢谢老师的精彩评论,都说老百姓心中有杆秤,什么样的政策好,什么样的政策是瞎胡闹瞎折腾,老百姓心中有数!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4年3月29日 上午7:29

    深情回望,往昔的拜年情境,声情并茂,情深意浓,直入人心。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4年3月29日 上午8:46

    很珍贵的回忆!透过您的文字,感受到了那时生活的不易,但有浓浓的亲情在,便也温馨美好!

    • 李宗宾19481957的头像
      李宗宾19481957 2024年3月30日 下午2:55

      @鸣虫61年我入初中,住校,体验到那个时期的粮食紧张,每天一两一两的计算怎样度过一天,一个学期我就饿的贫血逃回家里治疗……

  • 柳絮晗烟的头像
    柳絮晗烟 2024年3月29日 下午12:25

    别的先不说,这些老照片太珍贵了!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3月29日 下午2:41

    小时候去乡下拜年就是这样的。从城里带去了农村人稀罕的糖果糕点,回来时又满满地带回农村的土特产。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4年3月30日 下午3:30

    好喜欢这些老照片,弥足珍贵,让人感慨万千。

  • 陌上梦落的头像
    陌上梦落 2024年4月3日 下午3:22

    浓浓的亲情味,温馨。

  • 漫言华语的头像
    漫言华语 2024年4月6日 下午7:58

    文章写的真实接地气,写出了那个年代农村人的艰辛和豁达。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