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之诡

2024030815403813

亚朵酒店在全国有许多连琐店,位于武昌街道口的亚朵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味的亚朵。亚朵大厅里有一整面墙都是书架,架子里有各色书籍,厅堂里还有个一百多平方的读书场。

我顺手拿了一本《荣国府的经济账》。我平生不喜欢读经济类的书,这次却被书中提到的一个问题吸引住了。书中说,林黛玉进贾府时,她究竟是一个寄人篱下的穷亲戚,还是一个带了一大笔钱进贾府的富家小姐?

《红楼梦》里没有明确说这个问题,作者陈大康先生经过推理,认定林黛玉是个当然的富婆。

陈先生是这样论证推理的——

中国传统的婚姻观讲究门当户对,贾府林家联姻,林家必定有钱,林家有钱,林黛玉就有钱;林黛玉的父亲做过兰台侍大夫,这个头衔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掌门人,而且林如海后来还当过巡盐御史,这个御官来菜,是个能快速积累财富的肥缺,林黛玉自然有钱;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死后,贾母派贾琏去料理后事,并负责清点林家的财物,贾琏带林黛玉从苏州走大运河,一个月时间到北京足矣,贾琏却前后用了四个多月,这足可见林家的钱财不少,不然怎么会用这么长的时间;“林家实没了人口,纵有也是极远的”,《红楼梦》留下的这条线索,不得不让人想入非非,既然林家没有其他至亲了,遗产不留给林黛玉,还能留给谁呢……这样七推推,八㧐㧐,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林黛玉至少是个中产阶级。

我简略地罗列了这几条,书中列举的远不止这些,足有八条之多,尤其是陈先生的推理细节中的关联逻辑,严丝合缝,其严密性丝毫不在福尔摩斯之下。

不忍卒读之余,突然想到红学研究中的一个叫“索隐派”的流派。这个流派的最大特点是穿凿附会,把一些毫无关联的元素强拉硬拽凑在一起,得出一个莫名其妙的结论。

有两个例子是当年我在中文系蹭课时听老师讲的。其一:说曹雪芹同志写《红楼梦》有反清复明的主观故意。其理由是,贾宝玉说过“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汉字是水字旁,曹老爷子是在肯定汉人。而满人又称“逹達”人,達者,起笔为“土”,这无疑是曹先生在贬损满人。

其二,说作者写《红楼梦》是在怀念明朝。为什么呢?因为贾宝玉喜欢红色,红色就是“朱”色,朱是皇姓,这不是在怀念朱元璋的那个朝代吗?

我不懂红学研究的这派那派,但听说蔡元培老先生写过一本《石头记索隐》,就是为了探究《红楼梦》里的人和事所“隐”的“本事”,或者说《红楼梦》是想用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影射什么。

学界的事,我不懂,更不敢瞎议论宗师级的前辈,但凭直觉,但凡善于索隐的人都是思维能力出奇高的人,他们能在蛛丝马迹中倒腾出宏大叙事。比如《荣国府的经济账》的作者就是个攻数学的天才,他居然建了个数学模型,求证并断定《红楼梦》的前80回和后40回,不是同一个作者。面对他的数学思维,我无论如何不敢说他的研究成果是牵强附会。

据百度说,索隐派的年纪比考证派大许多,经过打压,势头式微,后来又有死灰复燃的来头。又据说,重燃战火的是一些当代作家。

索隐派、考证派是学术场域的专用术语,事实上,“索隐”之术并不只是学术手段,有些人在曰常生活中,已索隐上瘾,以致窥阴成癖,这真是一桩很不地道、也很可怕的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65717

(6)
吊脚楼的头像吊脚楼
上一篇 2024年3月8日 下午2:54
下一篇 2024年3月8日 下午10:4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6条)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4年3月9日 上午5:29

    精美佳作,文脉丰厚,余味无穷,颇有格局。

  • 祁俊清的头像
    祁俊清 2024年3月9日 上午7:18

    品读,学习,收益。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4年3月9日 上午9:07

    由一家酒店,引出索隐、考证两派的议论,很有趣味!

  • 地质之花的头像
    地质之花 2024年3月9日 下午1:01

    林黛玉是富婆还是寄人篱下的弱女子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林黛玉没有父母为自己遮风挡雨,没有兄弟姐妹帮助自己,就是有万贯家财自己也没有能力保护。这也许就林黛玉多愁善感的原因。

  • 轻品慢尝的头像
    轻品慢尝 2024年3月9日 下午4:59

    读此文很受启发, 由经济账想到人生的账目账本很多, 是很难算的,各有各的推算法, 诡异得很呢!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