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忆趣(五)终于盼来新课本

t04d0dda7007d083e44

       我读小学的时候,正是那个“十年”的后半段。那时,大大小小的政治运动频仍,什么批陈整风、反修防修、批林批孔、评法批儒、学大寨、学小靳庄、反击右倾翻案风等等,一波儿接着一波儿。学校的教学秩序很不正常,很多上课时间都被在村街上喊着口号游行、参加大队的社员大会学习“最高指示”、开展歌咏比赛、观看文艺汇演、帮助生产队劳动、勤工俭学给学校打草等活动给占去了。
       那时候国家经济落后,物资匮乏。我们买不到作业本,就连自钉作业本所需的白纸也买不到。那些年最真切的记忆是,我们的课本几乎没有按时发到手过。
       买不到作业本和白纸,我们只好用发黑的草纸钉作业本;不能按时发课本,老师就让我们借,向上一年级的学生借人家用过的旧课本。
       那时,家里有哥哥、姐姐的就好多了,不用费劲就能用上哥哥、姐姐的课本;没有哥哥、姐姐的,就只能托亲戚、找朋友,四处打听,向那些高一年级的学生借课本。有时实在借不到,就向高两年级的学生借。好在那时的课本连续几年都没什么变化。如果最终也没能借到课本,那就只好和同桌共用一套了。那时候,往往是用着借来的课本学习一两个月,甚至半个学期,才盼来新课本。用着借来的旧课本,是很不舒服的。那些别人用过的旧课本,有的已经没有了封面、封底,有的书边起了毛毛,有的书角都卷起来了,有的书页上被涂抹得乱七八糟,甚至还有的缺页少内容。
       记得四年级时,我们整整一年没有见到新课本。第七册《语文》和《算数》是借来的,第八册《语文》和《算数》也是借来的。
       那个时候,我们做梦都想有一套新课本。
       1975年春节前放寒假时,老师嘱咐我们说,假期要想法把第九册《语文》、《算数》借到手。寒假结束后,我们都成了五年级的小学生了。但依然没有新课本,依然用着借来的旧课本上课。印象中,那年一直到了枣树都开了嫩黄的小花、我们已经穿上了薄薄的单衣的时候,才有了新课本的消息。
       一天下午,老师兴冲冲地来到教室,说道:“同学们,我们的新课本到了。明天上午放假半天,老师要到县城的新华书店把课本买回来!”
       一听这话,同学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
       “噢——有新书喽!”
       “老师,几本啊?”
       “老师,明天肯定能买回来吗?”
       教室里乱糟糟像开了锅一样……
       傍晚放学后,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相约明天上午去路上迎接买课本的老师。
       第二天上午,我们六个同学很早就在小丰家集合齐了,写了一会儿作业,便兴致勃勃地踏上了通往县城的路。我们一路说笑着,不一会儿就走出去五里多地,到了一个叫王庄的村子。到了王庄,我们不敢再往前走了。因为那个地方有好几条通往县城的路,不知老师从那条路上回来。于是我们就在王庄村头的大柳树下等着。
       等了多长时间不记得了。就在我们望眼欲穿、有些百无聊赖的时候,突然远远地看到了我们的老师。只见我们的校长打头,后面还有三个男老师,他们每人骑一辆自行车,自行车后面驮着大大的竹筐,竹筐里是满满的用牛皮纸包着的一捆捆的课本。看到欢呼着迎上去的我们时,他们有些吃惊,但很快就明白了——我们是专门迎接他们的。校长和老师很高兴,说:“哎呀,想不到你们接出来这么远!好了,咱往回走吧!”
       看到他们蹬着自行车有些费力,我们便主动分散开,或两个或一个帮他们在自行车后面推着一路小跑。跑了不长的一段路,我们几个同学的脸上便都冒出了汗水。老师们不忍心再让我们推着车跑,都下了自行车,推着车子步行往回走。老师们非常了解我们渴望新课本的迫切心情,向我们介绍说,能盼来新课本真是不容易,由于缺纸张少油墨,课本印刷发行根本不能满足需要。这次我们地区算是优先发放的,有几个地区还要推迟几个月。尽管这样,此次课本也没有副科的。小学只有《语文》和《算数》,六、七年级也是只有《语文》和《数学》……
       我们和几位老师一路说笑着回到了学校。当我们把一捆捆包得严严实实的新课本,从竹筐里往办公室搬的时候,那种喜悦和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恨不能马上把新课本拿到手。
       很快新课本就卸完了。我们几个同学依然围着那一堆堆的课本不想离开。老师把包着课本的牛皮纸打开,送给我们每人一大张,说:“跑了那么远去接我们,真是难为你们了。把牛皮纸带回家,用它包书皮吧!”
       吃完午饭,我们早早到了学校,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着上课的钟声。终于上课了,老师喊了几位同学去办公室,把新课本搬到了教室的讲台上,然后我们按座位从前到后依次领新课本。
       朝思暮想的新课本拿到手了。捧着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的新课本,同学们都兴奋异常。大家一边说笑着一边翻看新课本,比照着与旧课本有何不同。教室里充满了欢乐。
       那两本书的样子至今记得很清楚。《语文》是白颜色的,《算数》是蓝颜色的。两本书的封面是一样的:靠上部是木刻代表工农兵学的四人图像,下部则分别是美术体的《语文》和《算术》。打开书的封面,在封二页上,是同样的两段毛主席语录——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那天下午上的什么课,已经没有印象了。傍晚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向爹娘展示新发的课本,然后精心地用牛皮纸给新课本包上了书皮。晚上写完作业,把两册新课本放在枕头下面,闻着油墨香,带着幸福感,进入了梦乡……
(选稿:灿烂阳光    审核:晓舟同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67136

