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刘杰

2022051413521789
认识刘杰,纯属偶然。
那年,开通了博客,虽然还不太明白博客为何物。有心情不佳时,便在博客里胡说八道,竟也有来访者,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刘杰。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经常光顾我的博客且相互交流,偶有电话联系,谈他的创作、工作和生活经历。后来,知道他忙,忙着长篇小说的创作和改编电视剧本,联系渐渐地少了,但逢年过节也有问候,也去他博客转转。后来,他用时几年、几易其稿的长篇巨作《大商埠》终于出版发行;小说《混子》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我们的快乐人生》也开播。过去的一年可谓是他颇丰的一年。他的书,读了,他的电视剧,看了,在给他的回复中我说,能让人读下去,看下去的作品,就该是好作品。
刘杰出生于部队高干家庭,身上有着很多高干子女持有的那种特质,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一个“混子”。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分配在报社工作,因看不惯领导没原则,毫不含糊地辞去报社编辑工作下海经商,赚了很多钱后,又去了美国,没混好,狼狈地逃回国内。他说,就因为自己不误正业,母亲几乎和他断绝母子关系。回归正业后,潜下心来搞专业创作。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小说一部接一部的出版,却不加入作家协会,甚至和当地作协的头儿对着干;他骂人不带一个脏字却让被骂的人有个地缝都想钻进去;生有一儿一女读书工作在英国,儿子性格有些软弱,他骂儿子是娘们儿,女儿倒是有着和他一样的性格,为保护哥哥,赤膊上阵和男孩子打架。儿子找了一个外国女孩,他告诉儿子,你千万别给我生个杂种回来,我不认!
刘杰无师自通,琴棋书画样样能鼓捣出点动静来。一次酒喝的有点高给我打电话说,大姐,我给你弹首钢琴曲,看看咱俩谁弹的好?边说边弹,虽然不够专业,旋律倒也流畅,我表示比我弹的好多了;要给我画肖像画,我不相信他能画好,他就给我发来夫人的肖像画,跟夫人照片比,像极了;书法颇有造诣,不轻易挥毫送人,答应给我的书法至今没写出来,总表示抱歉就是不兑现,我也不好意思催他。
电视连续剧《我们的快乐人生》中,有许多他的影子,我曾问过他,是不是写自己?他说,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经历过的人和事儿,写出来,是为了纪念那段过去的岁月,当年老回味时,对自己也是个交代。
昨天去他博客转,看到他新写的文字:

我认识的刘杰

《我们的快乐人生》在北京台开播三天,就放了收视卫星,这确实是我不曾想到的事。在此首先感谢星美影视的赵云生大姐,因了她的努力,把《混子》搬上了荧屏的同时,也把我给带进了这个圈子,感谢大唐辉煌影业公司董事长王辉先生、如今已在强视出任高管的美女制片人赵洁、导演鄢颇、发行李梅清,以及于震、胡可、高明、潘虹、荣蓉等艺术家们出色表现,正是因为他们的共同努力,才有了这部戏的今天。 不管怎么说,快乐人生虽然热播,但毕竟已经成了过去式,现在是寄希望于下一个戏《猴票》能够顺利开机,剧本已经出来很长时间了,因为演员的问题迟迟不能确定,所以开机的时间一拖再拖,导致同名小说的出版也只能延期滞后。

 回过头来说已经过去的一年年,虽然没有完成预期的计划进度,也算是收获颇丰,出版了《大商埠》《黑白袁世凯》和《中年危机》三部作品,以及根据《混子》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我们的快乐人生》从开机到播出的整个过程,对我个人而言基本上已经对之前几年所作出的努力有了一个完整的收官,尽管还略有遗憾,可是这事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顺延至今年。

在北京期间,接触影视界专家的机会比较多,话题也就比较显得宽泛。继快乐人生之后,一部新的作品已经基本上与导演达成了一致意见,剩下的只是剧本的创作过程了。有人说,以刘爷目前的状况,完全可以搭建一个团队了。对此我表示谢绝。其主要原因是,希望能够写出几部完全是属于自己的作品,而绝非是那些拼凑组装的商品,作品或许没有商品那么好看,但将来心里踏实。

 说起来,过去的这几年,是我的收获年,也是人生自觉最低谷的一段时期,几乎整个泡在闽清阁茶楼度过,幸身边有几位好友热忱相助,才渐渐平和渐渐恢复,以至于到了北京这个更大的空间,才算明白什么叫做大环境。

