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门市部的棉布经常被磨牙的老鼠啃坏,棉布是一匹一匹地叠放着的,老鼠专找有棱有角处啃,啃一个洞,一匹棉布就报废了一半。上世纪六十年代。棉布作为群众生活必需品,是要凭票供应的,毁在老鼠嘴里,不仅是国家的损失,也是对人民犯罪。为消除鼠患,供销社负责人特意买来一只小猫,交给母亲。是一只女猫,刚满双月。供销社主任交代政策:猫是公家的,由母亲代养,不得送人或转让。以后生了猫仔可以由母亲随意处置。母亲把小猫接过来抱在怀里,轻轻地顺着毛抚摸它。外婆拿出装米的布袋,将小猫装进布袋,拎到隔壁农家,搁在石磨盘上推了三圈,据说这样猫就会以我们家为家了,不会乱跑了。小猫未长成时,外婆用米汤泡饭喂它,小猫一点一点地吃,显得很秀气。轮到五天一次的赶场天,食品站杀猪卖肉,供销社主任便去买回一挂小肠,来为小猫改善伙食。记得小猫第一次看见挂在柱子上的小肠,一步就跳了上去,张嘴就咬,我去捉它,平时一向温顺的小猫一反常态,呜哇呜哇地抗议。外婆将小肠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煮熟了再拿去喂猫,猫把半碗小肠吃个精光。一挂小肠够小猫吃上五天,刚吃完又逢赶场,供销社主任又送来一挂新鲜的小肠。在源源不断的小肠喂养下,小猫身体看着看着就长大了。
一天,门市部对面的德光叔捉住了一只小老鼠,送过来给小猫吃。小猫是第一次看见老鼠,不知为何物。德光叔把小老鼠送到小猫鼻子边,小猫一闻,就像嗜酒如命的人闻到茅台的香味一样,张口就将小鼠叼住,回身就跑。我赶忙追过去,想看看小猫是怎么吃老鼠的。小猫误以为我要夺它口中食,回头恨着我,发出呜呜的抗议声。我赶紧知趣地停下脚步,小猫叼着小鼠跑到没人的地方,三下五除二就把小鼠吃了。
大约老鼠的味道远比小肠好,从此小猫就不再吃小肠了,专逮老鼠吃,很快供销社里的老鼠就绝了踪影。消灭完供销社的老鼠,小猫就长成大猫了,食量也大了,于是跑到左邻右舍去逮老鼠;左邻右舍的老鼠吃完了,猫便把猎鼠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乡场上。猫每到一家,该家老小无不欢欣鼓舞,都赞叹:这是公家的猫啊!来帮咱们家逮老鼠了。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乡场上有两家猎户,各养了一只凶猛的猎狗,一只叫黑宝,一只叫灰宝。看见公家的猫,还没来得及狂吠一声,就被主人吼住了:它是公家的猫,是来帮咱们家捉老鼠的。你今天要是把它吓跑了,看我不打断你的狗腿!!!黑宝、灰宝从此不敢正眼瞧一下公家的猫。乡场上农家养的狗有十多条,条条凶猛,但是看见它们的领袖黑宝、灰宝都不敢正眼瞧一下公家的猫,它们也就有样学样,看见公家的猫就退避三舍,免得被主人斥骂。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公家的猫突然整夜嚎哭。我问外婆,猫伤心什么呢?外婆说:猫在号春呢?我不懂什么叫号春。过了几天,我们家院子后面突然来了一只大脸猫,肥嘟嘟的,从来没见过。公家的猫就跟大脸猫跑了。又过了不久,就有邻居向外婆报告,猫好像有喜了。猫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外婆说,不要去抱猫玩了,猫的肚子里有猫仔了。又过了不久,猫失踪了一两天,等它重新出现在供销社院子里时,它的大肚子一下又变小了。它喵喵地叫着,在外婆腿上贴来贴去。外婆说:哦,猫生小猫了。忙去给猫煎了个荷包蛋,亲切地唤猫来吃。猫走拢来闻了闻,不感兴趣。自己捉老鼠充饥去了。