(12)
鸣虫的头像鸣虫
上一篇 2024年3月28日 上午6:34
下一篇 2024年3月28日 上午10:5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3条)

  • 解世权的头像
    解世权 2024年3月28日 上午9:18

    记得每年开学就盼着发新课本,回家找牛皮纸包书皮。。。[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 祁俊清的头像
    祁俊清 2024年3月28日 上午9:57

    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年干脆没课本,也不正经上课,只记得老师带我们在校园里玩。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4年3月28日 下午3:16

      @祁俊清您这样年龄的也赶上过不发课本?我还以为只是我们这年龄的赶上了[咧嘴笑][咧嘴笑]
      感谢美评,祝好!

    • 祁俊清的头像
      祁俊清 2024年3月28日 下午3:44

      @鸣虫你们是有课本迟发,我们是无课本可发,老师有兴致时,就教我们背诵语录。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4年3月28日 上午10:06

    好美的深情回望,将那年那月老师与同学一起买,取新课本灵动呈现,令人深度共鸣。

  • 阳光笙箫支剑笙的头像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4年3月28日 上午11:38

    新课本,新希望,茁壮成长,奋发有为,祖国栋梁!

  • 陌上梦落的头像
    陌上梦落 2024年3月28日 下午2:44

    为了迎接新课本,走出五里路。那时候孩子的心是真纯净。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4年3月28日 下午3:18

      @陌上梦落哈哈,主要是那时盼新课本的心情太迫切了,恨不能马上见到新课本。感谢美评,祝好!

  • 风雨的头像
    风雨 2024年3月28日 下午6:21

    回忆童年,难忘的童年,幸福的童年
    我很想念我的学校,很想念我的老师!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3月28日 下午7:57

    这个经历很有意思, 饥渴也是一种推动力, 吃饱喝足了反而不珍惜。现在的孩子厌学, 就因为对知识没有一点饥渴感。

  • 雪花漫舞的头像
    雪花漫舞 2024年3月28日 下午8:00

    有一年学校不上课,我们就唱歌跳舞。记得一些三句半,对口词,都是自己瞎创作的,回想起还挺有意思的。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4年3月29日 下午2:32

    还好,我们小时候的课本都是如期发放的。每当拿到崭新的课本,内心都会激动兴奋。小心翼翼地翻着书页,这里面有多少知识有待汲取啊!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4年3月29日 下午11:53

    那时候的教材不好编,课本往往不及时。我当民办教师时,上高中政治课,没有课本,就是学毛主席著作。后来教初中语文时,有课本可以备课了。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4年3月30日 上午8:56

      @诚厚那时的状况,您说亲历者,非常清楚!感谢美评,祝好!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4年3月30日 上午4:57

    那年那月,要得到新课本,如此之难,让人感慨万千。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4年3月30日 上午9:00

      @锦瑟黎燕是啊,那时候渴望新课本,总是很艰难。现在想来,那个岁月真是太不易,所以记忆深刻!感谢美评,祝好!

  • 李宗宾19481957的头像
    李宗宾19481957 2024年3月30日 下午5:27

    那个时候国家太困难啦,记得77年高考的试卷都是挪用印毛选的纸。七几年我们这里归辽宁,学校还没有到了教科书短缺的程度,但学校不上课,大量时间去大批判,搞运动,挖地道,修水利工程,到工厂农村学工学农……

  • 一池烟雨的头像
    一池烟雨 2024年3月31日 上午10:33

    那年代,我们学院倒是有课本却不上课,都在闹革命哟。大字报,大串联,大辩论,大批判……哎,和你们一样乱。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4年3月31日 下午1:31

      @一池烟雨嗯,都是亲历者,只是您年龄大些,记忆更深刻!感谢美评,祝好!

  • 漫言华语的头像
    漫言华语 2024年4月6日 下午8:54

    真实地描写了那个年代学校的状况。[赞][赞][赞]

  • 玉梅的头像
    玉梅 2024年5月6日 下午5:55

    你说的这样的事,我还真的没经历过,也许是农村和城市的差别吧。读了你的五篇文章,是要了解你,熟悉你啊,苏州我们是要见面的。因为你爱人姓吴,我们可是姐俩呢,从文章看,你要小我十几岁。叫姐姐吧。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4年5月6日 下午6:22

      @玉梅哈哈,太感谢您了!很高兴在卯酉河结缘,我们都姓吴,您可称姐,亦可为师!苏州见!

  • 梭罗河的头像
    梭罗河 2024年5月13日 下午12:23

    感动讲述中老师和小朋友们的一举一动。谢谢老师分享童年记忆。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