 北京的大,不仅仅是地域范围大,而是其中更深的内容,就像我在微博里写的那样,“北京是外地人的战场,凝聚了全国的各路精英在此打拼,又是资产的聚集地,万亿热钱在这涌动。四方楼下,几百万的名车云集,卡宴只能停到角落。北京的有钱人动辄就是十几亿的资产,千把百万连屁都不是。到了北京只能少说多看,一顿饭吃十万八万不算事,月入两千却大有人在,但是北京物价不算高,百姓安逸。”

 北漂生活,我没有走得很远,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校园里,这其中固然有天气的原因,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因为“路盲”,几乎离开了地铁就不知该走向何处,即便是约人谈事,也一定要求在地铁的周围。如果距离稍微一远,便宁可放弃。上次,中华美食频道的戴文海先生来北京,约我去望京吃饭,打开地图一看,期间至少要转两次地铁然后再换公交,于是果断提出不去。戴先生无奈,只能第二次来京的时候选择在西直门附近住宿用餐。

我认识的刘杰

 说起来,北漂是一种思想,这与青岛人的思维方式完全相悖。大多数的青岛人宁可选择一种安逸,也不愿身漂在外,死死抱着“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千好万好不如青岛”的陈旧传统观念,已经与外部的大格局形成了脱节,说白了其实是对自己没有自信。相对于青岛而言,北京确实是一个充满了机会和机遇的都市,尤其是艺术界人士,都离开了青岛来到北京发展,而且各自都获得了在青岛所不敢想的成绩,毕竟打开了视界,其思想也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其实,漂在北京的青岛人并不是个小数,在北京我见到了青岛著名画家子墨老先生,年届耄耋却依然安家北京。当我问起他的旅居生活时,他的想法竟然和我完全一致。

 因为创作所致,还需要继续留在北京,不过是准备在这里买房子了。倘若是宅,与其宅在青岛,真不如宅在北京,因为信息量更大,所需机会更多。

我认识的刘杰

我认识的刘杰我认识的刘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6624

(7)
上一篇 2022年6月6日 下午11:44
下一篇 2022年6月7日 上午8:55

相关推荐

  • 诗歌:送别

    – 诗歌:送别 按语:老伴走了一个多月了,大家昨晚来看我。 – 融入夜的朦胧 落下一地忧伤 窗外的月光很好 儿子却不让我出去 ——怕冷  怕“羊” 就这样把朋友们送走了 – 朋友们说:“人谁是幸运的 都是不幸的  在不幸中让自己强大” 我站在窗前  没有犬吠  没有鸡鸣  天上掛着一轮孤寂的月  夜好静  好静呀…… &#…

    2022年12月27日
    2.8K170
  • 《译注》出版前言

                           《<清水湾记略>译注》出版前言 《清水湾记略》是一本新近发现的古典书籍。2021年8月,清水湾村唐黄坪九十三岁的张曙光老先生去世,他的后人在清理老先生遗物时,发现了这本品相已经很旧,…

    2022年8月17日
    1.9K40
  • 小说《小蒂蒂》连载之七:王锁

    七  王锁 黄昏时分,伯母从主人家出来。从墙拐角处走出个人来,是王锁。 “大大。”王锁迎上来。 “锁儿呀,你在这儿做什么?”伯母问。 “我……等你。” “等我?有事?” “嗯。去家里说吧。” “这一阵老看不见你。还干原来的营生?”伯母边走边问。 王锁家没地,他贩卖瓜果蔬菜。 王锁告诉伯母,这些日子他跑石家庄。这边弄点儿盐过去卖,完了从那边贩些蔬菜回来——那边…

    2022年6月21日
    51210
  • 南澳看海

    想不到我在离开澄海溪南镇的十几年后,来到了当年做梦都想去的南澳岛。 我出生于潮汕平原,家乡距离大海约50公里。从懂事时,我感觉大海是陌生与神秘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汕头某专科学校读书,期间安排到澄海溪南镇供销社实习。溪南位于韩江下游,倚靠南海,与南澳岛隔海相望。我知道,只要从溪南镇旁边的东里河坐船,没过多久便可到了南澳岛。但是,南澳岛是海防要塞,听岛上的…

    2023年1月31日
    3.2K90
  • 父亲的故事之一:智夺金沙

    注明; 这个标题我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写,有人说是;偷金沙。我认为不恰当,本来是咱们的金矿,开采的金沙就是咱们的。但是被日本侵略者霸占,疯狂开采,运回他们国家。咱们只是想办法夺回一点。不知道这个标题是否恰当,我觉得应该就是智夺。

    文化 2022年5月24日
    8934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难诉相思
    难诉相思 2022年6月7日 下午6:27

    从您的文字里认识了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 风雨
    风雨 2022年6月7日 下午7:18

    分享精彩,新周愉快,问候!

    • 涓子
      涓子 2022年6月9日 下午4:35

      @风雨谢谢您的来访。回复迟,见谅!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