当天下午,就有农妇来门市部向母亲报告:黎同志,你们家的猫在我们家楼上下猫仔了。又过了一个星期,另一家农妇又来报告:黎同志,你们家的猫拖娃夹崽地搬到我们家来了。如此这般,猫每隔一个星期搬一次,一个月之后,猫终于把小猫搬回家了。像叼老鼠一样,一只一只地搬回来的。原来猫生小猫都是生在别处,然后不停地搬家,最后才搬回自己的家。
这是公家的猫生的头胎,一共有三只小猫。一只黄,一只黑,一只麻麻的。外婆、母亲、我和弟妹们都喜欢得不得了。我分别给给三只小猫取了名:黄猫叫黄胖子,黑猫叫牛二黑子,(我刚刚看完《收租院》,里头有个狗腿子叫牛二黑子,就借过来做了黑猫的名)麻猫叫小麻子(也是从小说《林海雪原》中借来的,匪首座山雕手下一金刚叫大麻子)。从此弟妹们争着抱小猫玩,你抱黄胖子,他抱小麻子,争不到黄胖子和小麻子的只好抱牛二黑子。公家的猫每天给小猫们喂奶,它侧身躺着,三只小猫并排吃奶,那场面甚是温馨。小猫们一天天长大,奶不够吃了,公家的猫便去捉来老鼠,咬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给三只小猫吃。待三只小猫都活蹦乱跳了,公家的猫便教它们腾挪扑跳——捉老鼠的本领。
很快,小猫们就满双月了,可以送人了。母亲做主,将黄胖子送给了本家侄子,将牛二黑子送给了食品站卖肉的谭师傅,公家的猫是吃他每场供应的小肠长大的。受人授肠之恩,当送子相报。小麻子送给了乡下一黎姓妇女,母亲和她姐妹相称。黄胖子到了大表哥家,很快就变成了黄瘦子,不久就饿死了。小麻子到乡下,专追小鸡吃,也被打死了。只有牛二黑子比较幸运,到了谭师傅家,谭师傅像对待它妈一样,每场拎回一挂小肠喂它,因而得以茁壮成长,然后自食其力,捕鼠为生。
不久,十年动乱开始,武斗惨烈。父母出逃外地,我和弟妹与外婆到乡下避祸。只有公家的猫坚守岗位,看护国家财产——门市部的棉布。三年后回家时,公家的猫又生了三胎共计12只小猫,母亲不在家,这些小猫都没有送人,都留在大猫身边,12只小猫先后长成大猫,在乡场上挨家挨户地逮老鼠。乡亲们看见它们在房梁间飞檐走壁的身影,忍不住赞叹:这些公家的猫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6409
评论列表(18条)
写得太生动传神了!一边阅读一边仿佛那只公家的猫和它的崽崽们就在眼前扑腾着捉鼠。
@难诉相思:多谢朋友赏读留玉!谢谢您的鼓励!
拜读写实佳作,问好博友!
@大雨:多谢博友赏读!
公家的猫,好贴切的称呼。公家的猫是逮老鼠的高手,宠物的猫是老鼠的朋友。不知道这是进化,还是变异。
@地质之花:现在的宠物猫还怕老鼠,倒是宠物狗看见老鼠就扑咬。
欣赏长篇小说,分享精彩,故事美,情结美!
@风雨:多谢朋友赏读留玉!不是小说,只是纪实散文。
可爱的猫咪,眼睛炯炯有神!
@风雨:猫的图片是在网上找的,公家的猫生于1965年,殁于1970年。没有留下照片。我看见这张图长得跟公家的猫一模一样,就借用了。
公家的猫立功不少。
@炫风之影:是的是的。公家的猫不仅逮老鼠,还帮人治过病。有一年,附近农村大妈找我外婆,说她的孙女得了急病,叫“老鼠开仓”(就是腹腔痛)中医说要猫的胡须烧了化水喝才能治好,于是我外婆就把猫的胡须剪下来给了大妈。大妈千恩万谢地走了。至于治好了没有不得而知。又过了若干年才知道,猫钻洞挤墙壁全靠胡须量宽度,大于胡须才能通行。猫的胡须被剪后有没有影响它的行走也无从考证了。
文笔流畅,描述细腻,寓意深刻!
@霁月:多谢朋友赏读留玉![花][花][花]
可读性很强,好文笔,赞!
@2272 张英辅:多谢张老师雅鉴!迟复为歉。提前祝您五一节快乐![花][花][花][花][花][花]
描写公家的猫,太精彩了!是真喜欢,写出猫的神韵来了。
@惑矣:欢迎朋友光临!多谢您赠玉鼓励!祝您五一长假快乐![花][花][花][花][花][花]